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内容主旨(思想内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欣赏的一种通常方式:
意象意境思想情感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意象”--浸染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壮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高洁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杜鹃磁针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加组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常见意境举例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鉴赏意境关键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置身诗境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
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不是从某事物引起的,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缘景明情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抓特点)联想与想象意境明情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初、盛唐之交,扬州人。生卒年、字号不详。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于世。
《春江花月夜》属陈隋乐府旧题。这首诗因成就卓绝,被后人评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近代闻一多赞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知人品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感知全诗,划分层次(1——8句)(9——16)(17——36)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景物美【译文】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在夜空中流洒,几乎察觉不到,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意境?
春江花月图写景特色:开篇8句,诗人紧扣题目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虽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展开。勾勒了一幅壮丽高远、静谧幽美、空灵梦幻的春江花月图。手法:虚实结合、比喻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浩浩荡荡的潮水,迎面扑来,在海平面上尽情奔腾,与大海混为一体。银月从海岸线那处缓缓升起,柔和的月光散落在此刻已平静的海面上,偶尔会有一丝波动,惊破月影。那阴柔的月亮,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波光粼粼,一圈又一圈的波浪带着月光,流淌到每个角落,哪里没有那轻柔的月光呢?轻快的流水跃过曲曲折折的河道,时而冲击石块,激起朵朵涟漪;时而与鱼儿们相互嬉闹,疲倦之后,来到这花团锦簇,绿树成阴的郊外歇歇脚,扑面而来的馥郁让流水恋恋不舍,月光也来凑热闹啦,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就连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仰望天空,不禁让人们对那故意抬起的眸子起了贪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哲理美【译文】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开始照耀人间?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面对明月,诗人产生了什么思考?1、思乡怀亲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月”是全诗的灵魂。月亮情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千年的叹问宇宙无穷、人生短暂那么,诗人是不是太悲观消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哀而不伤”情感美(17—36)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思妇怀远游子思归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胜愁”,愁什么?谁在愁?
白云:喻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青枫浦、南浦:泛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河伯》)“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杜甫《南浦别》)
扁舟子:指漂泊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情感美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两个问句表明什么?不确指某人的分别,揭示聚散离合、相思爱恋乃人世间普遍的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第一层: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第二层: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可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不走,照在捣衣砧上拂去了又回来。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这几句如何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捣衣砧:
虚实结合:明写月,暗写愁。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鸿雁”、“鱼龙”:
心理描写:愿逐月华、鱼雁传书而不得,愁苦加深。最易触动思亲怀人之情。指信使。第三层: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洒满了江边的树林,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这几句如何表现游子思归之情的?1、时间上,“落花”,表伤春惜春表达思归之切。2、空间上,“无限路”,表达有家难归之无奈。3、借“落月”意象,烘托思家不得的凄苦伤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结尾落在一个“情”字。花落了、春尽了、月沉了,全化为了浓浓的情。“故言春、江、花、月、夜五字,最显一个月字,盖月非月,月乃人之魂也,月乃人之情也”。“月”是全诗的灵魂:景物描写的主体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哲理思考的凭借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本诗的感情基调: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爱情的重逢的美好企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景——春江花月夜美景(意境美)理——宇宙人生的哲理(哲理美)情——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感美)意境优美深邃景、理、情水乳交融课堂小结
本诗融景情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月夜澄澈空明之美景,讴歌人间美好的爱情,抒写人生的离别之感,并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成为诗中的绝响。是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是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一轮明月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诗歌的境界十分开阔高远。
小结(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您知道吗?
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我的身上,一格一格的,很美。揉揉惺忪的眼睛,温暖的感觉,传遍全身。仿佛是一夜之间,春天已占领小小的山村。窗外,是谁的叫声如此亮丽?在林子里转来转去,最后,又沿着一束阳光钻进书房。我舒展了一下手臂,细细倾听。这些清新而温馨的声音,让再心灰意冷的人,也会重新贮满希望和信心。依稀记起昨夜,风夹着细雨,敲打着屋檐。这群音乐的孩子,总让人想起乡间的童年,母亲在油灯下轻轻哼着的歌谣。那些昨天还含苞待放的花儿,在夜晚也钻出了轻柔的面纱,羞红着脸,怯怯地立于院中,和风雨亲吻。花落的声音,有谁听见?清晨,我拾起一朵,那是远方的亲人无奈而憔悴的容颜吗?梦游天姥(mǔ)吟(yín)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míng)
。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题解:“梦游天姥”是交代了诗作的内容;“吟”是古诗的一种体式,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留别”交代了这是临别留下的赠言。“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们作别。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745)写的。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于是他寄情于求仙访道,然而政治上遭受失败的怨愤始终郁积于怀。这首诗就是他的“发愤之作”。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歌赏析理解文意: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超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像向东南方倾倒一样。问题探究: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李白用幻想和夸张、衬托来写天姥山的雄奇、高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míng)。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全诗主体:描写梦游历程写月夜飞度。写乘兴攀登。写山中夜景。写极乐仙境。写诗人梦醒。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理解文意: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达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第一层:写月夜飞度,梦至剡溪。
----意境清幽。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míng)
。理解文意: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直上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第二层:写乘兴攀登,忽已黄昏。
----意境壮美。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岩泉的泉水在震响,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第三层:写山中夜景,熊咆龙吟。
----意境恐怖迷离。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理解文意:闪电雷鸣,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回旋,运转)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密密如麻。第四层:写极乐仙境,仙人云集。
----意境神奇。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理解文意:猛然(恍然)间(我)心惊胆颤,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向来,原来之意)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问题探究: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第五层:写诗人梦醒,
长嗟惋叹。
----意境凄凉。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理解文意:人世间行乐也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问题探究: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安……颜”是千古名句。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被过去追求个性自由、维护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奉为座右铭。在封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迫使大多数人“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却宣告与封建统治者决绝,蔑视权贵们,去追求“开心颜”,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在封建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率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主题探索
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后半部分诗人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作中,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1.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①有丰富瑰丽的想像:诗人善于描写想像中的世界,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写仙人如麻......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
②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像中的事物塑造想像中的形象,在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如对天姥山横穿出世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2.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全诗句法灵活多样,以七言为基调,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长短交错,浑然一体。比较鉴赏
梦天
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
李贺是一名从小就聪慧过人的诗人,15岁即有诗名,18岁得到大诗人韩愈的夸奖。他本欲参加进士考试,却因为他父亲的名字为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按当时的要求要避父讳而被阻塞在应试队伍之外。他只在京城做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就郁郁不得志而返回故乡,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27岁。《登岳阳楼》赏析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理解诗歌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细读品读,鉴赏探究:1.首联表达了作者登楼时怎样的感情?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2.颔联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3.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尾联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首联表达了作者登楼时怎样的感情?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写早闻洞庭盛名,“今上”写到暮年才实现登楼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诗的开头两句,一般认为,表现了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如清人仇兆鳌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萧涤非也说,“昔闻其名,今临其境,言外见得这也是一件快事”(《杜甫诗选注》)。傅庚生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杜甫怀着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感触,才写下这开头两句: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如果是喜悦之情,与结尾“凭轩涕泗流”也连不到一起了。(见《唐诗鉴赏辞典》)2.颔联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坼”和“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境:洞庭湖浩翰无边、博大壮阔3.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亲朋音信全无,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写作者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抒发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4.尾联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看到眼前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想到此时北方边关的战事又起,不禁“涕泗”流。这一联直接抒情。诗人感叹国家的命运,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鉴赏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比较鉴赏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请将此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景象阔大,但情感凄凉景物宏丽美好,心情轻快欢乐,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用衬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豪放飘逸。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多变化,沉郁顿挫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古代诗词景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
概念解读置身诗境:反复诵读——联想和想象——再现意象和画面缘景明情:分析意象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体会意境,把握情感。2012年高考景物鉴赏题型展示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3、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广东卷《余杭四月》)4、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江西卷《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晴柔》)描绘景物画面,概括意境分析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写景手法概括意象内涵、分析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经典赏析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分析】意象是指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景物的作用:
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奠定感情基调。
3、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
4、以景衬情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画面: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
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意境: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与诗中意象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诗人常常用一些固定的意象去营造相对固定的意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情境中会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归纳意境时一般用一个四字短语去概括:
雄浑壮丽、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萧瑟凄凉、静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首联选取了细草、微风、孤舟(高高的桅杆)三个意象,写微风习习,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只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江边,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
颔联选取了明星、平野、月、大江四个意象,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思路】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概括意境。
!再现画面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概括意境用四字短语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分析】
常见的描写角度有:
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近景远景视觉静景
听觉动景
远近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答案】颔联多角度描写,上句写明星、原野是远景,仰视天空,是静景;下句写月、大江是近景,俯视大江,月随波涌是动景,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描写角度(时空、感官、动静、虚实、色彩)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分析】景情关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寓情于景、情寓景中缘情布景、以景结情经典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答案】诗人融情于景,首联以凄凉孤寂的哀景正衬哀情,颔联以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哀情,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答题思路】指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情感。
(
分辨以景衬情是正衬还是反衬)
高考考点及答题思路【典例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案】这首诗主要选取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个意象,春日江山明丽,春风吹拂,花草飘香,燕子衔融泥,鸳鸯睡暖沙。构成了一幅明净绚丽的画面。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远近结合,画面色彩明丽。动态的燕子显出春意繁闹,静态的鸳鸯显得悠闲自在。动静结合,渲染出浓浓春意。
诗人融情于景,表达了他在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典例练习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人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辞归家乡。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著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窄。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作者介绍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南朝·宋]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园诗的主题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要求:了然于胸,以备不时之需!题解: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盛唐]孟浩然自主赏析1.自由放声朗读两遍,整体感受诗歌的意韵与情感基调;2.逐字逐句读译一遍,了解诗作的主要内容。3.自主探究设问:①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志向?
②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惟有幽人自来去”中“幽人”指谁?探讨研究:①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志向?
②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惟有幽人自来去”中“幽人”指谁?
①开篇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联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而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喧闹,颔联写村人各自纷纷上岸还家,而我悠然乘舟回到鹿门。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对比,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②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探讨研究:(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3)“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2)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3)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韵译】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明确】
共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不同:①从写人的角度:孟诗写世人“争渡”、归家主要是为了和自己对比,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隐逸志趣,而王诗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浣女和渔夫主要是为了刻画山居的人物美,借以表达赞美、热爱和向往之情。②从写景的角度:孟诗呈现出一副高士隐居图,全诗八句景物清淡,“平铺直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而王诗的写景集中在前三联,景物描写的画面感极强,是诗人精心选取意象构思的结果。③从立意角度:孟诗写自己隐居之地的境况,此情此景,诗人可以尽情享用,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而王诗笔下的意境只是诗人心中的向往之境,表达愿意久留与自然美融为一体的心情。唐诗之旅隐士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王维(701—761)诗人、画家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字摩诘,21岁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张九龄做宰相,深受重用,心态积极,写了一些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作者深受打击,仍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和好友赏游山水,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此时的诗歌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捕捉当伪官。后战乱平息他被官府审讯,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弟又恳请免官换兄性命,王维免于死难。变化无常的政局使作者消沉下来,心向佛门,故称其为“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传说,王维曾给歧王李范画过一幅《巨石图》,歧王一有时间就细细观赏,常常恍恍惚惚地进入画中的空古幽静的境界。一天,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块巨石从屋里腾空飞起,冲出屋外,歧王赶紧到屋中察看,原来是画上的巨石飞走了。后来,到了唐宪宗时,高丽国派使臣到中国,说是若干年前的一天从空中飞来一块巨石,上面有王维的题字,知道是中国的宝物,现在把这巨石送了过来。
这段故事显然是虚构的,无非是说明王维的画神奇罢了。
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并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的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地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xié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诗特点
清新、闲适、静穆、淡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景动静结合
“诗佛”北宋的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2、了解王维诗歌特点,赏析并积累名句
3、领悟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增强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朗读)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lù,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并将整首诗翻译成文。注释
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藜:一种可食的野菜。饷:送饭食到田头。菑(zī):初耕的田地②夏木:高大的树木。啭:小鸟婉转的鸣叫。③槿(jǐn):植物名。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短暂、枯荣无常。清斋:素食,长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炊烟缓缓升起;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家人。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村夫野老,与世无争无人猜忌;
海鸥何事,可疑心我心术不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你认为此联中最传神的是哪些字?此字妙在何处?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诗人闲散安逸的情怀迟
有人说:“三四句写景极活现,
为万古不磨之句”,
分析其“诗中有画”的特点。【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描写角度(时空、感官、动静、虚实、色彩)白鹭飞翔,黄鹂啼鸣,属动景,水田、林木属静景,动静结合,水田、白鹭、树木通过视觉描写,而黄鹂鸣叫听觉描写声音,视听结合。无边的水田、高大的乔木更衬托出白鹭、黄鹂的矫捷灵动,大小搭配。潇洒翻飞的白鹭、青翠婉转鸣叫的黄鹂、广袤无垠水气空蒙的银白水田、高大茂密油润的绿树,相互映衬,互相配合,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色彩绚丽的山水画。此可谓“诗中有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村秋晚图。请结合相关诗句赏析这幅画。
(1)从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三个角度的任何一个赏析均可。例子:颔联先写树木摇落变衰的“秋色”,接着写夕阳余晖中的群山,这里树木与群山、“秋色”与“落晖”是静景;颈联着力刻画山野放归的场景,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注入一股跳动的情致,使得整个画面动与静搭配,恰到好处,自然和谐。(赏析要注意体味颔联中的名词树木“秋色”、群山“落晖”静景的意味,体味颈联中动词“驱”、“返”、“带”、“归”动景的意境。)
思考2:有人认为从艺术上看,把‘漠漠、阴阴’两词去掉更好,你认为哪种较好,好在哪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参考:
“漠漠”有广阔苍茫之意,写出了水田空阔苍茫的景象,运用叠字,形象地渲染出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阴阴”有茂盛幽深之意,运用叠字,描绘出夏日林木茂盛清幽枝繁叶茂的景象,“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更加富有意境。朝槿:松:露葵:诗人在山中过着怎样的生活?四季长青,喻高洁的人品一种经历风霜的野菜,喻经历风霜的自己落叶灌木,喻事物短暂生活清幽孤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此联中几个意象有什么含义?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用典,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过着与乡人没隔膜、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生活。委婉地表达作者对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的厌恶,淡泊名利的情怀。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什么含义?
厌恶尘世喧嚣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连用两典,一正用一反用,书写诗人宁静淡泊自然的心境。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志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规律:通过……景物,描写了……画面,渲染了……意境,表达了……感情.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花大如莲花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涧户:山溪口。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养神,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的快乐:寂静中的热闹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心中有一座空山,一轮明月,有遥逍自在,有不为物累、不为俗缠的清闲轻松,一花一山、一月一鸟如此情趣盎然,生意无限.
山居数日,不读报,不听收音机,不收信,下山一看,世界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如我,不亦乐乎!回家翻储藏室,见童年时玻璃动物玩具满满一群安然无恙,省视自己已过中年,而手脚俱全,不亦乐乎!归国定居,得宿舍一间,不置冰箱,不备电视,不装音响,不申请电话。早晨起床,打开水笼头,发觉清水涌流,深夜回室,又见灯火满室,欣喜感激,但觉富甲天下,日日如此,不亦乐乎!
三毛<什么都快乐>你的快乐是什么?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为什么却只有很少人得到呢?为什么制药厂销售最快的药品是抗忧郁剂呢?为什么忧郁症门诊的生意越来越好呢?现实与理想出现了严重落差,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教师的快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学生的快乐是放寒暑假;老板的快乐是生意兴隆;员工的快乐是年终奖金….“快乐”是定义与感受,会随着环境、身份而改变。你的“快乐”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可以主宰你的快乐。每个人都有“快乐”的力量和本能,这跟一个人有没有钱、做什么工作、或住在哪里,一点关系都没有。快乐不只是远离“沮丧”和“不幸”,“悲伤”和“消沉”等负面的感觉,更是一种“欣喜”的感觉,一种对生命的“满足”与“喜悦”。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新城道中苏轼中宁一中语文组刘彦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苏轼的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写作背景:《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思考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一方面是“东风”成了善解人意,“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思考二:在诗歌的第二和第三联中任选一联,试分析其意境美。示例:①第二联描写远景,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示例:①第三联描写近景,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②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思考三: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丝绵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这样优美的山野风光,这样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诗人这个想法并不合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但从中可以领会,他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今译】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热爱自然快乐心情小结《新城道中》【其二】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第一联:悠悠山行中,停下来倾听溪流的声音,写出一片宁谧的景色.第二联:写出了作者的思考,其实是将自己比作"散材""疲马",政治生活已让他感到压抑.第三联:想象在野人的生活,远离尘世,必开一切杂乱事务.第四联:感慨人生行路难,渴望归田,过一种躬耕的生活.菩萨蛮(其二)韦庄
韦庄,字端己,五代前蜀词人。唐末黄巢起义,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菩萨蛮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细读研赏菩萨蛮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1、这首词选择哪些典型意象来描写“江南好”?试简要分析。2、“人人尽说江南好”中“人人尽说”隐藏意思是什么?3、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来描写“江南好”?试作简要分析。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4年度行业标准的船舶销售与代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物流服务外包合同
- 沙场承包经营合同
- 铝矿买卖合同的税务筹划协议2024
- 煤矿基坑维修合同模板
- 摊位转租合同简单版
- 服装并购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度技术研发服务合同2篇
- 瑜伽老师聘用合同 3篇
- 企业员工培训合同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水声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 钢结构课设钢结构平台计算书哈工大威海最终终
- PFMEA表格(范例)
- 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酒店前台专业术语常见缩写及解释
-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2《水沸腾了》 教案
- 潮州市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 一体化净水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维护说明
- tpe、tpr-SGS检测报告(共4页)
- 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