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A.cm B.km C.m D.mm2.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B)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手掌的宽度约为10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C)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C.拇指指甲的面积约为1cm2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5.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山东号”上起飞,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B)A.航空母舰 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C.海岸 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6.《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A.舟 B.岸边 C.岸边的树 D.剑7.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风中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对岸吹去 D.从对岸吹来8.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记录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从开始计时到两球运动0.3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9.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C)A.不应超过10minB.不应超过6minC.不应短于10minD.不应短于6min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AB、vBC和vAC,由图可知(B)A.vAB最大 B.vBC最大C.vAC最大 D.vAB、vBC和vAC一样大11.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12.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得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16.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错误的是(D)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2.75cm。18.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1.20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132s。19.如图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相同的,大小等于30m/s。20.小华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前3s内运动了6m,接下来的5s内运动了8m,最后的4s内运动了6m,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最后4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小华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67m/s。21.(咸宁中考)如图所示是咸宁翠竹岭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长585m,汽车通过隧道速度不能超过60km/h。从单位换算的角度可知60km/h=1km/min,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35.1s通过隧道。22.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变速直线(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12.00cm,平均速度是0.15m/s。三、作图与简答题(共8分)23.(4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A、B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题图 答图24.(4分)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乘务人员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如果没动,我怎么会降落到地面上去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飞机降落时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自己的座椅位置没有变化,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地面位置是变化的,他是运动的。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25.(6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柱形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柱形杆上;E.数出缠绕在圆柱形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怎样改正: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C。26.(6分)(百色中考)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2.70cm;(2)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cm,tB=3.0s,tC=5.0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20.0cm/s;(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滑下的过程是做变速(或加速)直线运动。27.(8分)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如图所示。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1636641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481216(1)物块5s内的平均速度为20cm/s。(2)物块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上述猜想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它们是②和③。(选填序号)五、计算应用题(共25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8.(8分)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解:狼在羊的后方100m,羊距羊村200m,则狼距羊村为300m,由v=eq\f(s,t)得,狼跑到羊村所用的时间:t狼=eq\f(s狼,v狼)=eq\f(300m,15m/s)=20s;喜羊羊安全跑进羊村所用的速度至少为:v羊=eq\f(s羊,t羊)=eq\f(200m,20s)=10m/s。29.(8分)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期到南宁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和汽车的速度计。(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2)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求从图甲的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h,求汽车通过的路程。解:(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v=100km/h;(2)由v=eq\f(s,t)得,从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t=eq\f(s,v)=eq\f(120km,100km/h)=1.2h;(3)汽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s=v1t=80km/h×1.5h=120km。30.(9分)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9km/h的速度行进,走了40min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45km/h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则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解:由v=eq\f(s,t)得,队伍在4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s=vt=9km/h×eq\f(2,3)h=6km;以队伍为参照物,通讯员相对于学生队伍的路程为6km,通讯员相对于学生队伍的速度为:v相对=v通讯员-v队伍=45km/h-9km/h=36km/h,即:t=eq\f(s相对,v相对)=eq\f(6km,36km/h)=eq\f(1,6)h=10min。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北京中考)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D)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3.(贵港中考)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A)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4.(绵阳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5.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C)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6.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7.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8.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C)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9.贵港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金港大道两旁植树造林,穿城而过的南广高铁两旁建有隔音墙,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B)A.绿化美化环境 B.减少噪声污染C.减少大气污染 D.减少水污染10.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11.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在人耳处采取措施三种方法。如图所示属于在人耳处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是(A) A.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B.禁鸣喇叭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A.人唱歌是由声带振动发声的 B.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纹门锁是根据响度来识别的13.(贺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控制噪声产生的14.(陕西中考)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是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1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16.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的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的B.“类似青蛙的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7.(百色中考)“三月三”是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对山歌的盛会,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听众耳朵的;人们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声,因为每个歌手声音的音色不同。18.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音调。现在晚间的广场舞已经成为有争议的行为,小明晚间在家里复习功课时听到嘈杂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到他耳朵的。所以有关部门建议跳广场舞只允许带小录音机而不许用大音响,这种方法属于减小声音的响度。19.(江西中考)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特征。20.如图1所示,蝙蝠靠发出超声波发现昆虫。如图2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2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模仿歌星的声音放声歌唱,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了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华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噪声(选填“乐音”或“噪声”);小华“捂住耳朵”这个动作,是在人耳处控制了噪声。22.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柔软多孔(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聋哑人在台上表演“千手观音”时。因为听不到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三、简答题(共8分)23.(4分)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答: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24.(4分)看了如图所示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在骗“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机灵鬼”是在骗“物理迷”。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听到声音。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25.(6分)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D。(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6.(6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200.3②钢0.7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27.(8分)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停表和卷尺;(2)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计时操作上存在误差。五、计算应用题(共25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8.(8分)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铁管的另一端可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为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s,求:(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2)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解:(1)由v=eq\f(s,t)得t空=eq\f(s,v空)=eq\f(170m,340m/s)=0.5s,(2)t铁=0.5s-0.466s=0.034s,v铁=eq\f(s,t铁)=eq\f(170m,0.034s)=5000m/s。29.(8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该车的速度。解:设汽车的速度为v,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eq\f(2s,2)=1s后与汽车相遇,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有关系式为:v×1s+340m/s×1s=370m,解得v=30m/s。30.(9分)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测出汽车的速度为34m/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解:由v=eq\f(s,t)可得s=vt,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到车时,测速仪与车的距离:s1=eq\f(v声t1,2)=eq\f(340m/s×0.6s,2)=102m;第二次发出的信号遇到车时,测速仪与车的距离:s2=eq\f(v声t2,2)=eq\f(340m/s×0.4s,2)=68m;则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Δt1=eq\f(s′,v车)=eq\f(s1-s2,v车)=eq\f(102m-68m,34m/s)=1s;则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Δt=Δt1+eq\f(t1,2)-eq\f(t2,2)=1s+eq\f(0.6s,2)-eq\f(0.4s,2)=1.1s。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B.水的沸点是100℃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2.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D)ABCD3.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4.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D)A.松香 B.沥青 C.玻璃 D.海波5.(苏州中考)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C)A.清晨枝叶上 B.太阳升起后 C.气温升高使 D.冬天铁丝网形成露珠 浓雾渐散 冰雪消融 出现白霜6.(自贡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7.(天津中考)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D)A.凝固放热 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8.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C)A.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 B.灯丝用久了变细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冬天窗户上的霜9.(邵阳中考)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5A级景区,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C)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10.(荆州中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液化现象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11.(郴州中考)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D)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1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C)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13.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C)A.熔化凝固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14.(贵港中考)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C)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15.(衡阳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6.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7.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两支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的温度计,它们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乙图是室外的温度计,其示数是-4℃。18.六月初,北部湾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此温度高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或蒸发)吸热。19.(株洲中考)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选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液态(选填“液态”或“气态”)水。20.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汽化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升华现象;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21.如图,是加热固态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态碘吸热发生了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的原因,生活中霜(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22.下表提供了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钨3410℃锡232℃金1064℃铁1535℃铝660℃固态水银-39℃(1)一般火焰的温度可达800℃左右,因此炒菜的锅应选择表中材料铁制作;(2)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的熔点比火焰的温度高;(3)白炽灯的灯丝发光时温度高达2000℃,选择钨作为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三、作图与简答题(共15分)23.(3分)(玉林中考)如图所示,请大致画出海波熔化前和熔化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海波的熔点为48℃)。24.(4分)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请你说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两个理由。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25.(4分)夏天,小珍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棒,小珍发现硬梆梆的冰棒上粘着白色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她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中,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你能帮她解释这些现象吗?如果她马上拿抹布擦茶杯外壁,能不能擦干水珠?为什么?答:冰棒冒“烟”和茶杯上“出汗”均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白色的“粉”是水蒸气凝华而成。如果马上去擦不能擦干水珠,因为茶杯温度低,水蒸气遇冷还会液化成小水滴。26.(4分)中考前,为了给你增加营养,爸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煮鸡蛋。煮鸡蛋时,水开了后,为了能快点煮熟,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而妈妈认为水已经开了,用小火同样能将鸡蛋很快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为什么?答:妈妈的想法更合理。只要能维持水沸腾,无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如果火太大,就浪费了能源。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27.(5分)(桂林中考)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碎冰块(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作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固液共存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象是丙(选填“乙”或“丙”)。28.(5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t/min0123456温度t/℃90949799999999(1)水温可用温度计(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2)图乙(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9℃,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29.(16分)(昆明中考)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油、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5)一滴油和一滴水滴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30.(12分)小明发现桂北地区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甲(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液态;(2)凝固过程用了10min,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2℃,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乙(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如图所示是网友抓拍的日环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它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夜晚也可看到日环食D.地球上所有区域的人都能在同一时间看到日环食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C)3.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将饮料罐的前端开了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后端开口,并蒙上半透明的纸。他把小孔对着烛焰,则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D)A.圆形光斑B.蜡烛的正立像C.三角形光斑D.蜡烛的倒立像4.(衡阳中考)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D)5.(邵阳中考)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A)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6.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棋子A、B应该等大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D.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7.如图所示,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C)A.红、橙、黄 B.橙、靛、紫C.绿、蓝、红 D.黄、绿、蓝第7题图 第8题图8.(益阳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9.“浴霸”是家庭淋浴间的常用装置,下列关于“浴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杀菌消毒B.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杀菌消毒C.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D.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10.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D)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计示数上升11.(鄂州中考)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2.(益阳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人走近穿衣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变大C.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13.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C)14.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15.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C)16.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7.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8.(梧州中考)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①、②、③,利用区域①的光能遥控电视机,区域③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可识别钞票真伪。19.雷雨交加的夜晚,林雨同学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他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170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20.(天水中考)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2m,镜中像的高度为1.8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而形成的。21.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飞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鞋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鞋的像和鞋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当他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21题图第22题图第23题图2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左侧,折射角的大小是35°,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60°。23.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光导管,经多次反射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折射(选填“漫反射”或“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凹凸不平(选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三、作图与简答题(共18分)24.(4分)(烟台中考)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图甲)。请通过作图在图乙的示意图中确定“大镜”的位置。25.(4分)(北部湾中考)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题图 答图 26.(5分)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27.(5分)溺水死亡在学生突发危险事件中占很大比例,学校和家长在防溺水方面要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你用对应的光学知识解释如图所示的情景。答: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当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水中的较高点发出的,即池底的虚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28.(8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实验次数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29.(12分)(枣庄中考)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选填“A1”“A2”或“A3”)。30.(12分)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烟雾。(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0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如图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B)2.下列成像,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A.凸透镜成像 B.凸面镜成像C.平面镜成像 D.小孔成像3.如图所示的透镜中最适合用来观察细小物体的是(D)4.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C)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缩小的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D)6.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7.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B)8.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B.此透镜只能成虚像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9.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C)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10.如图所示,小明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望远镜B.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C.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D.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11.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同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1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13.(荆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14.(徐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D)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阐述正确的是(C)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16.(成都中考)如图所示,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7.(河池中考)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2m;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平行光,灯泡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18.(盐城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上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光屏上移或凸透镜下移。19.(曲靖中考)扫黑除恶行动中,工作人员使用执法记录仪摄像取证。记录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时要成清晰的像,记录仪镜头到被拍摄对象的距离u与镜头焦距f的关系应满足u>2f。20.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形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需要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21.有两个凸透镜,甲的焦距为5cm,乙的焦距为20cm,如果用这两个透镜做成显微镜,则应将甲透镜作为物镜,将乙透镜作为目镜;如果用它们做成望远镜,则应将乙透镜作为物镜,将甲透镜作为目镜。2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凸(选填“凸”或“凹”)透镜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虚(选填“虚”或“实”)像。远(选填“近”或“远”)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23.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三、作图与简答题(共16分)24.(3分)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25.(3分)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题图答图26.(4分)(孝感中考)如图所示,凸透镜斜放,其主光轴与水平面成45°角,F是焦点。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线BO与水平面成45°角,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27.(6分)爸爸让小明到客厅里把眼镜拿来,可是小明发现爸爸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放在了一起,如何区分呢?请你帮助小明把它们分辨出来,写出两种方法。答:方法一:用手摸一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老花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方法二:可以将镜片对着太阳光,能使光会聚的是老花镜;使光发散的是近视镜。方法三:通过镜片看书上的字并前后移动,能将字放大的是老花镜,不能将字放大(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是近视镜。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28.(12分)(福建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凸透镜。(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点之外时,光屏上能成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点与2倍焦距点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会向上(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29.(8分)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10.0cm。(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红光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30.(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1)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①、②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则透镜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时,屏上得到的像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2)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移动一些,经过调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发现若将凸透镜左半部用纸遮住,屏上将得到完整(选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将蜡烛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将下移(选填“上移”或“下移”)。(3)如图乙,他把“上”形状的透光板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屏上观察到像的形状是C。A.上B.C.D.(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蜡烛像移动的速度大于蜡烛移动的速度,此时蜡烛在f<u<2f位置。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2.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果将一个塑料杯带到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塑料杯的质量将(B)A.为零 B.不变 C.变小 D.变大3.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D)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4.5月20日是世界国际计量日,2019年的主题是“国际单位制(SI)——本质的提升”。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单位的国际符号是(C)A.kg/m2 B.m/s C.kg/m3 D.g/cm35.(东营中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6.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了10g、5g和1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1g处横梁正好平衡。结果发现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该同学打算从头再做一次,另一位同学说,这样也可以得出正确读数。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B)A.16.1g B.15.9g C.16.9g D.15.1g7.我们平时常说的“水比油重”,其正确的含义是(C)A.水比油的质量大 B.水比油的体积小C.水比油的密度大 D.以上都不正确8.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cm,体重60kg,他的体积约为(B)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9.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mm2,质量为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D)A.4m B.40m C.400m D.4000m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下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B)一些气体的密度(0℃,标准大气压)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密度/(kg·m-3)1.251.431.980.09A.20kg B.200kg C.1000kg D.2.0×105kg11.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不变,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体积不变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2.如图所示,在一个密闭的集气瓶上的橡皮塞中插入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上端紧密地套有一个气球,如果把集气瓶放入温水中,可以预测(C)A.气球膨胀,瓶内空气的密度变大B.气球收缩,瓶内空气的密度变大C.气球膨胀,瓶内空气的密度变小D.气球收缩,瓶内空气的密度变小13.桌面上放有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的三个相同容器,液面高低如图所示。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则(A)A.甲是纯水、乙是酒精、丙是盐水B.甲是纯水、丙是酒精、乙是盐水C.乙是纯水、甲是酒精、丙是盐水D.丙是纯水、乙是酒精、甲是盐水14.(武汉中考)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刻度;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面所对刻度;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所对刻度;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C)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15.三个体积和质量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已知ρ铝=2.7g/cm3,ρ铁=7.9g/cm3,ρ铅=11.3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C.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球可能都是实心的16.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C)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eq\f(2ρ1ρ2,ρ1+ρ2)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eq\f(ρ1ρ2,ρ1+ρ2)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eq\b\lc\(\rc\)(\a\vs4\al\co1(1-\f(ρ1,ρ2)))m0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eq\b\lc\(\rc\)(\a\vs4\al\co1(\f(ρ2,ρ1)-1))m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7.(江西中考)智能手机是我们常见的通信工具,请你估测一下:手机屏幕的面积大约为80cm2,手机的质量大约为200g。(填写合适单位的符号)18.在密度单位中,1g/cm3=1×103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18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0.95×103kg/m3。19.三个实心的铜块、铝块、铅块相比较,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铅块的质量最大;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铝块的体积最大。(已知ρ铅>ρ铜>ρ铝)20.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液体的质量为21.2g,依据公式ρ=eq\f(m,V),液体的密度为1.06g/cm3。21.(徐州中考)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0℃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从而把水缸胀裂。(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甲图中可见,120gD物质的体积是200cm3,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12g。甲乙三、简答题(共8分)23.(4分)根据所学密度的知识,分析说明房间的暖气设备应安装在什么位置。答:房间暖气设备应安装在窗户的下面。这是因为窗户下方的空气变热后,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密度较大的空气流过来填补,这样空气循环流过,会很快使房间变暖和。24.(4分)夏天,冰淇淋从冰箱取出后不久,其包装纸表面会变湿,这是为什么?把装满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玻璃瓶容易破裂,这又是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答:冰淇淋从冰箱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