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说明强调的时间中国古代政治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的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世界格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科学发展观中国历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对外交往考试说明强调的时间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3、鸦片战争(1840——1842年)4、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1911年10月10日)5、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6、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1937——1945年)7、“文化的大革命”的起止时间(1966——1976年)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87年)1、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六世纪)2、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公元一世纪)3、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公元七世纪)4、美国独立战争起止时间(1775——1781年)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1914--1918年)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1939--1945年)中国古代政治2.古代其他重要政治制度
1.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4、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1.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西汉——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2、在中央设“三公九卿”。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
1、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从思想上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4、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隋朝——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明清——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1、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原为丞相的权力分散于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2、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1、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皇帝对中央的控制2、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实行,强化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则强化了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抵御外来的侵略,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带来思想文化的钳制,又起着消极的作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古代其他重要政治制度
(1)禅让制
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制度(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以来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了其疆域,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在以后的某些朝代仍保留。宗法制所形成的宗族制度和特权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3、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局面,这常被誉为“盛世”,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4、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的局面三次分裂:春秋战国五代辽宋夏金魏蜀吴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四次大统一: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4、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最终统一了全国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请指出西周、秦朝、隋朝分别实行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图4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图3西周封国图图5隋朝中央行政系统表中央集权对思想文化的控制⑴秦朝文化专制的表现是什么?“焚书坑儒”⑵汉朝文化专制的表现是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⑶明清文化专制的表现又是什么?明清科举制以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中央集权制以“人治”为中心,容易产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避免“人亡政息”,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路子?民主、依法治国的战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对外交往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玄奘(4)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3)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描绘的两位唐代文化使者分别是谁?(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玄奘、鉴真
开放的对外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
开放促进繁荣;闭关自守导致衰落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秦朝疆域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新航路的开辟
(1)材料一中秦朝疆域的最西端①是
(填地名),长城的东端②是
(填地名),秦始皇统一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③是
。(2)材料二中高僧玄奘游学的目的地是
(填数字序号),他回国后写成的著作是
;高僧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数字序号)。(3)材料三中航海家哥伦布航行的路线是
(填数字序号)。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陇西
辽东
灵渠
①
《大唐西域记》
④
②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请指出哥伦布航行的是哪条路线?(写出字母,2分)(2)西方航海家在航海中使用了古代中国发明的什么技术?(2分)(3)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郑和远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与西方有什么不同?(6分)(4)简述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4分)B罗盘针明朝郑和远洋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到“西洋”取宝。(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从此开始了殖民扩展、侵略活动,使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到世界各地。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最终形成当今全球化趋势。请回答:
(1)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和动机是什么?
根本原因:动机:欧洲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西欧人渴望寻求财富。传播基督教也是其动机之一。(2)航海家们开辟了哪几条新航线?最能证明“世界”被发现的航线是哪一条?
从欧洲出发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三条新航线最能证明“世界”被发现的是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3)新航路的开辟如何使世界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大洲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
人类文明起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文明在碰撞和交融过程中,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随着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有了“地球变小了”的感觉,发端于欧洲的工业文明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地扩散,使亚非拉各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世界最终连成了一个整体。(1)请列举出在古代历史上为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至少四位)张骞、郑和、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2)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过程中,科技发明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列举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两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科教兴国战略(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准备怎样应对压力和挑战?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北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②清朝设置了伊犁和乌里雅苏台两个将军辖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新疆:西藏:①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②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的册封。台湾:①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②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手中收复台湾③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秦汉时期:(这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秦朝统一越族,开灵渠,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贸易和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北方边境战争不断:秦统一后,曾派兵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汉初几代皇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皆因国力不足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几次大败、重创匈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成为历史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则加速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间战争比较频繁,但却使各族人民在战争中加强了联系,同时,战争的结果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速度元朝的统一,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明清时期:采取了镇压叛乱、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境地区设置机构等方式,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隋唐时期: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如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机构、册封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等中国历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明代以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包括丝绸、冶炼铸造、水利技术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时期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宋元时期集中在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上,这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古代科技的高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自明清以后,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是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有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③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人才与应有的重视。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了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①材料一中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了的三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到欧洲的?请你用一句话概述中国这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演变的影响。②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③从指南针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你有感受?传播者:阿拉伯人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否发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环境的限制。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物质文明阶段
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评价: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⑴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背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主张: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亡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经过:序幕: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⑵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经过:
成立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主张: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3、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启蒙运动阶段,它把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推到了文化的最深层次。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性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中国近代化运动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1)
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2)
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思想启蒙(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由表及里、逐渐深入(4)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3)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1分)先学习西方的技术(或器物),再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分)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确立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各阶级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1)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探索活动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3分)
洋务运动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
(2)民族资阶级开展了哪两次重大探索活动?这两次活动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6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方式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主张采取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结果都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上述三次探索活动对中国近代化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3分)(3)上述三次探索活动对中国近代化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3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一: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些启蒙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写出一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3分)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3分)(2)材料二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2分)
资产阶级。(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内容?(2分)
新文化运动(4)材料一、二、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2分)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制度、封建统治)……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1)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2)概述中国以欧美和苏俄为师的主要内容和成就。以欧美为师——是指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政治制度,倡导民主和科学(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成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以苏俄为师——是指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或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成就: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从17世纪上半期开始,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日等国通过革命或改革等不同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1、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日、俄两国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背景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但阻碍的原因不完全相同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但英国还有新贵族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美国的革命同时也是民族解放战争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建立的体制不完全相同材料一
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国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材料三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民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个文献?(2)这三个文献分别与哪三次革命斗争有关?
(3)这三次革命斗争的爆发,其共同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法、美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旧统治,资产阶级统治得到最终确立,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请回答:(1)英、法、美三国各自通过什么事件来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2)英、法、美三国在革命中各自颁布了什么重要历史文献?(3)英、法、美三国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法国大革命;美:美国独立战争英:《权利法案》;法:《人权宣言》;美《独立宣言》。英:克伦威尔;法:罗伯斯庇尔;美:华盛顿(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所冲击的“旧统治”分别是什么?(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有什么作用?英法两国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美国: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1)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各自形成了一个什么方案来巩固自己的成果的?(3分)(3)17—19世纪中期,欧美历史发展时代特征是什么?(2分)欧美在科技领域里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1分)欧美出现了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17、18世纪的英国,为了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两场重大革命?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2、请以英国为例,用具体的史实说明科技革命对这个国家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2分)3、你认为科技革命对国家实力地位变化有什么影响?(2分)4、你认为这次探究活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2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掌握和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明成果,成为了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雄居世界霸主的宝座材料一:17—18世纪清朝康熙、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这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然而盛世之下却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材料二:同时代的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1)你认为材料一中中国在盛世之下却潜伏着哪些深刻的危机?(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政治腐败日益暴露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2)英国先后进行了哪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这对英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科技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材料二对材料一有何影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并加快了对外侵略的步伐,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7~18世纪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新兴资产阶级不仅采取暴力革命方式反对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而且运用立法手段巩固革命成果。请回答:(1)英、法、美各自形成什么方案和文件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各有何意义?
(2)这些方案和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倡导的哪些原则?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通过《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美国发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革命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原则材料一是废藩置县,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是实行(初等)义务教育。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摘自初中世界历史用书资料材料二:图《日本的小学课堂》(图略)(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的哪一历史事件?请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日本的明治维新。(2)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民族危机,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启示:①要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国情;②要科教兴国,重视教育,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等。世界格局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材料二: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如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共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被迫终止对“南联盟”的空袭。(1)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分)(3)根据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分)称霸世界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
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材料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50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80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和。东欧发生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材料2:1991年6月,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同这两个共和国的武力量在克罗地亚发生大规模冲突。1992年上半年,随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大批进驻南斯拉夫,这一武装冲突基本告一段落,但波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在亚洲,有印巴之争,南海领土之争。材料3: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01年4月1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遗责。①根据材料1,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②材料2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③材料3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那么,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④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在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②材料2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①根据材料1,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③材料3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那么,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④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在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局面不复存在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世界进入一个向新格局过渡的重要时期,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仍然存在。课题:争取和平和发展经济。
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000年9月6—8日,在纽约召开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来自18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就世界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2)世界格局变化导致了哪些矛盾的激化?
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3)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举例说明21世纪的世界和平仍面临着挑战。(要求举3个例子)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与制裁;印巴冲突;伊朗核问题等。
材料一:2005年9月14—16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材料二:2006年4月24日晚,位于埃及西奈半岛的旅游小城宰海卜发生三起连环大爆炸,造成上百人伤亡,一个洒满阳光,充满魅力的旅游城市瞬间成了恐怖和死亡之城。(1)构建和谐世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联合国在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和平与发展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联合国起着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4)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怎样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社会稳定。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联合国际社会的力量,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材料: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和9月13日至19日,中、朝、日、韩、俄、美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四轮六方会谈。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⑴朝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和平问题。⑵在历史上,美国和朝鲜之间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美国侵略朝鲜,发动朝鲜战争。⑶朝鲜核问题变成美国和朝鲜的核问题说明什么?现在为什么又需要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协商解决?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除美国外,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几个力量中心,如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⑷就朝鲜核问题达成共同声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任何国际间的争端都可以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加以解决。国家不分大小都应该建立互信友好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变化。据此下列问题:
(1)两极格局形成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50-80年代两极格局突出表现为美苏争霸。观察下面题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说一说50、60年代美苏争霸的基本状况怎样?(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向什么趋势发展?
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美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优势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材料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小,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上述两段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一超多强”指什么?(2)材料二中的“经济全球化”具体是指什么?请你举出“经济全球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例如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已经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3)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觉得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首先,我们要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次,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历史渐去渐远,但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回首前人走过或曲或直的路,深刻思考之后,我们的路会越走越清晰。请结合二战后“昨天的历史”,填写“今天的感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进行抗争和探索,在实践中,中国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变。请回答:⑴在此期间,使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三个重大事件是什么?(3分)⑵三个事件是怎样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3分)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制约,主权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权和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什么?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其结果如何?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1)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实行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3)实行人民公社化,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抵制和纠正“左”倾错误,是加强和提高共产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纠正“左”倾错误的?(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犯了哪些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些失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3)在纠正上述失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邓小平理论(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是指什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科学发展观我国有关环保的战略和国策分别是什么?答: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谈做法:①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做:答:拧紧水龙头、随手关灯,根据自己的食量选择食物。②在绿色生活,环保选购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做:答:用购物袋购物、选用无氟冰箱、选用无磷洗衣粉、使用无铅汽油。③在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做:答:爱护花草树木,不猎杀、不吃野生动物;种草栽花等等。浪费可耻,节约创造财富。阅读图表,简单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资源消耗和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表(2004年数据)材料二:胡锦涛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部分资源消耗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
我国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
煤
石油
水泥
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
38%
7.4%
46%
2200多万吨
1300多万吨
注: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左右。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1)
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2分)(2)
自主创新重在科技创新,请指出科技创新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3分)(2)
自主创新重在科技创新,请指出科技创新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3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保护治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快发展环保产业。(3分)
(3)
结合自己的消费行为,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2分)例如:节约用水,及时关灯,不乱丢废旧电池等,(只要包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即可。)材料一: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与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表: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环境污染减少10%;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1)材料一说明我国存在怎样的资源问题?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破坏严重。(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关键依靠什么?有什么好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缓解资源危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协调好哪些关系?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我们青少年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参考前面内容,只要包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即可。)如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参加环保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等。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图略,是日本)
(1)图中的A国是
,现在属于
(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根据上图分析,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4分)
十九世纪,A国和中国都遭到了列强侵略。为挽救民族危亡,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2)两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改革?(2分)这些改革对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发达国家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为庆祝建党85周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共产党85年的风雨历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展览名称:(1分)
切合主题,语言精练,观点正确即可.如战火的洗礼,建设的考验;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曲折中发展,探索中前进等.(1分)
★展览名称:(1分)
★搜集材料:(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一例:(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一例:(2分)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党的指导思想一例:(2分)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85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谈谈你的感想作为本次展览的结束语.(3分)
从党的领导,革命历程,建设成就等方面概括,要求语句通顺,思想正确.如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威海2025年山东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镇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天津2025年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口滤芯面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化纤纺织原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企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与实践
- 科技企业的跨界合作与创新机会
- 社交工程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与防范
- 2025年各类型加速器(含高压倍加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高一春季学期工作计划
- 初一上期语文教学计划
- 2025年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 本人报废车辆委托书
- 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解读
- 2025年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过桥资金操作流程
- 货物学 课件1.2货物的特性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2章
- 2024年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
- 辅导员入职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