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案例实践_第1页
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案例实践_第2页
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案例实践_第3页
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案例实践_第4页
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案例实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案例实践刘雨迪

上海市闵行区生态环境局

城市更新,顾名思义,是对城市中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的地区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与修复,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整建、重建或再开发、保留维护等。我国的城市更新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旧城整治阶段;二是旧城改造阶段。受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我国早期的城市更新主要偏重于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改造,表现为对旧城区大拆大建,很少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教训,我们在对城市进行物质环境更新时,也要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城市更新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1.1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不健全

受传统城市建设理念的影响,我国有很多城市存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健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用地面积小、开敞空间少、生态系统缺乏衔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市难以形成有效的环境调控能力,水土涵养、物种生存等生态系统本该具备的功能发生紊乱,脏乱差成为很多旧城区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建设较早的老工业城市,在工业建设优先思想的指导下,城市各项设施建设多以工业建设为中心,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1.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

欠缺足够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处理站工作能力不足,是当前多数地区旧城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部分地区只一味将改进重点放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但忽视了一些隐蔽性较强的环境问题,例如,很多旧城区不重视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雨污合流现象严重,加之缺乏污水处理设备,很多地区直接用下渗、明渠、地表流淌等方式将雨污排入地表径流。此外,环境问题涉及部门多,有时还需要跨地区合作,改造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给城市更新中的环境处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1.3没有妥善解决遗留环境问题

在早期的城市建设中,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建设资金匮乏、环保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城工业区、居民区内的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在实施城市更新时,老城区的工业区、居民区混杂,工业废水、噪声、生活垃圾、污水交叉影响,进一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再加上城市更新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不足,在面对旧城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早期的城市更新往往着眼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改造时仅仅重视对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造,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缺乏足够重视,这种城市更新模式对于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居民来说较为适合。从决策层的角度,这种城市建设方式也更容易打造良好的都市形象,进而彰显政绩。因此,上至决策层,下至普通民都未将生态环境建设重视起来,从而为环境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2城市更新缺乏宏观统筹

我国旧城建设问题多,底子薄,涉及到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生态设计、污染治理、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和部门,且城市更新的主体往往有多个,如果各主体对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层次不同,出现难以协调的利益冲突,就会制约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推进,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

2.3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和改造活动,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建设强度过大、更新区功能设置不当等问题,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且这种建设性破坏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城市生态结构及功能紊乱,生态用地空间被不断压缩。有时这种问题还蔓延到主城区以外,对整个城市辐射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的建设策略

3.1增强生态环境建设意识

在今后的城市更新中,应矫正以往忽视城市生态建设的做法,增强生态环境建设意识,把生态环境建设内容融入城市改造条例中,将各项生态改造工程纳入旧城更新规划,科学制定旧城改造的绿地率、人口密度、绿地密度、污染处理等指标,使之符合人文与自然需求。对于改造率较高,甚至需要推倒重来的旧城区,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区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效果地改造,保障生态环境和实体环境的同步优化。对于需要局部修复的地区,应根据实际需求拆旧建新,实施修复性改造,切实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2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在结构上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从数量上增加生态用地面积,建立健全配套的绿地系统、重要廊道节点、游憩休闲系统等,通过完善的生态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在实施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应注意增加生态用地比例,增大绿地面积,把对生态景观的建立与保护当成旧城生态改造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态恢复、景观改造、土地整理等方式,把旧城区具备生态效益的区域改造成生态用地,尤其要注意对旧城区山林地、河流廊道的恢复。

3.3妥善处理旧城区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应清退居住区内的工业用地,增强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职能;同时清退工业区内的居住用地。其次,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废弃地,应做好环境监测与修复工作,将城市大气质量、噪声环境、河流水质情况、垃圾处理情况、污水处理情况等纳入处理计划内。在处理过程中,应依托低碳、环保的环境修复技术,充分发挥旧城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力,对旧城区河流水体、公园绿地等实施生态化改造,从长远上解决旧城区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

3.4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相关部门与机构在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成本与效益等因素,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地融入到城市更新框架内,从产业体系、土地利用、文化风貌、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建立高效的运行与调控机制,从而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及规划,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此外,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当前,我国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提升阶段,城市更新改造成为主战场,面对广泛而复杂的城市生态问题,有必要建立健全与城市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在城市更新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深圳市于2022年颁布和实施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此后又进一步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这为其他地区的城市更新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由于城市更新涉及土地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在制定与城市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从自然资源保护利用、防洪抗旱、污水治理、历史保护等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可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的城市更新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对城市更新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系统规范和要求,为城市更新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4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案例实践——以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例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世博园区以西,原为后滩船舶修理厂和钢铁厂,是典型的工业重地,遍地都是工业固体垃圾和建筑垃圾,土壤污染严重。该区域的更新本着生态修复、景观设计、保护性更新等理念,逐步将工业废弃地更新为生态用地,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营造人工净化湿地,建设滨江芦荻景观带,利用湿地内的土壤、植物、微生物来处理废水、废弃物;(2)将水泥防洪墙更新为生态护堤,增强防洪控制能力;(3)对生产工具与建筑物进行艺术化处理,增加生态与人文气息。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在更新改造时遵循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优先、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等原则。更新后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现已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生态服务,包括调节自然过程、吸收碳排放、净化水资源、为乡土物种提供栖息地等,并具备了传承文化等功能。这一成功案例对今后城市更新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具有非凡的意义。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