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_第1页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_第2页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_第3页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_第4页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中国七夕之乡——湖北郧西

城北中学周建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标要求: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及成就。

2.打开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时期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外交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见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第一阶段1949毛泽东

1955万隆会议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合作探究“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亚非万隆会议(1955)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引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成为国际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求同存异同:异: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国际地位1971年,美乒乓球队应邀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告》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乔冠华黄华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黄华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乔冠华黄华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赢得世界的尊重亚非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1843《望厦条约》;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做英法的帮凶:③1860“洋枪队”对抗太平军;④19世纪70年代:与日侵台;⑤1900参与八国联军寝华;《辛丑条约》⑥1919巴黎和会导致五四运动;⑦1921华盛顿会议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导致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⑧解放战争:扶蒋反共;⑨1950:入侵台海,阻挠统一;抗美援朝。⑩50年代以来:长期敌对、封锁中国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中美建交背景美国:争霸不利;借中牵苏,调整政策中国:两面树敌,文革动荡,积极回应“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交谈”中美建交过程(1)民间外交乒乓球外交——小球转动大球基辛格访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2)官方交往中美建交过程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美握手言和中美建交过程《上海公报》——美国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建交三原则: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3)中美正式建交:1979、1、1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应邀访问美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