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_第1页
人口合理容量_第2页
人口合理容量_第3页
人口合理容量_第4页
人口合理容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2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地球村的人口仍然在不断地增长。地球村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人从众木林森古代近代现代3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都表明,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

来表示。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4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木桶效应”。“木桶效应”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5P12读图思考:

1、假如各种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6活动:根据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材料一是指

容量;材料二是指

容量。环境人口合理人口7序号潜力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面积(万平方千米)A温带19780045480237192B亚热带410200101900426239C热带22400560048611.5D干旱半干旱区85600850032165.6E青藏区1000010004250ABDCE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16.248亿3.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我国环境人口承载力东部比西部大,南方比北方大。(人口容量)2.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多少?7亿左右8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1)资源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2)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9(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0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资源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114、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同。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12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人多为患容量无限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5、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13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14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引发资源问题环境问题15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出现的问题人口仅世界人口的1/5,但消费水平高。实际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远远超出本国的范围。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16(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就整个世界来说:就各国、各地区来说: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提高生活质量。17(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3、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18P1419答案: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相对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水平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数量的有限性。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较大(2008年达13.4亿),每年净增长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超过1000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20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

专家估测我过人口承载量——最大极限为17亿,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这就是说,16亿或者说17亿是中国的一条生命线。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主要基于以下5点:按粮食产量,不应超过12.6亿人;按能源的理想负载,不应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宜超过4.5亿人;按动物蛋白供应,不宜超过2.6亿人。2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环境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最适宜人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22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C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获取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A233.读漫画,回答(1)~(3)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C.6000D.4500(2)如果用a表示200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B.c<b<aC.b<a<cD.a<c<b(3)下列有关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新疆-水资源CDD244.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区域的最佳人口规模。结合“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