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及中暑_第1页
高温作业及中暑_第2页
高温作业及中暑_第3页
高温作业及中暑_第4页
高温作业及中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温作业及中暑WorkinAHotEnvironmentAndHeatStroke求真求精求新21、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热辐射31).气温(Theatomospherictemperature)

气温是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

t℃=(t°F-32)×5/9t°F=t℃×1.8+32

适宜的温度:夏季24-28℃

冬季19-22℃4

2).气湿(Humidity)

指加入到空气中水蒸气的量,以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水蒸气量(%)=实际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量×100

>80%为高气湿

<30%为低气湿5

3).气流(airflow,m/s)

形成气流的原因:温差风压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厂房中的热源。6

4).热辐射(heatradiation)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

太阳各种熔炉生产环境开放的火焰熔化的金属等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加热。72、高温作业定义高温作业(heatstress):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wetbulbglobetemperatureindex)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83、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只作用于体表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除作用于体表外,还可作用于深部组织对人体加热的作用更大更快。9

接触作业: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炉窑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锅炉间:火力发电厂、轮船。

10炉前工机械制造11陶瓷工业的烧成车间锅炉工12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接触作业:

液体加热或蒸煮:印染、缫丝、造纸潮湿的深矿井:食品加工:屠宰、肉食加工13高温矿井印染厂缫丝车间这些都是高温高、高湿作业143).夏季露天作业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接触机会:农田作业建筑业搬运业军事训练15夏季抗洪抢险夏季军事操练16

中暑(heatstroke)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heat-inducedillness)。

4、高温作业所致疾病171).中暑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诱发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18

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热射病(heatstroke)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9

热痉挛(heatcramp)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20

热衰竭(heatexhaustion)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21

1).中暑的诊断原则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6、中暑的诊断与治疗22

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按临床症状的轻重分为: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射病重症中暑

热痉挛热衰竭23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24

轻症中暑:

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且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诊断为轻症中暑。①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②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③肛温升高达38.5℃以上。25

重症中暑凡出现前述热射病、热痉挛或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26

3).中暑的治疗原则(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2)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7(3)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