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设计_第1页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_第2页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_第3页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_第4页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教学设计第一部:教材分析()程标《物质的量》这一节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一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摩尔的内容课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过节课程的学使学生能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用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计节内容教学需要分钟。()析材作、系地)作: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验严谨性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定量的手段进行科学分析以教材的逻辑构中本节课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学结构上是对上一节从实验中认识化学的深入的探究也是对下一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论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联:材将本节课程安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一章为更好的引导学生从初中化学的趣味探究到高中化学理性、科学定性、定量地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知识。地: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增加对化学计量知识的认识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发生的空间想象智力迪学生的抽象理解思维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考中常会出现关于与物质的量伏伽德罗常数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和计算的考察课是高中化学的基础课程本课对整个化学学习都会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第二部:学生情况析高一学生在身心上基本都已接近成熟的阶段们对更重的学习任务家和学校占有重要的地位临未来生道路的选择界观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经从“经型走理论型思步进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层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想上的片面性表性和主观性有所改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初中生丰富多了。他们个性张扬,思维独立,创新能力突出,息丰富,不善鉴别,生活优越,抗挫折能力弱,依赖亲情等特点。根据后高中学生的以上特点,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思→感性认识理认→理论证学以致用。以此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推理能力归总结能力理和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化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增加对化学计量知识的认识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发学生的空间想象智力,启迪学生的抽象理解思维,为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第三部:教学设计路分析通过对教材、学生情况、高考动向做出理性的分析,确定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分别是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解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含义质量摩尔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通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学习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运用集体计量的重要性而将知识迁移到化学教学中并提出在化学学习中物质的量的概、念意义、重要性。然后通过复习上一节化学实验本方法使学生理解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用药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可用器具称量的而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此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如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引导学生重视对于定量分析的意义。其次向学生提出如何解决可称物理量与微观粒子数的关系时入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单位,通过购物单的活实例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同时引出摩尔质量的概念。通过对游戏之初问题的解答总结出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练习课堂小结识展加深对此处知识的理解解物质的量尔量、质量之间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数学计算关系入解联系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数量与微观离子数的桥梁。第四部:教学过程计()纲本内的求根据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质量定义能用其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程标本节课在全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尔质量的定义二者的定量关系能用其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力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加对化学计量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迪学生的抽象理解思维为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认化学与生活联系及影响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高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重、点关点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挥科自身的优势科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发生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根据当代90后高中生思维活跃,信息丰富思能力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等特点合以上因素我确定了以下要点:重: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含义难: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关点通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学习进行简单的计算()学方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节课的重点基本概念的学习生刚刚步入高中中化学的学习还缺乏方法,还处于被动接受式,为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其基本程序是:出问——引导学生观察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学独立思考观察论析教师根据学生交的情况进行点拨引→总结得出结论进行应用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时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程、动戏新引通过游戏引入运用集体解决问题的方便性,请两位同学做查牙签游戏(一个是标100根的盒装产品,另一个散落在盒子中后两位同学来做这个游戏。让两名同学分别给我100牙。请大家告诉我谁更快呢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一些微小、不方便计量的物体可以通过集体的方式来表示与使用,在化学的微观世界里很多时候也学要用集体的方式来表示,至此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AA(1物质的量定义:表示含有一定粒子数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mol(摩尔释义:1mol粒的数目约为个(2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1mol粒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A

单位molN=6.02×1023(3公式n=N/AN:子数

mol

1注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故新提问复习上一节课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例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等、天平、量筒等简单仪器的操作学生理解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用药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可以用器具称量的而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对此我们用肉眼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能否用质量来表示一点数目的粒子呢?(2如果可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例示观规接下来向学生将展示一张购单名称规格数量

西瓜1000g/个

苹果个

鸡蛋个

大米粒

小米粒质量

1.0×10

1.0×10

5.0×10

通过观察可知相同数目的不同物体于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同数量的物质的质量并不相同。同理可以推导出由于不同的粒子由于质量的不同,当他们有共同的粒子数目(1mol)使会具有不同的质量。引出摩质量的概念:(1摩尔质量的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2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析律得结(解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探讨总知可以通过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合体来计量质量、粒子数、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如下:(1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公式:n=m/M:物质的量m质量;M摩尔质量(2通过演的形式揭示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数量与微观离子数的桥梁。、以用深主通过练习题深化以上所学知识,化物质的量的意义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强对物质的量伏德罗常数尔量的理解,并注意他们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等摩尔质量在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重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学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运用,掌握物质的量并梳理清楚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的关系、堂结形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三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学习二分是关于摩尔质量的学习,第三部分是关于物质的量尔重量质三者关系的学习。重点是要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概念得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尔量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的使用条件。、识展物质的量的发展简史第五部:本教学设的创新点运用游戏来引入新课过题学法与引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概念性知识弃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对概念只是教学的全新尝试教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的指导性原则使的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同时获得对生活社会的感悟第六部: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单位---尔一、

物质的量

定义:有一定粒子数目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mol(摩尔)释义:1mol粒的数约为23个二、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1mol粒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A

单位mol使用摩时,必须指明粒(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的种类。三、粒子数目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A四、摩尔质量.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g/mol.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五、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公式:nm/M:物质的量;m质量;:尔质量六、物质的量的意义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数量与微观离子数的桥梁。第七部分教学反思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要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不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此外此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以反应方式的形式的教学法式胆试以生活为基础通过游戏等方式讲解出理论知识的新教学方式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给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注入新的活力,教学方案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缺少实践验证。

ab2ab2《物质结元素周律》单元检题本分Ⅰ和Ⅱ,卷分分考时分钟相原质::C:12O:16第卷45分一选题(本题15小,小只一选符合意每题分共分.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首次合成种核素,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185。关于铪-18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内有185个子C.子核内有185个子D.铪

Hf)的种的同位素【析铪-为合成的一种核素(子),是铪为185故选符合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的一种新的同位素,其质量数A除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种元素C.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金元素是指第IA族的所有元素【析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一般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即族序数,但元无正价,O无高正价,与意不符A选错误;除短周期外,四、五周期均有种素,但第六周期有32种第七周期尚未排满此项错误选项是正确的碱金属是指Li、、Rb、Fr元,并不包括第IA族氢元素,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C选符合题意。.X1和Y是由短周期元素成的最简单离子知X法中正确的是(D)AX只是第三期元素B.Y不能是第二周期元素C.Y一是氢元素D.-bn+m等于或

n比Y

m多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析Y若氢元素X应于第二周期,如O,此(a)-b-)=;Y若第二周期LiBe等元素X应处于第三周期,此(+)-(-m=16故D选符合题意。.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开发锂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关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锂是较轻的金属B的碱性比弱C.的化学性质不如钠活泼D.Na可从Li的溶液中将Li置换出来【析锂比煤油的度都小属金属A选项正确Li的属性比钠弱故碱性<NaOHBC选正确;因钠能与水剧烈反,故N不能将Li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选不正确。故D选项符合题意。.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AF

的结构示意图:B.的子模型示意图:C.NaCl的子式:Na×Cl∶··

224··2424342323232323322224··24243423232323233223mnmnmnnm的半径比Li22422222D.的构式:::【析CO为线型分子,而模型示意图表现的是一V字型结构,与事实不符。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结构时阴子及离子(NH)的电子式应加方括号并标出应的电荷数及正、负号,故NaCl的子式应为[∶∶]N的构式为N,不必··标出孤对电子。故A项符合题意。.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X、、三元素,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XO、YO、ZO,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①X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依次是AVA②子半径X>Y>Z③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XYZ④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依次是HX、Y、ZH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Y>ZH⑥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是>HY>A①②⑥B②⑥C.⑤D①⑥【析首先由电子层数相同确定X、Y、三种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再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及酸性强弱顺序可以判断XY的高价依次是7+6、+,族序数依次是ⅦA、ⅥA、VA(从到右依次是、Y、X),所以原子半径>YX,原子的得电子能力X>>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原得电子能力顺序一致,是>HY>ZH,态氢化物HXHYZH的原性实际上就是X、Y2、Z3的还原性,而XY2、Z的原性顺序恰好与XYZ的化性顺序相反,即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与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顺序正好相反,是ZH>HY>;由最高正价可以判断负价为,-2-价,由此确定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依次是、Y、ZH。选符合题意。.、Y均元素周期表中前20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由X与Y,+=n-B.X的原性一定大于YC.X、Y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X的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一定大于HY【析二者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似明两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若离子符分别为Xa与Y,有m-=nbA选项错误;若二者分别为X、Y,明XY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X第A族Y在A族Y比X的金属性强,则还原性X>Y,B选项正确;由B选项分析可知XY可能为同一周期的活泼金属或同一周期的活泼非金属C选错误;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且二者能形成气态氢化物,说明X与Y是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则Y的金属性比X强氢化物稳定性为HY大于X,D选错。故选符合题意。.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①

的半径大②砹为色固体HAt不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③(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LiO,溶液是一种强碱④硫酸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⑤化(H是无色有毒稳强气体A①②④B.③⑤C.④⑤D.④【析H和Li具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原子序数小的半大HAt的定性比HI还,AgAt光性比AgI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Li)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硫酸锶类似硫酸钡HSe是色,有毒,比H稳性差的气体。故B选符合题意。.有X

n、Y

m、n

三种主族元素的离子,已知它们各自带有的电荷的数值>n且XY、三原子的M电层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按X→Y→Z的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B三种离子Xn、Y和n具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们都在第三周期D.单有还原性,单具有氧化性

322423334423224233344222244442443245【析当M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时,说明M电层为最外层。三种原子均具有个电子层>n可知Y原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X的外电子数Zn阴子说明Z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Y的多X→Y→Z的序子数增加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X、Y表现金属性,Z表非金属性。故B选符合题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电子稳定结构D.一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析Al元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项错误氢素失去1变

,最外层没有电子,得到变,2电子稳定结构,故C选错误;第A族氢元素与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综上所述B选符题意。11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外层电子数为,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得个电子就达稳定结构元的原子最外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AABCBABCCAD.ABC【析B元的原子最外层得个子就达稳定结构,说明B为第A族元素,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说明C元,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BC(MgSO)或ABC(MgSO)。A选符合题意。12下列结论是从某同学的笔记本上摘录的,你认为其中肯定正确的是(C)①微粒半径Cl>2>>F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S>③还原性S2>>>I④氧化性Cl>S>⑤酸性H>HClO>⑥电子能力FClBr>IA只有①B.①③④C.④⑥D.只有⑥【析微粒半径Cl<①错误还性S>I>>Cl③误酸HClO>SO>HSeO,错误。故选符合题意。1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稳定结构的是(C)ABFBHOC.SiClD【析共价键中的电子被成键的两个原子共有以成共价键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本身最外层电子数加上与其它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题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为:元最外层有+3=6个F有7+=个H有1+=2个O+2=8个有+=8个Cl有+1=8个P+5=10个故选符合题意。14下列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加热氯化铵B.干冰汽化C.HCl气溶于水D.NaOH固熔化【析加热氯化铵时,氯化铵分解离子键被破坏;干冰汽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气体溶于水破坏共价键;NaOH固熔化破坏离子键。故选符合题意。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非金属元素间也有可能形成离子键B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C.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D.氧钠中,只存在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析

3222333343432223333434故A选符合题意。第Ⅱ卷(分)二非择(大包小,分)16分,每空分)、B、C、是子序数均小于的四种元素A与主族,且能形成型子B、、所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B、、离半径依次减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D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A族(2)B与D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3将单质的水溶液滴加到B与D所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K=+↓(4实验室里除去BA气,可用下列试剂中的AC(填字母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浓酸.NaOH溶液D.品红溶液.(5由ABD三元素所组成某种盐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O+OH。【析A与B同主族,且能形成BA型分子,则A为氧元素B为元素;、CD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B、CD离半径依次减小,因B硫,而原子序数均小于20则C为元素,D为元。17(分)现有部分短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X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原子的电子层比最外层电子数少Y其单质在自然界中的硬度最大,工业上用Y单冶炼X单质ZM

单质为双原子分子,且其所在的双原子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最多,能与Y形成坚硬的物质YZ在铝热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分别用M单燃烧提供热、强光(1)在XYM单质中有一种单质与其他单质的类不同是Mg(元素符),分类的依据是镁是金属元素,而其他元素为非金属元素(2)Y元与元的性质相似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素符号),下列表述中证明这一事实的是。AY单能在空中燃烧单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Y的化物的沸点比Z的化物的沸点低C.高价含氧酸的强酸,Y的弱酸D.合YZ中Z负价(3)元素Z与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则测溶液中存在该离子的方法是向溶(待测液中加入NaOH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

4323····232343234冰晶石24323····232343234冰晶石2322233233422在该离子,反之,不存在该离子。【析由题意知X、Y、W分为SiC、N、。其中Mg为属元素,其他均为非金属元素。(2)N的金属性比强,可通过元素原子电子能力的强弱以及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来比较。(3)可利用能否与碱反应产生使紫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H。18(分下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的顺序是。(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H>H。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O·H]或[](答案合理即可。······(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组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填序号AB。AMnO.C.SO.KMnO(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N发生以下反应:X溶与Y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NH,电解N→⑥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融+↑【析本题以元素周期表为题材,考查原子半径的比较、酸性强弱、电子式、离子方程式以及盐类水解等知识。⑤位同一周期,且⑤排在⑥的前面,原子半径大,而④在上一周期,比⑤、⑥少一个电子层,故半径最小。②位同一主族,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②③位于同一周期,且③在后,非金属性强,对应的酸性强。四元分别为氢、氧、钠和氯,离子键显然必须是钠盐,极性共价键则应有两种非金属组成。液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