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第2章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_第1页
改.第2章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_第2页
改.第2章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_第3页
改.第2章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_第4页
改.第2章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

2.1.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的特点:没有选择性,可以多层吸附,吸附前后,被吸附分子变化不大,吸附过程类似于凝聚和液化过程。化学吸附的特点:有选择性,只能单层吸附,吸附过程中有电子共享或电子转移,有化学键的变化电子云重新分布,分子结构的变化。物质尤其指气体或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区别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物理吸附就好像蒸汽的液化只是液化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罢了。分子在发生物理吸附后分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化学吸附是在催化剂表面质点吸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力而引起的,如同化学反应一样,而两者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并形成离子型,共价型,自由基型,络合型等新的化学键。吸附分子往往会解离成原子、基团或离子。这种吸附粒子具有比原来的分子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因此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2.1.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物理吸附吸附力范德华力吸附层单层或多层选择性无 热效应较小,近于液化热吸附速度较快,不受温度影响,不需活化能

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单层有 较大,近于化学反应热较慢,温度升高速度加快,需活化能 温度对物理化学吸附的影响1、物理吸附;2、化学吸附3、化学脱附;4、化学脱附后往往不会按原路返回。2.1.2吸附位能曲线吸附热吸附热可分为以下几种:积分吸附热

微分吸附热初始吸附热均匀表面:积分吸附热等于微分吸附热2.2.1化学吸附的类型3、解离吸附、缔合吸附解离吸附催化剂表面上许多分子在化学吸附时都会产生化学键的断裂,因为这些分子的化学键不断裂就不能与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进行电子的转移或共享。分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化学吸附,称为解离吸附。

例:H2+2M2→HM;CH4+2M→CH3M+HM分子解离吸附:化学键发生均裂时,中间物种为自由基;异裂时吸附活性中间物为离子基(正离子或负离子)缔合吸附具有∏电子或孤对电子的分子可以不必先解离即可发生化学吸附。分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化学吸附,称为缔合吸附。2.2.2化学吸附态化学吸附态是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化学吸附态及化学吸附物种的确定是多相催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红外光谱(IR)俄歇电子能谱(AES)、低能电子衍射(LEED)、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X-射线光电能谱(XP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外光电位能谱(APS)、场离子发射、质谱闪脱附技术。常见几种物质吸附态1、氢的化学吸附态(1)在金属表面上氢的吸附态氢在金属表面上是发生均裂(2)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氢的吸附态2、氧的化学吸附态(1)在金属表面上氧的吸附态氧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一般会发生氧化作用直至体相。而对于一些只在表面形成氧化层(如W)对于金属银的吸附可以认为是在表面形成自由基(O.2、O.)也有认为形成了(O2-O-)(2)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氧的吸附态氧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吸附时,可以呈现多种吸附态,即电中性的分子氧、带负电荷的离子氧(O2-,O-,O2-)IR数据:直线型C-O伸缩振动频率>2000cm-1

桥型吸附态中C-O<1900cm-13、一氧化碳的化学吸附态(1)一氧化碳在金属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态(2)在金属氧化物上CO的化学吸附一氧化碳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一氧化碳与金属离子是以σ结合的IR:2200cm-14、烯烃的化学吸附态(1)在金属上烯烃的吸附态烯烃在过渡金属表面既能发生缔合吸附也能发生解离吸附。这主要取决于温度、氢的分压和金属表面是束吸附氢等吸附条件。如乙烯在预吸附氢的金属表面上发生σ型(如在Ni[111]面)和π型(如在Pt[100]面两缔合吸附。2.3吸附平衡与等温方程1单分子层吸附方程(Langmuir)

2.3.1吸附等温线多分子层吸附等温方程(B.E.T.)吉布斯自由能活化能与质量作用定律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速率与反应组分的浓度积成正比。L-H模型与E-R模型L-H(Langmuir-Hinshelwood)S-SA+B+S-SABA-BS-S产物+S-S反应是通过在表面上吸附态的两种组分A、B相互作用而进行E-R(Eley-Rideal)A+B+SB+SASABS+产物反应是通过吸附态的组分A和气相中的组分B相互作用而进行双组分表面动力学分析1、吸附与表面反应及脱附过程Lanmuir等温吸附式问题4:Lanmuir吸附模型为什么复盖率与空位率之和等于1?竞争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表面动力学方程前题1、要有一个吸附机理模型2、知道催化反应的机理3、反应的控制步骤处理4、反应速率拟稳态处理推导步骤1、质量作用定律2、表面浓度、空位率θV

,覆盖率θ关系式3、注意利用“平衡关系”和“控制步骤”“稳态”概念的含义如何设计实验来测试催化反应的吸附态1、红外光谱法2、程序升温法(TPD、TPR、TPO、TPSR)3、原位技术催化剂本体的研究催化剂上吸附物种的研究骨架震动、表面基团、氧化物、分子筛等探针分子不同吸附物种、反应中间物等催化剂制备与开发表面组成、表面结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伙性中心的鉴别催化表面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应用于催化研究的各个领域TPD(Temperature-programmeddesorption)程序升温脱附—是指在设定的条件下通过探针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过程来研究。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吸附中心的结构、能量状态分布、吸附分子在吸附中心上的吸附态等)和催化性能(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性质、结构和反应分子在其上的反应历程等)。BET方程测催化剂的比表面积P0是测试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平衡压力Sg每克催化剂的总表面积,Vm催化剂表面铺满单分子层时所需吸附质的体积。am表观分子截面积比表面积:BET方程:P/V(P0-P)对P/P0作图得一条直线可以得到BET方程的压力适用范围相对压力为0.05~0.30。相对压力太小,小于0.05时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平衡,相对压力大于0.30时,毛细也凝结变得显著,能破坏多层物理吸附平衡。BET测比表面举例用液氮来测硅胶的比表面,通过利用对P/P0作图测得斜率=13.85×10-3cm-3

截距=0.15×10-3cm-3Vm=1/(斜率+截距)=71cm3(STP)硅胶样品重=0.83gSg=(71/22400)×6.02×1023×16.2×10-20/0.83=373m2.g-1表征的内容与方法催化剂的宏观结构与性能催化剂的宏观结构1、催化剂密度(1)颗粒密度(2)骨架密度和堆密度2、几何形状圆球、圆柱体、圆环柱体、粉末、微球。3、比表面4、孔结构(1)孔径(2)孔径分布(3)孔容(4)孔隙率颗粒尺寸测定大颗粒可实测,小颗粒可以利用分样筛进行分筛,粉末可以通过筛分法或得力沉降或离心沉降的方法进行测定颗粒大小。催化剂的比表面催化剂的密度单位体积催化剂的质量kg/m3或g/cm3因体积含义不同出现四种密度比孔体积、孔隙率、平均孔半径和孔长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主要参数:催化剂本体及表面的化学组成、物相结构、活性表面、晶粒大小、分散度、价态、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各组分的分布及能量分布。催化剂的孔内扩散1、Knudsen(微孔扩散)分子与孔壁碰撞远比分子间的碰撞机率高。2、过渡区扩散过渡区扩散是介于Knuden扩散和体相扩散之间的过渡区。3、构型扩散表面扩散比表面与孔结构(1)总比表面BET方程(2)孔径分析:凯尔文(Kelvin)方程P139页(N2吸附法测小孔1.5-2.0nm)大孔用压汞法(原理相同)(3)活性表面、分散度、晶粒度

A)活性表面是利用化学吸附的选择性(吸附位数,也叫化学吸附计量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