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_第1页
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_第2页
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_第3页
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_第4页
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的改变。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_的物体。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_____。(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_____________。位置参照标准改变没有发生改变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2)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量程、_______及零刻度线。②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被测物体。③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④读:要估读,且到分度值的_______。⑤记:结果要包含数字和_____。分度值紧贴垂直下一位单位2.误差:(1)定义: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偏差。(2)减小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_______等。3.时间测量:停表。测量值真实值平均值三、快与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较_____。(2)相同时间,比较_____。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的比。时间路程快慢路程时间(3)公式。①基本公式:_____。②变形公式:s=___,t=___。(4)单位及换算:1m/s=____km/h。(5)测量。①原理:_____;②基本器材:_______、_____。vt3.6刻度尺停表3.两种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_________的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_____的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_________。(2)计算公式:_______。保持不变变化运动快慢【读·练】1.【判一判】动与静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以加油机A为参照物,受油机B是_____的;以_____为参照物,受油机B是运动的。静止地面2.【读一读】物体的长度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cm,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0.12.133.【算一算】速度老鹰捕食时,在短短的3s内就能冲出135m。则此段时间内,老鹰的平均速度是___m/s。454.【比一比】速度的变化天鹅前15s的速度是___m/s;中间15s的速度是_____m/s;最后15s的速度是___m/s;所以天鹅的速度_________。1013.320越来越快考点1:运动和静止1.参照物的判断: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3.相对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失分盲点】(1)不要误认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为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物。(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如果没有指明参照物,一般默认为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不代表没有选择参照物。【示范题1】(2015·镇江中考)“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1)由“天宫一号”是静止的推知:“天宫一号”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2)找到与“天宫一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即为参照物。【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一起绕地球运行,故相对彼此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的物体都是运动的,B正确,A、C错误;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穿行,航天员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则“天宫一号”相对于航天员也是运动的。【备选例题】1.(2014·武汉中考)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1)确定研究物体,弄清研究物体与周围相关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选的参照物。【解析】选D。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小强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是运动的,以站台为参照物感觉是静止的,从而说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即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故选D。2.(2014·大连中考)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应按照以下思路进行:(1)明确参照物。(2)判断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相对位置是否变化。(3)根据“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确定运动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概念。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飞行员相对于飞机的座椅位置没有改变,相对于甲板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以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答案:静止运动考点2:长度的测量1.选:(1)被测长度小于刻度尺的量程即最大测量值。(2)根据估测的物体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一般情况下,选择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值越精确。但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2.放:(1)物体起始端对齐零刻度线,当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对齐任一整刻度线。(2)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如较厚的木制刻度尺可以立起后贴在被测物体上。3.读: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把物体边缘所对的分度值平均分成10份,估计物体的边缘位于“十分之几”,就估读为“几”。如果物体边缘正好与刻度线对齐,应该估读为“0”。且不可以省略。【失分盲点】(1)不要忘记估读。为了减小误差,只能估读一位,多读或少读都是错误的。(2)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必须与测量值的位数保持一致。即分度值不变。【知识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这些物体的个数,就得到待测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法(也叫化曲为直法):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可以先量出一小段直线的距离,然后看一下曲线一共有多少段这样的直线,即可计算出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也叫以轮代尺法):测量曲线长度时,用一个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出滚轮的周长,然后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4.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有些待测的长度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例如,要测硬币的直径,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示范题2】(2015·南充中考)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1)确定“零”刻度线,“4.00cm”为此次测量的零刻度线。(2)认清分度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物体末端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应该估读“0”。【解析】本题考查长度测量中读取物体的长度。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答案:2.500.1【备选例题】1.(2014·淮安中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如何放刻度尺”的关键:(1)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缘对齐;(2)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或平行。【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刻度尺使用时要放正,要沿着所测量的物体长度,零刻线(或者其他清晰的刻度)要对准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刻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故选C。2.(2014·新疆中考)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A的长度是

cm。【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1)确定“零”刻度线:“6.00cm”为此次测量的零刻度线;(2)认清分度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分度值就是刻度尺上两个最近的刻度线的距离,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为了减小误差,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所测物体的长度为1.30cm。答案:1mm1.303.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在一支铅笔上紧密地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解析】先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缠绕的圈数,然后就得到每一圈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即为最小两刻度之间的距离,通过观察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总长约为2.35cm,总圈数为40圈,所以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导线的直径约为0.59mm。答案:12.35(合理即可)0.59(合理即可)考点3:速度1.计算公式:(1)求速度:v=。(2)求路程:s=vt。(3)求时间:t=。2.平均速度:指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不表示物体每一时刻的速度。同一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3.解答步骤的注意事项:(1)对应性: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路程、时间、速度必须针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2)统一性: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对应统一。①m、s⇔m/s;②km、h⇔km/h。【失分盲点】平均速度≠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而不是【示范题3】(2015·宜昌中考)宜昌快速公交“BRT”于2015年6月建成试运营,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24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根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运营车辆的各种信息。(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5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两个”关键:(1)明确已知条件:路程24km和速度30km/h。(2)求平均速度时,一定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包括中间停留时间。【解析】(1)根据v=得(2)s1=v1t1=60km/h×=1kms2=v2t2=50km/h×=0.5km答案:(1)0.8h

(2)50km/h【备选例题】1.(2015·邵阳中考)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s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m/sB.1m/sC.10m/sD.100m/s【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计算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提示:苏炳添跑百米的平均速度应该是路程(100m)与所用时间(9.99s)的比。【解析】选C。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相关计算。由题意,苏炳添用9秒99运动了100m的路程,所以他的平均速度:v=≈10m/s,故选C。2.(2014·永州中考)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解题探究】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三个关键:(1)先求小李跑后64m需要的时间:t1=(2)再求小李跑100m需要的总时间:t=t1+t2。(3)小李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解析】本题考查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的理解。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t1==8s,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答案:166.253.(2013·佛山中考)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四个关键:(1)先求广州到三水的路程:s1=v1t1。(2)再求三水到肇庆的路程:s2=v2t2。(3)广州到肇庆的路程:s=s1+s2。(4)广州到肇庆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解析】(1)广州到三水,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90km/h×0.5h=45km(2)三水到肇庆的路程s2=v2t2=80km/h×1h=80km广州到肇庆的总路程s=s1+s2=45km+80km=125km;汽车从广州到肇庆行驶的总时间:t=0.5h+0.5h+1h=2h;汽车从广州到肇庆行驶的平均速度:v==62.5km/h答案:(1)45km(2)62.5km/h考点4:用图像描述运动1.s-t(路程—时间)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速直线运动。①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任何时刻的速度相等(如图甲、乙),②大小:选取任意时间段对应通过的路程,v0=。且图像的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3)变速直线运动:s-t图像是曲线或分段的折线(如图丙、丁)。因为速度在不断变化,故求平均速度时,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2.v-t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直线(如图甲),图像的纵坐标值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即v0。(3)变速运动:图像不平行于时间轴(如图乙,物体做加速运动)。【示范题4】(2015·乐山中考)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mB.v甲>v乙,s=8mC.v甲<v乙,s=16m D.v甲<v乙,s=8m【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必须抓住以下两个关键:(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就是速度的大小。(2)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差即为两车起点之间的距离。【解析】选D。由图像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4s甲通过的路程为4m,乙通过的路程为12m,说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4s甲、乙相遇,说明开始时甲在前乙在后,乙追甲,经过4s刚好追上,所以开始时甲、乙间的距离s=12m-4m=8m,故选D。【备选例题】1.(2014·广安中考)下列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C.C与D D.B与C【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以下两个关键:(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解析】选D。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2.(2014·泰安中考)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必须抓住以下三个关键:(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就是速度的大小。(2)当某物体的路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时,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3)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解析】选D。本题考查速度。①由图像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③正确。故选D。3.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图像的分析。由题图可知,在8:27突然减速,说明此时紧急刹车,A对;在8:23~8:27这段时间内车的速度保持60km/h不变,而且是8:20~8:30这段时间内的最大速度,所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km/h,所以B、C对,D错。主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原理】______。【实验装置】【实验关键】(1)用_______测量路程:前一半路程s1、后一半路程s2及总路程s。(2)用_____测量时间。①通过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②通过全程的时间t2;③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t1。刻度尺停表【要点探究】(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提示: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所测时间的误差就越大,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由于摩擦力而不会运动。(2)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提示: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3)怎样测量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提示:第一次测出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第二次测出小车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两次时间的差就是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失分盲点】在测量下半段平均速度时,不能从中点处静止释放小车。【示范案例】(2015·乌鲁木齐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析】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1)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滑动的速度就较慢,则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较长,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2)小车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