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第5单元第16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第5单元第16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第5单元第16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第5单元第16课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第5单元第16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重点: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重点: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掌握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3.难点:探究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教材整理1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时期表现形成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繁荣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图解示意]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教材整理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4)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4“学思之窗”,思考: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提示】除技术因素外,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高质量的名牌栏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材整理3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探究点一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史料解读史料一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1905年)史料中的数据信是关键信息。史料二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如时务学堂创办了《时务报》)。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句号将史料分为三层,逐层分析即可。【史料应用】(1)概括史料一分析归纳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化;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办下去。(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提示】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史论拓展】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探究点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史料解读史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抓住“追赶飞行的子弹”“不断地变化”等关键词。史料二进入21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20世纪90年代,超市的购物方式在几年间就占据了主流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网购渐成时尚,年轻人较之中老年人更喜欢网购。网购足不出户,网络几乎可以解决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使人们更加依赖于电脑。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文化展现了多种生活方式,文娱活动的丰富多彩,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网络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不再轻易相信某种宣传;网络改变了社会政治生活,促进了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进步。抓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了多种生活方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的社会进步”等关键信息。【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原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地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结合史料思考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提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史论拓展】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1.原因(1)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2)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3)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影响(1)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3.应对之策(1)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题模板】抓关键关键信息:“是非曲直报中分,万般提创总由君”排易误报刊言论不可能不受限制,故A项错误;清末民众的文化水平并未普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生活,故C项错误验结论“是非曲直报中分,万般提创总由君”,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报纸的社会功能,故D项正确【答案】D1.(2023·台州高一期中)《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解析】题干材料形象地说明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答案】C2.(2023·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其中“m”为“movie”的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导学号:14330116】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movie”翻译为电影,1905年中国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答案】A3.下图是“为隆重纪念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23年12月至2023年7月举办‘互联网20年’评选活动,回顾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的发展历程……歌颂我国在互联网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接入互联网的背景()①我国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②我国计算机技术取得飞速发展③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02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①错误;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故②正确;1993年中国计算机还未普及,故③错误;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故④正确。【答案】D4.中国互联网获得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自身原因是()A.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C.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国政府在财力上的积极支持【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自身原因”,互联网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从而发展非常迅速。【答案】C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4330117】材料为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展出的部分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中图片反映的传媒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订一个标题。(2)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解析】第(1)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容易作答。第(2)问,是对研究方法的考查,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图一:报刊;图二:电影;图三:电视;图四:互联网。标题: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其他言之成理的标题亦可)(2)到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 D.铁路交通【解析】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可直接排除D项。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因此本题选择C项。【答案】C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导学号:14330118】A.报道国内外大事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故选B项。【答案】B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解析】题干显示通商口岸的报纸更多的用来宣传商业和地方信息,而维新派的报纸更多的用来宣传新闻和社论,这当然是维新派为宣传其政治主张和维新变法的需要,故选A项。【答案】A4.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导学号:14330119】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导学号:14330120】A.电视 B.广播C.电影 D.互联网【解析】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广播虽然产生比较早,但无法得出题干“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期电影产生,20世纪初电影在中国诞生,也可以产生题干所述的效果,故C项正确;互联网出现于1969年,全球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6.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A.说明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B.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标志着地方电视台的纷纷建立D.体现了电视技术的迅速提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说明了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答案】A[能力提升]7.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导学号:14330121】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你就是……”可得出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本身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不准确,可以排除;题干未涉及信息技术的革新,排除D项。【答案】A8.“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zuono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解析】题干材料中“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故选D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4330122】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