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_第1页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_第2页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_第3页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_第4页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定前提(约束性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一、需求原理

二、供给原理

三、均衡价格的形成

四、价格政策五、弹性理论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和特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条件:(1)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没有垄断(2)产品是单一的,没有差异(3)信息是完全的,没有欺骗(4)资源是自由流动的,没有限制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假设很少具备,所以,价格机制的作用很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问题。2一个简单的微观经济模型商品或劳务市场厂商家庭要素市场(劳动、资本、土地)供给供给需求需求3一、

需求原理(一)什么决定个人需求的数量(二)需求曲线及其特点(三)需求曲线的移动(四)需求定理

4(一)什么决定个人需求的数量什么是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或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注意:时间、价格、需求愿望、需求能力。52.需求函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分五类:(1)该商品的价格Px(反向)(2)消费者的收入M(同向)(3)消费者的偏好E(同向)(4)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互补品Py:Px上升,Qy下降——反向替代品Pz:Px上升,Qy上升——同向(5)消费者的收入预期Tm(同向)6需求函数(1)多因素影响的广义需求函数:Qd=f(Px,Py,Pz,M,Tm,E)(2)单一因素影响的狭义需求函数:Qd=f(P)或者Qd=a-bP7(二)需求曲线及其特点PPQQOODD8(1)需求曲线是光滑的,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都是建立在连续的假设基础之上的;(2)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3)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当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不同点的斜率不同;当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直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相等。9(三)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的区别)含义不同需求的变化:是指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需求量相同,花更多或更少的价钱;价格相同,可买更多或更少的东西)。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102、引起的原因不同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是指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113、曲线状态不同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在原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从A移到B);需求的变化表现为原来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向左或向右)。离原点越远,需求越高。abcD0D1D212(四)需求原理(需求规律)需求量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所以,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的原理也叫需求定理。一般的说来,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用数学语言表达:Q=a-bP。13两点注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定理的例外(1)炫耀性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减少。(2)吉芬商品(劣等商品)价格上升,需求增加。14二、供给原理(一)

什么决定个人供给的数量(二)

供给曲线及其特点(三)

供给曲线的移动(四)供给定理15(一)什么决定个人供给的数量1、供给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根据不同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注意:时间、价格、供给愿望、供给能力。162.供给函数(影响供给量的因素)除随机因素外,决定一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1)该商品的价格Px(同向)(2)生产技术水平T(同向)(3)其他商品的价格水平Pj(反向——其他商品价格上涨本商品价格不变,或本商品价格涨幅小于其他商品价格,则生产者会转产其他商品,结果本商品供给减少)(4)生产成本或生产要素价格C(反向)(5)价格预期Tp(同向)

17供给函数(1)多因素影响的广义供给函数:Qs=f(Px,T,Pi,C,Tp)(2)单一因素影响的狭义的供给函数:Qs=f(P)或者Qs=-c+dP

18(二)供给曲线的特点SSSPOPSO19(1)供给曲线是光滑的,表明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化都是建立在连续的假设基础之上的。(2)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表明价格与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3)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当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不同点的斜率不同;当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直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相等。

20(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的区别)含义不同供给的变化:是指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价格提高供给量未必增加,比如技术条件限制、或成本限制等)。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变化。21PPSOSSOS1CS2S0AB222、引起的原因不同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是指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233、曲线状态不同供给量的变化表现为在原供给曲线上的点的移动;供给的变化表现为原来的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向左或向右)。离原点越远,供给越高。24供给定理(供给规律)供给量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正向关系,斜率为正。一般地,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这就是“供给法则”或“供给定理”。用数学语言表达:Q=-c+dP。25注意两点“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供给定理的例外:供给量不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如,文物,土地,艺术品,人才。26三、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均衡价格的形成(一)均衡与均衡价格(二)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供求定理

27(一)均衡和均衡价格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各种相关的经济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即各种经济力量作用下经济事物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2.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的价格;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该价格水平上,市场出清。均衡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的。28均衡价格:Pe

均衡点:E

均衡数量:QePPeOQeESQD29在微观经济学中,价格决定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均衡价格的确定问题。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供求达到均衡状态的点,称为均衡点。在均衡点上,Qd=Qs,相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或市场成交价),相应的数量为均衡数量(或市场成交量).市场供求实现均衡时,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供给量相等,此种状态即市场出清状态。30PQDSOEPeQeQ1Q2P1P2供不应求供过于求313.均衡价格的形成

1)价格过高,则供过于求,必然形成降价的压力,进而促使厂商将生产规模降到均衡点的水平。2)价格过低,则供不应求,必然产生提价的推力。进而通过价格的上涨促使厂商将生产规模增大到均衡点水平。3)供求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该商品的价格确定在供求数量相等的水平上。此时既无供给过剩,也无需求过剩,市场正好“出清”。4)市场均衡意味着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都是相互协调的;作为他们共同行为结果的交换比率(即市场价格)使供求达到平衡。在此状态中,买卖双方都对当前购买或销售的价格和数量组合感到满意,没有再行改变的动力。32(二)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均衡价格的形成D0D1D2SS1PSODS2S0供给变化的影响需求变化的影响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33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同向)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同向)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反向)第四,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同向)34(三)供求规律或供求定理概言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求定理。35例题假定Qd=800-100P,Qs=-400+200P,Qd=Qs。求均衡价格P0和均衡数量Q0。解:将供求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得:800-100P=-400+200P解得P0=4,将其代入需求函数得:Q0=Qd=800-100×4=400

或将P0=4代入供给函数得:Q0=Qs=-400+200×4=400

∴(P0,Q0)=(4,400)36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假定供给函数不变,需求曲线因收入水平提高而平行右移,需求函数变为Qd=1100-100P于是,根据均衡条件有-400+200P=1100-100P解得:P0=5,Q0=600与原均衡状态相比,收入增加导致的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37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假定需求函数不变,供给曲线因生产成本上升而平行左移,供给函数变为Qs=-700+200P于是,根据均衡条件有-700+200P=800-100P解得:P0=5,Q0=300说明:与原均衡状态相比,成本上升导致的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38四、价格政策(一)价格机制1、作用2、缺陷(二)价格政策1.支持价格2.限制价格39(一)价格机制什么是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市场经济就是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40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机理:当某商品的供求失衡时,表明资源配置不合理。供过于求的情况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于是,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该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供给。变动的结果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供不应求的情况会通过价格的上升使供求相等。注意:价格的这一调节作用是每日每时进行的、自发的;价格将各个独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正常运行。411、价格调节经济的作用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注意:价格发挥上述作用的前提是完全竞争(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信息是完全的)。这就是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422、价格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产品、外部性和垄断。4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即集体消费的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如路灯、国防。非排他性:不能轻易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产品。非竞争性:一个人消费某产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也可以消费。这种不花钱而享受的行为称为搭便车行为。公共产品的搭便车特点决定了生产者不愿意生产,消费者浪费,进而供给不足的现象普遍化。4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下面类似的情况:案例之一某餐馆,两位女士正在吃饭,四位男士过来坐在她们邻桌,一面大声说话,一面抽烟,搞得烟雾缭绕、乌烟瘴气。一位女士说:“请你们说话声音小一点,还有,别在公共场合抽烟。”一位男士回答:“我们说话抽烟关你什么事,爱听就听,不爱听就走远一点。”女士答:“你们吵了我们,还让我们吸二手烟。”另一位男士说:“这又不是在你家里,我们干什么你管不着。”女士说:“莫名其妙,你们讲点公共道德好不好!”……45案例之二某化工厂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使得大量的农田受害,农民因此减产,部分农民还得了莫名其妙的病症,久治不愈。农民要求政府关掉工厂并给予赔偿。政府下令工厂定期整改,并且赔偿农民损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争吵是很常见的,对立的双方可能还会唇枪舌剑,搞不好甚至还会动手动脚。究竟谁对谁错,一般人很难做出判断。双方纠缠不清的问题其实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外部性”。46当一个行为主体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个或另一些行为主体的福利时,我们就说前者的行动对后者具有外部性。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局外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47外部性外部性亦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经济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好的影响(获得利益)叫正外部性;坏的影响(付出成本)叫负外部性。小区居民半夜遛狗;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同学举正外部性的例子。。。。。48负外部性的例子1、一个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可以降低该工厂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它的利润;但是,社会中的其它人却会因此受到损害。社会收益(工厂增加的利润减其它人的损失)小于工厂的私人收益。由于没有考虑其它人的损失,工厂的污水排放量将超过社会最优的量。2.个别人在公共场合抽烟,导致他人被动吸入二手烟,从而损害他人健康,这样,少数人吸烟的边际社会净收益低于边际私人净收益。3、汽车废气损害他人健康。4、在居民区施工妨碍居民正常的休息49正外部性的例子没有专利保护的发明成果为社会其它成员所享用。即发明所带来的收益不仅为发明者享有,同时也为其它社会成员享有,发明对社会具有正的外部性。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无偿地与全世界分享。在自家院子里的种花草树木对周围邻居产生正的外部性。修复历史建筑、环境保护、国防军工生产的边际社会净收益高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具有正的外部性。接种疫苗。50没有负外部性时

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即私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成本。私人边际收益即私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市场调节实现了供求均衡,社会利益最大化了。51有负外部性时

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时,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

有正外部性时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收益上述两种情况表明,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不是。所以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52垄断垄断即对市场的控制。生产者垄断,即卖方垄断;购买者垄断,即买方垄断。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供求相等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社会福利)最大。表明价格调节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生产者剩余即生产者生产某产品的成本与实际得到的价格之差。53政府干预三种途径:价格管制实施反托拉斯法国有化54(二)价格政策西方经济学者一般认为,政府干预价格将使价格功能减弱,如果干预严重甚至会使价格的功能完全丧失。西方国家对价格干预一般采取间接干预的方式,如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551、政策含义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或价格上限,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价格的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如北京交管局规定北京公交实行低价政策。支持价格:也称最低价格或价格下限,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种商品生产的支持。如农产品保护价、最低工资制、各国的贸易壁垒(出口补贴、进口关税)。562、限制价格政策的后果及治理该政策一般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有利之处:社会安定和社会平等的实现。不利之处:(1)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2)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3)限制价格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如黑市交易、腐败等。57有利于农业发展:(1)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2)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3)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负作用:增加财政支出,造成政府财政负担。3、支持价格政策的后果及治理

58限制价格及其影响PQ0EPdsP´QdQsP"Q黑市价格59存在管制的住房市场黑市价格60支持价格及其影响PQ0PEdsP´QdQsQ61谷贱伤农PQ0ds1Q1P1s2P2Q262农产品最低价格与稳定农民收入

[PriceFloor]PQ0PEdsPFQdQsQQs-Qd=过剩产品政府必须无条件按最低价格收购过剩产品。63最低工资法及其影响

[MinimumWageLaw]WQ0WEdsMWQdQsQQs-Qd=失业人数64

五、需求弹性理论(一)需求价格弹性(二)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三)其他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弹性)(四)弹性理论的应用65弹性的定义与公式1、弹性[Elasticity]的定义:

由于自变量变化1%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或,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即y=f(x)。2、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增长率/自变量的增长率设x—自变量,y—因变量;E—弹性系数

E=⊿y/y⊿x/x=⊿y⊿xxy66弧弹性=y2-y1y2+y1

2x2-x1x2+x1

2=

⊿yy2+y1

⊿x

x2+x1=

⊿y⊿xx2+x1y2+y1点弹性=

lim

⊿X→0⊿y⊿xxy=dydxxy67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供给弹性3、弹性的分类68(一)需求价格弹性

[PriceElasticityofDemand]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的公式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691、定义: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1%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用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2、公式P-价格,Qd-需求量,E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0或=

PQd<0⊿Qd/Qd⊿P/P⊿Qd⊿P

PQddQddP70计算例:某商品价格由5元降为4元,需求量由100件增加为130件。计算需求价格弹性。Ed=_(130-100)/100=1.5(4-5)/5该例表明,该商品价格降低1%,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5%。71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两种特殊情况:(1)需求完全无弹性(无替代产品)Ed

=0(2)需求无穷大弹性(完全竞争产品)Ed=

三种基本情况:(1)单位需求弹性(属特例)Ed=1(2)需求富有弹性(奢侈品)

Ed>1

(3)需求缺乏弹性(必需品)

Ed<172P0dQd需求完全无弹性Ed=073P0d需求完全弹性QdEd=74P0QdEd=1123102030d单位需求弹性AB75P0Qd123dEd>1需求富有弹性102030AB76P0Qd123dEd<1需求缺乏弹性102030BA77P0

a2ba2aabEd=1Ed>1Ed<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三种基本情况(线性需求函数的表示方法)QdQd=a-bP

(a>0,b>0)78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性强-弹性较大;替代性弱-弹性较小。(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泛-弹性较大;用途狭窄-弹性较小。(3)消费者对商品需要的迫切程度非必需品-弹性较大;必需品-弹性较小。79(4)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

所占比重大-弹性较大;所占比重小-弹性较小。(5)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弹性较小;时间长-弹性较大。各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弹性大小可能不同。80(二)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其价格变动对销售总收入的影响也不同。例题说明81例题1假定电视机的需求弹性为2。当价格为1500元时,销售量为100台。(1)求总收益。(2)假定电视机的价格下降了10%,销售量和总收益又是多少?(3)假定电视机的价格上升了10%,销售量和总收益又是多少?(4)上述(1)(2)(3)说明了什么?82解1设Ed=2,P1=1500元,Q1=100台,则(1)∵总收益=价格×销售量∴TR1=P1×Q1=1500×100=150,000元(2)依题意,P2=1500(1-10%)=1350元,

又∵Ed=-

而△P/P=10%,所以△Q/Q=2×10%=20%,即Q2=100(1+20%)=120台则TR2=P2×Q2=1350×120=162,000元TR2-TR1=162000-150000=12,000元。总收益增加了。△Q/Q△P/P83(3)依题意,P3=1500(1+10%)=1650元,

又∵Ed=-

而△P/P=10%,所以△Q/Q=2×10%=20%,即Q2=100(1-20%)=80台则TR2=P2×Q2=1650×80=132,000元TR2-TR1=132000-150000=-18,000元。总收益减少了。△Q/Q△P/P84说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所以,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宜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85例题2(同学做)

假定面粉的需求弹性为0.5。当价格为2元时,销售量为100公斤。(1)求总收益。(2)假定面粉的价格下降了10%,销售量和总收益又是多少?(3)假定电视机的价格上升了10%,销售量和总收益又是多少?(4)上述(1)(2)(3)说明了什么?86设V-销售总收益,V=PQd,Qd=f(P)则:销售总收益=成本+利润

dVdP=Qd+PdQddP=Qd

-PdQddP=Qd

-PQd

dQdQddP=Qd(

1-dQddP

PQd)=Qd(1-Ed)87若Ed=1,则

=0

dVdP销售总收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若Ed>1,则<0

dVdP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若Ed<1,则>

0

dVdP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dVdP=Qd(1-Ed)88P0Qd\\\\\\Ed=1123d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①销售总收入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10203089P0Qd\\\\\\123d//////////////////\\\\\\Ed>1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②10203090P0Qd\\\\\\123d//////////////////\\\\\\Ed<1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③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10203091需求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X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1%时,Y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2、公式(三)其他弹性ΔQdx/QdxΔPy/PyΔQdxΔPy

Exy==

Py1

Qdx92例:羊肉价格下降10%,羊肉需求量上升12%,牛肉需求量下降8%,试计算羊肉价格下降对牛肉需求量的影响。EAB=-0.08/-0.10=0.8表明羊肉价格下降1%,牛肉需求量下降0.8%。933、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1)EAB﹥0,B商品需求量与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代品。(2)EAB﹤0,B商品需求量与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称为互补品。(3)EAB=0,B商品需求量与A商品价格变动无关,称为无关品。94需求收入弹性1、定义:IncomeElasticityofDemand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1%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2、计算公式:M-消费者的收入,Em-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则:ΔQd/QdΔM/MΔQdΔMMQd

Em==95例:假定某消费者收入增加10%,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12%,则EM的计算如下:EM=0.12/0.10=1.2963、分类:正常物品[NormalGoods]Em﹥0低档物品[InferiorGoods]Em﹤0在正常物品中:奢侈品Em﹥1必需品Em﹤1974、恩格尔定律与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食品支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