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结构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及其作用征税和税收分配制度分配原则财政与税收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重要来源制度保障重要体现解决(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内涵: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施范围分配依据分配内容分配原则公有制经济,非公有不可能按劳分配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个人消费品,并非其他社会财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注: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3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现实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收入与劳动相联系B.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没有特权,没有剥削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有差距不平均
水平低不按需可能性不剥削以下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D、按劳分配的标准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A2012年国家公务员竞争激烈,2万多个职位,135万人报名争夺,甚至出现了几千人争抢一个热门岗位的现象。究其原因,稳定的工资收入无疑是吸引众多报考者的因素之一。公务员的工薪收入属于()A.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B.按劳分配所取得的收入C.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D.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B(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现实意义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等。(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3)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4)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5)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6)按信息要素分配,是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工资是按劳分配吗?工资奖金的区分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各种经济资源理论升华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关系
生产力
所有制人与人关系
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反作用决定物质基础
决定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意义、地位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重要原因:生产力状况,多元化: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本课小结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温馨提示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三个不一定(1)按劳分配肯定是劳动收入,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2)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取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3)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4)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分别属于(
)①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②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D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解析本题考查劳动收入的知识,易错选A。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这样就不包括甲购买股票获得的红利1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万元。甲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4万元这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总共5万元。答案
B“我们国家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是因为在收入分配中资产收入、经营性收入比重太大,劳动报酬收入比重太小,所以差距在扩大”。分配不公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分好蛋糕促和谐”势在必行。为此必须做到()①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②取缔非劳动收入③调节过高收入④整顿不合理收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C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非法收入,不能取缔。退休职工老张有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被某民营企业以年薪12万元聘用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老张的12万元收入属于()A、个人劳动所得B、按劳动要素分配C、按管理要素分配D、民营企业的福利分配C注意从业企业的某地成立股份合作社,将集体资产折算成股份分配到当地村民手中,村民按股份从中收取分红。并采取市场化方式将集体所有的资源集中利用,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③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社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①说法不对,一般说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会使收入差距扩大;④说法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D解析
①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海南经济特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定,农民可以用其家庭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以合作社的方式加入或者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中农民凭借土地经营权取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 B.按个人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承包经营所得分配【解析】
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取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C符合题意。C收入与劳动无关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方式的相关内容。程秀虽然成为公司股东但未涉及该公司是否上市的问题,所以选择时首先排除④;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程秀的收入都是由该民营公司发放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分红的多少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
A某外资企业工程师小张年薪为8万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获得5万元收入,炒股获得收入0.5万元。材料中小张获得的收入依次为(
)A.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B.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解析外资企业的年薪为按劳动要素分配,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炒股收入为按资本要素分配。答案
D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每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人,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D关于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借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4.科技人员自办实休,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获得的收入属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二者都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属于合法分配方式。目前的分配超越了社会主义狭隘的局限性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不是最高级的,是不是目前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效率含义—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资源有效利用)公平含义—相对平等(差距不悬殊,保证基本生活)重要性—本质要求,积极性,社会稳定;效率措施——?效率与公平是什么关系对立(强调不同方面)怎么样兼顾统一(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三个“既”和“又”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一、效率和公平:(一)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的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二)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绝对平等比较平均相对合理差距较大差距悬殊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平均主义不是公平,贫富悬殊也不公平。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警戒线收入公平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消除差距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体现。这要求我们维护和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4)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社会成员的收入要平均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C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D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C2014年“两会”上,“收入分配,以民为先”再度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社会经济十大热点之一。收入悬殊和分配不公,是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羁绊。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这说明A.我国分配严重不公B.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D.在我国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了充分体现B《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要实现社会公平①必须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②必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③必须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④必须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二、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统一):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效率和公平之间也有矛盾(对立),它们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公平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3)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所以,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只能导致“共同贫穷”。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第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第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措施: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①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企业发的工资、奖金)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②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这样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注意:“初次”“再”分配国务院决定,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于2014年1月1日起提高10%。这是(
)A.实行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举措C.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表现D.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利的体现B解题模板: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也是高考主观题考查的重点。常见设问角度:(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常用答题术语:
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典例3
(2013·重庆高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答案
示例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示例二: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解析要注意把握“整体变动趋势”这一要求,反对支离破碎地分段描述而不能把握整体的变动趋势。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解析要求能够熟记教材中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答案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解题指导: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1)无论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既体现了效率又体现了公平原则。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个人收入均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按劳分配中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生产要素投入的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则是公平原则的体现。(2)分配公平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命题预测]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追求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该(
)①着重理顺国家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③合理调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④健全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分配调节机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人保部表示,对高管年薪以及垄断行业职工工资过高问题,人保部拟会同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在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后,适时提出立法建议。限制高管和垄断企业薪酬的依据在于()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D.“限薪”是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限制高管和垄断企业薪酬,利于缩小差距,但不是根本办法,根本在于增加收入。C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2.读图回答问题。注:我国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我国GDP增速2012年为7.7%,2013年为7.7%。解析将图中三条曲线所蕴含的信息用专业术语表述出来,同时还要表述出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注释的内容。答案
①材料表明2012年至2013年我国GDP增速稳定,经济稳健发展。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趋缓,且2013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③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1)描述材料的经济信息。(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我国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解析要弄清基尼系数表示的是社会收入差距,解决基尼系数过高问题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分配公平的问题,所以,调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答案
①继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降低基尼系数提供制度保障。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降低基尼系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命题角度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A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B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如何处理: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有人认为: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答案】(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公平的要求;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也体现了效率的要求。由于人们的劳动能力、贡献不同,也会导致一定的收入差距,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按生产要素分配可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能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体现了效率要求;但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益分配过程中要遵守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原则,这又体现了公平的要求。把二者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要先富帮后富,后富促先富,实现共富,把它们割裂开来是错误的。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B.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平等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D.某国有银行,派遣工和正式工混班上班,但派遣工的月工资是2000元,正式工的月工资却是6800多元。这样的劳务派遣人员在我国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人。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差异是(
)①劳动力配置市场化的结果,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②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的公平③背离了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④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理念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D“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不是不要收入差距,③说法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④错误。故选A项。答案
A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下表是2013年部分地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情况: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在于(
)A.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C.发挥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D.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促进社会和谐解析该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本题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按劳分配的原则,故A项不合题意;本题材料中“部分地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故B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本题材料仅涉及的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故D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B。答案
B易错点1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提醒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易错点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提醒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注意:2、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A、分配制度:B、分配原则:C、分配政策: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更正提示: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A伟大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坚持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三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长和基尼系数对比情况注: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答案
1.近三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与GDP增速基本同步;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3.我国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高位,并且超过了“警戒线”,说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还需不断改善。(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答案
①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财富增长,有利于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政府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公平分配和成果共享,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财政收入与支出分配阶段初次分配再分配劳动者所得(工资等)国家收入(一部分税收,利润)企业自留国家的财政支出,税收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
国家在全社会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财政及其作用税收的基本特征(三个)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的含义、本质国家财政征税与纳税财政的重要来源财政的作用(三个)财政的含义、主体、目的、本质、实现形式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与税收的关系、主要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含义、构成收支的三中情况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五点)税收的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①由税收的性质决定②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如何依法纳税国家(四点)公民(两点)财政的概念分析财政主体—国家财政特点—凭借政治权力财政内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范围—收入和支出财政本质一种分配关系财政预算体现政府活动方向。人大审批财政预算------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监督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概况含义,本质财政收入构成要素:税,利,债,其他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财政支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行政国防,社保,债务关系收支财政盈余收=支收支相等收<支财政赤字收≈支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财政状况评价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2.但是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通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A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可能伴随着一定的财政赤字,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赤字政策。B相反,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可能伴随着一定的财政节余。但若是略有节余或略有赤字,则仍然保持了财政收支平衡。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财政平衡、没有赤字”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条指标。但改革开放以后,财政赤字却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这是因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抑制通货膨胀,扩大消费需求D.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D2.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其中,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分得的一部分产品,财政支出则是以国家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集中性分配。3.区分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国家预算是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国家决算是对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正确理解财政在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凭政治权力参与分配,90%以上凭所有权参与分配项目多比例不大,政策性强不能乱收费难点解惑1.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2.社会产品的分配凭借两种权力进行,一是国家政治权力,二是所有者权力。3.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获得,而利润是国家凭借所有者权力获得,(国有企业交双份)4.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所以财政收支都与债有关深化拓展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GDP增长财政收入国家企业个人切好财政政策中个人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否随心所欲制定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014年7月1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达74638亿元,同比增长8.8%,财政收入的增长(
)①取决于我国分配政策的调整②源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④意味着我国企业税赋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①“取决于”表述错误,财政收入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④表述不合理,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源于企业税赋增加。答案
C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B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②增大社会保障范围和力度③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和贫富差距④加强劳动监察,尽力维护劳动者权益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D某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为保护广大职工利益而给企业设定的员工工资底线。企业职工工资的分配属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范畴;政府设定最低工资标准是履行经济职能的表现,而不是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C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的巨大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涉及工程建设类涉及民生、社会保障类涉及增加或减少税收、发行国债、扩大支出的财政政策"点石成金"准确辨别财政的作用1.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为应对物价上涨.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这体现财政可以()A.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B.有效抑制物价上涨C.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D.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D[命题预测]1.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意味着,数千万困难群众在物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和时间后,将得到政府的临时价格补贴。这说明(
)①物价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④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5.“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
)A.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实现共
同富裕B.发挥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C.发挥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实现社会总供
求平衡D.通过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BB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下发《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宣布从2014年9月1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措施(
)①说明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②有利于引导消费方向③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④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解析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国家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固定,引导人们消费,B正确,材料是宏观调控,③④没有体现。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发展高速铁路,加大力度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加大力度推行“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这些措施是着眼于运用财政(
)A.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B解析
国家通过支持不同行业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货币购买力出口需求
思考:财政收支与总供求的关系
钱=经济过热需求过旺供给不足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1993――1997)。症状处方“钱多了”——通货膨胀经济滞缓(1998――2003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经济萎缩市场低迷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症状处方“钱少了”——通货紧缩财政政策是“逆风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货紧缩——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介于紧缩性和扩张性之间)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可能伴随着一定的财政赤字,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赤字政策。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可能伴随着一定的财政节余。但若是略有节余或略有赤字,则仍然保持了财政收支平衡
判断财政政策的技巧财政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在国民经济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2014年8月11日,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20亿元,支持中西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财政部的拨款①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②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③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④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B财政收入形成总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政府开支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c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①减少国债发行规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③实施结构性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④下调银行利率,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A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关于政府债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发行政府债券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②发行政府债券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③发行政府债券会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④政府发行债券所得收入属于债务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D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这种为补充公共物品的无偿支出,体现了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这表明转移支付(
)①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②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③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④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转移支付体现了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因此③不符合题意;转移支付强调的是国民收入分配,而不是个人收入的分配,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依据转移支付的含义,可以得出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A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清两种政策的内容,不要混淆。凡是有关财税部门的政策,如财政收支,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等都属于财政政策;凡是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的调整,纸币的发行等则属于货币政策。二是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有积极与紧缩之分,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增发国债、扩大支出、减税等措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则相反;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减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的货币政策则是提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流通量。三是明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的都是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二者都是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矫正训练1
(2014·浙江高考)2010年后,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这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等有关。从经济学上讲,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税收政策 D.价格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财政政策的理解。题眼是“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国家对光伏产业实行补贴是国家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A项符合题意。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B项不符合题意;国家财政补贴属于财政支出,而不是税收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
A财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A.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B.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C.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D.加强风险防范,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解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属于稳健的财政政策,故排除A;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有利于减轻服务业的税收负担,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C是货币政策;选项D属于稳健的财政政策。答案选BB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财政的三大作用是什么,然后结合题目中的材料进行分析。“实施文化补贴”体现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体现财政具有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体现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答案
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财政通过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等,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基本含义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主体目的依据特点地位手段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实施机构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国家与具体的纳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对等的关系。
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而是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统一于税法,体现税收的权威性变与不变的统一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法律制裁。易错点3对税收的基本特征理解不到位提醒
1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并不意味着纳税人不享有对纳税机关监督的权利;2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返还---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提供相应服务;3固定性是指征税对象、税率由税法规定,不能随意改变----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改变。山西大同市39户欠税企业的80余种扣押物品被公开拍卖,拍卖所得的96300元全部上缴国库,用以抵顶所欠税款。这是大同市国税局清缴欠税一项强硬性措施。材料说明()A.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B.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C.税收的征收对象和征收额的比率,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D.欠缴国家的税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A矫正训练3作为国家首批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改革试点城市,重庆市率先开征房产税,税率分为0.5%、1%、1.2%三个等级,对于逾期未交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将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这体现了房产税的(
)①固定性②无偿性③强制性④随意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房产税在征税之前规定具体税率,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①正确;“对于逾期未交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将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③正确。答案
B《论语》中鲁哀公问孔子学生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又不足,怎么办?有若建议将税收从20%减到10%;哀公道:20%税收尚且不够,减到10%,国库不更少了吗?有若回答:百姓足,国库岂能不足?百姓不足,国库能足吗?有若观点给我们的启发有①税收收入并非必然与税率按同一方向增长或下跌②减轻百姓税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税收③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兼顾国家和百姓利益安排税收④税率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百姓收入按相反方向变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B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3.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作用第一,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3.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在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实行。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A.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C.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对点训练A解析
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按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等,都属于流转税。判断和区分税收的作用1.若涉及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则体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2.若涉及通过减税或增税,以利益引导经济活动参加者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或退出经济活动,则涉及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3.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和征收涉及分配和社会公平;4.消费税的调整涉及引导合理消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个人所得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我国目前,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限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前三档税率分别为3%10%20%。.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9000元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多少?关注起征点、应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曾800—1600—2000---35002011年我国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至3500元,使得缴纳个税的人数从8400万降到了2400万。
国家为什么要调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让低收入者少纳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计算9000元月薪,个人所得税是多少?90000元的彩票中奖,个人所得税是多少?解析:其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起征点)。(9000-3500)=5500元再分段计算出现纳税额=1500*3%+3000*10%+1000*20%=545元注意1.绝对不能用应纳税所得额5500直接乘相应段的税率,更不能用9000去乘。2前面几档所得额都是足额,最后一档剩多少就多少用它乘以该段税率。不能用足额所得额算。最主要的是注意起征点,计算时要先扣除偶然所得计税用比例税率,直接用应税所得额去乘税率20%。典例4
(2014·北京高考)“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
)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知识,题眼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职工工资不断提高,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就会由低一级提高到更高等级,个人所得税税率自动调节收入分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能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答案
B增值税
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例:服装厂、织布厂销售额分别为15000元8500元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15000×17%-1445=(15000-8500)×17%=1105元。由此可见,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产品销售价-原材料价)为征税对象的,它的直接负担者是下一环节的购买者。如织布厂的布的增值税由服装厂负担,服装厂的服装的增值税由百货商场负担,所以应该扣除上环节已纳税款才合理。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公平竞争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比例税率生活中的税收某些税种的作用1.出口退税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3.“营改增”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典例5
(2013·四川高考)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至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营改增”有利于国家税种结构的优化,但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故①不选。“营改增”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从而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发展生产,故②当选。“营改增”主要涉及现代服务业,可以减少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故③当选。“营改增”是国家对税收的改革,有利于完善财税制度,但并不是约束了财政支出,故④不选。故选C。答案
C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⑴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用之于国家就是用之于民。)
资本主义国家税收仍然取之于民,但难以用之于民而是服务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依法纳税既是履行应尽义务,也是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1)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2)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为物质基础。(3)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4)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自觉诚信纳税的义务。深化拓展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处理又叫逃税比较明显晚了骗取优惠隐匿营业收入易错点4不能准确区分偷税和骗税提醒区分偷税和骗税,主要看其目的。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是为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则属于偷税行为;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是为了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减免、退税),则属于骗税行为。手段相似,都采用欺骗手段;对象不同,偷税指向应纳税款,骗税指向税收优惠。欠税和抗税比较:手段不同,前者拖欠,后者以暴力或威;结果一样,拒不缴税。四种违法为从程度上越来高,其违法性也一个比一个强。违反税法规定,都要受法律制裁注意某公司通过其控制的多家公司虚设贸易环节,逐步虚增二极管等商品的价格,并在此过程中将套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品名由CPU转换为二极管等商品,虚报出口价格。从税法的角度来讲,该公司的这种行为属于(
)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抗税解析本题材料中某公司通过“虚设贸易环节”、“虚增二极管等商品的价格”、“虚报出口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属于骗税,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答案
C矫正训练4
2015年7月11日,海口海关成功破获一起案值约9000万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约2100万元的农产品走私大案。材料中违反税法的走私行为属于(
)A.骗税 B.欠税 C.偷税 D.抗税解析
本题易错选A,混淆了偷税和骗税的相关内容。C判断下列行为分别属于哪种违反税法的表现:1、哥哥伪造、涂改、销毁帐册4、西安市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42-2024海参及其制品中海参多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2024轨道车辆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技术规范
- 培训课件 -OD组织发展全景图之组织激活
- 大理2024年04版小学4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测验卷
- 农场成本核算-记账实操
-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3年乙二醇辛醇糠醇资金需求报告
- 三维数字内容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流程规范
- 1.2.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同步练习
- 误吸急救处理护理课件
- 《土地资源》一师一优课2(第1课时)
- iml工艺设计要求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感受小说中的群众角色-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大学美育教程(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高端保洁家政技能培训方案
-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 《中考试卷分析》课件
- 餐饮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 关于研学旅行活动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