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教育社会学论文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教育社会学论文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教育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教育社会学论文城镇化是指乡村转化为城市的演变经过,包括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及其相应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华特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当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平衡配置,构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也将会是将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下中国正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半亿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给城市教育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随着城乡人口的空间重组,农村教育的空间形态、体制形态和构造形态也将出现重构,农村教育也正在发生深入的变化,出现了众多棘手问题。由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学龄儿童减少,农村教育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大变局之中。持续十年之久的撤点并校政策,致使乡村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的边缘化群体:城市的流动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一切凸显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一、当下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学校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差当下,城市学校建设越来越好、生源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高,比照之下农村学校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生源流失极为严重。自2001年起,我们国家实行了以撤并中小学校为主的农村学校整体布局调整,华而不实高中校向城市集中,初中校向城镇集中,小学校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据有关部门统计表示清楚,从2000年到2018年10年间,我们国家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平均天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这一举措致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合并,固然整合了教育资源,却增加了部分学生的负担。由于村镇间距离较大,部分学生上学的路程较远,交通安全难以保障,住宿、吃饭、交通费用这些生活成本的增加让一些家庭无法承当,学生被迫辍学。由于教育经费缺乏、基础设施差,农村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匹配的教学仪器与实验用具以及基础的图书资料,更无力购买课外读物。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农村中的推行遭到了不小的冲击。〔二〕师资气力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陈旧师资气力薄弱是农村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农村老师工资收入不多、福利较少,部分农村老师或选择进入城市学校任教获得优越物质待遇,或选择离开老师队伍。广大高校毕业生更因无法适应农村较为艰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愿扎根农村,农村学校师资流失严重,部分偏僻地区学校甚至出现一名老师兼任全校课程的现象。工作条件艰辛、管理松懈以及工资拖欠严重等原因,还使得个别农村老师在工作中有应付心理,对学生产生忽视冷淡的负面情绪;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部分农村老师没有能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知识功底薄弱,较少利用网络同步接收与时俱进的教育信息、思想陈旧,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一些农民家庭还是那样存在读书无用论思想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思想深深影响着我们国家人民,大多数农民也视大学为神圣的殿堂,以为供子女读书走进象牙塔才是摆脱贫困、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随着我们国家高校扩招、学费看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城市生活成本与压力一翻再翻,农民们不再以为读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再次抬头。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和小农思想影响,很多农民只看眼前利益,宁肯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建房、添置生活用品和为子女办婚事等方面,也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较长期才能显现回报的教育方面。这种狭隘的思想致使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遭到了阻碍。〔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拟严重现前阶段,我们国家留守儿童规模宏大,据2020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较之曾经有大幅度地增长。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年龄偏低,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据全国妇联发布报告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3%.而义务阶段儿童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而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可见,我们国家农村留守儿童具备总体规模较大,年龄构造偏低龄化等特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成为了农村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父母早早外出打工,只得将孩子们交由祖辈或是其他亲友照看,而老人的溺爱及亲友过于疏忽的管理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是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环境,委托监护人无法对其进行课业的辅导与监督,正处于学习习惯培养时期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学习动机、缺少学习兴趣、在学习经过中自制力较差;二是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隔代亲友只以为让孩子吃饱穿暖,知足一切要求就是表示出了自个对孩子的关爱,可没有沟通的生活却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缺陷,也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孤僻、自卑、自我管控力弱、沉迷网络等行为,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三是农村自然环境复杂,儿童行为模拟能力强,没有父母看护的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城市学校内常见的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短片播放等宣传形式在农村却较为罕见,留守儿童极易出现溺水、触电、车祸等安全事故。二、解决当下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发达国家从城乡二元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社会,一般都是依靠科技投入和以教育为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来提高农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进而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缩小城乡间的差距。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目的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发展核心是经济问题,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核心问题就要推进农村教育优质良好发展。首先,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拓宽投资途径。国家应提高财政在农村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力度,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经费保障能力,确保国家新增教育经费能够落实在农村。施行修葺校舍、建设操场以及配套体育锻炼设施、填充匹配教学用具、实验用品,丰富图书资料、课外读物及影片,提升午餐补助费用、减免学费等政策,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学生一个既能不增加生活成本又能接受良好教育的成长环境。在确保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能够开拓农村教育经费来源的途径,如通过成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公益性项目鼓励民间企业、海外华侨为农村教育提供经费、物质赞助,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在帮助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唤起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其次,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农村老师工资福利待遇,实行偏僻地区津贴补助制度,缩小城乡老师间的经济差距,充分利用国家侧重于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及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充实农村教育师资气力,提高老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强老师培训力度,如我们国家2018年启动的中小学老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着重强调要加大农村老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老师队伍素质。在鼓励大批优秀农村老师参加国培计划的同时,农村学校还能够同村镇所属城市中小学校合作建立老师轮换制度。城市学校的老师们带着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形式走进农村学校,为农村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全新的形式。农村学校的老师们要定期到城市学校见习学习,充实知识底蕴、更新教学方式。还能够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这样的城乡互通、互动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也能够逐步改变农村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教育总体水平。再次,重视农村儿童全面发展。与城市儿童被家长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比照之下,农村儿童,十分是依靠只重温饱,缺少沟通的祖辈们照顾的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祖辈既然担负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就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改变自个落后的思想观念,孩子虽然是家庭的宝贝,但是过于溺爱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不利于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中各个方面。祖辈应当放弃传统旧观念,改变生硬的打骂、命令的沟通方式,多与儿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孩子沟通内心中的想法并不是一件有违长辈身份的事情,反而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成长并能够培养起自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也会逐步加强。祖辈还应摒弃溺爱意识,客观对待留守儿童的各类要求,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委托监护人,还要更多学会利用、网络为孩子与父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遭到家庭的暖和,防止心理缺失与性格缺陷的构成。第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形式,与城市教育采取一样的教学资料、教法、进度,知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本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应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明确责任主体。接受过正规培养后的优秀的农村职业技术人才既能够在工作和实践中为农民们传播先进的农业、工业理念,可以被涉农高校和教育机构聘用任教,一方面能够改变学校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以培养更多的面向农村的实用型人才。总之,农村的发展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在于科技,科技的发展在于教育。农村教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我们国家人民文化素养和整体精神相貌的关键气力,也是为推进城镇化,解决我们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当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下为参考文献:[1]王勇。社会转型期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窘境与出路[J].教育探寻求索,2020〔9〕[2]鹿永华,郭海红,季家伟,方建生。我们国家农村教育问题的现在状况及对策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杨帆。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