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_第1页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_第2页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_第3页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_第4页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3年5月一个夜晚,德国柏林火光冲天,人声鼎沸,好象正在举行一场欢乐的篝火晚会。但是,定睛细看,往火堆中抛去的却是成千上万册精美书籍。这些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优秀成果,瞬间灰飞烟灭。然而,指挥这次焚书运动的德国领导人居然欢呼:“火光照亮了新时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问题: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掌权,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上台后是如何建立和维护法西斯专政的?改组政府,把其他党派成员一一逐出内阁,提出“一切权力属于法西斯”的口号,逐步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同时,墨索里尼极力排斥和打击一切反对派,大肆逮捕、迫害反法西斯领导人和民主人士。?二、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其共同原因是什么?1931年2415次300万50%32.5%日本1931-19341000多次800万70%40%德国工人罢工次数工人失业人数对外贸易缩减工业生产下降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日的影响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材料二:《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但提出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打破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独霸中国的局面。材料三:“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问题:德国、日本法西斯夺权方式有何不同?德国:德国通过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讨好军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在1932年大选中夺权。日本:通过军部建立法西斯专政。军部法西斯对内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手段,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法西斯专政。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者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成员,它是纳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曲十字形图案在古代亚洲文化中原本是好运的象征,早期基督教徒也曾以这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教信仰。纳粹标志希特勒检阅忠于他的党徒纳粹党旗希特勒与纳粹党徒希特勒最后一张照片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日本天皇视察日军作战装备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问题:德国、日本法西斯反动统治的表现?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表现:(1)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3)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④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反犹狂潮犹太人只能乘坐特定的有轨电车强行剃掉犹太人的胡须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希特勒“水晶之夜”犹太人家庭、商店遭洗劫人间炼狱——奥斯维辛集中营前往隔离地的犹太人纳粹达豪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部分幸存者德国法西斯是如何迫害犹太人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德国很早就有了排斥犹太人的传统掠夺犹太人富足的财富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1937年,日本攻陷南京后,日军将被俘的中国军人押赴郊外集体枪杀。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本报纸有关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杀人竞赛”的报道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希特勒与匆匆来访的墨索里尼握手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国别背景建立标志建立时间内外政策影响德国意大利日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希特勒上台一党独裁扩军备战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进军罗马社会、经济危机“二二六”兵变1933年1922年1936年独裁统治扩张侵略残酷镇压扩军备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本课知识结构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亚洲战争策源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启示篇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采用“新政”渡过了危机,保留了民主;而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