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3787-2006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相较于《GB 3787-19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与补充。主要变化包括:

  • 标准性质从强制性标准调整为推荐性标准,这反映了国家对于该领域标准应用方式的变化,给予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安全要求的基本遵循。
  • 对术语定义进行了更加明确和详细的阐述,增加了部分新术语如“电气安全防护装置”等,使得文件语言更加规范统一。
  • 强调了使用者培训的重要性,新增了关于如何正确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以及相关安全知识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 在管理方面,明确了企业应建立健全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 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如Ⅰ类、Ⅱ类、Ⅲ类),分别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特别是加强了对高风险作业环境下使用的特别规定。
  • 增加了关于维护保养的新条款,比如建议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更换损坏部件等内容,旨在延长工具使用寿命的同时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 关于报废处理,提出了具体指导原则,指出当工具无法修复或达到一定使用年限后应当予以淘汰,防止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

这些改动体现了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对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行业实践经验积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3787-2017
  • 2006-02-15 颁布
  • 2006-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_第1页
GB/T 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_第2页
GB/T 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_第3页
GB/T 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25.140.20K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787—2006代替GB3787-19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Technicalsafetycodeformanagement,operation,inspectionandmaintenanceofhand-heldmotor-operatedelectrictools2006-02-15发布2006-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87-2006三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3管理4使用5检查、维修·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具的分类附录B(规范性附录)具安全检查记录表·...

GB/T3787-2006本标准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标准,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内容。这些要求可作为生产、销售、维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对手持式电动工具产品安全性能考核的依据.也可作为使用单位选择合格产品并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增加了本前言本标准保留了GB3787—1993的附录A。本标准的附录八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扬顺、宋志明、陆勤、朱叶锋。本标准首次制定于1983年,1993年第一次修订。

GB/T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00.28-1994电工术语电动工具GB3883.1—200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兰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管理3.1工具的管理必须包括:a)检查工具是否具有国家强制认证标志、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6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C)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的场所;e)使用单位(部门)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3.2按照本标准和工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包括:a)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b)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保作者注意事项使用4.1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使用时,操作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4.2在一般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工具;若使用I类工具时.还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额定剥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4.3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山类工具。4.4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山类工具或在电气线路中装设额定剥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Ⅱ类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