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诸子概说约前565年-前485年前551年-前479年约前571?-前471?春秋(前770-前476)前469年-前399年约前468年?-前376年?前427年-前347年前384年-前322年
前372年-前289年前369年-前286年前313年-前238年前259年-前210年前281?-前233年战国(前475-前221)前6年/4年-约29年/30年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作者卡尔·雅斯贝尔斯说: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时代。
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苏格拉底墨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荀子秦始皇嬴政韩非耶稣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十家九流”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讲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三教九流”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多种经济基础并存。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魅力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
儒家(孔丘、孟轲、荀子)法家(韩非、李斯、管仲、商鞅)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翟)杂家(吕不韦)名家(惠施)兵家(孙武、孙膑)农家(许行)纵横家(苏秦、张仪)阴阳家(邹衍)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孔子及儒家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到鲁国,成了鲁人。孔子幼年丧父,曾做过小官吏。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司寇等职。去职后,他周游列国。晚年又回到鲁国。孔子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世界历史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言论,由其门人整理成为《论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孔子像(唐吴道子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儒家孔子办教育
孔子办教育,推广私人讲学,对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有很大贡献。他破除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孔子其他教育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儒家认为求知者殊途同归:天资高的人能通过自悟获取知识;有的人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有的人靠解决困惑取得知识。所谓“生而知之”不是天生什么都知道,而是善于自悟,事事洞明。儒家认为修养三种美德的途径:喜好学问可以接近智慧;努力行善可以接近仁德;知道耻辱接近勇敢。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
清康熙题写的匾额
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孟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支,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战国时期,儒家除和其他学派论战外,他们内部的各派间也相互论争。
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孟轲(公元前371年~前289年),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嫡孙)的门人。孟子的学生整理记载他的言论,编成《孟子》一书。孟子思想主张:一、张扬性善论(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二、宣扬民本思想。三、提倡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重法”,他的思想在实质上和法家思想有不少一致的地方,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取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思想家。。荀子思想主张
一:性恶论(克己复礼)二:人定胜天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前468~前376年),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兼爱”“尚贤”等。
墨家老庄及道家思想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家一、以“道”为核心。(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道法自然,道无所不及)《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在《老子》中出现了70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哲学思想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对立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存在着正负面的转化关系《老子》的哲学思想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家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法家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儒法相互影响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孝悌之道。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儒道相互影响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的影响,郭沫若认为孟子的“浩然之气”袭取《管子·内业》的“浩然和平,以为气渊”。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也受黄老之学影响。《管子·心术上》说:“虚其欲,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两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明显的。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老子首提“道”,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的作用。墨子特别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时又吸取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了一步。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老子强调天道无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儒家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孟子又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批判了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吸取了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合理部分,继承了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形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文学魅力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语言简朴、警策。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过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清楚,文辞生动。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逻辑严密,结构缜密。《论语》的突出特点:文字精,质朴含蓄、概括力强具有格言的韵味。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展示人物的神情风貌。《孟子》为语录体,其特点:词锋犀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论辩。《老子》特点:
句式整齐,多用韵语。《庄子》特点:
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富有诗意。《墨子》特点:
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理说理。《荀子》特点:朴实浑厚,严整精密。《韩非子》特点:锋芒锐利,说理透辟,表现出法家的严峻峭拔。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特点:用寓言故事帮助说理例如:《孟子》:“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庄子》:“庖丁解牛”,“运斤成风”人格魅力孔子的人格魅力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观坚毅的通者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不失赤子之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屈能伸,能上能下乐天知命,自得其乐,独善其身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修炼大丈夫人格精神知性-体会性善,反求己心,谛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尚志-有不同凡俗的意志和志向。拔出流俗,特立独行。养气-善养浩然之气。养气同时也是养勇。这种气是由道德心灵生发出的,不是一般的大胆,更不是匹夫之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庄子的人格魅力诗的婉约哲的彻悟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遵循规律的理性意识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优游自在淡泊名利隐于江湖甘心寂寞出世脱俗匿于荒野庄子逍遥型的理想人格《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修》《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言论。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原文】
仪封人(1)请见(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xiàn):引见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5)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到这里来的君子,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2【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1)耦(ǒu)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5)易(yì)之?且而与其从辟(6)(bì)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yōu)而不辍(chuò)。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4)执舆:即执辔(pèi)。
(5)以: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2【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革了。”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3【原文】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ài)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bì)之,不得与之言。3【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2)殆(dài):危险。(3)趋:快步走。(4)辟(bì):通“避”,躲避。3【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3【评析】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3)而食(sì)(4)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4)黍:音shǔ,黏小米。(5)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芸”通“耘”,除草。3、见:通“现”,使……拜见。4、明日:第二日。5、“反”通“返”,回去。6、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7、洁:使……洁。8、乱:使……乱。9、仕:做官。4【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4【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5【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总结本课的知识点:1掌握下列通假字。(1)仪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 工业园区供水保障项目投标书
- 校园超市服务合同(3篇)
- 深圳福田旅游包车合同范本
- 宜阳装修合同范本
-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 楼盘委托出售代理合同范本
- 最主要心脏病
- 精准农业考研规划
- GB/T 30790.2-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2部分:环境分类
- GB/T 19811-2005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
- 第5课 文化变革 美术发展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一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 pep 三年级英语课本人物介绍PPT课
- 2023年北京清华附中小升初考试数学真题及答案
- 希沃优化大师操作培训
- 氧气吸入法(课堂)课件
- 智慧城市综合管线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管网智慧管线课件
- 务工证明excel模板
- 国际商法说课课件
- ICF言语嗓音障碍的评估与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