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苏轼走近作者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苏洵苏轼苏辙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
黄庭坚(诗)
辛弃疾(词)
欧阳修(散文)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
“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欧苏”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皇帝疏远,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依附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写作背景赤壁赋(前、后)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跟读课文,疏通文意1.跟读课文2.对照注解,疏通全文3.概括每段的大意
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苏子-乐观赏析课文第一段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作者是如何来抒发“乐”情的?1、《赤壁夜游图》之景物描写2、《赤壁夜游图》之人物活动3、《赤壁夜游图》之人物感受1、《赤壁夜游图》之景物描写:(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这一句描述了一个宁静、优雅的环境,短短两句,就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静,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作者的视线又由江面转向天空。这“徘徊”二字可说是神来之笔,不只写出了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而且写出了月亮对人间美景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却是作者内心无限愉悦之情。(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这两句天光和水色辉映,描绘了一幅苍茫而朦胧的画面,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游人自然心旷神怡,快乐之情油然而生。(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赤壁夜游图》之人物活动: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赤壁夜游图》之人物感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写夜游赤壁泛舟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白露水光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景事情——乐赏析课文第二段
第1段写了“乐”情之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
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朝廷分忧,然而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浩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明确:作者借助比喻、通感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这一段是过度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古人往往“痛饮”伴随着“狂歌”,承接上文的欢乐之情。
苏轼在描写箫声时,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这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由客人的回答带出下文。这就是启下写“悲”。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乐歌箫声怨慕泣诉——由乐转悲赏析课文第三段提问: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时,却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会“哀”呢?
因何悲?
1.(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古今历史对比,悲英雄不存,人生无常;(怀古)(寄蜉蝣、哀吾生)(羡长江)人生2.须臾与自然无穷对比,悲个人渺小,生命短暂;(伤今)3.(挟飞仙,抱明月)(不可骤得)理想与现实矛盾,悲壮志难酬。(伤今)
悲古今对比-----英雄不存,人生无常之悲短暂与永恒对比---个人渺小,生命短暂之悲理想与现实对比---壮志难酬之悲
悲生命短促,人生无常。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无数人感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三、写因悲生议孟德周郎,而今安在?客曰渔樵江渚,沧海一粟。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悲(主客问答)——怀古——伤今赏析课文第四段1.针对“客”的“悲”,苏轼有哪些感悟?他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一)“变与不变”比较观点有何不同客:(物)无穷、不变;(人)须臾、变化。(片面、悲)苏轼:水月人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时刻在变(生老病死)不变--未尝往也卒莫消长无尽也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全面)(喜)水
月
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二)“取与不取”
取:清风明月(耳得为声、目遇为色)
不取:天地万物,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
作者从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美妙风光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境界,心情变得豁达开朗起来。于是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恬然入睡。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辨驳?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恒,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同时,应知足常乐,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人的一生不像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坏。——莫泊桑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喜变:逝者、盈虚不变:未尝、卒莫水与月曾不能以一瞬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且夫吾与子之所共适旷达乐观的态度四、写苏子说理清风、明月赏析课文第五段五.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
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反复面临着人生的抉择,然自幼饱读诗书经文的苏轼,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因而往往能做到处变不惊,在顺境中积极进取,在逆境中自得其乐: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超然物外,乐观旷达
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实际上,苏轼借此抒怀,有无并不重要。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启示:
苏轼一生想着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万丈;在失意时,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佛家道家思想宽慰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正是儒释道这三种思想,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赤壁也因苏轼的介入才得以完成它的美丽,赤壁诗文也将和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一起流芳千古。豪放旷达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一个复杂的大写的人。
最终林语堂这样评价他: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政治上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人生最难抛的是荣华”。哲学思想和理性思辩使苏轼悟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不必强求。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集文化之大成的苏轼用丰厚的人文底蕴让自己在寂寞中淡泊沉静下来,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寂寞也使苏轼在孤灯下写完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寂寞使苏轼如此美丽。寂寞使苏轼真正地成熟。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
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夜游之行(“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客苏子乐极生悲,释悲生议借景议理,解客之悲喜悲美景苦情哲理总结全文:构思和表达艺术(1)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2)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3)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拉谨的样子。(5)沧海—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6.成语积累(6)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7)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8)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9)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东方既白积累四字短语并明确其意义
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苏轼问汝平生功业,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三咏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神宗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
《念奴娇赤壁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出血护理》课件
- 2024年收购互联网公司股权及共同运营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泸州道路运输货运考试题库
- 2025年内蒙古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目
- 《装修流程图课件》课件
- 2025年辽阳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度国际贸易货物包装与标识合同范本6篇
- 《儿少与教育》课件
- 2024年旅游业务合作经营合同
-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 护理值班与交班制度
- 第15课《做个讲公德的孩子》(课件)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高职班家长会
- 《失血性休克查房》课件
- 机械CAD、CAM-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6篇)
- 女性生殖健康研究
- 变压器投标书-技术部分
- 第二讲 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专题0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120题(12种解题模型)专项训练(解析版)
- 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