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探索模式改革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1922沙俄苏俄苏联191719211924195319641985199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重在农业重在工业经济政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俄罗斯有益探索高度集中模式形成
学习本单元知识时要注意与必修1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及“苏联解体”的有关史实进行联系,以便更好地掌握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同时还要与本书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如罗斯福新政进行联系,并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学习思考。知识的联系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D近四年广东高考真题
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8题)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近四年广东高考真题
3.(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C近四年广东高考真题
4.(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A近四年广东高考真题
1.“苏联(苏俄)的历史”每年基本会出一道选择题或主观题的一小问;2.着重重考察历史概念的理解、时间与阶段特征的把握;3.本单元重点考察学生对以下三个概念内涵的理解,背景的分析,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其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近四年广东高考真题特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2.内容:3.实质:
4.影响:非常时期:新生苏俄面临严峻的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局限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制;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制——特点:一种高度集中的军事强制措施仅适合特殊时期的一种军事性非常措施(集中力量干大事)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1.有利于集中有限力量打败强敌;2.但超出战时需要,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3.后因企图直接建成社会主义而造成严重危机1.背景:2.内容:3.特点4.实质:5.意义经济困难与政治危机;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有了新认识农:粮食税制度;工:恢复多种所有制;商:自由贸易;分配:工资制实行多种所有制与分配方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益探索。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对其他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严峻经济困难与政治危机余粮征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国有化社会主义主导下的多种所有制取消商业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影响: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探究活动1:有人认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会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也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走下去。你支持哪一种看法?为什么?探究活动2:
苏联探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2.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3.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经验教训:(略)探究活动3: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罗斯福新政意在发展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提示:不正确。
(1)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虽然采取了利于工人利益的措施,但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良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AB基础回顾
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A苏俄的社会性质的所致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CD基础回顾
5、列宁谈新经济政策时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苏俄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C基础回顾
【体验高考1】
(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答案A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著名改革运动,但也曾引来了普遍的质疑:“新经济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感恩教育教案范文
- 课时1 七年级 Unit 1 2025年中考英语(仁爱版)一轮复习基础练(含答案)
- 课堂表扬的艺术教师经验分享
- 2024至2030年中国地轨行走式收放线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叠氮化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疗垃圾焚烧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六开双色双面印刷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国立式管道式离心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油炸牛排模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基层工会届中调整选举主持词
-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护理
- 2023年陕西乡镇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颅内动脉瘤护理》课件
- 2024年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订版
- DD 2014-11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课件
- 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 JGT377-2012 混凝土防冻泵送剂
- 工作交接单-(附件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