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1页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2页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3页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4页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1第一编直接生产过程2

上两章揭示了一般商品经济中的各种基本范畴及其规律。

从本章开始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

第三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余价值生产;揭示生产中不同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3

本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和生产过程。共分为四节。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说明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是雇佣劳动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说明商品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第四章4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揭示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生产力提高的内部动力。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通过揭示工资的本质来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5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本节分三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雇佣劳动关系6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一个表现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1.运动的形式不同2.运动的内容不同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4.运动的限度不同7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一般货币:W1——G——W2

即:商品1——货币——商品2作为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在着区别。82.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内容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货币仅仅是交换的媒介。G—W—G(货币——商品——货币)表示的是价值从货币形态出发,以商品为媒介再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货币是运动的起点和归宿。

93.两种货币运动的不同目的或动机在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中,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或动机是获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在G—W—G(货币——商品——货币)货币所有者的目的或动机只能是价值的增殖。因此,后一公式应写成

:G—W—G+ΔG

或:G—W—G’10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

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从而带来增殖额ΔG时,这个货币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

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殖余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14.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是无限的资本运动的终点与起点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因此每次运动都是一次新的运动的起点,都可以开始一次新的运动。这样资本的运动就变为:G—W—G’—W—G”—W—G”’……

12资本概念的丰富:资本的无限运动反映出:货币、商品只不过是资本在增殖自身的运动中交替采取的不同外观。资本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变换形态来实现增殖的价值。13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G—W—G’为什么G—W—G’是资本的总公式?因为它反映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通过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的增殖。

商业资本:G—W—G’

产业资本:G—W……P……W’—G’

借贷资本:G——G’

14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以等价方式进行的,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流通以外的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不能得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15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

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眼于流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究生产,必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164.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G—W—G’分为两个阶段:G—W和W—G’(1)价值增殖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上;

(2)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W的价值上,只能发生在W的使用价值上。17只有在以下情况下资本才能增殖: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而在它的使用中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将这一更大的价值加以出售实现,就使最初投入的货币变为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18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雇佣劳动关系1.劳动力与劳动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体力和脑力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还包括着在现有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必要技能。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19附:“人力资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概念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造成的错觉基础上的一个概念。它把人的劳动能力等同于资本,这样就进一步混淆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的收入获得方式。

20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的生活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来源。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21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再生产它所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于劳动者恢复和发展劳动力所需的必要生活资料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2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2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要所要求的生活资料,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决定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内容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24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而且,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的价值。25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以等价交换方式购买了劳动力,在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就可以得到比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这样,就说明了资本总公式中呈现出的矛盾。26

劳动力买卖实质上是在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一无所有的劳动力之间建立雇佣劳动关系。虽然买卖过程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当他们之间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成为资本家,在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劳动力的出卖者成了雇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价值增殖需要借助物质产品的生产来实现,因此,从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入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作为价值增殖过程的资本主义生产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本质区别。2728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1.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所谓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是指抽象掉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劳动过程: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适合于自身需要变化的过程。

29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由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组成。

劳动过程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产品劳动过程的结果是使劳动对象发生适合于人类需要的变化。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30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性质——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除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各种规定性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按照资本家的意志进行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1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32劳动过程的结果是物质产品,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物质产品决不是生产者(资本家)所需要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产品只是作为价值的载体,更准确地说,是作为剩余价值的载体被生产出来的。生产物质产品是为了借此生产剩余价值,占有剩余价值。33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产品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是为了获得价值。但是,仅获得商品的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比生产中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即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34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分两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所以首先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所以分析资本如何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增殖。

最终揭示价值增殖,即用资本来赚钱的秘密。351.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也是由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进行生产的过程。

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者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商品价值

新价值C36

商品价值两个部分的来源:

商品中所包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为产品,因而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构成了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虽然有些生产资料不构成商品的实体,但只要是为生产这一使用价值所消耗的,它们的价值同样构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商品价值中新创造的价值部分:劳动者在生产中要耗费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就形成相应的新价值。3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他们的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中的新价值。

同一劳动过程既转移旧价值又创造新价值是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体现。图示: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过程

旧价值转移过程抽象劳动过程

新价值创造过程38举例说明:假定:纺纱工人六个小时可纺纱5公斤。棉花价格:2元/公斤

总价值为10元机器消耗价值2元

总价值为2元—————————————————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12元假定:六小时新创造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的总价值=15元39图示: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15元六小时具体劳动,12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六小时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3元

40这一结果是否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取决于劳动力的日价值。如果劳动力的日价值大于或等于3元,即劳动力创造的新价值小于或等于劳动力的日价值,资本家虽然也可以拿到商品的价值,但这并不符合他们的目的。原因在于,这样的生产虽然形成价值,但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因而只是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还不是价值增殖过程。412.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要增殖,生产仅仅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是不够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须持续到一定的长度,使劳动者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他自身劳动力的价值。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了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2

举例: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棉花价格:2元/公斤,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元;机器消耗价值4元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24元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6元

棉纱的总价值=30元假定:纺纱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3元,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价值=27元剩余价值=3元43图示:

在新创造的价值中,3元支付劳动力价值,剩余的3元成为剩余价值

总投入: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27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30元,其中剩余价值3元12小时具体劳动,24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12小时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6元

44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所有者阶级及其代表者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占有关系。45讨论:剩余价值的来源:1.资本家劳动的报酬2.资本的产物3.冒风险的报酬4.节欲的报酬46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上面的例子中,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总量27元,分别是24元生产资料价值和3元的劳动力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资本的这两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471.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不变资本(c)这部分资本随着具体劳动过程,变为商品的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转移到商品中,或者说再现于商品中。这部分资本转移的价值以它们原有的价值量为限,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

48

不变资本价值转移的两种方式: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等的那部分资本,在每个生产过程中都不改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虽然它们整体参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但却只磨损或消耗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只是随着磨损或消耗的程度而转移到商品中去。用于购置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的资本,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物质形态。因而,它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商品之中去。49不变资本转移的价值量也是按照社会标准决定的。

“如果资本家异想天开,要用金锭代替铁锭,那末在棉纱的价值中仍然只计算社会必要劳动,即生产铁锭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213页502.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v)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额外的价值——剩余价值(m)。因而可变资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的原因,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51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料在商品生产中只转移自己的价值,不会发生价值的变化,所以投在生产资料上的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新价值,这一价值可以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因而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可以使自已的价值增殖,被称为可变资本。524.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为从量上说明工人总劳动中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奠定了基础为下面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准备了理论工具

53

现实经济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如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但是这些客观实体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用来当用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是资本。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资本的本质三、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与决定性动机,就是无限追求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679页5455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它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率,则

m’=m/v=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5657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概念:必要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工人再生产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所需的时间为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必要劳动是工人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变资本的价值的劳动。58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

工人在超出必要劳动时间从事劳动的时间为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耗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工人的剩余劳动不为工人自己形成任何价值。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59

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602.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量M=m’V

即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量的乘积。剩余价值量决定于: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的量

61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

62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工作日长度决定上权利与权利的对抗。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力量对比。63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642.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要靠降低劳动力价值,即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及与之有关的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65这些部门包括:A.与劳动力再生产有关的生活资料生产部门B.为A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C.为B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劳动力价值=Σ单位A产品价值i×必要消费数量iA部门单位产品价值=(c+v+m)B部门单位产品价值=(c+v+m)

C部门单位产品价值=(c+v+m)66只有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能降低。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生产各部门普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注意:那些与劳动力再生产无关的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如,奢侈品、军火等)劳动生产率提高不能影响劳动力价值。673.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机制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每个个别资本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社会上众多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68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额外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超额剩余价值694.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转化当个别企业采取的新技术在社会上应用普及后,新技术设备成为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原采取新技术的企业个别价值与成为新的社会价值因而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但是这时由于产品价值下降,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进而剩余价值相对增加。705.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这是因为,当个别企业提高生产率从而得到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并未增加,所以,工人在一天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71图示: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图中显示,由于增加了超额剩余价值m2,所以,新创造价值部分中v的比例下降了。因而工人在一天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cvm1m2

提高技术之前

之后第四节

工资一、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本质1.工资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表现为“劳动的报酬”。因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把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2.工资的本质: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72733.为什么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

(1)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源泉和内在尺度,但本身没有价值;

(2)“劳动是商品”这一命题带来的逻辑矛盾。744.“工资是劳动的价格”这一错觉的形成原因。(1)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这一现象,可以直观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