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课时训练6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课时训练6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课时训练6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课时训练6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课时训练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6城市化基础夯实分析下表,完成第1~2题。地区城市人口/万乡村人口/万地区人口总数/万甲3565100乙6535100丙8020100丁9010100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 B.欧洲C.北美洲 D.大洋洲解析:第1题,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城市化水平=×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是35%、65%、80%、90%。第2题,甲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答案:读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1960年,城市化进程变慢—1970年,城市化水平较高—1980年,城市化水平降低—2023年,城市化进程较快4.我国城市化的表现是()①总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农村人口减少④城市人口比重增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3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第4题,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等。答案:(2023·江苏南京高一检测)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5~6题。5.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c阶段6.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解析:第5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第6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答案:导学号51350039(2023·河南郑州高一检测)下图示意1995—2023年我国某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完成第7~8题。7.据图示信息可推测,在1995—2023年我国()A.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B.城市总人口数明显减少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明显D.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8.图示趋势可能导致该城市()A.老龄化严重B.热岛效应加剧C.就业压力增大D.土地供应紧张解析:第7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面积逐渐扩大。但是从图中可知城市人口密度逐渐降低,这是城市面积的扩张速度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导致的。第8题,大面积地增加城市的面积,会使得城市的土地供应量降低,造成土地的供应紧张。答案:9.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城市化率排名12345678910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吉林江苏新疆人均7330641053403630283021002020371018902590人均GDP排名12368111251410(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大都分布在,分析其原因。

(3)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B.经济发展水平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迁入率高(4)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第(2)题,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值高,因此城市化水平较高。第(3)题,上海市城市化基础好,经济水平高,并大量吸引人口迁入,进而提升了城市化水平。第(4)题,新疆人均GDP较低,但城市化率较高,主要与其自然环境有关。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而少数绿洲形成城市,人口密集。答案:(1)增长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2)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3)C(4)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能力提升导学号51350040(2023·全国高考丙卷)与2023年相比,2023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第10~12题。10.导致2023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10题,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为务工经商人员,随着上海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第11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的传统产业多向周边的中小城市转移,从而为这些中小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第12题,由材料知,上海市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故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乙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甲过程下渗量小于乙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14.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盖率降低解析:城市化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城市地表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暴雨发生时,地表水汇聚速度快,造成地表径流量大,容易形成城市内涝。读图可知,甲为城市化后地表径流曲线,城市化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下渗量小于乙过程,长期下去可能造成城市水荒;乙为城市化前地表径流曲线,地表下渗水量大,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答案:导学号51350041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第15~16题。15.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线 曲线曲线 曲线16.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解析:第15题,根据图中的横、纵坐标可知,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显然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第16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散城市职能就是分散城市的污染物,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答案:17.导学号51350042(研究性学习)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强调,我国应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简述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风频玫瑰图分析,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海绵城市”的效益主要是防止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第(3)题,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相对均匀,暴雨相对较少,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答案:(1)①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靠近水源;②水陆交通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