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书愤学案(一)学案编号:07编写人:董恒志审核人:贾立恩张广胜一、学习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3、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自主学习指导1、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_________。越州山阴(今绍兴)人,_________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2、写作背景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3、资料补充——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三、学习任务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答: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答: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答:四、课堂练习1.“书愤”的意思是。“书”的意思为。2.本诗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诗人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诗人悲愤心情。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了与两次振奋人心的战役的胜利,抒发了自己。4.诗的后四句主要是,写了,也暗含了。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情感一句相似。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五、小结1、诗歌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2、诗歌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书愤”?(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书愤学案(二)学案编号:08编写人:董恒志审核人:贾立恩张广胜学习目标1、明确诗歌意象的类别及意义。2、掌握分析意象意境的一般方法,掌握常见的情与景的结合方式。3、掌握诗歌鉴赏中分析景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二、考点讲解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物)。2、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3、意向的类别(1)植物类: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①芳草: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离別或不息。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②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③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④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⑤松柏:象征孤直、顽强。《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2)动物类:杜鹃、乌鸦、大雁、青鸟、蟋蟀、蝉、猿、燕……①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②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③鸿雁、青鸟、鱼: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来表达相思.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④猿啼:表现凄厉、哀伤。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⑤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杜甫: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⑥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⑦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含离别,悲情,爱情,相思之意。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选取了意象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3)乐器类:笛、羌笛、琵琶……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4)自然类:白云、明月、水……①浮云: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②月:思友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③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场所类:西楼、长亭①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西楼: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③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辛弃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4、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5、作者的思想感情。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忧国忧民闲适恬淡之情等。三、鉴赏指导1、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2、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①抓画面——意象。②激起联想与想象。③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3、分析意境型诗歌。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4、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①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5、“分析形象意境”学习建议①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②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③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典型例题】例1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答案: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思乡愁怀及迟暮之感。例2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次……韵”就是按照某韵写诗。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范成大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例3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书愤学案(三)学案编号:09编写人:董恒志审核人:贾立恩张广胜学习任务:(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二)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答:(三)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四)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五)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3、《书愤》答案学案一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园区企业入驻合作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购房合同中合同解除后的争议解决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买卖合同公证操作规范及法律效力研究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级家教专业能力认证聘用合同集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精密钣金件加工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钢材加工损耗赔偿合同标准3篇
- 2025年度农业现代化合作双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预订与客房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正茂集团管理体制实施合同9篇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画抒怀诗、干谒言志诗
- 2023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3688-2017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 GB/T 304.3-2002关节轴承配合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CB/T 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货物供应、运输、包装说明方案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基础马来语》课程标准(高职)
- IEC61850研讨交流之四-服务影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