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赤壁赋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赤壁赋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赤壁赋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赤壁赋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赤壁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文言知识点。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课前预习】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节拍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4.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预习反馈】1.字词正音壬戌()()余音袅袅()扣弦()渔樵()愀()然匏()尊举酒属()客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倚歌而和()之歌窈窕()()之章少()焉嫠()妇冯()虚御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桂棹()杯盘狼藉()相与()枕藉()2.解释加点词语(1)白露横江(2)凌万顷之茫然(3)歌窈窕之章(4)击空明兮溯流光(5)倚歌而和之(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9)而吾与子之所共食(10)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质疑探究】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侣鱼虾而友糜鹿(5)正襟危坐(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下列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1)固一世之雄也(2)客有吹洞箫者(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5)而今安在哉?(6)凌万顷之茫然(7)何为其然也?(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渺渺兮予怀(10)而又何羡乎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乐-悲-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2.掌握课文大意,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预习反馈】1.背诵全文。2.小组互相抽查文章的文言知识点。【合作探究】1.文章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苏轼笔下的月下之景。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2.文章第2自然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3.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1)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2)感情色彩甚为悲伤。(3)“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4)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4.概述第4自然段内容,试与王羲之生死观比较,评价苏轼在本文中的观点。5.王羲之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这种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而苏轼在这篇作品中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表现了作者平静超然的心态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是积极的。6.试析第5自然段结尾的意义。(1)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2)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7.结合全文,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消极和积极地心态。资料链接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词人代表。其诗,词,赋,,均成就极高,且善和绘画,是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诽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何谓“乌台诗案”,在年间(1068~1077)重用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二年(1079年)发生了。御史中丞、等人摘取《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因官署内遍植,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栖息筑巢,乃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背景(一)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二)《苏东坡突围》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