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师说)师说 《师说》 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师说)师说 《师说》 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师说)师说 《师说》 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师说)师说 《师说》 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师说)师说 《师说》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课文精讲激趣导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韩愈敢于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学习要点一、重点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也、以、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3.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二、难点1.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课文精析一、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背景回放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3.脉络梳理二、重点研读1.分段研习,掌握文言知识点原文文言知识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重点字词古之学者必有师:一定。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疑难问题。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2)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3)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4)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因果连词,表结果。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5)特殊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重点字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流传。其出人也远矣:超出。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也许,大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彼与彼年相若也:相同,差不多。官盛则近谀:奉承,谄媚。(2)通假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3)词类活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则耻师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不耻相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并列,排列。(4)古今异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指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特殊句式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重点字词圣人无常师:固定的。其贤不及孔子:比不上。术业有专攻:技术学业。(2)词类活用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3)古今异义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4)特殊句式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重点字词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的。不拘于时:拘束,限制。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赞赏。作《师说》以贻之:赠送。(2)古今异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义:这里指秦汉的散文。今义:五四运动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3)特殊句式不拘于时:被动句。学于余:状语后置句。2.问题探究,深入解析文本思想观点你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点拨:年轻人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方面,往往比老师来得快,所以,从某些方面说,的确“弟子不必不如师”;从接受世界新思潮,特别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先进思想上,年轻人的老师更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因而可以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三、心灵回响1.视频欣赏:孔子拜师求学的故事。2.材料感悟:老师当众下跪学生。11月18日下午,正在高二(263)班讲课的谭胜军老师突然发觉学生小白和同桌一直在用作业本画棋盘、下五子棋……谭胜军在用教鞭示意他俩站起来时,身高米的小白一把揪住教鞭,并将老师推倒在地……闻讯后,班主任把小白和他的母亲叫到办公室。其间小白反驳说:“学生是上帝、是顾客,是来享受服务的。”第二天晨读时,讲台上的谭老师突然跪倒在地,大声对班里同学说:“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向你们下跪认错了。”典例精析一、考点链接文言虚词是高考中的难点,也是重点。领会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必须靠多读多悟,这节课我们重点介绍文言虚词“也”的用法:(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语气。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译文: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4.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译文:(如果)去攻打它不能取胜,(如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5.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六国论》)译文:假如秦王也能爱护六国的人民,就可以将皇位传递到三世以至万世而做国君,谁又能灭亡它呢?(二)句中语气词,表停顿。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译文: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译文:(比我出生迟的人)他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三)固定结构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2.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二、精典例题1.判断下各句中“也”字的用法。(1)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②?(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3)“汝之言,金玉也④。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⑤!”答案:①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②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③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④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⑤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小学而大遗 人非生而知之者解析:C.均为句中语助词,表提顿。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答案:C写作宝典1.课内素材《师说》针砭时弊,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现状,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时时留心,处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应用角度:“尊敬老师”“博采众长可成大器”“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探索”“创新”“从师学习”“师生关系”等。2.鲜活素材武汉市教育局将淡化中小学教师校籍,规定中小学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不得超过6年,缓解上好学校难和择校风的问题。武汉将推进区域内教师“轮岗”,义务教育学校50周岁以下男教师、45周岁以下女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的,原则上要在区内进行交流。(4月15日《北京晨报》)[热评]武汉教师“轮岗”制,抓住了破解愈演愈烈“择校风”、改变延续多年的“不均衡”现状的一条重要线索。家长们追逐名校,并非“贪慕虚名”,不为名校校舍多漂亮、设施多先进,恰因为名校集中了名师,可以将孩子培养得比在普通学校及薄弱学校成绩更好、在成长和成才竞争中更占优势。而淡化教师校籍,促成各类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持续流动,对缩小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落差,达成教育均衡,无疑会有长效、根本的改善。本课总结一、知识清单1.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②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2.词类活用①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并列)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⑦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⑧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⑨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3.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指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义:这里指秦汉的散文。今义:五四运动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⑥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⑦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因果连词,表结果。4.特殊句式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②句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