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公开课奖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公开课奖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公开课奖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公开课奖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公开课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一中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岳麓版,含解析):专题1商周政治制度的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A2、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历史典故史称“烽火戏诸侯”,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答案】B3、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A.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我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A.黄帝B.禹C.启D.秦始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袭制。我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启,故选C。5、“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现象始于()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答案】B【解析】秦王嬴政时称“皇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皇帝,皇权高度集中,其命令称为“制”或“诏”。6、《礼记?大传》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其作注曰“别子,谓公子若始来在此国者,后世以为祖也”。由此可见,“别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周天子B.诸侯国君C.卿大夫D.士【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在宗法制下,嫡长子承袭父亲的君位;未能继位的次子(或称公子、庶子、支子)因其有“别”于继承君位的长子,故称为“别子”。“别子”除留居父国担任某些要职者或未成年者外,其余将受封为诸侯,建立诸侯国。他们被其后裔尊奉为始迁于该地的“始祖”,到别子的第二代,其位亦由长子继承,遂成“继别”者,“继别”者为其后裔尊奉为“宗”。所以“别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诸侯国的国君,B项正确。7、在西周分封之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答案】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局面,形成等级森严的秩序,诸侯在其封地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但不能自称天子。故选B8、“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先秦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实质上是贵族政治,而秦汉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天下成为君主的私产,皇帝通过任命官吏来建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9、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这说明他破坏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10、《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体现的是“国”,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与纽带,体现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因此该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把分封的诸侯国和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故选C项。11、近日,江苏丹阳葛城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证明春秋时期这一地区属吴国管辖.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可以佐证西周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建立诸侯国.以维护周王的统治.12、《尚书.牧誓》记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王曰‘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暴虐于百姓’”。所反映的战争性质是()A.诸侯兼并战争B.诸侯争霸战争C.反抗暴政的战争D.地方叛乱战争【答案】C13、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答案】D14、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示可知,A项说法错误;依据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推行的加强皇权的措施,故B项说法错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项说法错误。故选C。15、伍子胥因为楚王无道全家被杀而怀恨逃到吴地.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攻人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他成功后,报复前王。掘墓鞭尸.为后人所诟.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问题的本质是()A.楚王无道B.伍子胥报复心强C.春秋无义战D.分封制的破坏【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体现的实质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消亡,分封制的破坏。16、秦朝竹简上记载的官方文字,主要应该是()A.小篆B.楷书C.金文D.隶书【答案】A【解析】有两个关键词“秦朝”“官方文字”,秦朝统一后,规定小篆为全国标准字体,既然是“官方文字”,肯定是小篆。17、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1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制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优秀”主要是指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19、下列关于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王位世袭B.神权和王权结合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最高统治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D20、“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分封制,故选C。2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左右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带饰五白鹇熊罴银钑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与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假如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请回答:(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制度?(2)从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说明君与臣、臣与臣之间衣着与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答案】(1)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2)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与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反映封建君主专制与严格的等级制度。(3)作用:奠定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郡县制度。(2)注意材料信息“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左右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说明体现服饰的政治色彩,具体来说就是反映封建君主专制与严格的等级制度。(3)提取材料信息“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与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角度进行分析22、自主探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城邦即城市国家(city-state),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市与周围的乡村构成。世界上很多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上产生过不同形态的城邦。中国春秋以前的诸侯国也可以视为一种城邦形态。孟子说:“公侯皆方百里。”(《孟子·万章(下)》)这就是一个城邦的大小规模。比较中国古代城邦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表4。表4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希腊的雅典主权的归属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①官员的产生②选举与抽签土地所有权③公民的私有土地工商业状况官府控制,规模小④[探究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以19世纪40—70年代为例,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影响。[探究三]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与真象,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与柳诒徵的《国史要义》。(3)结合各自时代背景,分别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探究四](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与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摘自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答案】(1)①城邦的全体公民②宗法制度与世卿世禄③作为国有土地的井田制④工商业发达。(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影响: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兴办;民族工业出现;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1915~1923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号召“打倒孔家店”,引发否定与怀疑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一些思想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1938-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一些史学家为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中国历史中挖掘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历史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4)表现: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区域性经济组织成立。关系: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与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政治经济的比较。第(1)问,结合中国古代城邦与古代希腊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主要从当时的中国与西方政治与经济情况来考虑。影响主要从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个角度来考虑。第(3)问,近代中国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这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虑。第(4)问,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依据材料信息,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得出答案。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3、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答案】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列宁的话适合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①战争给新势力提供了发展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提供了前提。③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家”密切结合。(3)不能以宗法制分封制治国。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解析】本题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