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微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微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微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微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B.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C.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董仲舒③泰勒斯④王守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4、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5、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载:“天能遣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宣传“君权神授”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6、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7、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8、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9、“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表2):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希腊泰勒斯万物皆源于水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D、都重视对人性和伦理道德的研究10、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C.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D.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11、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A.重建儒学的信仰B.否定孔子的权威C.完善心学体系D.批判专制思想12、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滑.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宋徽宗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材料三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材料四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请回答:(1)材料一中关于“天下”的命题是谁提出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材料二中关于“天下”的命题是谁提出的?他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2)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材料四所说的文人画有什么鲜明特征?(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2、C3、A4、A5、D6、C7、A8、D9、C10、D11、B12、A二、非选择题13、(1)核心思想是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或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或用途更加广泛);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帮助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欧洲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4、(1)材料一:黄宗羲,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材料二:顾炎武。材料二:亡国指改朝换代;亡天下指统治者不施仁义导致民不聊生(民族的衰亡)。。保国与百姓无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