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2023版第1单元单元综合测评1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2023版第1单元单元综合测评1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2023版第1单元单元综合测评1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2023版第1单元单元综合测评1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2023版第1单元单元综合测评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解析】图一为骨耜,是古代刀耕火种和耜耕阶段的劳动工具,图二体现的是牛耕,因此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答案】B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解析】战国时期,中国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发展,秦汉时期水利工程发展比较好。【答案】B3.右图是202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集体劳作D.粗放经营【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邮票上部分是男人驱牛耕田,下部分是女人织布,故A项正确。图片与精耕细作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只有两个人,不是集体,故C项错误;图片与粗放经营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导学号:72040039】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西周的“田里不鬻”是指井田制下,不允许土地买卖;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是指允许土地买卖,即实现土地私有制出现。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D项。【答案】D5.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悉为豪强占种”可知,伴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D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导学号:72040040】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南方经济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加大,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A项说明的仅是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影响仅及数郡,B项仅是商业的发展情况,D项是手工业的发展情况,都不能充分说明江南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均可排除。【答案】C7.“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棉纺织业从宋朝到明朝地位的变化。元朝时,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产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等纺织品的比例。明朝中叶以后,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它已取代丝、麻等,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B项。【答案】B8.《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导学号:72040041】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在西周“工商食官”政策下,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A项正确。B、C、D三项与西周的史实不符,均可排除。【答案】A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徽商的虚伪D.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解析】“朝奉”本为官名,代表的是政治称呼;“老板”代表的是经济称呼。徽商虽是商人,但不愿被称为“老板”,而乐意以政治称呼来称谓,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答案】B10.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导学号:72040042】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解析】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物品专门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能买卖,A项错误;汉代对城市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时间限制,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平民不能经营,C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符合汉代史实,D项正确。【答案】D1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体现了雇人做工、按日取值的情况,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答案】D12.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下列各项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的是()A.“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B.“五品以上,不得入市”C.“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D.“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解析】A项是海禁政策,B项是重农抑商思想,C项是农商并重思想,D项是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谚语一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百果损。谚语二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6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2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6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谚语和诗歌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是指宋代商品经济虽然发达但是却未能支撑中国从封建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非常脆弱。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2)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3)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14.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2040043】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为了促进流通,宋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三条:其一,商品与铺号不再集中于政府指定的官市,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不必分开,居民被允许自由地向街开店;其二,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其三,放松了价格管制,任由市场波动决定。我们可以认定,近1000年来中国商业流通的运营模式在此基本定型。——《宋朝为何不对外扩张:粮食革命使产量剧增》材料三从整体上看,明清海洋政策的内趋性是传统体制所产生的必然衍生物,只不过在世界大势发生剧变的历史时期,它显得更加落伍和有悖于时代发展。——《论明清时期海洋政策的内趋性》(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2分)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有何积极作用?(4分)(2)与材料一相比,宋代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动?(4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动的具体表现。(6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内趋性”的海洋政策是什么?(2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反对“民舍本而事末”等判断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注意是“封建社会初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逐项归纳其具体表现。第(3)问,考查明清的“海禁”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