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辛亥革命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辛亥革命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辛亥革命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辛亥革命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2.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时的情景,该政党的成立()①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②促进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③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④推动了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图片和“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知该政党是中国同盟会。①是兴中会提出的革命主张,排除含有①的选项,答案为D。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该革命活动是()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答案为C。4.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南宋陆秀夫坚持抗元,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陈元孝的诗意在歌颂陆秀夫,章太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以陈元孝的诗题画,意在唤起民众进行排满革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反清复明斗争多发生在清初,由此排除A项;章太炎虽然反对保皇势力,但在题干中无法体现,由此排除B项;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章太炎主张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由此排除C项。知识点二武昌首义5.《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6.“国”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面是关于“国”的四种写法,其中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应是()答案:C解析:从字形来看,A项中有“王”,B项中有“八土”,D项中有“八方”,反映了在王权或皇权专制体制下人们对国家的理解,以君主或疆域为主;C项中有“民”,反映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相符,故选。7.如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前的革命形势。漫画中的“葫芦”喻指四川保路运动,“瓢”喻指湖北武昌起义,它预示着清朝统治面临崩溃,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故A项符合漫画的主旨。漫画题目《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说明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下去,故B项错误。“瓢儿又起来了”说明武昌起义已经爆发,C项中的“即将爆发”错误,故可排除C项。当时革命派的实力还不是非常强大,单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尚不足以推翻清政府,由此可排除D项。知识点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相仿。故答案为A。9.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这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实行责任内阁制C.缩小内阁权力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缩小总统权力,扩大内阁权力,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10.在1912年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但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材料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2年和1913年”及“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11.画报用形象、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和知识,具有报道、宣传、教育和艺术欣赏的功能。右面画报传播的主要信息和知识不包括()A.武昌起义已经爆发B.袁世凯已通电赞成共和C.中华民国已经成立D.孙中山承诺有条件让位答案:B解析:逼迫清帝退位是袁世凯登上临时大总统宝座的重要步骤,在清帝下诏退位后袁世凯才通电赞成共和,B项说法错误。答案为B。12.有人说:“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00年后,新时代还在路上。”这里的两个“时代”分别是指()A.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君主专制时期、人民民主时期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闭关锁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埋葬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社会,由此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闭关锁国”被打破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美国的历程》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表现:联邦制,共和制。(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认识:立足国情;不断创新。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回顾辛亥革命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试结合材料三说明理由。答案:(1)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3)①观点:不赞成。②理由:尽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该报为革命派所掌控答案:B解析:1911年“预备立宪”破产,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故A、C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至于支持清廷的报纸都改变了立场,故B正确。D不能由材料得出。2.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原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答案:A解析: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原因是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人文主义的特点是争取民族独立,这与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相关,B项正确。A、C、D三项与人文主义的特点关系不密切。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用法律形式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故A项不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一些权利,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故B、C两项说法不正确。5.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过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这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是议会的政治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核心议题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是议会的政治实践,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C项是在1911年12月;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错误。6.一些老照片往往能准确、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原貌,下面老照片拍摄的是在上海英租界南北议和的情景。以下对此情景解说正确的是()A.南北议和是孙中山对清政府妥协的产物B.北洋军阀袁世凯拥有相对强大的优势C.支持孙中山的主要是革命派和立宪派D.革命党和清政府对议和的结果都满意答案:B解析:南北议和过程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做了让步,但其前提是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由此可知A、D两项错误,排除;立宪派和旧官僚攻击革命党人,与孙中山对立,C项错误,排除。袁世凯手握重兵同时又有列强的支持,所以选B项。7.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是“磕头”“思考问题”“走路”。在封建社会中,“磕头”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而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政体和自由平等的社会。故学者之意为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人“磕头”的思维,觉醒了中国人的民主精神、自由平等意识等。故选B。其他三项都不是材料的主要强调之意。8.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很宽的范畴,包括其性质、地位、历史局限、历史功绩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也有很多方面,选项中“迫使清帝退位”“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大”的功绩。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并不是“完善的民主制度”。因此,答案只能是A项。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的政局,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人们期望的“和平和秩序”并未实现,民国时期经历了更多的痛苦和失望,社会秩序依然“混乱”。这说明,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D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表述错误。10.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材料从社会民众心理、法律两方面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所以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只看到一方面,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C、D三项,选A项。11.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农民,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B.辛亥革命在群众中影响有限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对“民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体现出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非常有限。1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C项本身说法有误,排除;D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在建立初期以及中期对中国历史进程主要起推动作用。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四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4)材料四确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1)主权在民。(2)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原则,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