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2023·宁德高一检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解析:第1题,地貌、岩石等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A项中不只是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四部分组成,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第2题,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答案: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4题。3.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单一性C.整体性 D.区域性4.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A.风力大 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 D.植被茂盛解析:第3题,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4题,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其植被茂盛。答案:图中A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的是()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6.图中所示过程参与的物质循环是()A.水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 D.生物循环解析:第5题,A是绿色植物,且有氧气放出,表示光合作用。第6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绿色植物参与的生物循环过程。答案: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A—氮气 B.B—氧气C.C—二氧化碳 D.D—碳酸盐8.从A到Ⅰ整个过程都属于()A.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第7题,A和B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气,C和D分别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第8题,从A到Ⅰ整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元素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过程。答案: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此回答9~10题。9.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生产性 B.平衡性C.差异性 D.整体性10.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 B.土壤C.水文 D.生物解析:第9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10题,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答案: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1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第11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第一系列现象。第12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二、综合题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甲、乙两幅区域图。(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面框图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解析:第(1)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能够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如湖泊面积减小,部分湖泊变为陆地,气候的大陆性则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答案:(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分布。第(2)题,从对气候、对生物、对地表环境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3)位于中纬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