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_第1页
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_第2页
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_第3页
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_第4页
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主讲教师:谢光美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课程性质与任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主要讲授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的规律、育种理论、选择原理与方法、育种规划及其实施等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了解和掌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正确运用育种原理和方法改良现有水产动物品种和培育新品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国内外水产动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系)培育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了解制订育种规划、实施育种方案的基本原则,培养独立分析处理育种资料的能力。

课程说明教学参考书

考核说明

1、考试形式:理论课(闭卷、笔试)

2、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3、平时作业(20%)

4、平时表现和课堂提问(10%)应用遗传学的方法,改变鱼类(生物)的遗传物质,以培育出优良品种,满足生产需要的过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人类应用鱼类遗传学理论,指导鱼类(生物)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体系。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遗传学育种学良种繁育学提供繁育材料巩固育种成果指导育种实践育种实践中发展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上篇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三章孟德尔遗传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染色体变异第六章数量性状遗传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第三章选择育种第四章杂交育种第五章多倍体育种目录第六章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第七章性别控制第八章转基因技术第九章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下篇第一章绪论(上篇)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第四节

遗传学的应用本章要求复习思考题第一节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的一门学科。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两个特征遗传(heredity):指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所能保持的各物种固有的特性不变;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就无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也就无法进化和发展。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种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遗传、变异与环境环境的改变可以引起性状的改变(变异)生物所表现的变异分可遗传(Heritable)的变异和不可遗传(Inheritable)的变异多数环境引起的变异(获得性状)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某些环境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研究内容遗传学正在从研究生物体形态、生理、行为特征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逐步演变为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遗传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本质)、内在规律研究基因与实际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探明基因决定性状发育的机制任务: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并且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拉马克:器官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达尔文:泛生假说魏斯曼:种质连续论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

通过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使劳动人民对遗传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宗教神学的统治使遗传知识带上了浓厚的神学、神秘主义色彩,集中表现为生物物种神创论和不变论,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遗传学的发展。希波克拉底(器官生精、子亲相似)、亚里士多德(血液生精)18世纪(林奈、柯尔络特)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拉马克(1809,《动物的哲学》)器官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生物物种是可变的;遗传变异遵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规律,即认为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与不用(用进废退理论),以及认为每一世代中由于用或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获得性遗传)。如长颈鹿、鼹鼠。达尔文:泛生假说1859,《物种起源》,解释生物进化1868,《在驯养下动物和植物的变异》,对生物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认为各种器官都存在微小的泛生粒,它们能分裂、生殖,并能在体内流动,最后汇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当受精卵发育成成体时,各种泛生粒又进入到各器官发生作用,从而表现出遗传现象。如果亲代的泛生粒发生改变,子代则表现变异。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一些观点。魏斯曼:种质连续论新达尔文主义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否定获得性遗传,魏斯曼是其首创者。1892,种质连续论(theoryofcontinuityofgermplasm)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种质自身永世长存,世代连续相继,体质由种质产生,是保护和帮助种质繁殖的手段;种质细胞系完全独立于体质细胞系,体质细胞发生的变化(获得的性状)不影响种质细胞,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1866,《植物杂交试验》遗传因子假说认为: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factor)控制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两个规律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摇的基础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1900年—德国的Correns、荷兰的deVries和奥地利的Tschermak三人再发现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1906年,W.Bateson提出以Genetics作为该学科的学科名。1902年—W.Sutton和T.Boveri提出了染色体理论。

Yule提出多因子假说,1908年,Nilsson-

Ehle将其完善(数量遗传学基础)1905年—G.H.Hardy和W.Weinberg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群体遗传学基础)。1909年—W.L.Johannsen将遗传因子一词更名为基因(gene),提出“纯系理论”(数量遗传学)1910年—T.H.Morgan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遗传学基础),并提出了连锁遗传定律。遗传学的发展1928年—F.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41年—G.W.Beadle和E.Tatum提出了“一基因一酶”学说,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1944年—O.Avery,C.Macleod和M.McCarty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J.D.Watson和F.Crick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创了分子遗传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被喻为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61年—F.jacob和J.Monod提出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遗传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中心法则”的确立、三联体密码的确定、调节基因作用原理的发现、传递细菌对抗生素抗性的质粒的发现使遗传学的发展走在了生物科学的前面。20世纪70年代随着限制性内切酶和一系列核酸酶的发现和提纯,使DNA重组得以实现,能进行基因的人工分离和合成建立遗传工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遗传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动物基因组计划的相继提出和实施1997年绵羊多利的诞生动物体细胞克隆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根据研究领域划分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统计遗传学根据研究的生物范畴划分动物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人类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学科交叉产生的分枝行为遗传学药物遗传学毒理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生态遗传学病理遗传学根据遗传机理划分生理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辐射遗传学第四节

遗传学的应用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优良品种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遗传疾病、疾病基因、免疫遗传遗传工程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