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有双粗糙厚实的手_第1页
母亲有双粗糙厚实的手_第2页
母亲有双粗糙厚实的手_第3页
母亲有双粗糙厚实的手_第4页
母亲有双粗糙厚实的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岁月,终将带走母亲,而母爱却暖我一生一世。题记我熟悉母亲的那双手,一如熟悉她的容貌,她的气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我与妻子和女儿去到父母的住所。那天是农历腊月初五,母亲的生日。进家门后,父母把我我们当客人接待,又是沏茶,又是端出点心、水果,不让我们插手饭局的事。午饭后,妻子和女儿上街去了,父亲和我的兄弟姊妹在里屋聊家常。我洗涮碗筷后,想单独陪陪母亲。闲不住的母亲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我与她坐在厅堂的三人沙发上。我挪动身子,有意紧挨着她。那天虽然是母亲的生日,我的内心却有一丝伤感曾年轻的母亲已年迈苍老了!当我的目光从母亲的白发移向她的双手时,眼睛已经湿润。我把母亲的一只手放在我的手心上,抚摸着它,端详着它。由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家务活儿,母亲的手已很粗糙厚实;加之时值数九严冬,她每天做事要接触冷水,手已经红肿皲裂。母亲似乎心有灵犀,懂得我的肢体语言,她没有作声,只是默默的,她知道这是儿子用心在疼她,在向她表达爱的诉说。而我的眼泪却夺眶而出母亲的祖籍是四川富顺县。母亲的张氏家族,自清朝以来就是富顺的知名望族,族系庞大,枝繁叶茂,历史上进士、举人和各界名人辈出(1),至今宗亲遍布国内海外,其中不乏学者、教授。1949年建国前,母亲所在家庭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有相当的田土租与他人耕种。她于1949年毕业于富顺培村女子中学,学历高中。在当时,有大学或高中学历的人可谓寥若星辰。1950年12月5日,母亲只身一人由富顺赵化镇乘船去泸州谋求职业,经过考试,被泸州川南花纱布公司录取。由于母亲学历高,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不久就被调入泸州专区机关,任秘书职务。那时,母亲风华正茂,1.68米的个头,一双手白皙,手指修长。母亲的手,能写出俊秀飘逸的毛笔字和舒展流利的钢笔字;母亲的手,还能娴熟地运用钢板、钢针笔、三角板和蜡纸刻写出漂亮的钢板字。这钢板字是仿宋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使是现在已被激光打印机等所取代而进入收藏品行列的铅印打字机也十分罕见,政府机关上报的材料和下发的文件,通常是钢板字的油印件。母亲说,她当年在泸州专区机关任秘书,经常熬夜,起草并刻写了大量文字材料。母亲一生养育了四个儿女。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相继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父母的工资收入低,生活物资匮乏,大人小孩每年只能添置一套棉制品衣裤,穿破了是需要缝补的。而母亲是外公外婆最小的第八个孩子,加之又生长在庭院深阔、富足殷实、保姆伺候的家庭里,说年少时的母亲是家里的金枝玉叶也的确不为过。但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艰苦及养育儿女的艰辛,却让母亲原本擅长执笔的手学会了做针线活,学会了去做繁琐的没完没了的家务。儿时,我往往夜晚醒来,看见白天既工作又为家人做饭的母亲还在灯光下为一家老小缝补衣裤。而到了星期天,母亲就更忙了,既要做家里的卫生,还要大盆小盆地洗涤衣物等。那时,尚年幼的我和弟妹们一点也帮不上母亲。在家庭收入低、生活拮据的年代,父母从不过生日,他们节衣缩食,却没有忘记儿女的生日。在每个儿女生日的那天早上,母亲总会把一个在米锅里煮熟的、热络络的鸡蛋塞到儿女们的手里。这事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但我的手心仍能感觉到那枚生日鸡蛋的余温,那是母亲给予的永远不会泯灭的爱的温暖。2004年冬季的一天,我去看望同住在一个县城的父母。门没有掩上,我径直走进屋里。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她正在阳台上洗衣物床被,见到回家的我她很高兴,就放下手中的活儿给我拿水果吃。看见母亲红肿皲裂的手,我感到心疼,就对她说:“妈,冬天做洗衣洗菜一类的事,您就戴上朔料手套吧!您看您的手冻裂得多厉害。”母亲说,她不习惯戴上手套做事,觉得那样不方便。母亲用的是半自动洗衣机,反复清洗甩干需要人来操作,很费劲的。在我接着帮母亲洗衣被的过程中,母亲对我说:“我在把衣被往甩干桶里放时,已感到有些吃力了。”是啊,一向硬朗健康的母亲,毕竟已75岁的高龄了!我当时对母亲这句话没有在意;但数月后我才觉悟,母亲在说这句话时,已经身患很重的病了。我便对她说:“妈,以后您就别洗衣被了,您只告诉我,就让我来做吧!”在这之后,从来没打过针、输过液,也难得吃药的母亲时常出现干咳症状,医生当感冒医治,时而病情好些,却不能痊愈。到了2005年春末,母亲仍不时干咳,进食极少,身体日渐衰弱,去医院做胸透,确诊母亲罹患肺癌,已进入晚期。母亲是2005年7月1日傍晚在家谢世的。当时,窗外的落霞绚烂无比,映照着母亲刚落下的生命幕帘。在与家人用热水为骨瘦如柴的母亲擦拭身子,细心地给她穿好寿衣后,我的目光又一次落在母亲那双粗糙的手上。我迎上前,俯下身去亲吻它,抚摸它,一任洒落的泪水去润泽它2011.5.7于四川成都注:(1)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及第者的称谓。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过了中央政府即朝廷的考试者,称为进士。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根据史书记载,进士科的设立,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延续了1300周年。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在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