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第二章《光现象》教材分析遵化初中教研室
【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全章概述】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教材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本章内容可归纳为两大主题:主题一(第一、二、三、四节)主要研究了光的传播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以及光的折射。主题二(第五、六节)阐述了光的自身特性-------光的色彩、光的能量。
主题1光的传播主题2光的色彩与能量生活手影、倒影,平面镜中的像渔民叉鱼,铅笔弯折等由光的传播所造成的现象彩虹等有关色光与光能的常见现象物理活动:小孔成像、手影游戏活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活动:分解太阳光活动:对比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活动:探测红外线、紫外线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光具有能量存在不可见的光,不可见光也具有能量(热效应、荧光效应)社会激光引导掘进机自行车尾灯平面镜、曲面镜的应用、海市蜃楼滤镜、红外线技术(红外成像、红外寻的等)、紫外线的应用,紫外线与人体健康,紫外线与臭氧空洞等在主题阐述和内容编排上: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从学生最常见的光现象入手,引发问题,进行探究,结合探究过程再介绍探究成果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全章教学建议】1.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前概念的影响“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奥苏泊尔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系统科学知识之前,头脑中对于该系统中的客观事物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思想方法、逻辑素质等的总和。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对多种物理现象便已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这就是物理前概念。
【全章教学建议】
光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普遍接触的现象,所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储存了很多的前概念。比如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镜面越近,像越大等等。在这些前概念中,有零散的正确知识点,有不严密的感性认识,甚至还会有一些不准确和错误的认识夹杂其中。【全章教学建议】
在本章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前概念,就是要改造和重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前概念经过同化和顺应,有效地转变为科学概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概念“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全章教学建议】2.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实验的作用初中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实验。一如既往,本章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直接获得生动的实验事实,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跟知识性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章安排的探究活动,具有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中生。【全章教学建议】3.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的重要途径。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激光引导掘进的方向;用科学知识来剖析神话故事,体会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一节是学生学习光学内容的第一课,是学习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必备知识。本节课对光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总领的作用,它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教学建议】1.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光学知识基础。大多数学生知道多种光源,并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直的,手电筒射出的光也是直的,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射出的光束是直的……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概念。改造和重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前概念同化和顺应,从而有效地转变为科学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你知道那些光源?(2)观察生活中光源,它们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通过收集资料,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到光现象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教学建议】2.光线的教学建议光线这一名词涉及到了我们物理的研究方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在以后的磁感线,力的示意图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到。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小时候画太阳引入光线概念,在这里让学生思考光是否从光源一条一条射出,然后再用抽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想模型,在教学中利用直观图象与语言牵引的方法使学生建立光线的概念。这样学生便能轻松的知道,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同时,对建立理想模型法有了初步的渗透。【教学建议】
3.光的传播的教学建议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条件为核心,重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处理本节课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师生可以提前准备激光笔、果冻、软橡皮管、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滴入少量牛奶)盛有烟雾的饮料瓶、小喷雾器等器材。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之后,“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分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当然,这只是学生接触到光学的第一个规律,但从本节实验中学生所学到的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光的反射》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后,进一步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的重要规律,是学习光的折射、平面镜及球面镜作用等知识的必要准备。本节包括三个知识板块,一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二是应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三是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课程标准》将“光的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的水平上,学生只需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知识要求虽然降低了,但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要求却升高了。因此,本节课对于“光的反射规律”既有过程性的要求“探究”,又有终结性的要求“了解”。【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②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③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④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⑤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②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案例分析】新课引入师:学习是快乐的,我们获取知识,应该其乐无穷.让我们踏上快乐的科学探究的旅程,去探索、去发现,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投影展示:快乐的科学探究)我们今天就来个射击比赛。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手电射击屏幕上的字,每组射击一个字,看哪个组射击得更快更准?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用到了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学生兴趣高涨,各组很快射准了目标,并回忆起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师:难分高下,都很好。下面再来比赛一场:我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桌子上的镜子,最后光斑准确地击中靶心者胜利。(增加了游戏难度,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这一现象,并让同学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人在竞争中最富激情,这种引入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展开竞争,两场射击比赛,复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了解了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二)新课教学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活动一】三线两角的得出①教师利用激光演示器演示一束激光的反射现象。学生观察现象,并为这两条光线命名,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②教师改变入射光线方向,多次重复上面实验。学生猜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于猜想,初学物理的学生很难把握,因为是猜想,所以猜想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但是科学猜想不是主观臆断,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没有根据的猜想不能称为猜想,只能叫“蒙”。只有正确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推理论证才能提出好的猜想。教师的重复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依据。)③引入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
在猜想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了语言叙述的难度,不知道该怎样具体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研究两条光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借鉴几何方法,加入一条辅助线,学生确定辅助线的理想位置和作图方法,引出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在本环节中,师生共同讨论,概括出“三线两角”这五个基本概念,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这也是重视实验情景设计的价值所在)【活动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带的器材(小平面镜,玩具激光手电,能折叠的硬纸板,量角器)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一来,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态度,感受成功的喜悦,并练习画反射光路图。【活动三】体验游戏学生先观看动画,再用平面镜,以门为障碍物,分组来做这个游戏,通过亲身体验和画反射光路图发现:光的反射具有光路的可逆性。(这个活动是在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四】换用不同物体做反射面,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学生选择身边物体做反射面,如:白纸、桌面、木板、铁片、布等进行实验,观察反射现象,分析原因,归纳出两种反射及成因(两种反射是光反射规律的外延,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设计的实验难度也相应增加,通过这个活动突破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以及镜面反射改变光路这两个知识难点。)(三)知识应用问题1:教室的黑板有时会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为什么?怎样解决?问题2: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球会直接入袋,若图中小球按所示方向被击出,(球可以多次反射),球最后落入的袋是()袋。A、1号B、2号C、3号D、4号问题3: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你能猜出他们是怎样测量的吗?问题4:香港汇丰银行大楼利用反射镜将自然光引进楼内,解决了大楼的照明问题,节约了电能,你能根据这个原理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采光教室吗?(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染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内容实验类型主要器材主要目的射击比赛1全体学生参与激光手电、靶子。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下个实验射击比赛2(反射后击中目标)全体学生参与比上面多一块平面镜引出光的反射观察反射现象师生参与平面镜,激光手电引出三线两角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全体学生参与可折叠的纸板,平面镜及激光手电,量角器精确研究“两角相等”及共面问题游戏体验全体学生参与门上方的天花板安一面平面镜。引出“光路可逆”射击白纸与平面镜学生参与演示激光手电、白纸和平面镜通过光斑的亮暗引出两种反射(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将六次活动合理分布在整节课,从始至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整节课高潮迭起,避免了“龙头蛇尾”现象。)
《平面镜成像》【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在教学中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生活中的平面镜。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③了解平面镜成虚像。④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②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③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④通过让学生“找错误”、“解决视力表的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进行前概念测试:对于平面镜成像,学生自认为有很多的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节课知识简单,没有认真学习的必要。所以,在引入新课以后,教师安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是当堂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完成下列题目:(1)人照镜子时,关于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像的大小不随人离镜的远近而变化C人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D人离平面镜越近,像离平面镜越远(2)人照镜子时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逐渐后退,会看到全身像B、逐渐前进,会看到全身像C、旁边的人可以看到他的全身像D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全身像(3)平面镜成像时,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A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B只有平面镜大小有关C与和平面镜的距离有关D与平面镜大小及距平面镜地距离都有关(4)如果在平面镜和人像之间放一张硬纸,镜中
(有、没有)人像。【教学建议】1.进行前概念测试:(由于错误前概念的影响,这些题目十有九错,通过测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掌握知识的错误,从而引起对下面探究的高度重视。探究完成以后,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效地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2.重点的突破建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将重点放在最后规律的得出,重过程,轻结果。(1)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2)为什么尽量选用薄的玻璃板(3)为什么用等大的蜡烛一般采取回避的方式。往往都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现成的实验器材,所以学生无需考虑这些问题,学生只充当为完成探究而做实验的工具。而教师回避的这些问题正是现在考试的重点所在。2.重点的突破建议: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下功夫。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尽量做到种类多样,平面镜,玻璃板,跳棋,大小不一的蜡烛,电池,手电筒等等,让学生有选择实验器材的机会。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从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平面镜虽然成像很清晰,但没有办法确定像的位置,而玻璃板既能成像,有能方便的确定像的位置。在确定像的大小时,使学生认识到像的大小是没有办法通过测量得到的,只能通过大小相同的蜡烛来替代,从而渗透了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传播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规律。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但是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经验,有的学生可能注意过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这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标准》对光的折射的要求是“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既有过程性的要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也有终结性的要求——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标准》有两点突出的变化,一是明确提出了过程性目标,二是在知识要求上明显降低。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学习,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案例简析】1.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小游戏:每组提供一个纸杯(杯底贴有小鱼),一杯清水。要求将杯子放在桌面上不动,调整眼睛位置恰好看不到鱼,然后保持杯子和眼睛不动。由另一位同学慢慢向杯内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或提出猜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到杯内倒水后可以看到鱼这种现象,这种情景出乎学生的预料,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提出探究的问题。)2.猜想假设还是刚才的纸杯,用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激光手电照射空的杯子,在杯壁上有一红色光斑,做好标记。在杯中注水,再用刚才的激光手电筒照射,发现光斑向下移动,再做好标记。(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学生能够提出光线在空气和水面处发生偏折的猜想和假设,并能看出光线向下偏折,有效的控制了学生漫无目的的瞎想,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实验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3.实验探究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激光灯一个,标有角度的水槽一个(内装一半混有少量牛奶的水),火柴一盒,香一根。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通过大屏幕显示出实验任务:①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尝试更多的办法,使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观察发生的现象。②根据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说什么是光的折射。③通过实验,你认为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尽量让学生实验做得非常充分,学生会获得许多对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体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流总结奠定了基础。)4.交流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及得到的相关结论(在前面充分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发现了许许多多与光的折射有关以及无关的现象。这里的“无关”并不是真的不该发现,而是我们平常教学中往往只是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回答是否符合课本、是否符合老师的预设。如全反射现象属于高中物理中的知识内容,一般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回避这个问题,可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看到这一现象。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关光的折射的一些术语和名词,如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都是学生从光的反射知识通过迁移、自学、自悟而得出的。)
《光的色散》【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概括出实验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体会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2.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3.对于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进行颜料混合的尝试和体验,知道色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结果有区别,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②知道光的三原色。
③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④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②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③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关于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光源:阳光、日光灯、大功率的白炽灯、或投影仪射出的光束三棱镜:可自制“水三棱镜”或“冰三棱镜”棱镜与光屏间距:40CM左右。保证光谱能展开且有足够的亮度及时观察与描述:各色光的排列次序、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等一是光源本身的亮度和发出的光束与白光的接近程度,亮度越高,光色越接近于白光,效果越好;二是所用玻璃纸颜色要纯正,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舞台灯光用的透明胶片或专业摄影滤色镜。玻璃纸的颜色越纯正,实验现象越明显。要防止学生分辨不清相近色光(如:青、紫)而得出错误结论。观察色光的混合【教学建议】光的色散现象学生常见,但不熟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首先实验器材多样,三棱镜,平面镜,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红色、黄色、绿色玻璃片,三色陀螺,平面镜,盛水的水槽,内装少许充分饱和的洗衣粉溶液的透明玻璃瓶,吸管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光学知识,今天我们来做光学方面的游戏,请你们用已有的一些器材,试试能玩弄出那些花样?并做好记录。”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会玩的很投入,会玩出各种花样。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光的色散,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等现象都能玩出。再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看不见的光》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光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前几节课所学知识是看得见的光,阳光经过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在七色光之外还有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本节主要讲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和应用。对于紫外线和红外线,许多学生都知道,并且觉得是高科技,很神秘。所以,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资料,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不同学生获取的资料不同,通过交流能够互相补充,且有利于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知道看不见的光的存在。②确定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③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军事、高科技领域等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体验把不可见事物转化成可见的可能性和方法。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②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建议】1.考虑到红外线和紫外线既有广泛的应用,又是对上节“光与光能”内容的补充,与紫外线有密切关系的臭氧空洞也是环境保护的热点,恰当介绍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2.扭转“光都可见”的偏见,启发他们客观认识科学技术的影响,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3.另一方面该节内容引入自然,是上一节探究活动的自然延伸,符合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在操作逻辑和顺序,能和前节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链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分组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此实验的现象表现得较为细微,适合进行分组实验温度计应放在距离三棱镜较近的位置上,否则红外线散布范围太大,会让温度计示数上升不明显。操作得当一般能上升2℃~3℃左右。若再将温度计移到红光或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整合营销传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西亚斯学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制备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泵类设备采购协议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同与技术成果分享协议
- 钢筋选购协议模板
- 工作保证书撰写心得与经验分享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加盟合同协议书
- 河道环境保护协议
- 保安服务终止合同协议文本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精神科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华师大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英语试卷(含答案)
- 技术交流保密协议样本
- 论青少年合理怀疑精神的培育
-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成都铁路局招聘2024届高校毕业生66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开学习网《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大作业答案(第3套)
- DB11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 跨境电商物流运输管理合同
-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总结(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