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二胎”政治演讲_第1页
放开“二胎”政治演讲_第2页
放开“二胎”政治演讲_第3页
放开“二胎”政治演讲_第4页
放开“二胎”政治演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是否可以放开“二胎”

单独二胎,也叫做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计划生育今年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不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该政策于2013年重启,并计划于2013年底或2014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单独二胎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11月15日对该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时说,该政策适用对象为“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独生子女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对于众人关心的“时间表”,王培安说,单独二胎的实施,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另外,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当夫妇俩的户籍所在的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如果夫妇俩的户口不在同一个省(区、市),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关于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当时占主流意见的是“三步走方案”: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在“十二五”(2015年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生育二胎”政策。这一方案,曾得到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的支持,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

2013年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将审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在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压力下,“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正被“单独二胎”新政替代。放开“二胎”政策

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推行其间略有微调,如放开“双独二孩”,及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等。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一孩半”政策覆盖53.6%的人口;“双独二孩”覆盖9.7%的人口(部分少数民族夫妇;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也可生育两个孩子);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了1.3%的人口(主要是西藏、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民)。原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现行的计生条例,其中准许生育二胎的政策都包括六方面:1、如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父母可以再生育的;2、患不孕(育)症,符合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3、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4、夫妻双方均为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5、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的;6、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见义勇为致残丧失正常劳动能力的人员,烈士的独生子女。此外,各地还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比如江西、河南、江苏等地规定,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煤矿井下连续从事采矿作业5年以上,并仍在从事煤矿井下采矿作业,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可生育二胎;河北、山东等地规定从事海洋作业的沿海渔区的渔民,只有一个子女的可生育二胎;山东省还规定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也可再生育一个孩子。原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胎”政策有望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国家卫计委没有明确否认,又称“正在组织调查研究”,尽管不能确定年底试行“单独二胎”政策,但已传递出积极信号,即已经从过去的“不可能”变成“有可能”。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确有必要调整了。无论是众多数据反映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还是30多年来我国已经积累了上亿个独生子女家庭,或是我国“失独家庭”多达百万,都说明生育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候。放开“二胎”的原因人口普查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主要数据也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推动中国人口政策的放宽调整。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人;年均增长率0.57%(2000-2010年);60岁以上老人比例为13.26%。出生率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较之上一个十年--1990年-2000年的1.07%年均增长率,下降接近一半,幅度惊人。同时,人口学界更看重的指标--“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时,代际之间人口更替将大致均衡。在此之上,人口逐渐增加,在此之下则减少。老龄化老龄化方面,对于老龄化社会界定的标准是: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还可以细分:当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0%-19%为轻度,20%-29%为中度,30%及以上则为重度。截至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3.26%,已属于“轻度老龄化”。有经济学家指出,“一孩制”的计划生育加速了老龄化进程,严重的老龄化将消灭“人口红利”

,加重养老负担,导致经济衰退。出生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1980年以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波动在105-106间。而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已上升到118.06(女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千万男性“光棍”的出现。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针对“放开二胎政策”的议案,提倡和反对声都有。提倡的认为,生二胎不会造成我们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因为我们国家在提倡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已经很慢,并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而反对一方则认为,就算放开生二胎也不能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3)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意义“单独二胎”放开后的生育意愿调查

南方都市报与大粤网联合发起一项对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约3/4的网友表示想要生两个或以上的孩子,而约1/4的未婚者表示,会改变择偶标准,更倾向于找独生子女。尽管政策允许了,依旧不想生二胎的原因中,近八成网友选择“经济不允许,生孩子成本太大”,而这几乎没有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如果政策允许,经济问题成了阻碍所有人群生二胎的最大原因。不过,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选择此项的比例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选择经济障碍的比例最小,只有六成左右,三成左右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选择了“工作太忙,多一个孩子没精力照顾”;高中以下学历的网友则超过八成认为经济为第一障碍。“单独二胎”放开后的生育意愿调查

对于想生二胎的人群,约3/4的网友选择“孩子一个人太孤单,将来兄弟姐妹可以互相照应”。超过七成网友对放开“单独二胎”持支持态度,其中还有44%的网友希望可以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不过,有超过一成网友表示不平,认为“单独二胎”和“双独二胎”都是一种歧视,大家应享受同等的计生政策。学者认为,目前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恰恰是因为这批人出生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应对老龄化的根本之道在于全面完善社保制度,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而非急于在当前全面放开二胎,“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中国老龄化水平比不放开二胎政策只能降低3-4个百分点,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至于全面放开二胎的时机何时方能成熟,专家认为在放开二胎之前,要有一段过渡时期,要综合考虑城镇化的速度、生育意愿的变化等,“随着社会教育发展,经济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小,最后逐步消失。”“单独二胎”放开后的生育意愿调查

“我国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