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现代城市规划的
发展历程及启示学习城市发展史的意义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认知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现象距离越近,认识得越清楚;而人们对社会现象则是距离越远,置于历史过程中,才能认识得越清楚。因此,对城市发展历史学习的意义,远不是停留于很多人对其“故事性”理解的层面。它从根本上是涉及人类整体发展的长远宏旨。我们了解认识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历史是理解现在,预知未来的钥匙。提纲一、先驱探索资本主义初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二、精英路线18世纪末19世纪初——二战前的城市规划三、功能理性二战——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四、多元复合1960年代——1980年代的城市规划五、全新图景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一、先驱探索资本主义初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轮船、火车的发明,使人类在相当大程度上克服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得工业集中在城市成为可能。城市从此在人类历史上摆脱了几千年来作为政治、军事堡垒的角色,真正成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生活的绝对中心,以巨大的集聚效应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飞速城市化的开始。现代城市面貌逐步形成。这场变革导致了一方面西方世界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空间行为方式等发生了跨越式、爆炸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中世纪继承而来的古老城市形态不适应机器大生产产生的种种矛盾与问题。问题: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城市设施的严重不足,工业与生活混杂等现象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流行性传染病大规模传播,安全等问题。1750年前,英国全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到19世纪末,全国80%人口居住在城市。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房地产商和建筑商,在每一块地上尽可能造成更多的工厂与居所。城市高密度居住非常普遍,过分拥挤和健康恶化。19世纪30-40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被确认为是贫民区和工人居住区所引发。1858年由于河流被用作下水道造成的“伦敦大恶臭”等环境事件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本对利润的片面追求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1872年的伦敦城市住宅1909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中心区2、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1)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托马斯•莫尔(ThomasMoore1477~1535)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16世纪前期,托马斯•莫尔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到达。城市规模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废弃财产私有观念。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进步性是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用,其保守性是代表封建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已露头的新的生产方式。(2)欧文(RobertOwen,1771-1858)新协和村概念
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把农业、手工业和工厂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人数为500-1500人的“公社”。土地国有,居住区为方形的围合院落,有公共活动设施、公共医院、食堂、幼儿园、学校。附近有工厂、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等,所有产品自给自足,财产共有。1825年带900人在美国购买了120KM2土地用于试验,但不久便宣告失败。(3)傅立叶(FrancoisMarieCharlesFourier1772~1837)的
法朗吉(Phalanges)概念傅立叶立张通过集体协作形成普遍调和的社会状态。他主张采用合理组成的功能性集团“法朗吉”作为居住的基本单位取代暧昧的公社。“法朗吉”250Ha,可以容纳1500-1600人;在内部以家庭为单位居住。主要建筑由三个带有玻璃屋顶的四层住宅组成。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学校、剧场、公共浴场以及工厂。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和理论学说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范畴,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比当时盛行的以造型艺术为主题的古典主义城市规划与建筑更加深刻。是未来“田园城市”、“卫星城市”、
“集体农庄”、“人民公社”等规划理论扩展的渊源。3、现代城市规划的技术基础(1)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对城市布局问题的引导在奥姆斯特德等先驱的引导下,景观设计学一开始就将专业实践范畴定位于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等在内广阔的社会和环境背景中。代表作品如1858年设计并建成的纽约中央公园。
以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起点的城市美化运动,综合了古典主义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方法,是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一个尝试,直接孕育了美国现代城市规划实践的起点。(2)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支持1867年伦敦地铁网络19世纪铁路,19世纪下半叶地铁等新城市交通工具的出现;现代建筑运动对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持。(3)行政与立法赋予了城市规划实际操作的手段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处理、供水、道路等方面的责任。建立了一整套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1868年,《手工业者和劳工住房法》;1875年《手工业者和劳工住房改进法》通过对不卫生地区的重建问题进行规定,引入对住房群体和地区的控制。1894年,《伦敦建设法》对街道安排、建筑沿街面的边线及高度进行控制1890年,《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系列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等的明确要求。城市规划的法制化雏形开始形成4、资本主义初期现代城市规划
系统性理论的探索这一时期涌现出了霍华德、盖迪斯与芒福德等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在觉察到工业社会和机器化大生产对人性摧残和毁灭之后,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改革联系起来,把“以人为本”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比千百年来将城市规划仅看作是用工程技术手段满足统治者需要的观念发生转变。人本主义思想家观点认为:
——大城市是罪恶和反人性的根源,必须加以控制。——出发点:对人性与大自然的热爱——目标:实现“公平”、“城市协调和均衡增长”——空间策略:分散主义4.1霍华德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1898年,英国的社会活动家挨比尼泽•霍华德(EbernezerHoward)著述了《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1902年再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迫于压力,删除了思想中“无贫民窟无烟尘城市”等社会改革的痕迹。霍华德最初打算把书名定为:《万能的钥匙》(MasterKey)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希望通过田园城市实现社会主张和抱负——明确的社会改革愿望。“田园城市”主张“城市应与农村结合”,提出“城乡磁体”的概念。占地1000英亩的田园城市座落在6000英亩土地的中心,容纳3.2万人。中央公园、六条放射状林荫道以及环状林荫道组成城市骨架。市政厅、剧场、图书馆等公建布置于城市中心。住宅用地呈同心圆放射状布局。城市外围是工厂、仓库、工业用地等城市间交通通过铁路干线连接。当城市人口规模继续扩大时,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面积为1.2万英亩、人口为5.8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一个总面积为6.6万英亩、总人口25万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田园城市”模式的三大目标:(1)空间目标1)每个田园城市控制在一定规模,对建成区用地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开敞地将居住区、工业区隔开。绿带概念开始形成;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联系;6)市民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2)社会目标1)解决土地私有化造成土地投机的问题。土地归集体所有,通过公共政策降低土地与住房租金;2)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3)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3)管理组织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公营或共营企业建立,由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1903年,霍华德成立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在离伦敦54公里的地方,由他的学生翁温和帕克设计并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占地1547公顷,规划人口7000户。1920年,又在离伦敦西北36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针对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中出现的(城市空间、社会和政府管理弊端)提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与规划理论。并且着力实施。为后世卫星城理论、新城规划理论、控制大城市发展实践等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4.3工业城市法国青年建筑师嘎涅(TonyGarnier)于1899-1901年间设计,1917年发表了“工业城市”的规划方案。成为解决旧有城市结构与新生产方式之间矛盾的代表性作品。工业城市规划人口35000人。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相互独立,用绿带分割。工业用地临近港口,有铁路直达。居住区中心设集会厅、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建。用铁路相互联结。各自留有扩展空间。发展与旧城相脱离。方案中的功能分区、便捷交通、绿化隔离等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原则。4.4.带状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ArturoSoriaYMata)于1882年发表了“带状城市”(LinearCity)的设想。即城市沿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以取代传统由核心向外围圈层扩展的城市形态。带形城市用地布置在有轨电车主路两侧,宽500m,与主路垂直方向每隔300m设置二、精英路线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的城市规划1、功能主义与精英主义下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这一时期是一些精英分子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探索、实践的时期,为战后功能主义思想垄断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围绕城市是“集中”还是“疏散”两大主题展开1.1.勒柯布西埃与“明日城市”柯氏于1922年发表《明日城市》一书。集中体现了“功能”与“集中”城市的特点。(1)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才有生命力。传统城市的功能性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完善其集聚功能。(2)拥挤问题通过高层建筑和低密度来解决,以及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3)建立快速交通方式,建立地上、地下及空中的多层次交通枢纽,联系城市与郊区(4)反对传统的街道与广场,追求严谨、秩序与理性的城市格局。1.2.赖特的广亩城市探索赖特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广亩城市将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的农业方格网上。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结合的城市模式。这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城市形式。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成为可能。美国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后的郊区化现象就是这个思想的体现。1.3.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在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居住单位的规划思想也在进一步发展。基于霍华德田园城市中城市分区(ward)的思想。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在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提出了邻里单位概念(Neighborhoodunit)。
以小学所服务的范围形成组织居住社区单元的基本单位。社区规模由社区中央小学的服务半径决定社区规模。服务半径约1/4英里,合400m。建设独立式住宅,可容纳大约5000人。设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要求的道路系统、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宽度仅满足区内交通要求,居民生活不受机动车交通影响。社区中央设社区中心,靠近城市道路口设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这一理论成为未来新城规划和小区规划理论的肇始。雷德朋“大街坊”概念193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雷德朋小镇规划中实施雷得朋原则:针对日益发展的私人小汽车与人行之间的矛盾,采用的人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的做法。大街坊: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话顶生活居住区的范围,从而希望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许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1.4.有机疏散思想1934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首次提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为挽救城市免趋衰败,应按照有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远离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例如看比赛和演出)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1.5卫星城市探索霍氏的学生翁温1922年正式提出“卫星城”(Satellitetown)概念。指出卫星城是在大城市附近,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镇。提出采用“绿带”加卫星城镇的办法控制中心城的扩展、疏散人口和就业岗位。第一代卫星城,“卧城”除了居住建筑之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工作与文化生活均需要去主城解决。代表:1920年代巴黎规划按就业平衡的原则,除居住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城市中心设有公共服务设施,以邻里单位的形式组织居住区。用铁路、公路与主城联系人口规模2-6万人,用地25km2。与主城距离30km缺点:阶层分异现象严重,对主城的依赖性仍然较强。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卫星城代表:
1947年伦敦周边的卫星城,哈罗新城第三代卫星城新城(Newcity)代表:
1970年伦敦周边,密尔顿凯恩斯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90km2。与主城距离80km方格网式道路构成匀质的城市框架。形成1km见方的大街区;人行交通与城市交通立体交叉;学校、商店等社区中心不再被安置在大街坊中央,而是结合公交站点、人行、车行系统布置在干道两侧以增加可选择性;绿化与开放空间系统不再向心层级式布局,而是结合现状路网与现状地形、村落,形成整体统一的带状系统。提供多样性的就业、住房和公服系统,可以接纳不同阶层的人共同居住1.6、功能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宣言
成立于1928年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1933年雅典会议上提出了有关城市及城市规划问题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主要内容:(1)城市的存在、发展及其规划有赖于所存在的区域(城市规划的区域观);(2)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3)居住是城市首要功能,必须改变不良的现状居住环境;采用现代建筑技
术,确保所有居民安全、健康、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4)以工业为主的区域与其它城市功能之间避免干扰,保持便捷联系;(5)确保各种城市绿地、开敞空间和风景地带(6)依照城市机动车交通要求,区分不同功能道路,确定道路宽度(7)保护文物建筑与地区(8)改革土地制度,兼顾私人与公共利益(9)以人为本,从物质空间形态入手,处理好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雅典宪章》是建筑师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方法与策略。具有以下特点:(1)体现了现代建筑运动注重功能、反对形式的主张;体现在功能
分区、道路分级等方面;对追求平面构图与空间气氛的古典形式主义城市规划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是引导现代城市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迈进的第一步。(2)城市规划的物质空间形态被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以精英
为导向、设计决定论为基础。广大市民仅被当作规划的受众和被拯救的对象。1.7.巴西利亚的规划实践1950年代建设完成的巴西首都规划是柯式理论的实践。(1)总平面模拟飞机的形象,象征了巴西这个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2)明确的功能分区。(3)高密度、立体化的居住模式(4)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模式问题:(1)象征意义只存在于图纸或飞机上。而身在其中的人,只能感受到城市形象刻板,缺乏亲和感与人情味。单纯讲究视觉效果,忽略了人的心理功能需要。(2)简单的功能分区忽略了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城市活力的丧失。2、功能主义与精英主义下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与批判一、功能主义思想对事物采取了分解而不是组合的态度。城市整体支离破碎,功能分区截然分明。城市成为了居住机器与技术美的机械社会,忽略了人类活动本身对空间的整体性要求。二、功能主义对待城市的认识是精英导向,设计决定论的。对于城市的认识停留在纯粹的物质空间层面,把城市规划看作是扩大的建筑学,看作是对城市终极状态的蓝图;柯布巴西利亚等新城规划是缺少社会与文化根基的,不能满足城市本质上的动态演进发展的需要和人生活于其中的切实需求。这场批判最终导致了理性主义和1977年代《马丘比丘宪章》的出现三、功能理性二战——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1、思维基础的重大转变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老三论)于战后诞生,1960年代重大发展,广泛影响了人类自然、社会科学发展的所有领域。系统论:(1)系统的观点,有机整体原则;(2)动态的观点,生命是有组织的开放系统(自组织原则)(3)组织等级观点,事物之间存在不同的组织等级与层次信息论:运用数学理论描述和度量信息。运用计量方法揭示事物规律。控制论:引入社会调控机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2、思维方法的重大转变
从分解到综合的系统规划思想系统规划思想将城市视为一个多种流动、相互关联、由经济和社会活动所组成的大系统,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各要素的现状、发展变化与构成关系。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进行系统的分析(Analysis)与系统的控制(Control)。(1)对城市复杂性的认识和系统把握亚历山大(Alexander,1965)提出“城市非树型”观点,指出城市是交织在一起、互相重叠的“半网状结构”是城市的内在规律。是以系统观念研究城市复杂性问题的起点。(2)运用系统论思想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改进将城市规划看成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调整过程,将过去由精英主导、终极式的蓝图规划转变为过程型的规划。强调以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种种要求,从而使城市规划在整体上具有协调性。Mcloughlin,1969,《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统探索》,提出了超越物质形态设计的系统规划理论,强调理性分析、结构控制和系统战略。(3)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模拟城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1970年代计量方法在城市规划分析与预测中的运用达到高潮。期望将城市纳入一个可以精确计算、预测以及调控的轨道中。3、理论与实践行动(1)《马丘比丘宪章》的制定1977年,现代建筑协会在秘鲁利马制订了《马丘比丘宪章》认为世界是复杂的,人类的一切活动不是雅典宪章所代表的理性主义所能覆盖。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批判。修正了其中的缺陷,树立了城市规划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主要内容:(1)不要为了追求分区清晰而牺牲城市的有机构成,强调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2)城市交通政策应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统发展;(3)区域和城市规划应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包括制定,也包括实施。重点在于编制过程,尤其是实施;(4)规划中要防止照搬照抄不同条件、不同变化背景的解决方案。因为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对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应不同;(5)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一切有价值说明这种特征的文物都必须保护。(6)宜人生活空间的创造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7)不应着眼于孤立的建筑,而要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统一;(8)科学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正确运用。(9)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当权者或规划师的。2、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1969年,麦克哈格发表了《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一书。通过美国许多城市的规划实例,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研究了人类与大自然的依存关系,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他指出:不管规划要求的特点是什么,要系统地编制一个大城市地区的规划,就应当了解自然的演进过程,规划必须与自然结合。这本书被芒福德称赞为古希腊以后少数这类重要书籍中的杰出著作。视为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奠基性学术著作。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61对传统规划思想的批判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1)城市注定是复杂多样的。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反对简单的功能分区。认为功能纯化的地区都是机能不良的地区。(2)城市不仅是功能组织与景观创造。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开启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城市设计的先河。(3)从过去集中讨论如何做好规划走向让规划师开始注意在为谁做规划。3、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4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凯文林奇《城市意象》,1960提出了著名的“城市认知地图”理论。建立了空间环境与人的知觉之间的关系。强调通过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来组织人们对城市的意象体系。
通过认知地图和环境意象分析城市空间形式,强调了城市的可识别性。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时就需要从这些要素的形态入手,历史上的城市设计是纯艺术之作。这种独特的城市设计思想关注人的心理感知,体现了人本主义规划原则5、公众参与的兴起1940-1950年代,带有公众参与规划性质的规划模式开始在英美和其他西欧国家盛行。但多为“征询意见”,缺少公众主动参与性质及制度性保障。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1968年英国城乡规划法以及《马丘比丘宪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了由传统的精英规划到公众规划观的根本转变。公众对城市规划开始具有越来越大的参与热情和制约作用。1965年,Davidoff提出辩护式(倡导性)规划理论。强调社会群体价值观的自主性,不应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他多种价值观。城市规划必须与不同的价值观及表现出来的活动相匹配。规划师应作为社会不同群体的代言人。这一理论成为了1960年代至1970年代西方激进主义规划师与城市决策者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6、从两大宪章比较看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趋势(1)两个思维方式转变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思想基石转变二战以后西方的城市规划都是依据《雅典宪章》功能主义思想展开。但纯粹功能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活力丧失与多样性匮乏。《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的思想。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生活不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城市中各类人群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与政治结构。从空间功能分割向城市系统整合思维方式转变《雅典宪章》遵循现代主义认知事物的分解思维模式。强调城市功能分区。《马丘比丘宪章》则提出创造综合、多功能城市。提出混合功能区思想。主张把1933年城市和城市建筑中失去活力、含义和相互联系性的部分重新统一起来。标志着系统整合思维方式在规划领域的最终确立。(2)四个规划方法转变由单个城市走向区域
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紧密。规划视野必须扩展到城市外的区域大环境中由单纯物质规划走向综合规划规划不再是简单的空间营造成行为,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利用综合化手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由静态规划走向动态规划规划不是描绘一个城市发展的终极蓝图,而是通过规划手段进行必要的调控,以实现向理想目标趋进的持续动态过程。由精英型规划走向公众参与规划不再是少数人的作品,其对社会利益平衡有巨大调节作用,公众对规划具有越来越大的参与热情和制约作用。四、多元复合1970年代——1980年代的城市规划1、社会历史背景二战以后,由于经济、社会及政治转型以及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进入了不同于工业化的全新时代。通常把196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称为“后现代社会”。托夫勒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指出电脑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时代。也称为“后工业化社会”或“信息社会”。(贝尔,1973)第三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的差别在于多样化。营造一个非集体、非规模化、多样化的社会。1960年代末后的思潮是一个充满冲突与融合、多元与统一、流变与稳定的复杂、矛盾的思想体系。学派林立,学说纷呈,流动变化迅速。2、后现代城市规划的视角与重心(1)对历史文脉的关注强调城市要保持它持久的魅力,必须实现历史延续。——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把整个地区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加以延续。城市结构的矛盾统一:简单/复杂、私人/公共、创新/传统等对立因素,是城市生机的基础。代表思想为罗威与科勒的“拼贴城市”——时间/文脉手法。从传统城市空间中提取符号和历史信息,与现代的传统与形式兼容。(2)对规划中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
城市规划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政治决策过程。规划师不能以自已的价值凌驾于城市主人之上,不应只注重物质空间建设,而应平等协商、沟通。规划师队伍扩展,除了传统建筑师、规划师外。将社会、法律、经济、地理、生态等学科队伍加入到行列当中。从社会、文化、环境等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解剖和研究。出现众多理论:
辩护式规划:追求制定规划过程的充分民主,为社会弱者利益服务
开放式规划:规划过程中吸取不同的声音,考虑不同利益群体
联络式规划: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在于听与沟通,组织不同利益代表者交流协商达成共识。
女权主义规划:规划重视性别平等,强调性别的行为——空间差异在这一时期,影响比较大的有:Davidoff,1965发表的《规划中的倡导与多元主义》(Advocacyandpluralisminplanning)与《规划选择理论》(AChoiceTheoryofPlanning)在规划界获得好评。他对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对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利益的探索,都在规划理论史上留下重要一笔。Rawls,1972发表的《公正理论》(TheoryofJustice)在规划界第一次提出规划公正理论。DavidHarvey,1972《社会公正与城市》(SocialJusticeandtheCity),把这个时代规划社会学理论推向高潮,成为以后城市规划师必读之书。Castells,1977发表《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TheUrbanQuestion:AMarxistApproach)以及《城市,阶级与权力》,1978。打出了马克思主义旗号。规划理论界开始摆脱雅各布斯对城市表象的市民式抨击,进入了针对这些表象之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深入分析与批判。五、全新图景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1、社会历史背景19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转型都使得城市问题极其复杂、变化莫测,已经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能够被运用来整体地认识城市、改造城市。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已进入一个更为广阔背景。全球化、管治、可持续、生态、文化等成为主导新时期规划思想的关键词2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体系19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由于生产自动化、劳动力价格以及交通等诸多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成为西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相当一部分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返销发达国家。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同时又导致了发达国家的“逆工业化”或“后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蒸锅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合同
- 轴间隙测试仪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自行车用驮篮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光学仪器玻璃制造与安装合同
- 健身用拉筋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血管加压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termsandconditions
- 2024年度便利店财务管理加盟合同
- 自行车车把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3.3 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教学课件
- 职业技术学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6 第1课时(Get ready)
- 2023年7月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4至2030年中国股指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第18课《我的白鸽》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母乳低聚糖(HMO)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江城子-密州出猎》1省名师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的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