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宏观导论_第1页
第一章宏观导论_第2页
第一章宏观导论_第3页
第一章宏观导论_第4页
第一章宏观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宏观经济学教师:张慧职称:副教授电话箱:zhanghui7437@163.com2/4/2023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2/4/2023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概括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4/2023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本章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对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及主要内容的概括,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够对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从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清晰的和正确的认识。2/4/20234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名人名语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政策时,总是记着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曼昆2/4/20235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四、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4/20236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宏观(Macro-)”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其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2/4/20237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4/20238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讨论没有税收与储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行为、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以及市场的供求平衡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是更加深入地考虑具有税收与储蓄的市场供需平衡问题。2/4/20239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2/4/202310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EconomicGrowth)

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2/4/20231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EconomicGrowth)

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2/4/20231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单位:万亿人民币中国GDP

的增长2/4/20231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14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二:经济周期

(BusinessCycle)

1、含义: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不规则的上下波动。2、组成部分: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3、有关变量与经济周期(1)失业率与经济周期:比较吻合(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股价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大多数情况下吻合

要研究: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2/4/202315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二:经济周期

(BusinessCycle)

●●谷底顶点收缩扩张收缩2/4/202316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周期成分增长速度趋势成分

78808284868890929496980020

151050–5–10我国经济的周期变化2/4/202317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三:失业(Unemployment)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2/4/202318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三:失业(Unemployment)失业: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研究失业的衡量、失业的类型(原因)、失业的危害、失业的治理等问题。200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4/202319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20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四:通货膨胀(Inflation)1、基本概念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2、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3、产生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旺、工资等成本上升、通胀预期上升,等等。还要研究通货膨胀的分类、危害和治理等问题2/4/20232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四:通货膨胀(Inflation)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2/4/20232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登记失业率(%)2/4/20232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五:国际经济

(InternationalEconomy)封闭经济开放经济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2/4/202324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01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620.9000

1991 718.4000

1992 849.4000 1993 917.4000

1994 1210.100 1995 1487.800 1996 1510.500 1997 1827.900

1998 1838.100 1999 1949.300 2000 2492.000

20012661.000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14.15%2/4/202325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作用和长期效果如何?什么是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2/4/202326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研究问题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2/4/202327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2/4/202328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2/4/202329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2/4/202330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1、三市场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政府、国外(国外消费者)•四个经济主体又称为四部门。3、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2/4/20233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2/4/20233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总需求AD(AggregateDemand):在价格、国民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厂商、政府和国外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宏观经济政策、消费支出等可引起总需求方变化。总供给AS(AggregateSupply):指一国的全体厂商在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劳动、技术、成本等可引起总供给变化。•需求方和供给方结合在一起,就是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得到均衡国民收入。2/4/20233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5、具体分析方法(1)文字表述法由定义、假设、假说、预测构成。•定义:对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假设:一个理论形成的适用条件、前提。•假说:对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的预测。2/4/202334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5、具体分析方法(2)数学方程法是理论公式化的表现形式,用数学形式表现理论。存在三种方程式:①定义方程式:用方程式下定义。②行为方程式:基本上是函数形式。③平衡方程式:表示经济均衡的前提条件。2/4/202335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5、具体分析方法(3)几何图形法(4)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分析均衡的决定。•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均衡的移动。•动态分析:考虑了时间因素。2/4/202336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开放经济下还有国际市场。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2/4/202337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个量分析:商品或要素价格研究重点国民收入的决定市场价格研究目的充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争议大小较大较小2/4/202338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联系:(1)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前提(2)可以相互补充(3)研究方法基本相同(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注意: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

一些规律在个体或微观成立,不能因此断定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2/4/202339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及理论流派2/4/202340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利益最大化重商和重农主义的融合萨伊马尔萨斯马歇尔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

1876年《资本论》

列宁

现实共产主义斯大林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凯恩斯

1936年《通论》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创新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新自由主义前苏联前东欧中国大陆西方经济体系

东方经济体系

转型经济学行为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边际革命境界

2/4/20234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2(一)古典宏观经济学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因此,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

※古典经济学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为新古典经济学);2、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3、马克思把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都称为古典经济学。2/4/20234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3(1)价格的充分波动能使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一致;(2)工资的可伸缩性能保证劳动市场及时出清;(3)利率的灵活变动能调节资本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1、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工资等有充分伸缩性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储蓄)与资本的需求(投资)2/4/20234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4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交换到其他物品而进行生产。产品的生产同时创造了收入和购买力,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供给决定需求是指社会生产的总量水平由一定技术水平下投入要素的数量决定,与总需求无关。(1)总需求大于或小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的充分波动会使产品市场上总需求与既定的总供给趋于一致,产品市场的均衡产量不受总需求变化的影响(2)名义工资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价格水平的变化只会带来名义工资的同比例变化,实际工资水平不变,充分就业的劳动投入量也会保持不变,因此,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也不受总需求变动的影响总需求的变化不会带来实际产量的变化,社会就不会出现因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和经济衰退现象。2、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2/4/202344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5(二)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与凯恩斯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政策含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减轻经济波动。

2/4/202345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6

1、凯恩斯定理:需求创造供给反对萨伊定理,认为总需求起决定作用,总需求不足主要取决于三条基本的心理规律:A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收入)递减规律------消费不足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预期利润率/△投资)--投资不足C流动偏好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货币需求)与货币数量(货币供给)。

2/4/202346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7

2、货币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刚性------劳动的价格不能灵活变动,失业不可避免。3、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货币数量)与货币需求(流动偏好),而不是资本的供给(储蓄)与需求(投资),所以,不能起到自动调节投资与储蓄的关系。4、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投资国民收入自由放任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干预经济结论:下降增加增加2/4/202347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争论的焦点:1、供给决定还是需求决定。2、货币中性还是货币非中性。3、市场出清还是政府干预2/4/202348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49(三)大滞胀(GreatStagflation)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正如30年代大萧条为凯恩斯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70年代的大滞胀引导经济学家和公众迎接反凯恩斯革命的到来。”——托宾JamesTobin(1918-2002)

“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托宾2/4/202349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50

代表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政府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政府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

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MiltonFriedman(1912-2006)1.货币主义2/4/202350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51

理性预期学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提出市场出清(工资与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理性预期假定,指出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RobertE.Lucas(1937-)2.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4/20235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523、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1980’s)肯定和吸收新古典学派某些观点(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提出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假设,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一起并列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中的两大流派。2/4/20235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2/4/202353

非凯恩斯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争论

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价格、工资

价格、工资

具备充分伸缩性

具有粘性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没有必要

必要

新古典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美国经济学界把宏观经济学中的两派之争称为海水边的与湖水边的(或咸水边的与淡水边的)经济学家之争。2/4/20235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古典经济学动态均衡理论货币数量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非均衡理论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学派李嘉图2/4/202354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趋势政策化:宏观经济学家担任政府要职具体负责经济事务和宏观管理;政府决策者愈来愈需要宏观经济理论作为分析经济形势、进行预测的工具,和制定政策进行评价的依据;理论转化成经济决策的时间大大缩短,有的理论尚未成型,却已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体现来。动态化:如理性预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合流化:对立学派吸收对方论点,补充修改原有理论;不同学派相互容合,形成新的学派。数学化和社会学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微观化2/4/202355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人物简介:Adam·Smish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论上,不仅论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还确定了这一原理的最早理论体系。它的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针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4/202356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人物简介:AlfredMarshall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2/4/202357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人物简介:JohnMaynardKeynes

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为目标的完整学说体系,对资本主义的运行和波动作出了理论分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4/202358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人物简介:PaulA.Samuelson保罗·萨缪尔森为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被称为经济学通才。其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4/202359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人物简介:Milton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消费货币史与货币政策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2/4/202360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人物简介:RobertE.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理性预期货币中性理论转型经济分析

2/4/20236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四、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4/20236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