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6-1_第1页
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6-1_第2页
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6-1_第3页
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6-1_第4页
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6-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两次鸦片战争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的过程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理解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鸦片战争的影响(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件》和《黄埔条约》;(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2.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3.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1.鸦片战争的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下,封建落后,危机四伏,必然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本原因)(2)英国商人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过程(1)开始: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后沿海北犯,直达天津白河口。林则徐被革职,琦善为钦差大臣,去广东同英军谈判。(2)扩大:1841年初,英国扩大侵华战争。英国侵占香港岛,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3)各阶层对敌态度:主战派(林则徐广东抗敌);妥协派(道光帝、琦善求和);人民群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屈服求和,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启示(1)原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距。直接原因:战争中的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的左右摇摆。(2)教训: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3)启示: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1】

(2010·银川一中一模)清政府规定,农民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19世纪30年代与20年代比较,同是交纳一两白银,而实际上农民要多卖60%的粮食,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吏治腐败,地方官大肆盘剥B.粮食丰收,价格下降C.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D.清政府国库空虚,不断加重赋税【解析】

19世纪30年代,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致使铜钱贬值,折换一两白银比以往需要更多的铜钱。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

C1.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要与英方商定。(2)1843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永久居住等特权。(3)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美国兵船可到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中法签订《黄埔条约》(法国可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2.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对英国来说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自卫战争。(2)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阶级关系、思想领域等全方位发生了巨大变化。①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现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③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阶级关系:在外国资本家开设的船坞和工厂里产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还产生了买办阶级,即大资产阶级的前身。⑤思想领域:由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开始转变为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词(1)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2)“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政治上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奴役,但仍保持形式上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经济上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和剥削。“半封建”则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国内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相互统一且不可分割的。【例2】

(2009·北京朝阳4月)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B.中国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C.中国经济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D.中国的丝、茶等原料出口锐减【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同时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日益商品化。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新中国土改的完成使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原料出口大增,而不是锐减,故A、B、D三项表述均错误。【答案】

C1.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拒绝。(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2.过程(1)第一阶段:1856~1858年。1856年英军炮击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柏贵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英、法、美、俄分别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2)第二阶段:1858~1860年。1859年大沽口之战,中国胜利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英、法、俄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1)《天津条约》:清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2)《北京条约》:清与英、法分别签订。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3)沙俄割占中国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1)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战争的目的及性质)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不满足于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要求;③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是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2)扩大(规模和破坏性)①侵略区域扩大。鸦片战争只是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②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鸦片战争开放5处,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11处。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主权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主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等权利。【例3】

(2009·石家庄一次质检)下图反映的事件 (

)A.导致了“西学东渐”的出现B.使外国传教士开始充当列强侵华的帮凶C.便利了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内地进行不法活动D.使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入高潮【解析】

本题为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天津条约》内容的理解。《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从而便利了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内地进行不法活动,C项符合题意。A项开始于明末清初;B项早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后就已实现;D项出现在义和团运动时期。【答案】

C热点禁毒人民战争任重而道远2009年6月25日,由国家禁毒委、公安部、中央电视台、云南省公安厅联合摄制的大型禁毒纪录片《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首映仪式。

云南毗邻“金三角”,是全国禁毒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云南省开展的三年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当前毒情形势仍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全民的防毒、反毒、拒毒意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中央电视台、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历时3年跨越“金三角”腹地、中缅边境线、云南、武汉等地,以时间为叙事主线,将禁毒人民战争的宏大战场浓缩为四个典型人物及禁毒工作的“三年之变”。该片真实再现了云南公安民警在武器装备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在缉毒战斗中进行生与死、善与恶的较量。摄制组拍摄了云南警方查获境外大宗冰毒走私入境、吸毒人员在堕落与救赎之间挣扎的经历、娱乐场所内新型毒品泛滥所引发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等内容。

据介绍,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云南电视台与广大观众见面后,将作为禁毒预防教育宣传片进入学校、单位、社区、农村、家庭,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进对当前毒情形势的了解。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吴平认为,该片对广大在校及部分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它将增强学生们的“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从而带动一批人积极参与到禁毒人民战争中来。考点链接1.毒品泛滥引起的社会问题,全国禁毒人民战争的开展,可与鸦片战争相联系。要注意掌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及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2.林则徐是中国禁毒运动的先驱,注意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掌握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措施、意义,形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样题】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图一虎门销烟浮雕图二国际禁毒日中国焚烧毒品(1)指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2)从图二的事件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3)谈谈你从这两个事件中得到的启示。【解析】

第(1)问从虎门销烟入手,考查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有关历史知识。要求全面回答,高度概括。注意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不是禁烟运动的全部,中国的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回答影响时要有简单的评价。第(2)问考查学生对材料涉及的社会现实的解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对社会热点问题给予一定的关注,从图中找到有关信息。第(3)问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要从中发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答案】

(1)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同时危及清政府统治。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2)由图二可以看出:毒品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及中国面临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重视毒品问题,掀起禁毒人民战争。(3)启示:毒品是人类的公敌,毒品泛滥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要解决毒品问题,除了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以外,更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国际合作等。作为青少年,要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变式·预测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当众销毁;2008年6月,在第21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共青团广东省委开展“远离毒品,感恩生命”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活动,对广州地区的高校学生进行禁毒教育。下列有关评述正确的是 (

)A.前者的目的是显示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后者的目的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C.两者都与国际禁毒息息相关D.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解析】

A项是虎门销烟的意义而非目的。结合虎门销烟和“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周”活动的背景分析,C、D两项评述不正确。【答案】

B1.(2008·海南历史卷·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题干的意思是要铲除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侵略要求,19世纪30年代是列强的商品输出时期。【答案】

B2.(2009·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英国政府;“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联式悲歌”喻指中英两国胜败对比;由此可以判断B、C、D三项不正确,选A。【答案】

A3.(2009·全国Ⅰ·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条约中关于对英国人称呼的变化,反映出中英两国地位的变化,中国的“天朝上国”地位不复存在。故B项符合题意且为最佳选项。A、D两项均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

B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一、如何理解清政府的闭关政策1.闭关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清朝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商品交换得不到充分发展,对外贸易更属可有可无。2.闭关政策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18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处在衰败的晚期,清政府亦开始由盛转衰。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再加上异族统治,与国内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反清起义风起云涌。故当西方殖民者以商品来叩关时,清朝统治者深恐“外夷”与“内匪”接触会危及他们的统治,所以采取中外隔绝的措施。3.闭关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式骚扰的抵制,特别是因19世纪初以来日益严重的鸦片武装走私,而强化了这项政策。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也妨碍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闭关政策又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等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因而也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概念有何不同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单一化决定了社会阶级和阶层较简单,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