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绪论_第1页
组织行为学 绪论_第2页
组织行为学 绪论_第3页
组织行为学 绪论_第4页
组织行为学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行为学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专门研究组织行为管理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行为科学密切相关。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应用的一个领域,是行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并成为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的独立学科,其重点是研究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及其管理。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和应用组织环境中人们作为个体和群体的活动的知识。它研究组织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与工作绩效关系;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原理,来探讨影响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同时分析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及其人力资源、任务、目标和策略的影响。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下属性:第一,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第二,它是一门边沿学科,这意味着它使用其他学科的原理、理论、模型和方法,它不像有的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第三,它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组织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态度、感知、学习能力、感情及其目的被认为对组织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它是绩效导向的。第五,它注重科学研究方法,采取实证性研究的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的行为问题:个体行为:个性、感知、学习、态度、激励与工作压力等;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权力与影响力、冲突、沟通和领导等;宏观组织行为:组织环境、组织流程与结构设计、组织变革和创新等。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1.跨学科性2.多层次性3.情景性4.系统性5.实用性6.科学性五、组织行为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管理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包括人、财、物、技术、运作流程、信息、知识等,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人”。因此,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管理科学中所包含的学科分为两类:一是针对组织中的专业部门,如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知识管理等;二是针对所有管理者的、综合性的,如组织行为学等。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历史起源

首先采用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是美国管理学家莉莱·吉尔布雷斯(L.Gilbreth)。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二次大战前,心理学用于工业一直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以后又出现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首先采用的。不久,60年代美国心理协会第十四分会——工业心理学分会改名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分会,其目的也是要承担比个体差异测定更广泛的组织问题的研究。二、古典理论时代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诞生了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重点研究了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时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佣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便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勒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泰勒还首先提出了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分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一思想叫做参与式管理。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马克思·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马克思·韦伯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它组织。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三、霍桑实验与行为科学的产生

(一)霍桑实验

1924年,美国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被称为“霍桑实验”,领导并完成这项实验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3.访谈计划

4.配电器卷线作业实验。通过霍桑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对霍桑实验结果所作的分析,梅奥在1933年发表的《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中提出下列新观点:

第一,早期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建立在一种基本的人性假设上,即人是一种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人”。第二,早期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第三,早期的管理只注重正式组织的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等,霍桑实验证明员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关系和规则。三、霍桑实验与行为科学的产生(二)从“人际关系学”到“行为科学”梅奥等人所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管理的新领域。从此,人际关系学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因而引起了更多的管理学家、专家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并且出现了行为科学。所以,人际关系学科可以当作是行为科学的开端。行为科学正式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这主要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大家都认为可以利用当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来研究人的行为问题,经过讨论提出了建立一门学科的问题,并正式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四、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及其发展的理论框架

(一)人力资源学派(二)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三)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四)21世纪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五、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扁平化管理2.改善质量和生产率3.围绕组织目标4.关注个性需求5.管理多元化团队6.员工忠诚度下降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

(一)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

按应用的广度可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服务性研究和行动性研究。(二)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

按研究目标可以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三种。(三)以研究可控制性为原则的分类

从可控性角度来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有案例分析、现场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四种研究。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原则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原则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原则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原则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原则6.对未来的预见性原则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法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通过我们所见证到的在我们身边的组织中的事件,或者是直接对我们的亲身经历进行研究。优点

内容丰富、亲身观察深入、可以产生不同的假设、提供构造理论的原始材料缺点

可能只是有选择的观察和记忆,对戏剧性事件容易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区分偶然事件和一般事件,缺少定量分析2.调查法

与自然观察法应用的同样多的方法是调查法。所谓调查法是通过系统设计好的问题对组织成员的观点、态度和感觉等进行了解。

优点

研究者能够评价对方的主观参考架构,有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可以标准化缺点

调查对象可能处于个人原因或访谈者误导而提供不真实的回答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相关研究法

即找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法则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有关变量进行专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相关研究法中的核心概念是相关系数,它是估计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标志。

优点减少了自陈量表方法导致得出虚假结论的可能性缺点推断因果关系存在困难 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实验法

在实验法中,我们可以在一种情况下,改变某一个组织变量,观察其结果,再拿它与在相同情况下的未作改变的统一变量所产生的结果比较,以发现该变量对组织运行结果的影响程度。

优点

完全自然的环境,能允许一定程度的随机干扰缺点

允许这类研究的环境不会多,而且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往往时间上不允许对某些变量作出变动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有时也难以区分出究竟是哪些因素对最终结果发挥了作用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5.实验室研究法

实验室研究法并非是指在大学校园或心理学系实验室进行,这里的实验室是指研究者更容易进行观察的场所,可能是一间没有上课的教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