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2_第1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2_第2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2_第3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2_第4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俄罗斯人的使命是拯救欧洲和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人类的导师俄罗斯三色旗苏联国徽一场悲壮的实验——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的实验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实验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追逐理想之理论篇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共产党宣言》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A、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B、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外交上: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1、背景:内忧外患,经济严重困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目的:A、政治上: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联合进攻B、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严重困难;取消自由贸易3、内容:(1)农业:(2)工业:余粮收集制推行工业国有化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3)贸易:(4)分配:4、特点:“战时”-强制性、“共产主义”-公有制为主体(1)直接目的:解决战争危机,巩固政权。(2)主观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列宁选集》材料一: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搜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地…”材料二: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三: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搜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材料四: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取消自由贸易1、背景:内忧外患,经济严重困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内容:2、目的:4、特点:(1)农业:(2)工业:余粮收集制推行工业国有化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强制性、公有制为主体5、评价:1)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政权得到巩固。2)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损害农民利益,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贸易:(4)分配:——追随理想的实验(1)直接目的:(2)主观目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非常政策”严峻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外内容评价延伸: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类似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原理的?太平天国运动;人民公社化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和水兵的叛乱,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的探索之路……材料五: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1921年春,苏俄所面临的形势: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农民不满、工人罢工、士兵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的反对。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背景:二、新经济政策3、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显,经济、政治危机严重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列宁报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内容政策(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按劳取酬)3、内容(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固定粮食税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经济体制4、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福特汽车嘎斯汽车思考: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借助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发展社会主义!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9446(万公顷)6620(万公顷)7860(万公顷)8730(万公顷)粮食作物产量39.79(亿普特)22.13(亿普特)34.55(亿普特)44.24(亿普特)分析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1、背景:二、新经济政策3、内容:4、实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显,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关于》决议(1)积极性提高,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现实意义——理论意义(2)找到了一条使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面对现实的实验5、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直接进入失败逐渐过渡探索成功国内战争内忧外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巩固政权但激化了矛盾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取酬工资制恢复了国民经济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情感体验: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斯大林模式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先轻工业,后重工业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发展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为重工业积累资金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理由是什么?首先发展重工业。理由:工业落后的现实;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1、目的:三、斯大林模式为迅速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2、途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表现:4、特点:1)、经济:2)、政治:3)、思想文化: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权行政干预手段管理学术文化;个人崇拜1929年12月21日,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50寿辰。《真理报》用8个版面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祝寿文章,称颂斯大林是列宁的唯一主要助手,是列宁事业的继承人,是活着的列宁。各地党政组织和个人也纷纷向斯大林发出致敬信。许多城市、工厂、农庄和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此后,过分颂扬之风愈演愈烈,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斯大林就是党和国家的化身,真理的代表,他的讲话成为人们工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高度集中(高度集权)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材料三毛泽东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请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是如何进行的?牺牲农业,轻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⒈强制加入,违背自愿原则;⒉牺牲农业发展工业;⒊挫伤农民积极性,影响农业长久发展;……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5、经济体制特点: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单一的公有制形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三、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实验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⒈是否符合国情;

⒉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⒋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评价1: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评价2: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评价3: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评价4:农轻重比例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材料五: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苏联时期,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战争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材料六: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年,1955年为31.8公斤/年。——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评价5: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1)积极①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弊端:①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3)结论:4、评价:反思历史:“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