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11讲 现代战争概述_第1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11讲 现代战争概述_第2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11讲 现代战争概述_第3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11讲 现代战争概述_第4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11讲 现代战争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现代战争概述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分析现代战争,掌握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了解影响和制约现代战争的主要因素,了解颠覆性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一、拨开现代战争的迷雾二、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三、影响和制约现代战争的主要因素四、颠覆性技术推动现代战争形态向更高阶演变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战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加强对战争问题的研究和筹划,努力提高战争指导水平——习近平史诗级的战役一、拨开现代战争的迷雾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基础,是研究全部战争问题及战争筹划的出发点,为我们揭示战争基本规律、正确认识战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现代战争存在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战争根源的认识,是判断战争性质、把握战争制胜因素、分析战争作用的重要前提。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政治是孕育战争的母体,对抗性的经济利益冲突是战争的根源。

冷战结束后,引发战争和冲突的直接诱因纷繁复杂,但其祸根依然是霸权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政策。和以往赤裸裸靠武力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不同,当代霸权主义主要通过垄断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制定权,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来攫取全球财富。

习近平指出:“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这一重要论断再次告诫我们,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只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人类就摆脱不了战争的阴影。(二)现代战争威胁的应对

马克思主义强调,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考虑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绝不能从一时一事一人出发,必须始终关注世界格局和时代大势,始终关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始终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

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顽强存在的条件下,非战争、亚战争形态的军事斗争将是军事领域的惯常形式,一定的局部战争也将是可能的。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但是,和平决不是乞求来的,也不是屈辱忍让的结果。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这个重要论断揭示了当代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特殊规律,体现了坚守底线又敢于亮剑的斗争艺术,表明了我们对待当代战争的基本态度。

(三)现代战争形态的演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具体的历史的。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形态发展进步而不断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演进趋势,相继历经冷兵器战争向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热核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等形态的依次转变。

钱学森同志在1995年国防科工委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的一份书面声明,谈到了自己对历史上战争形态变化的看法:“从人类历史的过程来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争,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进一步演化为机械战争,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战争形势在核威胁下的信息化战争。”

当前,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兴起,新一轮战争方式创新呼之欲出。战争形态正加速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即由“数字化+网络化”的初级阶段,向“智能化+类人化”的高级阶段加速演进。

习近平强调指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习主席对战争形态演进规律的准确把握,为我们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打赢智能化战争提供了前瞻的思想引领。

(四)现代战争制胜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强调,战争的胜负由多种因素决定,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集中地表现为人与武器的关系,其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强调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是人,而不是武器。

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核心是军事科学技术的革命。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革命孕育着新质战斗力的巨大增值空间。虽然科技不是战斗力构成的独立要素,但它作为战斗力提高的动力和源泉,始终以各种方式和形态融入并凝结在人、武器装备以及人和武器装备结合之中,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战斗力基本要素的性能。

习近平鲜明提出“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科学论断,强调“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准确揭示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制胜机理的本质,标定了我军战斗力生成的发力方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思想,对推动我军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五)现代战争指导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具有规律性,战争规律是客观的。战争指导规律是对战争规律的主观反映和综合应用,在一定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正确的战争指导,是把胜利的可能变为胜利的现实的关键。

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才能不出现战略性失误。这就要求必须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增强战略筹划和指导能力。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强调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

提出了“四个战略支撑”的我军新时代使命任务,要求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

这些重要论断,揭示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体现了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的战略进取观,有效解决了军事力量运用方面的突出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确立起新形势下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

二、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习主席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以深沉忧患和深远洞见,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作出新的哲学概括。重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谓“重战”,就是指战争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国之大事”,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兵败波斯,国家被胜利者烧杀成一片废墟,并从此在地图上消失。公元前262年,赵国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导致兵败长平且20万降兵被坑杀,从此元气大伤走向灭亡。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虽不可逆转,但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战争从不以任何单方面的善良意愿为转移。所以,更加不能不察也。无论战争的主动与否,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权衡战争的利与害,从国家战略全局的考量上、民族振兴的生命线上来重视战争、研究战争和准备战争。慎

因为战争关涉的利益极大,“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所以必须慎战,须从“安国全军”的战略高度来对待战争。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利益不断拓展,遵从国家发展大战略,抓住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面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潜在、非潜在的军事挑战,要超越时间节点来把握局势变化,不受一时一势得失限制,时刻保持战略上的清醒,将其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来把握,避免不必要的战。

慎战决不是怯战、畏战,更不是不能战。近代中国痛彻心扉的屈辱史早已昭示我们,虽然维护国家安全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多个选项,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和最后选项。备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军队唯有加强备战,扎实认真做好战争准备,才能有备无患。历史早已证明,当一个国家的人们都认为离战争越来越远时,战争却有可能越来越迫近。

二战前夕,德国装甲集团军群司令官古德里安就装甲集群突破进行多次模拟战役推演,而法国军队指挥员眼中无敌情、心中无忧患,还在幻想“仗打不起来”。两相对比,法国军队只能被动挨打,开战六周就全境崩溃。

从一定意义上讲,遏制战争的力度取决于准备的程度,要想不让历史重演,就要把战争准备做得扎实、可靠、充分,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战争形态正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智能战争、网电战、太空战等各种全新作战样式正扑面而来。唯有以战争即将到来的忧患意识,着眼世界军事发展前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做好备战训练、体制编制、军事理论等各方面准备,方可“以虞待不虞”。习主席这样强调练兵备战

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军人在战场上用枪拿不回来的东西,不要指望外交官在谈判桌上用嘴拿回来。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对战争这个怪物,“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

克劳塞维茨讲过:“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

丘吉尔曾言:“如果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战争没有爆发,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黄金。但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突然爆发了,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大英帝国。”胜

当年清政府斥巨资购建了包括镇远、济远、经远等9艘“远”字号军舰,组成了亚洲规模最大且装备技术先进的北洋水师,可在中日甲午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为何北洋舰队难以致远,不能制胜?究其原因有很多,留给后人的警示教训也是十分深刻。其中,仅靠装备技术上“仿效西法”取得些许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身战略筹划、战备操持、战术操演等均形同虚设、徒有声势。甲午殇思、殷鉴不远,国殇警世、史鉴励人。

在强军路上,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关键,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坚持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的人才方队,锻造一支能够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人民军队。三、影响和制约现代战争的主要因素

战争既与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又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和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构成了影响和制约现代战争的主要因素。(一)政治因素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规定战争的最终目的,战争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敌对双方政治上的矛盾斗争尖锐到用和平方式不能解决时,便诉诸武力,即用战争方式实现各自的政治目的。(二)经济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的政治目的基础在于经济利益。经济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也是战争这种社会矛盾的最基本动因。战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植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场具体的战争,往往是由经济利益的冲突所引起,最终追求的还是经济利益。

经济力量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兵员的数量与质量,武器装备的种类和水平,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军队的费用和物资消耗,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等,都依赖于经济条件,依赖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战争越现代化,对经济的依赖性就越大。(三)军事因素

战争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军事力量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军事力量包括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军队是主要的军事力量,战争是由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进行的。

军队建设水平的高低、战斗力的强弱,是影响和制约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兵员素质高、武器装备精良、体制编制合理、组织指挥得当,就易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四)科学技术因素

战争形态的演变与战争力量的强弱都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科学技术是战争发展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并优先运用于战争,必然引起武器装备、军队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的变革,战争的形态、规模、强度、范围等随之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是决定战斗力强弱并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含量越来越大,在构成战斗力的诸要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对战斗力诸要素的提升作用越发突出,军队战斗力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并运用于军事实现的。(五)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是战争的一种客观条件。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不仅受到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受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全天候、全方位、机动能力强的高效能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使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但战争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仍是客观规律。(六)主观因素

战争是客观的物质力量较量,又是主观的精神力量抗争。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国际关系等诸条件的优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但要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把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引导战争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争取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企求战争的胜利,但可以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为克敌制胜创造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关键在于对战争的主观认识要与战争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科学地认识战争,驾驭战争的发展变化,正确地指导和实施战争。四、颠覆性技术推动现代战争形态向更高阶演变

“颠覆性技术”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根据克里斯滕森的定义,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

人类战争历史表明,颠覆性技术是战争形态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历史上曾出现的多种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形态、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形态,再到今天的信息化战争形态,无不彰显着颠覆性技术在其演变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交织推进,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变革全球军事力量,科技领域呈现出多点、群发性突破的生动景象,导致新一代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必将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变革性影响。(一)颠覆性技术与战争形态演变

历史表明,颠覆性技术与科技革命形影相随,每次科技革命产生之机,都是颠覆性技术涌现之时,催生出大批新型武器装备走向战争舞台,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方式,导致战争形态随之变革。以蒸汽机和内燃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颠覆性技术推动战争形态向机械化战争转变

药技术和引信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威力更大、火力更安全的新型弹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改变了战争指挥、控制方式;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军用车辆和新型舰艇,军队机动能力呈现出质的飞跃。

这些颠覆性技术和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对军事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使得作战方式由近距离格斗向平面火力对抗转变,作战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改变了战场作战方式,导致人类战争步入机械化战争时代。以电力技术和核武器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颠覆性技术推动机械化战争形态进入颠峰

进入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电气化时代,对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产生了颠覆性变革。

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需求刺激和推动下,各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积极探索和孕育颠覆性技术发展,使得新型武器装备的作战威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导致大量新型武器装备,如坦克、飞机、火炮、潜艇、航空母舰进入大规模使用,雷达、导弹、核武器和喷气式飞机等登上战争舞台,宣告了人类战争进入“导弹核武器时代”。

这些武器装备对战争的颠覆性影响是根本性和划时代的,导致战争对抗向大兵团平台与平台对抗转变,作战空间由平面向立体转变,表明以机械化为中心的军事变革已进入巅峰时期。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颠覆性技术推动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转变20世纪中后叶,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对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产生根本性和颠覆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步入数字时代,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互联网普及与应用,揭开了科技发展的新一页。

军用卫星技术、洲际导弹技术、军用航天运载技术、C3I系统和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隐身技术等军事高技术快速发展,精确打击武器、激光武器、隐身飞机等信息化武器装备陆续走进战场,战场空间由陆、海、空向电磁空间和太空拓展,战争对抗表现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二)颠覆性技术推动现代战争形态向更高阶演变

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通信、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以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系统协同、测控通信等无人装备技术发展走向成熟与应用,呈现出多点、群发性突破的生动景象,必将对现有技术体系产生颠覆性和换代性影响,为国防和军事领域新一代颠覆性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必将催生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对军事理论创新、战场空间拓展、打击方式变革等产生巨大影响,推动现代战争形态向更高阶形态演变。以空间、深海、网络空间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将推动战场空间向全维化拓展

进入21世纪,天基武器、深海武器、网络武器等具有颠覆性创新的新型武器装备,正从原理和概念逐渐走向成熟,使战争时空观发生深刻变革,作战空间或交战空间由陆海空向深海、太空、网空等“公域”拓展,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作战空间空前拓展,前后方界线、攻防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全域、多域、跨域作战成为新的作战形式,太空、深海和网络空间成为新军备竞赛的舞台,“制天权”“制网权”成为军事竞争和战略博弈新高地。争夺制天权!攻击对手卫星将成美国太空军重要使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新一代军用信息技术将大幅提升战场信息支援保障能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对当前信息技术产生颠覆性和换代性影响,可有效解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加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进,一旦应用拓展到战场感知、军事推演、指挥决策、武器装备等领域,将使军队在信息获取、数据传输、情报支援、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以定向能、高超声速、网络空间攻击等技术的发展将使火力打击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