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 省赛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 省赛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 省赛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 省赛获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这符合孙中山后来提出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2.图1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说法对应正确的有()=1\*GB3①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公元前6世纪初=2\*GB3②《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甲午年=3\*GB3③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民国26年A.1个B.2个C.3个D.0个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5.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6.“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A.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7.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进攻比率武汉会战前日方百分之九十四中方百分之六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日方百分之五十六中方百分之四十四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武汉会战前四十公里1939年底二百公尺1940年底不进反退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8.“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其中在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A.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B.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C.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D.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10.史料记载,中华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毙伤敌近14万人。此战意义重大。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战役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1.“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1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3.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①七七抗战揭开了全面抵抗的序幕②此战发生于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③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积极抗战的典范④反映国人对抗日英烈的敬重与纪念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14.《资政新篇》载:“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在此洪仁玕[A.鼓励私人投资资本主义工商业B.鼓励借鉴工业革命成果C.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D.主张培养新式人才15.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其实质意义是[A.反清复明B.反满兴汉C.反对民族压迫D.反对封建统治16.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相同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图9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8.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缡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材料二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19.甲午战争爆,抗日战争,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民耗,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1)材料一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民族主义即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与“共和主义”不符,故A项排除;民权主义,指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题意一致,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与题意不符,故C项排除;民本主义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民权主义2.D【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紧扣图示,据图中“京师——山海关”的铁路为外国军队驻扎等信息可知应该是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1901年《辛丑条约》内容相一致,即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故D项正确,故A、B、C三项在时间上均不合题意,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3.A【解析】试题解析:本试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能力,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纪末期,故=1\*GB3①错误;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不是甲午年,甲午年是1894年,故=2\*GB3②错误;民国是1912年成立,1937年是民国26年,故=3\*GB3③正确。本题选择A项正确。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料分析4.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虽然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故选C。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5.(1)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2)斗争历程: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的斗争历程。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艰巨性.曲折性。【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所以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从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不同点主要从二者所要确立的政治体制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2)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均是很曲折和复杂的,法国经历了很多政权的更替,而中国则经历了一些列的革命和运动,革命后的法国和革命后的中国其实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历史启示则要主要回答出民主政治的确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着艰难性和曲折性的,封建专制势力是不会轻易的退出历史舞台的。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及启示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叙述,可知这场革命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催生了洋务运动和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正是这些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充分理解各个史观的基础上不难得出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理论·近代化史观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速战速决失败的事件是“淞沪会战”不是武汉会战,所以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表格的内容无关。由材料中的1940年底的日本进攻的特点“不进反退”说明D项不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在1938年10月后进入相持阶段,中国的持久战拖垮了日本,最终使其惨败。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8.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词“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材料论述的是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其发生在井冈山时期,故选B。而A的表述不合“革命失败了”;延安时期地方政权依据建立,而且革命的规模也已经相当大了,故C不合题意;D不合“革命失败了”与“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属于④赣南闽西根据地,故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故B排除。民主革命基本胜利,在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相关的抗日战争是指武汉会战,故选D。A是民国三是六年8月到11月,排除;B是民国29年秋,排除;C是民国27年1月到5月,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抗日战争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可见是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就是北伐战争,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传统儒家文化,排除A;五四运动主要是工人、学生、商人的斗争,而且斗争矛头也不是指向张作霖,排除B;土地革命战争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对象主要是国民党,排除D;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制度……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既点明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也点明这种学习缺乏与中国历史传统的融合,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符合这项认识的只有C项。A项具有空想性;B项学习西方的器物;D项学习西方的思想。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辛亥革命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佟麟阁阵亡时抗战处于防御阶段而不是相持阶段,凡含②均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直接排除A.D两项,佟麟阁是积极抗战的典范,但他并不是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凡含③均是错误的,这样可以直接排除B,七七抗战揭开了全面抵抗的序幕在图片中有体现,国人对抗日英烈佟麟阁们的敬重与纪念也能直接反映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的有关问题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等字眼意在强调洪仁玕是在鼓励创造发明,是在实行专利制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鼓励自己创造发明而不是借鉴工业革命的成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培养新式人才”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主义的实质意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提出的民族主的实质意义也就体现在反对封建统治上,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孙中山并不主张反清复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也不主张反满兴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就没有反对民族压迫,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实质意义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蒋介石均把太平天国运动看作一个革命运动,是均符合革命史观的,但角度.立场是不同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是从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角度评价的,蒋介石则从改朝换代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角度相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立场相同”,也不是现代化史观,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立场相同”,也不是文明史观,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对太平天国的评价17.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末开放通商口岸,几乎在东南沿海,根据材料提供的通商口岸信息,加以分析。列强压抑下,中国主动开放30个口岸。评论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细必须源自于材料,不管文字本身还是图片,信息点千万不要有遗漏,考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史实怎么找,想清楚,所有史实都是匹配到时间点上,清末如果觉得太模糊的话,1898到1910年,超过时间范围史实,尽可能少用,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给一个事例,真正写大题答案,大家注意几个点,答案并不是长句子,其实很短,都是短句,给分点踩到,就有分数。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近代开埠18.((1)表现:很多士人从商;出现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命名的书籍;很多商人跻身于士群体。(6分)影响:导致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和四民观念的瓦解;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新旧社会转变发展的中介形态,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新政、地方自治等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2)特点:强调“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重视经世致用。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嘉道时期文字狱的逐渐减轻;学术界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外力侵袭、外国侵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已发生着历史转型,是内外合力所致。【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下问表现,根据材料“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导致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和四民观念的瓦解;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新旧社会转变发展的中介形态,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新政”的角度思考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嘉道时期文字狱的逐渐减轻;学术界有“经世致用”的传统,”思考回答;第三小问因素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外力侵袭、外国侵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