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一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一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一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一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背景:路线方针: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实施:成就意义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是什么?(4)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3)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2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1)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结果: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果: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956——1976)成就:1、中共八大:时间:基本形势: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基本建立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成就:2、八字方针:背景:内容:作用:成就: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9—1961年,经历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失误——原因:表现:标志: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3、1958年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4、1966—1976年“文革”,是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1、“大跃进”的主要错误在于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过分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3、“文革”则未能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启示: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错误有何不同?(五)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背景:本质含义:根本目的:内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经济改革序幕。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主要特征:意义:2、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误区警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五)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改革:背景:中心环节:管理体制:所有制:目标:意义: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了效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五)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意义: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立:21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1)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4)要抓住发展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1、易错易混点和重难要点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探索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辛性的特点。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后)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考能训练1、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年份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考能训练2、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考能训练3、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考能训练4、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指出:“我们党同六亿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②忽视现实条件和可能③按其贯彻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④表明党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决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考能训练6、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乡又离土”,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其进步性最主要的是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考能训练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共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考能训练(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课时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备考方略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将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被迫开放作对比;并将其置于国际大背景中加以掌握。2、现代生活的变迁多同改革开放一轮经济建设成就相结合考查,注意政治、经济、文化间的横向联系。3、本课时涉及热点较多,考查材料较新颖,命题者多有偏爱,复习中要注意这一趋向。二、【基础考点】——记住它、理解它、运用它课前预习——课本、创新设计P111页考纲点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化(3)大众传媒的发展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1)经济特区:

方针:含义:目的:概括:原因: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划定一定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中国南方对外交通重要的陆路通道或重要的海运港口;著名的侨乡,离港澳台近,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往来。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开放浦东:天津滨海新区:1984年,14个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有效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3)特点: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提示:

全方位:不论是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方面在精神文明方面也要坚持对外开放。(4)意义: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加入世贸组织:与世贸的渊源:世贸的性质:入世:意义:是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各国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大市场2001年12月11日,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1、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人民的长远利益;3、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外开放是渐进性的过程:“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GDP的变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949年1978年1990年2001年2006年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世界第十,发展中第二世界第六,发展中第一世界第四,超过法、英变化原因:影响:新目标:2002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十七大——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城市化进程加快:(1)概念:(2)历程: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进程加快高速发展阶段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前1978——2000年21世纪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3)趋势:(4)战略: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雏形。三大城市群: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广深珠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为中心的北京城市群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3、进入互联网时代:原因:概况: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大力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信息社会的缩影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4、时尚中国:原因:表现: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质变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和品位:流行语言:竞争、效率、市场意识成为行动的指南讲究穿戴、注重面料、质地、款式和品位;居住条件改善,引发“装修热”流行语言发生变化,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更新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1、易错易混点(创新设计P112页)2、重难要点(创新设计P112页)单元知识网络过渡时期(4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56—66)十年文革(66—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78年后)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成就——“八大”、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左”倾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设立深、珠、汕、厦、海经济特区;设立经济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开发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过渡时期:社会形态上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间上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1956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时间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考能训练1、“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