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疾病_第1页
骨科常见疾病_第2页
骨科常见疾病_第3页
骨科常见疾病_第4页
骨科常见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科常见疾病疾病种类:1.手外伤2.断肢再植3.肱骨髁上骨折4.肱骨干骨折5.尺桡骨骨折6.股骨颈骨折7.股骨干骨折8.髌骨骨折9.胫腓骨骨干骨折10.胫骨平台骨折11.踝部骨折12.跟骨骨折13.锁骨骨折14.肩锁关节脱位15.肩关节脱位16.肘关节脱位17.髋关节脱位18.足拇外翻19.腰椎间盘突出症20.腰椎管狭窄症21.皮瓣修复术22.VSD负压吸引术23.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手外伤观察要点1. 创口的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程度,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2. 患手血运情况:是否存在皮肤苍白、批温降低、指腹瘪陷、毛细血管回流缓慢或消失、皮肤青紫或肿胀等情况。3. 伤口疼痛情况,正确评估疼痛程度。4. 全身情况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皮肤粘膜苍白、湿冷、尿量减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即使补充血容量。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意外致伤,顾虑手术效果,易产生焦虑心理。应给予耐心地开导,介绍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给予悉心的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和消除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2. 体位 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3. 症状护理 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疼痛, 剧烈的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 还可引起情绪、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4. 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及患手局部情况,尤其应警惕失血性休克,正确使用止血带。术后护理1. 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手尽快消肿,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生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2. 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3. 局部保暖应用烤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保持室温22-25°C,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循环。术后3-4日内持续照射。以后可于清晨、夜间气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4. 用药护理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并可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粘稠度,利于血液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5. 功能锻炼 一般可于术后 3-4周开始主动练习法,主动屈曲伸直各关节,减少肌腱粘连。 被动活动开始的时间要以手术缝合方式、 愈合是否牢骨而定。术后5周内不做与肌腱活动方向相反的被动或牵拉肌腱活动。断肢再植一.肢体断离的性质 :切割性,辗轧性,挤压性,撕裂性,爆炸性高温滚筒引起的断离二.手术指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能接受再植手术。离断肢体要完整,血管床无严重破坏。再植的时限于常温下(20℃)肢体缺血不超过6~7小时者,基本上可以恢复,超过10~20小时,大多数演变为不可逆的变性。再植的断肢要能恢复一定的功能。三.断肢保存 :断离下来的肢体其断面用消毒敷料覆盖包扎, 以减少感染。设法及时以干燥冷藏方法予以保存,先将断肢装入塑料袋,袋口扎紧后放入不透水的容器,如搪瓷杯,上盖后放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中四.术后护理:一般护理断肢病人的病房应严格消毒隔离,并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22±2℃)、湿度与适当的通风。为了保持局部温度可用60-100W烤灯照射,灯距为30-50CM,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距离以免引起灼伤,湿度60%-70%体位术后需绝对卧床 7-10天,因体位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的改变,而吻合的血管对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感, 极易发生痉挛, 患肢应垫软枕略高于心脏水平, 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局部应制动,保持功能位再植指血运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发现血液循环障碍, 要及时解决。术后24-72小时内,是吻合血管出现循环危象的高发期, 因此应每1-2小时观察一次,其中需要严密观察再植肢体血液循环的指标有:皮肤的颜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返流、 指端侧方切开出血等情况, 以上指标应综合分析并进行正确的判断。其中颜色和温度是反映皮下血运的可靠指针饮食指导创伤及手术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促进伤口的愈合,鼓励多吃鸡、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禁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功能锻炼1.

术后第5节,每日

天起,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患手腕关节、3h。

健指的指间关节与掌指关2. 术后第14天,患指在健指的配合下做提拿或挟持沙袋的练习,沙袋重量为50~100g,继续主动运动患手各个正常关节,每日3h。肱骨髁上骨折观察要点:由于肱动脉受压或损伤, 或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密切观察 5P症状:1)剧烈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转为无痛; 2)患肢苍白或发绀; 3)肌肉麻痹: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呈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拉手指时疼痛加剧; 4)感觉异常:患肢出现套装感觉减退或消失; 5)无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及时解决他们的痛苦与需要。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3.体位 患肢采用石膏托于肘关节屈曲位固定,于患肢下垫枕,使其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4.症状护理5.并发症6.功能锻炼:

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警惕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1)早中期 :复位或固定当日开始握拳、伸指练习。第 2日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患肢三角巾或前臂吊带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 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2)晚期 :外固定去除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练习,包括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和旋后。恢复肘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着重增加伸展活动度。术后护理1.维持有效固定:1)经常观察患者,查看固定位置是否变动, 有无局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功能位;如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影响桡动脉搏动时,应予调整后再固定。2)固定时间为 3-4周。2.功能锻炼 参见非手术治疗相关内容。肱骨干骨折观察要点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如有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立即汇报医师。是否存在桡动脉损伤,观察感觉及运动情况,表现为垂腕、伸拇伸掌关节功能丧失,前臂后旋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因素外,考虑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伴有神经损伤时,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2.饮食 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3.体位

U型石膏托固定时可平卧,患肢易枕垫起,保护复位的石膏不移动。悬垂石膏固定 2周内只能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维持其下垂牵引作用。但需避免过度。4.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需注意预防: 1)每日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 2)定时改变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3)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5.功能锻炼1)早中期 :骨折固定后立即进行上臂肌肉的早期舒缩活动。握拳、腕屈伸及主动耸肩等动作每日三次,并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相应的锻炼方法。2)晚期 :去除固定后第 1周可进行肩摆动练习,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略倾斜,患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垂直轴做绕环运动;第 2周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术后护理1.体位 内固定术后,使用外展架固定者,以半卧位为宜。平卧位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身体平行,并减轻肿胀。2.疼痛护理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 3日内较剧烈, 以后逐日递减, 可用止痛剂。 组织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且呈进行性, 肢体远端有缺血体征, 可及时解除压应及时迫。3日后,如疼痛进行性加重或搏动性疼痛,伴有皮肤红肿热,伤口有脓液渗出或有臭味,则多为继发感染,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3.预防血管痉挛行神经修复和血管重建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 1)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严格卧床休息,石膏固定患肢 2周;患肢保暖,保持室温 25°C左右;不在患肢测血压;镇痛;禁止吸烟。 2)1周内应用扩血管、抗凝药,保持血管的扩张状态。 3)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变化;检查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肿胀或干瘪、伤口渗血等。4.功能锻炼 详见术前护理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体位 桡神经损伤后行外固定者,应确保外固定的稳定,以保持神经断端于松弛状态利于恢复。2.药物 伴有神经损伤者,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骨折4周内,严禁做上臂旋活动。4.复查指征及时间U型石膏固定者,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会松动,应复诊;悬吊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长臂石膏托,维持固定6周左右。伴桡神经者,定期复查肌电图。尺桡骨骨折观察要点局部肿胀、畸形、疼痛等情况,是否有早期骨筋膜室综合症前期症状。患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合并神经损伤,伴有麻木等症状。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 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后患肢手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丧失,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应做好患者安抚工作,并协助生活料理。2. 饮食3. 体位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骨质愈合。患肢维持在肘关节屈曲 90°、前臂中立位。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4.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前臂高度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或组织肿胀加剧以后造成相对过紧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出现 5P症状,应立即拆除一切外固定。术后护理1. 保持有效固定 钢板固定后,用长臂石膏托将患肢固定于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3-4周。髓内钉固定者,则用管型石膏固定4-6周。2. 功能锻炼a)早中期:从复位固定后开始。 2周内进行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缩活动。第 1日:握拳、屈伸拇指、对掌、肩前后左右摆动、水平方向的绕圈运动。第 4日:在健肢帮助下行患肢肩前上举、侧上举及后伸。第7日:肩部主动屈、伸、内收、外展,手指抗阻练习。第15日:肱二头肌等长收缩练习。3周内,禁做前臂旋转活动。第30日:增加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做手推墙动作。b) 晚期: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后开始。第 1日:肩、肘、腕与指关节主动运动。第 4日:增加肱二头肌抗阻力及等长、等张、等速收缩练习。第 8日:增加前臂旋转的主动练习、 助力练习、肱三头肌与腕屈伸肌群的抗阻力练习。第12日:增加前臂旋转的肌力练习。还可增加作业练习,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健康教育1. 饮食 宜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2.休息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后,卧床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头肩部抬高;离床活动时,三角巾前臂悬吊于胸前。3.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4周后可进行可关节的全面运动。4. 复诊指征及时间 石膏固定后,如患肢出现 5P症状,应立即就诊。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髌骨骨折无移位的骨折:即刻加压包扎并给与冷敷治疗。若关节内积血,抽出积血,加压包扎固位,膝关节伸直位夹板托固定 4-6周,6周后主动屈伸膝关节进行功能练习。移位在0.5cm之内按无移位骨折治疗,超过 0.5cm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补四头肌扩张部分,术后伸膝位石膏固定。手术患者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2、局部制动,减轻疼痛3、完善术前准备(二)术后护理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2、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患肢护理:术后患肢抬高高于患者的心脏, 以利于血液循环, 防止患肢肿胀,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伤口有无渗血和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4、疼痛护理:术后切口疼痛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给药时必须足量早期,以保证疗效.如果是术后肿胀导致绷带包扎过紧的疼痛, 必须立即松解绷带, 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5、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护理常规。6、术后并发症(1)感染(2)关节血肿7、指导功能锻炼:(1)张力带钢丝固定者,由于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方法,加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可以指导病人做各种膝关节的功能操练,如蹬车活动、搓滚舒筋等,以利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2)采用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者,如髌骨是粉碎性骨折者,必须推迟下地步行的时间。可以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也可进行髌骨被动活动, 以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胫腓骨骨干骨折护理措施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体位: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2)石膏固定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石膏固定小时内要经常检查足趾的背伸和跖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受压。只要怀疑神经受压,就应立即刨开石膏减压。3)小夹板固定的护理:随时查看小夹板的松紧度及肢体有无麻木,疼痛等。严防局部压疮,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4)牵引的护理:同牵引病人护理。5)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2)外固定器护理:同骨外固定术护理3)肢体观察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4)病情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术后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出入水量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5)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取髂骨植骨的病人,术后第二天半卧位,放松髂肌减轻压痛。6)功能锻炼患肢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同时,在外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健康促进1)术后早期(0~3天):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保持肌肉的张力和减轻局部肿胀,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置患肢于舒适的位置,保持外展中立位, 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血液回流及肢体消肿, 术后4~6h即可开始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 并轻轻按摩伤口以外的患肢肌肉, 这样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又能加速肿胀的消退。术后第 1天鼓励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同时上肢外展,扩胸增进体力,以维持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心肺功能。2)术后中期(3~2周):指导患者在床上患肢不负重活动,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利用牵引床以进行上臂活动锻炼,训练臂力,以便下地时用拐。对于术前牵引或石膏固定时间较长,关节有一定程度僵硬的患者,应采取

CPM

机辅助锻炼,再逐渐过渡到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活动范围,增加膝与踝的主动运动。3)术后晚期(术后2周~3个月):继续加强原来的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从床边扶床,拄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向部分负重活动逐步过渡。可用双拐开始扶助行走,从足趾着地开始负重,逐渐增加负重最后完全负重。此过程应逐渐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观察要点1. 膝关节肿胀程度,活动障碍,是否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2. 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心理护理 顾虑手术效果,担心骨折预后,易于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给予耐心的开导,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 并给与悉心的照顾, 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2.饮食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且易消化。3.体位 抬高患肢,预防肢体外旋,以免损伤腓总神经。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警惕腘动脉损伤。一旦出现肢体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摸不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紧急探查。术后护理1.体位 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2.功能锻炼 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以免因重力压迫使骨折再移位。术后2日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屈伸锻炼,4-6周后逐步做膝关节屈伸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开始负重行走。健康教育1.活动 6个月内进行扶拐下床不负重活动。随着骨折愈合的程度,肢体逐步增加负重, 并加做小腿带重物的伸膝抬举操练, 加强股四头肌肌力, 增加膝关节稳定度。2.复诊 非手术治疗患者若出现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时,应立即就诊。手术治疗者,根据愈合情况,确定取内固定时间,一般为 6-8个月。踝部骨折观察要点1.2.

局部疼痛肿胀程度,皮下出血和功能障碍。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 心理护理 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及时解决患者困难,给予精神安慰,减轻焦虑情绪。2. 饮食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且易消化。3. 体位 踝部骨折肿胀明显, 应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的位置, 以利于肿胀消退。4. 预防踝部压疮 踝部软组织少,在石膏固定前应以棉垫保护骨隆突出;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是否有骨折处以外的疼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5. 功能锻炼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做小腿肌肉收缩活动及足趾屈伸活动;3-4周后可做踝关节屈伸活动;去除外固定后,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渐负重行走。术后护理1. 体位2. 功能锻炼

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麻醉消退后,对肿胀足背进行按摩,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踝背伸和膝关节屈伸活动。 双踝骨折从第 2周开始,加大踝关节自主活动范围,并辅以被动活动。被动活动时,只能做背伸及跖屈活动, 不能旋转及翻转,以防不利骨折愈合。 2周后可下地轻负重步行; 三踝骨折可晚 1周进行如上活动。健康教育1. 饮食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饮食2. 预防骨质疏松 每日晒太阳 1小时,补充鱼肝油或维生素 D等,利于钙质吸收。3. 继续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去除固定后,可行踝关节旋转、斜坡练步、站立屈膝背伸和下蹲,再逐步练习行走。跟骨骨折1.非手术治疗(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 用小腿石膏托制动 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 12周以后。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一般不作固定。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仅用石膏托固定患足于中立位 4~6周。对于跟骨结节关节角有影响的骨折,可用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 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 小腿后侧弓形板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 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之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一般固定 6~8周。此种固定适用于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波及跟距关节而未用钢针固定者。 如用钢针固定, 可采用长腿石膏靴屈膝、足跖屈, 4周后去钢针,改用短腿石膏靴再固定 4周(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 采用功能疗法 。即休息3~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2.手术治疗(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 4~6周。(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4~6周。(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 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 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 (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 以促进水肿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术后护理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受伤后,惧怕手术,担心术后效果不好,通过讲解,使病人对此手术的方法、目的有所了解,解除其疑虑心理,举例以前成功的手术病例,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疼痛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跟骨骨折常疼痛较剧烈, 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减少周围环境对病人的刺激。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以提高其痛阈,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患肢护理 术后适当抬高患足 20~30cm,注意肢体保暖,以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改善末梢循环,减轻局部肿胀。坐位时避免伤足下垂,在病情允许时,尽早开始患肢活动,也可使用理疗,促进水肿的消退。4伤口护理 跟骨手术后渗血一般较多,术后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室内空气流通;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时治疗贫血、营养不良及诱发伤口感染的疾病,提高患者的抗抗能力。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对术后体温持续过高者,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有无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管一般留置48~72h,引流条24h,并观察引流量、色、质,防止因引流不畅而引起伤口内积血,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辅料,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因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并应用脱水、活血、抗感染治疗,加强换药,必要时行清创植皮处理。如颜色变浅是皮肤坏死早期表现,就要加强引流,强患肢活动,必要时拆除12针缝线,以减少张力。5饮食的护理 骨折病人必须加强营养支持,增加人体抵抗力,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以达到促进骨愈合的目的。 早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骨折中后期,指导其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粗纤维及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骨头汤、牛奶、虾米等。6康复功能锻炼 要鼓励患者战胜术后因疼痛而不敢活动的恐惧心理,使每例患者明确加强康复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又可促进骨折愈合,加速功能恢复。一般术后 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 特别是跖屈锻炼, 对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 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 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 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术后 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术后 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 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经常适度鼓励、表扬患者,给其以心理支持。7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应及时开展患侧踝关节的主动身躯活动以锻炼踝关节,并开始进行足的内外翻的活动以锻炼距下关节。 练习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和等张收缩以防止下肢的萎缩。 如单足骨折 2周可下地不负重行走, 单足及双足需3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术后 1年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锁骨骨折观察要点1.2.

局部压痛,是否可触及移位的骨折断端,是否有异常活动与骨擦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改变,发白或青紫;温度是否降低;感觉是否麻木。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 心理护理 锁骨骨折后,因担心肩胸部畸形, 影响美观和功能, 会有焦虑、烦躁心理。告知患者锁骨骨折治疗效果较好,以消除患者心理障碍。2. 饮食3. 体位

应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饮食局部固定后,宜卧硬板床, 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平卧时不用枕头,在两肩胛间垫窄一枕,使两肩后伸外展;患侧胸壁侧方垫枕,以免悬吊的肢体肘部及上臂下坠。日间活动不宜过多,尽量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双手叉腰,挺胸、提肩,可缓解对腋下神经、血管的压迫。4. 功能锻炼 早中期:骨折急性损伤处理后 2-3日,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和疼痛开始消退,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如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曲、前臂旋前、旋后等主动练习,并逐渐增加幅度。晚期: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后,锻炼目的为恢复肩关节活动,常用方法为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和关节牵伸运动。术后护理1. 体位 患侧上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平卧时去枕,在两肩胛间垫窄枕, 使两肩后伸外展, 同时患侧胸壁侧方垫枕, 以免患侧肢体下坠,保持上臂及肘部与胸部平行。2. 症状护理1)疼痛:影响睡眠时,适当给予止痛、镇静剂。2)伤口: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情况。3. 一般护理: 协助洗漱、进食,并鼓励指导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4. 功能锻炼 在术后固定期间,主动进行手指握拳、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不宜做肩前屈、内收动作。健康教育1. 休息2. 饮食3. 固定

早期卧床休息为主,可间断下床活动。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刺激性小的食物。保持患侧肩部及上肢有效固定位,并维持 3周。4. 功能锻炼 外固定者,避免前屈、内收动作。解除外固定后,着重练习肩的前屈,肩旋转活动,如划船动作。避免过去急躁,用力过猛。5. 复查时间及指征 术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需行 X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手法复位外固定者如出、骨折处疼痛加剧、患肢麻木、手指颜色改变,温度低于或高于正常等情况须随时复查。肩锁关节脱位一.非手术治疗方法冰敷—减轻疼痛和肿胀2休息及悬吊保护性吊带直至疼痛消失通常需1-2周消炎止痛药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只要能耐受即可进行轻度活动,根据愈合情况逐渐加强力量和提高活动度二.病人可以恢复运动的条件:关节活动度完全性恢复而且无痛肩锁关节无触痛用力牵引不引起疼痛通常I°损伤需2周,II°损伤6周,III°损伤12周三.手术治疗1清理肩锁关节、 修复肩锁关节囊, 必要时锁骨远端切除 10-15mm及重建肩锁韧带修复或重建喙锁韧带在修复或重建的喙锁韧带愈合前,喙突和锁骨之间需要固定,方法有很多种—如喙锁螺钉、纽扣钢板等等四.肩锁关节脱位的康复(1)非手术治疗的康复肩锁关节脱位经过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在 2-12周内康复(2)手术治疗的康复1悬吊带4周,术后3天内手术切口保持干燥,10天拆线2前臂及手部活动在术后可立即进行,上臂在术后制动2-3周后开始活动3术后3周内禁止上举4术后8-12周内限制过顶活动4术后12周内允许手臂在腰部高度活动。如果写字或使用计算机,12周后取出螺钉(如果应用)或固定线已软化,可以增加活动度和力量5悬吊带去除后,需要 6-8周的康复以恢复关节活动度6投掷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练习要推迟 4-6个月肩关节脱位临床表现1.伤肩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2.患肢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位,常以健手托患臂,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3.肩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在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可触及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4.搭肩试验阳性,患侧手靠胸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 : 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及时解决患者的困难,给患者精神安慰,减轻紧张心理。2.活动指导: 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协助医生及时复位,并向患者讲诉复位后固定的重要性, 防止习惯性脱位;3.石膏固定: 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肢端出现肿胀、麻木、皮肤紫青、皮温降低及疼痛,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4、牵引患者 应观察是否为有效牵引,有无压迫神经的症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5、疼痛 疼痛时给止痛药,局部早期可冷敷,超过 24小时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6、准备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肘关节脱位临床表现肘关节肿痛,关节置于半屈曲状,伸屈活动受限。如肘后脱位,则肘后方空虚,鹰嘴部向后明显突出;侧方脱位,肘部呈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肘窝部充盈饱满。肱骨内、外髁及鹰嘴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关系改变。 肘关节脱位时,应注意血管、神经损伤的有关症状及体征。护理措施(一)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准备1.及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减轻紧张心理。2.饮食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3.保持肩关节中立位。4.早期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24小时后热敷,以减轻肌肉的痉挛;后期理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5.经常查看固定位置有无移动,有无局部压迫症状;让患者了解固定时限。6.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7、正确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受限及骨化性肌炎。(二)术后护理1.及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减轻紧张心理。2.饮食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3.保持肩关节中立位。4.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固定患肩,避免前臂下垂。进行患手抓握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康复与健康指导1.保持患肩制动 4周,注意补充维生素。2.固定期间进行前臂屈伸、 手指抓捏练习; 4周后去除外固定, 逐步活动肩关节。3.关节成形术后, 3周左右拆除固定,加强伤肢功能锻炼。4.术后4周拍X线片复查。髋关节脱位治疗1.单纯性脱位治疗1)髋关节后脱位一般均可手法复位,很少有困难。复位方法以屈髋屈膝位顺股骨轴线牵引较为稳妥可靠,Allis法为仰卧位牵引,Stimson法为俯卧位牵引。复位时手法应徐缓,持续使用牵引力,严禁暴力或突然转向,遇有阻力时更不可强行扭转。如牵引手法无效,可改用旋转“?”问号式手法。2)髋关节前脱位顺患肢轴线牵引时,术者自前而后推动股骨头,使其向髋臼方位移动,内收下肢使之还纳。3)中心脱位宜用骨牵引复位,牵引4~6周。如晚期发生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或关节融合术。2.髋关节陈旧性脱位因髋臼内充满纤维瘢痕, 周围软组织挛缩,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可根据脱位时间、局部病变和伤员情况, 决定处理方法。 对关节面破坏严重者, 可根据患者职业决定做髋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指导1.皮牵引固定下行双上肢及患肢裸关节的活动。2.3日后进行抬臀练习。3.单纯髋关节前、后脱位,去除皮牵引后,用双拐练习步行。但 2~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以免缺血的股骨头因受压而塌陷;中心型脱位,肢体完全负重宜在 4~6个月后。足拇外翻临床表现1.足拇趾外翻畸形,局部疼痛、影响行走,出现囊炎,局部可溃烂、感染。2.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第二趾朝背面挤出,形成锤状趾。前足变宽。3.第二、三蹠骨头蹠面皮肤因负重加大,形成胼胝。4.第一蹠趾关节突出部皮肤增厚,甚至红肿产生足拇囊炎。治疗原则1.预防措施:应预防和治疗平足症。穿鞋应合适,鞋帮不宜过硬,鞋跟不宜过高、鞋头不宜过尖。2.非手术疗法:轻度外翻、疼痛较轻者,可按摩,搬动足拇趾向足内侧, 理疗,穿鞋合适,亦可在第一、二足拇趾间用棉卷垫起或夜间在足的内侧缚一直夹板,使足拇趾变直。 同时在沙土上赤足行走, 锻炼足部肌肉或穿矫形鞋、 平足鞋垫矫正平足。3.手术疗法:适用于疼痛严重或畸形严重者。术式: (1)切断足拇收肌,并将其移植到第一蹠骨颈外侧。 (2)切除外侧子骨。 (3)切除滑囊及骨赘,重叠缝合内侧关节囊,使其紧缩。 (4)第一蹠骨基底部截骨术,以矫正蹠骨内翻。 (5)近节趾骨部分切除术(Kellers手术):适用于骨关节炎严重者。用药原则1.对大多数病人,不需用药物治疗,而作非手术治疗。2.对少数病人需行手术治疗,术后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生素。术后要给支持、对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身体状况1、腰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弯腰负重、咳嗽、打喷嚏、长时强迫体位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腰痛向下肢放射。2、坐骨神经痛 约95%的病人出现坐骨神经痛, 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的缘故。痛初为痛觉过敏或钝痛, 逐渐加重,放射至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 严重者相应区域感觉迟钝或麻木。 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都可使腿痛加重。 腿痛重于腰背痛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表现。3、马尾综合征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脱垂游离型常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4、腰椎检查 生理曲度改变,变直、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腰部活动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为明显。腰部及骶棘肥痉挛,棘间及椎旁1cm处多有压痛,压痛可沿坐骨神经放射。5、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6、神经系统检查 下肢感觉异常,小腿痛触觉浅退,肌力下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时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治疗要点与反应早期症状较轻,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和推拿按摩、应用腰围、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症状较重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有:经皮髓核切吸术和髓核摘除术。治疗配合1、骨盆牵引 牵引增宽椎间隙, 促进突出物回缩, 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 7-15kg之间,抬高床足作反牵引, 共2周。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病人禁用。2、理疗和推拿 可缓解肌痉挛,对某些早期病例有较好的效果。3、应用腰围 一般在急性期过去后,起床活动时用做临时保护措施,不宜久用。4、引流护理 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病人、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引流瓶。5、换药 手术后保持局部清洁,及时进行换药。6、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应指导病人进行锻炼。非急性期病人及手术后恢复期均可进行。术后 7日即可开始,先用飞燕式、五点支撑法, 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但腰椎有破坏性改变,内固定物植入,感染性疾患、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不佳者不宜进行腰背肌锻炼。健康指导1、避免慢性损伤 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2、腰背肌训练 继续加强腰背肌训练,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3、弯腰取物时注意姿势 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特点腰椎管狭窄症常发生在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大致分为腰痛, 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护理措施疼痛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卧位时椎间盘承受压力比站立时下降 50%,因此卧床休息可减轻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卧床 3周后,可考虑带腰围下床活动,腰围可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对腰椎起保护及制动作用。体位护理抬高床头20°,膝关节屈曲,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舒适度。不习惯长期侧卧者可以在膝部垫高后屈髋屈膝仰卧, 每日除了必要起床的事外, 应尽量卧床, 直至症状基本缓解。骨盆牵引的护理保持有效骨盆牵引。牵引期间注意观察患者体位,牵引力线及重量是否正确,不可随意增减,以保证达到牵引的效果,加强基础护理,观察皮肤有无疼痛,发红,破损,压疮。4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而产生心理障碍,情绪低落,顾虑重重,将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所以要因势利导,关心安慰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一般手术后均有 3~5天的吸收热,体温不超过 39℃。部分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为防止脊髓神经水肿可做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进行心电监护,防止意外发生2) 观察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如发现大量渗血,及时报告医生。3) 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下肢痛或麻木症状区域, 按受压神经而定,中央性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主要感觉腰骶部疼痛或臀部痛,很少有下肢放射痛。4)排尿的观察由于麻醉因素,疼痛刺激,姿势和习惯改变均可引起排尿困难,因此,强调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特别重要,强调术后不可过早使用镇痛剂,以免影响排尿反射的恢复,发生尿潴留后可行诱导排尿,无效时可导尿。5)手术后体位及翻身术后卧硬板床,取左右侧位,双膝间置软枕,肩背及臀部放置枕头以保持体位平稳,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翻身时护士一手扶住患者肩膀,一手托住臀部与患者同时慢慢用力,用圆木滚动方式翻至对侧,然后再用枕头固定肩,背,臀部6)功能锻炼术后3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及膝踝关节活动,拆线后指导患者俯卧时做“飞燕式”腰背肌锻炼,一般卧床时间为:脊柱融合术卧床3~4个月:全椎板切除术卧床 2~3个月:半椎板切除术卧床 1个半月~2个月方可下床活动。皮瓣修复术简介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相连, 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 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 转移到另一创面后,暂时任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