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_第1页
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_第2页
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_第3页
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_第4页
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刍动物营养学傅彤TEL-mail:futong2004@126.com第三章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第一节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一、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碘等元素。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5.5~18%(平均16%)。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目前生物体发现的氨基酸有180多种,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并且都是α-氨基酸。

α-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二肽的生成氨基酸的结构羧基氨基α-碳原子侧链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消化蛋白质NPN肽+氨基酸微生物有机酸+氨+二氧化碳微生物微生物菌体蛋白瘤胃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未被消化蛋白质盐酸变性蛋白胃蛋白酶多肽羧基肽酶、氨基肽酶游离的氨基酸+寡肽十二指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菌体蛋白皱胃和小肠寡肽主要是含二到四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日粮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氨、肽类、氨基酸

微生物蛋白流入后部消化道瘤胃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叫瘤胃降解蛋白(RDP),用于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未经瘤胃微生物酶降解直接进如后部胃肠道的饲料蛋白质叫非降解蛋白(UDP)或过瘤胃蛋白2.代谢氨基酸体蛋白质酮酸氨和胺化物葡萄糖或脂肪尿素或尿酸CO2+H2O+能量瘤胃中产生的氨唾液瘤胃瘤胃中的氮素循环瘤胃壁肝脏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组织合成血液唾液日粮N

蛋白质NPN

肽瘤胃氨基酸微生物蛋白NH3VFACHO

过瘤胃

内源

蛋白质消化酶(肽)

氨基酸

微生物作用

内源氨基酸NH3蛋白质非可消化N代谢N(内源和微生物)UREA肝脏肾脏血浆尿素尿小肠大肠和盲肠粪便NEAA蛋白质CP100%30%CP70%CP20%CP50%CP80%CP瘤胃降解蛋白RDP瘤胃非降解蛋白UDP微生物蛋白MP三、增加过瘤胃蛋白的方法选择低降解率的日粮,使十二指肠的氨基酸组成与日粮相近植物性饲料降解率差异较大,动物性蛋白质降解慢;使用过瘤胃率蛋白高的饲料,如鱼粉、血粉以及豆科牧草。

在保证日粮消化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日粮蛋白质在瘤胃内的滞留时间滞留时间长,被降解的饲料蛋白质较多。过瘤胃保护物理处理:加热和包被化学保护:保护氨基酸(RPAA)、金属氨基酸螯合物、变性蛋白质、长链脂肪酸钙盐等饲料蛋白质的过瘤胃率(RUP)复习与回顾第四节瘤胃内容物的特性一、瘤胃的温度二、瘤胃内容物的pH三、氧化还原电位四、瘤胃液的渗透压五、瘤胃内的气体

六、瘤胃内容物的外流第二章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复习与回顾第一节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一、蛋白质的组成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第三章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三、增加过瘤胃蛋白的方法加热处理法

加热处理法使蛋白质变性,形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复合物并在蛋白质之间形成交叉连接,加热处理时应注意时间和温度物理包被保护蛋白质

利用富含白蛋白的物质在饲料颗粒外可形成一层保护壳,防止易溶蛋白在瘤胃内的扩散溶解。全血、乳清蛋白、卵清蛋白等都能对蛋白质起到保护作用蛋白质的过瘤胃保护物理处理:化学药品处理法使蛋白质变性,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如酸、碱、乙醇)结合蛋白质或在蛋白质分子间引入双键

常用的化学物质:单宁、甲醛、酚类、甲烷抑制剂(半缩醛)等;化合物、聚合物包被保护

依据瘤胃与皱胃液pH差别,包被材料在蛋白质饲料颗粒外形成坚韧的保护薄膜,具有吸湿性、耐热性、无毒及异常的气味,与包被物不反应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化学处理:00mois2001-Ref.:0000Microvit-Overview2002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大肠吸收>98%释放:>95%保护:>90%过瘤胃后,产品完好产品形态过皱胃后,产品释放蛋氨酸(methionine)又名甲硫氨酸,甲硫基丁氨酸,2-氨基-4-甲硫基-丁酸或甲硫基丁氨酸。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L-methioninehydroxyanalogue,缩略语:MHA)又名Alimet、液态羟基蛋氨酸、2-羟基-4-甲硫基丁酸。N-羟甲基蛋氨酸钙(mepron)又名保护性蛋氨酸。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DL-methioninehydroxyanaloguecalcium)又名蛋氨酸羟基钙(MHA-Ca)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质量1.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含量受微生物类型、生长阶段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等因素影响瘤胃混合细菌干物质中氮的含量平均10.5%,相当于65.5%的粗蛋白质(58%-77%);原虫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含量24%-49%;2.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原虫与细菌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均很恒定;细菌蛋白质中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高于原虫蛋白质;原虫蛋白质中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均高于细菌;胱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大致相等;瘤胃细菌含有较高水平的二氨基庚二酸,动植物、纤毛虫体内不存在;纤毛虫含氨基乙基磷酸(纤毛素)是细菌所不具有的。二氨基庚二酸赖氨酸3.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消化绵羊瘤胃细菌的表观消化率76.0%-78.2%(回肠末端和全收粪法),平均77.5%(Storm,1982);羔羊对瘤胃微生物的真实消化率为81%,除二氨基庚二酸(37%)、组氨酸(68%)和胱氨酸(73%)外,其它氨基酸的消化率均在80%-88%;瘤胃原虫的蛋白质真消化率大于细菌(91%vs74%;McNaught,1954);饲料中某养分的消化率=饲料中某养分量-粪中某养分量饲料中某养分量×100%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进食氮-粪中氮进食氮×100%蛋白质真消化率=进食氮-(粪氮-代谢粪氮)进食氮×100%内源尿氮(EUN)

是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出的氮。代谢粪氮(MFN)

动物采食无氮饲粮时经粪中排出的氮叫代谢粪氮。它主要来源于脱落的消化道上皮细胞和胃肠道分泌的消化酶等含氮物质,也包括部分体内蛋白质氧化分解经尿素循环进入消化道的氮。4.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与生物学价值瘤胃微生物的生物学价值为66%-87%;瘤胃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真消化率及净利用率分别为82%、87%与63%,原虫蛋白质相应为82%、87%与71%(Ellis,1965);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饲料的调平作用导致所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都向瘤胃微生物蛋白质靠近,因此日粮粗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差异较小。表观生物学价值(BV)=存留氮吸收氮×100=进食氮-(粪氮+尿氮)进食氮-粪氮×100真实生物学价值(TBV)=进食氮-(粪氮-代谢粪氮)-(尿氮-内源尿氮)进食氮-(粪氮-代谢粪氮)×100蛋白净利用率(NPU)=存留氮进食氮×100NPU=BV×氮(CP)的消化率=进食氮-(粪氮+尿氮)进食氮×100五、非蛋白氮在瘤胃中的消化与代谢粗蛋白质真蛋白质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NPN包括:游离氨基酸、酰胺类、含氮的糖苷和脂肪、生物碱、硝酸盐、铵盐、嘌呤、嘧啶等。尿素含氮量:42~46%42~46%×6.25=262.5~287.5%尿素氨(NH3)+二氧化碳(CO2)碳水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酮酸(碳链)氨+酮酸氨基酸菌体蛋白氨基酸细菌脲酶细菌酶细菌酶细菌酶细菌对尿素的利用:第二节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一、NPN利用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对象瘤胃中来源于细菌的脲酶(尿素酶)活性很强;微生物可以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MCP),瘤胃微生物蛋白氮中,大约50%-80%直接来源于瘤胃中的氨;尿素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含氮物质;主要用于反刍动物低蛋白日粮。二、影响尿素等NPN利用的主要因素1.日粮中能量水平和来源的影响菌体蛋白(MCP)合成量与可发酵有机物质与代谢能(ME)呈正相关,100g可发酵有机物质可合成22gMCP,每兆焦ME,可合成8.2gMCP;日粮中淀粉含量较高,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的能力提高;精粗饲料混合组成日粮,比单一用好。2.日粮粗蛋白水平及来源的影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达到一定量时,瘤胃液中的氨浓度超过了微生物的利用能力,再添加尿素等NPN毫无益处,甚至造成氨中毒;一般低溶解度蛋白(降解率低)日粮,可适当多添加尿素。3.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矿物质通过调节瘤胃渗透压,pH值及稀释率,维持瘤胃内环境,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及氮的利用瘤胃中硫不足,减低微生物对氮的利用,例如绵羊日量N:S比超过10.9时,菌体蛋白数量下降;钴是瘤胃微生物合成VB12主要元素,间接的影响硫的利用和尿素的利用。4.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凡是影响瘤胃微生物生物量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氮的利用,也影响NPN的利用率;如:日粮类型和pH值。三、利用NPN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延缓NPN饲料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以便微生物有机会充分利用采用一些重金属或尿酶抑制剂;采用保护剂,即用硫、蜡与某些化学聚合物包被尿素,以减缓分解速度;采用分解速度慢的NPN饲料,如双缩脲、羟甲基尿素;注意饲喂方式和方法:混在精料中饲喂、不可混于水中饲喂;添加尿素的谷类混合料中,不应使用大豆和其他含尿酶的豆类。2.增强微生物的合成作用饲喂尿素应逐渐加量,需2-4周作为适应期;饲喂后不应间断,否则再喂时仍需过渡期。3.提供充足的的营养源饲喂尿素与补饲淀粉结合,1kg淀粉加入100g尿素。4.应补充硫、磷、铁、锰、钴等矿物质元素的不足氮硫比以10-14:1为宜。5.在已满足蛋白质需要的日粮中添加无效瘤胃微生物在氨浓度超过5-8mg/100ml时不能有效利用NPN;日粮粗蛋白超过13%时,添加尿素效果差(高产奶牛例外,可能是由于代谢旺盛,微生物利用氨的能力增强)。6.注意氨中毒瘤胃氨浓度达到80mg/100ml时,血氨浓度超过5mg/100ml时会出现中毒(肝脏转化极限);奶牛日粮中尿素的用量不可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灌服醋酸可缓解酸中毒。四、NPN利用的方式1.尿素混合料饲喂乳牛、肉牛和育成牛时,可将尿素按1%-2%掺于混合精料;与谷类或淀粉饲料搭配。2.尿素青贮青贮过程中均匀地喷撒入青贮原料中,0.5%-0.6%添加量可使玉米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10%-12%。3.尿素食盐添砖尿素40%、食盐41.5%、磷酸钠和微量元素8.5%、糖蜜10%;尿素10%、糖蜜3%、麸皮40%、食盐1%、微量元素1%、水泥10%(凝固法);改变食盐添加量来控制牛羊采食量。4.氨化饲料氨水、液态氨、尿素处理秸秆,可提高干物质消化率;100kg秸秆洒入25%氨水12kg,秸秆含水量不低于15%。尿素的适宜用量:1.以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1/4~1/32.尿素占日粮干物质的1%~1.5%3.尿素占青贮鲜样的0.3%~0.5%第三节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体系一、传统的蛋白质评定体系粗蛋白质(CP)

可消化粗蛋白质(DCP)食入粗蛋白质与粪中粗蛋白质之差,即粗蛋白质的含量乘以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体现饲粮中总含氮物的多少。反刍动物粗蛋白质评定体系的主要缺点1.饲料中的可消化蛋白质是由表观可消化氮乘以6.25计算而得到,没有考虑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可以分为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UDP)和饲料降解蛋白(RDP)两部分,以及瘤胃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数量和效率。因为进入小肠中的蛋白质有很大一部分是瘤胃微生物蛋白,用常规的消化试验方法确定的可消化蛋白质会有很大的误差。反刍动物粗蛋白质评定体系的主要缺点2.不能区分真蛋白(TP)和非蛋白氮(NPN)的营养价值。粗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日粮不一定有相同的生产效果,这是由于不同粗蛋白质含有不同数量的非蛋白氮。用真蛋白代替粗蛋白质又会忽略非蛋白氮的营养价值。3.没有反映日粮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进入小肠后被吸收的氨基酸的数量和组成,同时粗蛋白质含量相同的饲料在瘤胃中的消化率也不同,因此很难准确评定饲料蛋白质的价值和需要量。二、现有主要的蛋白质新体系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蛋白质(MCP):从瘤胃随食糜流入真胃和小肠中的微生物蛋白质,大约可以提供反刍动物蛋白质或氨基酸需要量的一半以上;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UDP):在瘤胃中能够避免被降解,并能够通过瓣胃和皱胃的日粮中蛋白质,通常也被称为“过瘤胃蛋白(Escapeprotein)”;内源性蛋白质(ECP):主要源于唾液、脱落上皮细胞和瘤胃微生物裂解的残留物,其数量很少而忽略不计。饲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后,到达小肠中的蛋白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合称为小肠代谢蛋白质(MP)或小肠可吸收蛋白(AP)。1.法国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PDI)小肠可消化蛋白质(PDI)包括两部分:瘤胃中未降解的日粮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的部分(PDIA)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的部分(PDIM)PDIA含量是根据粗蛋白质的含量(CP)及其在瘤胃中的降解率(dg)和未降解的饲料蛋白质在小肠中的真消化率(ddp)进行计算的,公式为PDIA=CP×(1-dg)×ddPPDIM含量按照以下几个参数计算: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可以合成135g微生物粗蛋白质、微生物粗蛋白质的真蛋白含量为80%、微生物真蛋白在小肠的消化率为70%、饲料降解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为100%。2.美国的可代谢蛋白质体系(1)代谢蛋白质是指瘤胃日粮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中被吸收的量,与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概念相同。(2)瘤胃可降解蛋白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为100%。(3)尿素发酵潜力(用于估计尿素的适宜添加量)

UFP=(1.044TDN-ß)/2.8

式中1.044为每10gTDN能产生1.044g瘤胃微生物蛋白质,β为采食1kg饲料的降解蛋白质g数,2.8为尿素的蛋白质当量。

例如:玉米含TDN90%,每kg玉米含蛋白质82g,降解率为65%,每kg玉米的可降解蛋白质量为53.3g,则UFP=(1.044×90—53.3)/2.8=14.5g/kg。

3.中国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1)到达小肠的可消化粗蛋白包括饲料非降解蛋白(UDP)和微生物粗蛋白(MCP)两部分。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UDP×小肠消化率+MCP×小肠消化率(2)每千克可发酵有机物(FOM)可以被用于合成168克MCP;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可以被用于合成144克MCP;每个NND可以被用于合成40克MCP,每个RND可以被用于合成95克MCP。1kg含脂4%的标准乳的能量,或3138kJ的产奶净能为1个奶牛能量单位(NND),1kg中等玉米所含的综合净能值8.08MJ为1个肉牛能量单位(RND)。

(3)主要参数:①降解蛋白质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采用90%,非蛋白氮的转化效率为80%。②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按38g微生物蛋白质/NND计算,设瘤胃微生物氨基酸氮的含量为80%,其余20%为非氨基酸氮。③设微生物氨基酸氮的消化率为70%,非降解蛋白质在小肠中的消化率亦为70%。④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对维持和产乳均按70%计算。⑤维持所需的氨基酸氮,根据国内所做的氮平衡试验结果推算,认为270mgN/kgW0.75比较合适。(冯仰廉等,1985)奶牛饲养标准NY/T34-2004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质(UDP)×小肠消化率(0.65)+瘤胃微生物粗蛋白质(MCP)×小肠消化率(0.70)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的转化效率: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用于体蛋白质沉积的转化效率对于生长牛为0.6,对产奶为0.7(4)瘤胃能氮平衡

=用可利用能估测的MCP—用RDP估测的MCP=DOM×144—RDP×900=NND×40—RDP×900=RND×95—RDP×900=0,平衡良好

>0,能量多余,需补充可降解氮

<0,能量不足,需补充可利用能(3)主要参数:①降解蛋白质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采用90%,非蛋白氮的转化效率为80%。②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按38g微生物蛋白质/NND计算,设瘤胃微生物氨基酸氮的含量为80%,其余20%为非氨基酸氮。③设微生物氨基酸氮的消化率为70%,非降解蛋白质在小肠中的消化率亦为70%。④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对维持和产乳均按70%计算。⑤维持所需的氨基酸氮,根据国内所做的氮平衡试验结果推算,认为270mgN/kgW0.75比较合适。(冯仰廉等,1985)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主要特点1.到达小肠的蛋白质包括:饲料非降解蛋白和瘤胃微生物蛋白两部分2.考虑了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3.考虑了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的消化率4.考虑了微生物蛋白质的组成5.现有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应用尼龙袋技术测定UDP;应用RNA、15N或DAPA(二氨基庚二酸法)作为标记物测定MCP。然后将两部分相加作为到达小肠的可消化蛋白质。第四节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需要(1)奶牛维持的蛋白质需要

奶牛维持的粗蛋白需要量(克)=4.6g×W0.75,200kg体重以下用4g×W0.75;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为3.0g×W0.75。200kg体重以下用2.3g×W0.75;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为2.5g×W0.75,200kg体重以下用2.2g×W0.75。一、奶牛蛋白质的需要量例如:600㎏体重维持需要粗蛋白?克、可消化粗蛋白?克、小肠可消化粗蛋白?克。6000.75=121.2600kg奶牛维持的粗蛋白需要量=4.6×W0.75=4.6×121.2=557.5g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3.0g×W0.75

=3×121.2=363.6g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2.5g×W0.75

=2.5×121.2=303g

(2)产奶的蛋白质需要产奶的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在乳蛋白质没有测定的情况下,亦可根据乳脂率进行测算,乳蛋白率(%)=2.36+0.24×乳脂率(%)(p<0.01,n=330)。产奶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质量/0.70产奶的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质量/0.60产奶的粗蛋白质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质量/0.39例如:产1公斤标准乳需要粗蛋白?克、可消化粗蛋白?克、小肠消化粗蛋白?克。乳蛋白率(%)=2.36+0.24×乳脂率(%)=2.36+0.24×4=3.32;牛奶的蛋白质量=1000×3.32%=33.2.产奶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质量/0.70=33.2/0.7=47.4产奶的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质量/0.60=33.2/0.6=55.3产奶的粗蛋白质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质量/0.39=33.2/0.39=85.1(3)生长牛的蛋白质需要生长牛的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体蛋白质的沉积量。增重的蛋白质沉积(g/d)=ΔW(170.22-0.1731W+0.000178W2)

×(1.12-0.1258ΔW)式中:ΔW为日增重(kg);W为体重(kg)。增重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增重的体蛋白沉积量/0.66(小牛40-60kg0.7,70-90kg0.65)增重的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增重的体蛋白沉积量/0.55增重的粗蛋白质需要量=增重的体蛋白沉积量/0.36(4)妊娠的蛋白质需要妊娠的蛋白质需要按牛妊娠各阶段子宫和胎儿所沉积的蛋白质量计算。在维持的基础上,可消化粗蛋白的给量,妊娠6个月时为50g,7个月时为84g,8个月时为132g,9个月时为194g;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的给量,妊娠6个月时为43g,7个月时为73g,8个月时为115g,9个月时为169g。采用我国新蛋白质体系计算泌乳牛对降解蛋白质和非降解蛋白质的需要

以体重600kg、日产奶30kg4%标准乳的产奶牛为例,按我国奶牛饲养标准中所建议的有关参数计算奶牛对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UDP)的需要量。奶牛饲养标准NY/T34-2004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质(UDP)×小肠消化率(0.65)+瘤胃微生物粗蛋白质(MCP)×小肠消化率(0.70)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的转化效率: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用于体蛋白质沉积的转化效率对于生长牛为0.6,对产奶为0.7中国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1)到达小肠的可消化粗蛋白包括饲料非降解蛋白(UDP)和微生物粗蛋白(MCP)两部分。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UDP×小肠消化率+MCP×小肠消化率(2)每千克可发酵有机物(FOM)可以被用于合成168克MCP;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可以被用于合成144克MCP;每个NND可以被用于合成40克微生物粗蛋白,每个RND可以被用于合成95克微生物粗蛋白。1kg含脂4%的标准乳的能量,或3138kJ的产奶净能为1个奶牛能量单位(NND),1kg中等玉米所含的综合净能值8.08MJ为1个肉牛能量单位(RND)。

(3)主要参数:①降解蛋白质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采用90%,非蛋白氮的转化效率为80%。②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按38g微生物蛋白质/NND计算,设瘤胃微生物氨基酸氮的含量为80%,其余20%为非氨基酸氮。③设微生物氨基酸氮的消化率为70%,非降解蛋白质在小肠中的消化率亦为70%。④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对维持和产乳均按70%计算。⑤维持所需的氨基酸氮,根据国内所做的氮平衡试验结果推算,认为270mgN/kgW0.75比较合适。(冯仰廉等,1985)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UDP×小肠消化率+MCP×小肠消化率RDP=MCP/降解蛋白质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每NND可产生的微生物蛋白的克数每日小肠可消化蛋白质需要总量(g)=维持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泌乳小肠可消化蛋白质=2.5×6000.75+30×1000×【(2.36+0.24×4)/100】/0.7

=303.1+1422.9=1726.0

44%乳脂率标准乳

0.7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的转化效率。A、根据该牛的每日能量需要量(包括维持和产奶需要)计算瘤胃微生物蛋白的产量奶牛能量需要量(NND/d)=13.73(维持)+30(产奶)=43.73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g/d)=43.73×38=1661.7

式中:38为每NND可产生的微生物蛋白的克数。B、根据微生物蛋白产量计算饲粮降解蛋白需要量降解蛋白需要量(g/d)=1661.7÷0.9=1846

式中:0.9为瘤胃微生物对降解蛋白的利用率。C、根据每日小肠可消化蛋白质需要总量计算非降解蛋白需要量非降解粗蛋白需要量(g/d)=(小肠可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