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文学_第1页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_第2页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_第3页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_第4页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相互连接、又相互穿插和彼此渗透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浪漫主义时期,囊括了十九世纪整个上半叶。第二阶段是帕尔纳斯流派倡导下的现代派文学时期。第三阶段是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19世纪法国文学流派组成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早期象征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个特征。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并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表现。法国浪漫主义产生较晚经过了法国革命的动荡、帝国的战争以及路易十八统治的衰微之后,新的一代突然崛起。他们从政治生涯、军事冒险和民政管理转向了文学改革和艺术创新。于是对于艺术自由的狂热占据了所有的心灵,艺术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这种对艺术的膜拜产生了光芒四射、鲜艳夺目的文学,一种迷恋于热情奔放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法国文学作品数量教大,且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其中以雨果的成就最为瞩目,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远的影响。关于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动家。他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然而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在法国19世纪的几次大革命中,他都是倍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1885年,雨果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有200万人自发参加葬礼,人们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时的盛况。在法国历史上,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纪念,又得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家中唯一的一个。“巴黎圣母院”的精彩片段走近主人公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小小的左眼为棕红色眉毛所塞,右眼则完全消失在一个大瘤子之下,横七竖八的牙齿缺一块掉一块,跟墙垛子似的,长着老茧的嘴巴上有一颗大牙践踏着,伸出来好像是大象的长牙,下巴劈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切表现出的一种神态,混合着狡狯,惊愕,忧伤……

她身材不高,可苗条的身段挺拔,显得修长,所以他仿佛觉得她个儿很高。她肤色棕褐,但可以猜想到,白天里看上去,大概像安达卢西亚姑娘和罗马姑娘那样有着美丽的金色光泽。她那纤秀的小脚,也是安达卢西亚人的样子,穿在优雅的鞋子里整个显得贴紧而又自如。她在一张随便垫在她脚下的旧波斯地毯上翩翩舞着,旋转着,涡旋着;每次一旋转,她那张容光焕发的脸蛋儿从您面前闪过,那双乌亮的大眼睛就向您投过来闪电般的目光。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描述的是一个美丽,浪漫但又悲惨的爱情故事.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克洛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非必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梅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冲入圣母院所杀,最后卡西莫多多愤然将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父子档——大仲马与小仲马亚历山大·仲马,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为小说和剧作。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终于移入了法国先贤祠。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亚历山大·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阿斯达大队委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产生条件特点: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产生的条件: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司汤达司汤达名为“斯丹达尔”(司汤达是笔名),原名亨利·贝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1830年)、《巴马修道院》(1839年)。红与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它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尔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但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代表作品《高老头》主人公: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写了20余人。其中有贵族、金融家、退休商人、公寓老板娘、大学生、潜逃苦役犯、被父亲抛弃的少女、寡妇、老小姐、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