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兴隆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曾国藩——从“中人”到“完人”的追求(节选)湘乡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在房梁上等着曾国藩熄灯睡觉好下来偷东西。曾国藩在背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都等急了,跳下房梁说,你真笨,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然后拂袖而去。此笑话显然是后人杜撰,但故事透露出曾国藩的脑袋可能确实不是很灵光。这个资质平庸、出身普通、成长于偏远深山之中的小孩,最后怎会出将入相成为儒学大家呢?曾国藩曾在家书里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体现了他“尚拙”的人生哲学。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天读《廿三史》二十页,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还有他从三十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他61岁去世,也不间断。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曾国藩做事靠的是自己执著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那曾国藩树立的是什么样的信念?遇到困难时又如何勉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呢?曾国藩有一联自箴,耐人寻味: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这副对联说的是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吃苦和惜时。其实人世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实现的。立志、努力行动、历尽磨难、珍惜时间,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但说到容易,做到就很难了。曾国藩用一个“悔”字来确保自己可以做到。“悔”,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悔过自新。正是因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先是一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家。在戴孝办团练的初期他又采用法家思想,认为乱世必用重典。晚年时,父亲去世,曾国藩在思云馆中重读老庄,从而学会了以柔克刚、功成身退。晚年的曾国藩,接受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的建议,和李鸿章一起上书建议朝廷送清国小留学生出国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因此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启蒙者。曾国藩不仅自己在历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还在仕途上成就了一批人,而这些人则成为晚清时期的中流砥柱。他知人善用,在他的人生中,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批落魄士子。耳熟能详的做高官的有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等等。学者则有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左宗棠本一介布衣,是他向皇上举荐,后来有平定新疆之功。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代里,曾国藩和他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著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他对子女的教育,在其家书中多有体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两方面。首先,居安思危,勤俭持家。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曾国藩曾说:“居富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效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兴旺气象。”曾国藩在当官时,时时想着不当官时家人如何生存。“克勤克俭,宜耕宜读。”这样无论当官还是为民都可聊以为生。其二,曾氏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长者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立志、行动、遭遇挫折、珍惜时间,这既是曾国藩成功的法宝,也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B.晚年的曾国藩和李鸿章一起接受容闳的建议,并上书建议朝廷送清国小留学生出国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C.文中多处引用曾国藩家书及原话,多角度展示了他的精神品质、思想变化、人生经验,使传文更加客观真实,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D.中国第一艘轮船的建造、第一所兵工学堂的建立等,都凝聚着曾国藩的心血,因此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作者在文章开头讲了一个后人杜撰的笑话,是为了说明曾国藩的脑袋可能不是很灵光,这个开头显得活泼有趣。B.曾国藩知人善用,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受到他的感召,这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C.曾国藩拥有执著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这是他在历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D.曾国藩虽然也读老庄,也曾学习西方新思想,但从立志、修身、待人、治家等方面来看,依然不失儒家士大夫之风。E.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因此有人说:“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9.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参考答案:7.
C解析:A“也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错,原文是“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过于绝对。B“晚年的曾国藩和李鸿章一起接受容闳的建议”错,原文是“他接受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的建议”,对象不当。D“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错,原文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时间不当。8.
AD(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4分)解析:B“受到他的感召”,无中生有。C“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错。E“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错,因果关系也不恰当。9.答案:①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日课十二条。②在战争上:他使用笨拙的计策,以“扎硬寨,打硬仗”著称,用壕沟把城市活活困死。③在实现人生目标上:他实现目标的方法是笨拙的:吃苦和惜时。④在治家教子上:他以重视勤俭、耕读传家等笨拙的方法治家教子。(1点1分,2点3分,答对3点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艺术江湖之批判张晓军①在时下的美术界,存在着江湖圈子的倾向,而且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②画家有江湖,举办展览,举行活动,人员组合是大致不变的;批评家有江湖,研讨会的专家组合,艺术展览的专家出场,总是那么一帮一伙,带有很强的圈子意味;策展人有江湖,为谁策展,要谁参展,不要谁参展,都是有讲究的……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有江湖,有时“在朝”比“在野”更甚。对于画家来说,由哪个江湖“领袖”引领和推荐,投靠哪位艺术“老大”,其结果是有区别的。各个画种也有江湖,某个画种学会,江湖气十足,举办展览的骨干力量总是那么几个人,获奖者也总是那么几个,就连外出走穴,也都是比较固定的几个人,外人是很难插进去的。翻翻眼下的报纸和杂志,当今的艺术之江湖,常常会一目了然。③艺术圈里一向有抱团儿现象。早先有学术性社团,如一八艺社、决澜社等。还有以艺术风格和地缘文化而集结在一起的,如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上世纪80年代,艺术圈里流行艺术群体的称谓,如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等。但是上述的抱团儿都与学术有关,都有其大致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都与江湖没有瓜葛,都少有利益的索取和无原则的同流。而艺术江湖则不同,江湖与学术无关,与艺术风格和流派无关,与艺术理想和审美认同无关。这也正是学术社团和艺术江湖的区别所在。④就世俗而言,江湖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要有一两个“老大”,在这一两个“老大”的关照下,有共同的好处、共同的饭碗。如果有人出了纰漏,受到攻击,江湖中的老大和哥们儿一般都要出来说话的。有时江湖也是可以显现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艺术江湖更是如此。但是,这绝对不是眼下我们所说的好的智慧和正能量。⑤相比较而言,艺术江湖确实有其邪恶的一面,不然我们就不会在此批评之。首先,艺术江湖无原则地讲哥们儿义气,只讲远近亲疏,不讲志同道合,对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对粗俗的东西也会妄加吹捧,不利于艺术上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也不利于推动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其次,艺术江湖有意强化帮派意识,圈定势力范围,顺我者昌,排斥异己,行帮气息严重,不利于不同学派、不同美学追求的自由发展。再者,艺术江湖的盛行使得一些很有声望和艺术感召力的学术带头人演变为江湖大佬,严重地毁坏了这些艺术官员和学术权威的正面形象,同时也严重损毁了这些人在艺术领域的导师地位和学术感召力,让人觉得艺术变得有些没有原则、没有道德、没有公平了。⑥艺术之所以有了江湖或变成了江湖,大体上是艺术的从业者过于追求既得利益的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对艺术的腐蚀的结果。“马仔”跟对了“老大”,展览很容易上,奖也很容易拿,开幕式会很体面,研讨会也会众人捧场。反过来讲,一旦成为江湖老大,有众星捧月之光耀,画的不好也是好,文章不好也有人买账,画价越炒越高,文章越发越多,且桃李满天下,马仔满天下,更能独行天下了。(选自《文化论坛》)(1)下列对“艺术江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江湖抱团与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没有关系,艺术江湖只谈义气和利益,不论作品好坏,不利于艺术的发展。B.艺术江湖中的老大和哥们儿经常会帮助自己人解决一些问题,这虽然显示了集体智慧和力量,却不是我们眼下宣传正能量的社会所需要的。C.艺术江湖的问题根源在于艺术从业者过于追求既得利益,只有从业者不刻意追求利益,坚守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艺术才能健康发展。D.艺术江湖强化帮派意识,圈定势力范围,展现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这种行为严重毁坏了艺术官员和学术权威的正面形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艺术江湖里,你一旦成为江湖老大,就有了众人扶持,就算画画得不好也有人说好,文章写得不好也会有人买账。B.艺术江湖中有人受到攻击,江湖中自己人替他说话,这种行为虽然对艺术江湖中人有好处,但是对整个艺术界的发展没有好处。C.在各个画展上参赛的骨干力量总是那几个人,获奖的也总是那几个,新艺术家缺乏是艺术江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D.艺术江湖的存在会毁坏某些人在艺术领域的导师地位和学术权威,会让人觉得艺术变得没有原则,没有道德和公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先艺术圈的抱团儿现象,如岭南画派、北方艺术群体,它们多与学术有关,有大致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B.当下的艺术圈不太纯洁,有些铜臭味,这种不健康的艺术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艺术界充斥着一股江湖气。C.在艺术江湖里,只要你跟对了“老大”,那么展览就很容易参加,奖也容易拿,在研讨会上也会受众人追捧。D.艺术江湖有共同的好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能表现出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但这些并不是可取的。参考答案:(1)D(2)C(3)B【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解答】(1)D
毁坏艺术官员和学术权威正面形象的是“一些很有声望和艺术感召力的学术带头人演变为江湖大佬”。把原文第5段“其次”“再者”混淆了。(2)C
“新艺术家的缺乏是艺术江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属无中生有。(3)B
因果颠倒,原文最后一段为“艺术之所以有了江湖或变成了江湖,大体上是艺术的从业者过于追求既得利益的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对艺术的腐蚀的结果”,可看出追求利益是因,有了艺术江湖是果。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雪中芭蕉林清玄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朝诗人徐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一则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样自然。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也。”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阴图》,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我一直觉得,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是艺术。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求证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略有改动)12.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A.历来画论对《雪中芭蕉》争论的焦点是一株翠绿芭蕉究竟能不能生长在寒冬大雪之中。B.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旁征博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C.作者认为,在现实世界里,雪和芭蕉也许真的不能并存,但是在绘画中是完全可以的。D.本文结构清晰,主旨突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对雪中芭蕉的引证不够丰富,缺少说服力。E.作者以王维的《山阴图》为例,意在说明山水创作有一种神秘感,它最大忌讳是写实。13.作者写《传灯录》记载的一则禅话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1)只取远神,不拘细节(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画山水,意在笔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最后说,“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8分)
答:(1)这个角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分)参考答案:12.答案:A、C13.答案:(1)目的在于指出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2)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作法。(意思对即可)14.答案:(1)表现画家的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风貌,并不拘泥于现实世界。(2)画家的山水之画,重要的是“寄意”,运笔之前,“意境”已在心中。(意思对即可)15.答案:第1问:(3分)(这个角度)指伟大的心灵能够突破自然樊笼,改变造化循环,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之处。(意思对即可)第2问:(5分)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8分)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韩信),(黥)布因心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黥布),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赫恐,称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柰何?”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①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②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上遂发兵自将东击布。
注:①敖庾:粮仓。②重:辎重,此指贵重财物。(选自《史记·黥布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候伺旁郡警急
候:侦察
B.言布谋反有端
端:征兆C.誉赫长者也
誉:推荐
D.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废:废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擅“筹策”的一组是
(
)
①布使人追,不及
②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③上读其书,语萧相国
④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
⑤是计将安出
⑥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黥布惊恐于淮阴侯的被杀,暗中令人部署军队,后又怀疑宠姬和侍中贲赫与朝廷勾结,便要逮捕贲赫。
B.朝廷派人暗中查验黥布的谋反传闻,黥布认为自己的举动已经败露,便杀了贲赫家人,公开起兵造反。
C.针对黥布造反,汝阴侯滕公曾问计于门客薛公,并对薛公对局势的见解大为欣赏,滕公因此向高祖举荐薛公。
D.面对高祖刘邦的征询,薛公分析黥布可能采取的三种策略及其结果,并胸有成竹地断定黥布会采用下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
(2)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
(3)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参考答案:4.答案C誉:称赞,夸赞。5.答案D
①是黥布的行为。③⑤是皇上的行为。6.答案A“怀疑宠姬和侍中贲赫与朝廷勾结”错,原文说淮南王黥布怀疑姬妾与贲赫有淫乱关系。7.(1)黥布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恐怕是和他结有怨仇的人诬陷他。(不宜,仇怨,妄诬)(2)皇上分割土地立他为王,分赐爵位让他显贵。(裂,王,贵)(3)出兵打他,活埋了这小子,还能怎么办!(坑,竖子,何能为乎)(每句3分,共9分)参考译文:汉十一年,高后诛杀了淮阴侯,淮南王黥布因此内心恐惧,暗中派人部署集结军队,窥探邻郡是否有危急情况。黥布宠幸的爱妾病了,请求治疗。医师的家与中大夫贲赫家是对门,爱妾多次去医师家治疗,贲赫认为自己是侍中,就送去了丰厚的礼物,随黥布爱妾在医师家饮酒。爱妾侍奉淮南王,闲谈之中,称赞贲赫是个情性谨厚的人。淮南王生气地说:“你怎么知道的?”爱妾就把他们交往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淮南王怀疑她跟贲赫有淫乱关系。贲赫害怕,借口有病(不去见他)。淮南王更加愤怒,就要逮捕贲赫。贲赫要告发黥布叛变,就坐着驿车前往长安。黥布派人追赶,没有追上。贲赫到了长安,上书告发,说黥布有造反的迹象,可以在叛乱之前诛杀他。皇帝看了他的报告,对萧相国说了这件事。相国说:“黥布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恐怕是和他结有怨仇的人诬陷他。请把贲赫关押起,派人暗中侦察淮南王。”淮南王黥布见贲赫畏罪潜逃,上书告发自己要叛变,本就怀疑他会说出自己暗中部署的情况;汉朝的使者又了,很有侦察他情况的样子,就杀了贲赫全家,起兵反叛。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皇帝就释放了贲赫,任命他为将军。有同样的功劳,是结为一体的人。黥布自然会怀疑祸患会牵连到自身,因而造反了。”滕公把这些话报告皇帝,说:“我的门客原楚国的令尹薛公,这个人很有韬略,(黥布的事)可以问问他。”皇帝就召见了薛公问他。薛公回答说:“黥布造反是不足为怪的。如果黥布采用上策,山东地区就不是汉朝所有了;采用中策,谁胜谁败就难以预料了;采用下策,陛下就可高枕无忧了。”皇帝问:“什么是上策?”薛公回答说:“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吞并齐国,夺取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和赵国坚守他们的本土,山东地区就不再归汉朝所有了。”“什么是中策?”“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吞并韩国,夺取魏国,占有粮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难以预料了。”“什么是下策?”“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下蔡,把贵重财物搬到越国,自己跑到长沙,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汉朝就平安无事了。”皇帝说:“他会采用哪种计策?”薛公回答说:“采用下策。”皇帝说:“他为什么不采用上中策却要采用下策呢?”薛公说:“黥布原是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更不为后世子孙考虑,所以说他会采用下策。”皇帝说:“说得好。”赐封薛公为千户。册封皇子刘长为淮南王。皇帝就调动军队,亲自率领着向东攻打黥布。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选自《汉书》,有删节)注释: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què):正直诚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B.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C.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D.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B.从弟,就是堂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C.陛下,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最初的含义就是代称做些人,后来才转指皇帝。D.谥,就是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都是由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爯盘受虚衔,远离朝政。C.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辟做法。皇帝推重傅喜,试图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顺从。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参考答案:10.B
11.D
12.A
13.(1)百万部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让项羽疏远范增。(2)虽然与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最终没有屈从不正确的旨意,耿直坚守节操,因此应逐回他的封国。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你自辅政以来,出入朝廷三年,从未明显地纠正过我的不足,本朝大臣的奸佞之心却如愿意遂,过失全在傅喜你啊。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而”。本句中还可根据一些名词,如“三年”“本朝大臣”“奸心”等。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谥号有官谥和私谥,谥号不一定都由官府朝廷给的,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A项,傅喜担任太子庶子,是在成帝在位、哀帝为太子时,王莽辞官时哀帝已经即位,而傅喜已经做了右将军。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贤”,贤士;“行”,用,花费;“间”,离间;“疏”,疏远。第二句得分点:“属”,亲属关系;“指”,旨意;“介然”,耿直(的样子);“国”,封国。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傅喜,字稚游,是河内郡温县人。小时爱好学问,有远大的志向,有高尚的品行。哀帝被立为太子后,成帝选拔傅喜做了太子庶子。哀帝刚一即位,就任命傅喜做了卫尉,升任为右将军。这时,王莽担任大司马,因年老请求退职,躲避在皇帝外戚家里。皇上接受了王莽退职的意见,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傅喜的堂弟孔乡侯傅晏跟傅喜同样都受到哀帝亲近,而且他的女儿成了皇后。傅喜坚持谦逊待人,称病回避。傅太后开始参与朝政,傅喜多次劝止她,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佐朝政。于是,皇帝就任用左将军师丹替代王莽担任大司马的职位,赐给傅喜百斤黄金、上将军的印绶,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在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向皇帝上书:“傅喜做事仁义,高尚纯洁,对国家忠诚不二,忧国忧民,是能够辅佐朝廷的大臣。现在因为卧病在床,就让他回老家,百姓会感到失望,会说傅喜是一位贤德的人,因为意见跟定陶太后不合的缘故回家养病,百官也无不替国家感到遗憾。忠臣,是国家的卫士。百万部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让项羽疏远范增。傅喜站立在朝堂,是陛下的荣耀,也关系傅氏家族的兴衰。”皇帝自己也器重傅喜。下一年的正月,就调师丹做了大司空,任命傅喜做大司马,封为高武侯。傅太后想谋求更尊贵的称号,要跟成帝的母亲同等尊贵。傅喜跟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一起坚持正确的意见。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没有办法,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以便触动傅喜,但傅喜最终都没有顺从。后来几个月,皇帝就以策书的形式免去了傅喜的官,策书写道:“你自辅政以来,出入朝廷三年,从未明显地纠正过我的不足,本朝大臣的奸佞之心却如愿意遂,过失全在你傅喜啊。上交大司马的印绶,回家吧。”傅太后又自己下诏给丞相、御史,说:“高武侯傅喜没有功劳却被封赏,心怀不忠,附和下臣,欺瞒皇上,跟原来的大司空师丹共同叛逆,不听君命,败坏官风,损害道德教化。罪恶虽然发生在被赦免之前,也不应该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还是遣回自己的封国吧。”太后又想剥夺傅喜的侯爵,皇上没有听从。哀帝驾崩,平帝登上皇位,王莽又掌握了大权,于是就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且遣返回原来的郡里。傅晏将妻子和孩子送到了合浦县。王莽向太后禀告,让她下诏说:“高武侯傅喜天性正直诚谨,主张忠诚正直。虽然与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最终没有屈从不正确的旨意,耿介坚节,因此应逐回他的封国。《传》不是说吗:‘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或者让傅喜回长安,把原来高安侯的府第赐给傅喜,职位升为特进,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傅喜虽然例外受到褒奖赏赐,却感到孤立恐惧,后来又被遣返到自己的封国,寿终正寝。王莽赐他谥号为贞侯。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8题。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弗及屏也
屏退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说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专断D.帝怒形于色
表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普告于帝
普力请与之普立于宫门
非陛下之刑赏也以天下事为己任
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刑以惩恶
少赂其使者可也
6.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
(3分)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臣实预闻顾命
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普叩头辞让
帝竟从其请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
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B.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C.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D.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3分)②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C(3分) (A.屏:遮蔽、隐藏。B.谓:认为。D.形:表现。)5.D(3分) 他的,代词。(A.向,介词/在,介词。B.他,代词/的,结构助词。C.把,介词/来,连词。)6.D (3分)(A.前句属“忠实诚信”;后句是预先聆听遗命。B.前句写赵普紧急迎接皇帝车驾,不属“忠实诚信”;后句是刚毅进谏的内容。C.前句写赵普在皇帝面前推辞不接受南唐厚礼;后句是刚毅直谏所取得的结果。)7.A(3分) (秘密赠给南唐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的不是赵普,而是太祖。)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我确实未曾打开书信,如果知道这样,必当奏报而退回(拒绝)它。②皇帝醒悟过来,立刻批准了他的奏章,后来果然以称职而闻名天下。参考译文: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后主李煜派遣他的弟弟郑王李从善前来朝见进贡。在这时才去掉唐的国号,改国君印章文字为“江南国主印”,赐予诏书时(李煜)请求直呼其名,(宋太祖)准从。
先前江南国主馈赠宰相赵普五万两银子,赵普向太祖报告,太祖说:“这不能不接受,只是要用书信答谢,稍许贿赂他的使者就可以了。”赵普叩头推辞,太祖说:“大国的体统,不可自己来削弱,应当让别国无法猜测。”等到李从善入朝觐见,(太祖)除通常赏赐之外,秘密赏赐他与南唐馈赠赵普的相同数量的银子。江南国主臣子听说此事,全都震动惊骇,佩服太祖宏伟的气度。有一天,太祖因事出宫,忽然来到赵普的宅第。当时吴越王钱俶正好派遣使者送给赵普书信和十瓶海产,摆放在廊檐下,恰好遇到皇上突然驾临,赵普立即出去迎接,来不及隐藏。太祖看见了,询问是什么东西,赵普据实回答,太祖说:“海产必定佳味。”当即命令打开,原来全都装满了瓜子金。赵普惶恐不安,叩头谢罪说:“我确实未曾打开书信,如果知道这样,必当奏报而退回它。”太祖笑道:“只管接受没有害处,他们以为国家事务都要通过你这书生呢。”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强坚毅果断,把天下之事视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打算任命某人为某官,太祖不任用;第二天,再奏请,还是不任用;再过一天,再奏请。太祖发怒,撕裂奏章扔到地上,但赵普仍脸色自如,慢慢拾起奏章回家,拼补缀合,再奏请如初。太祖醒悟,最终认可他的奏请,后来(某人)也果真以称职而闻名。又有立了功应当升官的某人,太祖一向讨厌此人,不给予升迁。赵普极力陈请给予(他)升迁(的机会),太祖发怒说:“朕不给他升官,你打算怎么办?”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邪恶,赏赐用来报答功勋。刑罚赏赐是天下社稷的刑罚赏赐,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赏赐,怎么能按个人喜怒好恶而专断!”太祖不听,起身,赵普紧跟其后。太祖进入内宫,赵普就立在宫门前,很久不离去,太祖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有一天,(太祖)举行盛大宴会,突然下起雨来,久久不停,太祖一脸怒色,左右大臣都震惊恐慌,赵普于是进言:“外面百姓正盼望降雨,这对盛宴有什么损失呢!只不过沾湿了供设的帷帐、乐人的衣服罢了。百姓喜得甘霖,各自欢喜不已,现在奏乐正是合适的时候啊,请皇上命令乐官就在雨中奏乐献技。”太祖听了大为高兴,宴会圆满结束。赵普就是这样随机应变,总能使太祖回心转意。开宝六年八月,赵普被免去宰相的职位,外放担任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出守藩镇后,上书自诉说:“外人认为我轻视、非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双全,(我与他)哪里会有什么嫌隙呢?况且昭宪皇太后病危之际,我确实预先聆听了临终遗命。了解我的人是君主您啊,希望圣上明鉴!”太祖亲手封存了赵普的信,藏入金柜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们的饮食受气候的影响很大。我国南人食米,北人食麦,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在关内人烟稠密,草莱多辟为田畴,农耕是最重要的职业,
①
间或有畜牧牛、羊的,
②
不过当作一种副产品。
③
牛、羊之数
④
少,牛奶、羊奶就不被人所重视。
⑤
到了蒙古,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因为蒙古雨量稀少,根本就不适于农耕,唯有草类尚能生长,
⑥
作游牧之用。从周、秦、两汉以来,匈奴、突厥、回纥,以至于今日的蒙古人,统依赖牛、羊为生。乳酪遂成为日常的重要食品了。
①②③④⑤⑥A就是/因为如果只是能B/只由于只要然而以C即使也/既但是可以D虽然却不过一旦/因此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7篇
- 商业合伙人的协议书
- 传统民间工艺品-捏面人简介
- (参考模板)三通项目立项报告
- 第三次月考试卷-A4
- 重庆2020-2024年中考英语5年真题回-教师版-专题08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
- 电能表安06课件讲解
- 2023年抗甲状腺药项目融资计划书
- 国华电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PLC控制技术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李商隐诗歌《锦瑟》课件
-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课件
-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活用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测试卷(一)含答案
- 博尔赫斯简介课件
- 2021年山东交投矿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单位资料检查内容
- 大气课设-酸洗废气净化系统
- 学校校庆等大型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 高血压病例优秀PPT课件
- 精密电主轴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