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宏翔高级中学2022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时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有的青年即使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但也无法有同样深切的感受。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显然没有那么大。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16.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小。B.西汉时,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儒家思想,在他的带动下,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C.魏晋隋唐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出现了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D.《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它对后世造成的深远影响,主要是来自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D.如果没有对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增益,那么道教的影响就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就不能像儒教那样长久不衰。参考答案:15.(3分)D(D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16.(3分)A(A从原文表述来看是说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小”说法错误。)17.(3分)B(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成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谈古论今说“领导挨骂”马九器①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骂?”人无完人,自古以来,掌握权力的官员,少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指桑骂槐,尤其是权力地位越显赫,好比圆越大和外界接触面越广一样,就越容易遭人非议。一些领导挨骂后,怒不可遏,比如那个月厉王,有的是办法让骂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或者闭嘴,目的是达到了:人人都成了哑巴,见面也只是“道路以目”,可结果呢?不出三年,他就被赶下台流放了。有的领导即使挨骂,也常常能冷静地从“骂”中取长补短,比如魏征常年犯颜直上,就算唐太宗气得吹胡子瞪眼,终究还是能察纳雅言。②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一个官员领导如何对待“挨骂”,则体现了他的政治道德水平。③从去年到今年,全国陆陆续续发生了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远的如重庆的“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海南“儋州网案”,近的如“陕西志丹的短信黄段子案”。除了“彭水诗案”得到善终外,其余都以“骂人者被严惩”而告终。④如果放在古代,小小百姓敢拿官老爷开涮,别说老爷治你罪没人喊冤,就是百姓们自己也要奚落你一番:官尊民微,天经地义,向来如此。不过、现在是21世纪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与科学民主洗礼,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法治、自由、宪政等普世价值观熏陶,闻听此事,笔者感到万分惋惜,不是为那些胆大包天的“骂人小吏小民”,而是为挨骂的那些个领导:一次多好的展现现代政治胸襟与风采的机会,竟然不幸被几缕封建式的做派所糟蹋。⑤我不知道前述动辄对“骂领导者”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是否读史,想来作为为官一方的政治精英,不从浩瀚的历史里攫取安邦惠民的从政规律,不明史知兴替正衣冠,说不过去吧。那不妨和他们一起唠唠历史。⑥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国人聚集议论政府的“乡校”,大概是百姓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如同现在网民议政时的肆无忌惮,所以有官员恼羞成怒要关闭“乡校”。郑国丞相子产知道后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成经典白话文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⑦子产先生的政治道德很有现代味##儿,作为一个公权掌握者,权力来自于人民,自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的人民包括他的同僚、同级、下级,这里的监督包括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辱骂。无论这种批评辱骂有没有道理和根据,它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后的另类表达。其实,出现这类表达本身也多少说明“挨骂者”自身的不足,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拿包拯、海瑞恶搞,没有人拿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编段子?因为他们身正影直、高风亮节,所以人们打心眼里敬重,而屡屡成为恶搞或编段子看笑话对象的领导官员,别恼羞成怒下“诽谤罪”的定论,先拿自己比对一下那些受人敬重的领导楷模才是。⑧美国总统杰斐逊挨了一场恶骂后说:“他们选中了我来担任这一荣誉的角色,我将保护他们造谣与诽谤的权利,而且我仍将珍视这一权利的继续维持……如果一个政府在批评面前站不起来,就该倒台。”⑨无论是子产还是杰斐逊,他们对待“挨骂”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道出了一种政治规律——权力和监督之间如何实现一种平衡。作为官员领导,他必然是一位公众人物,他被赋予了掌握公权的特权,而权力是一柄天然的双刃剑,要遏制剑的恶刃,必然要在“受监督批评”层面让出相当的权利,以此达到公权不偏不倚的平衡。⑩其实,官员领导要想少挨骂直至不挨骂并不难,无非是做人从政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那些动辄对“挨骂”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的官员领导,显然外表披着西装革履的现代外衣,骨子里还弥漫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腐尸味。
(选自“中华杂文网”《非常杂文》,有删节)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官员地位越高,挨的骂也就越多。B.自古至今,中国的官员容不得百姓“开骂”。C.怕骂的官员往往不读书或少读书。D.子产的政治道德观很有现代味儿,体现了广阔的政治胸襟。E.美国总统杰斐逊对待评判的态度体现了鲜明的民主观念,他的胸襟比子产更广阔。F.实现监督与权利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政治规律。13.本文援引的例子很丰富,下面对所引例子理解正确的项是(3分)A.举周厉王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论证“掌握权利的官员,容易遭人非议”这一观点。B.唐太宗尽管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能察纳雅言,因为他身正影直,高风亮节。C.全国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说明领导正确接受挨骂的民主风气已形成。D.举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受人尊重的例子说明掌握公权的人,要接受人民的监督。14.文章第⑩自然段说现代某些领导还“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腐尸味”,请联系上文概括作者所说的“封建时代‘官老爷’腐尸味”的内涵。(3分)
15.综观全文,作者认为领导者应该正确对待挨骂现象,请分条概括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观点。(6分)
参考答案:12.D、F(A项与原文“地位越显赫……越容易……”不符;B项说法绝对化;C项与原文“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相悖;E项中“胸襟比子产更广阔”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本题选对一项给3分,多出两项则不给分。)13.D(分析A、B周厉王和唐太宗的例子是从反面或正面论证领导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C项“民骂官”的大部分人的遭遇正说明领导接受批评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有待提高。)14.官尊民微(或者说,官高高在上是主子、是老爷,老百姓是奴仆)(1分);官员对老百姓不讲法治、不讲自由民主、更不谈批评监督(1分);老百姓骂了他,他惩治你是天经地义的事(或者说,“动辄对‘挨骂’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1分)(不必分条答,含有各要点内容即可)15.①官员挨骂由他的身份地位决定的(或者说,官员挨骂是一种正常现象,应以平常心对待)。②官员应有胸襟肚量,从骂中吸取有用的东西。③屏弃封建思想,讲法治、自由、民主,在骂中展现政治胸襟与风采。④“骂”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渠道不畅通的另类表达,官员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从“骂”中观照自身的不是。⑤“骂”是一种监督(或者说,要认识政治规律,懂得权力和监督之间需要一种平衡)。⑥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努力少挨骂(或者说,对待“骂”的最好办法就是博览群书、吸取教训、把握规律,像孔繁森等一样做到身正影直、高风亮节)。(答对1点给2分,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望
庄①我是在散步时留意到那个叫望庄的村庄的——一个守候在路边的村庄,普通得像一幅褪了色的挂图。②那天,村里好像在开一个群众大会。临时搭起的主席台坐着一排人。我听到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写着“望庄拆迁动员大会”的红色横幅,在风中呼啦啦地晃来荡去。③第二天,一群陌生人出现在村里。村头炸油条的老汉说,那是县政府的机关干部,正在进家入户宣传拆迁政策。④第三天,村里似乎安静下来。我走在村子的街巷中,偶尔看得见狗,却听不到狗叫的声音。那些时常蹲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人,也见不到了。⑤第四天,沉默。⑥第五天,沉默。还是沉默。⑦第六天,还是沉默。⑧第七天,村里的广播喇叭开始响起来,不知疲倦地喊着这样几句话:“农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农民的出路在于市民化。”广播喇叭像一朵朝着天空绽放的花朵,发出的声音却是向下坠落的,直接击中了整个村子,击中了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户,击中了正在村里四处游逛的我。我不是村里的人。我只是一个局外人。路边偶尔可见的树木,高高的枯枝擎着零星的喜鹊窝,站在这样的树下,举步和驻足之间,仰望和低首之间,突然就有了一种无所依傍的,更为空旷的感觉,并且从这空旷里生出一种难言的滋味,说不清是寂寞还是落寞。小桥,流水,人家,鸟语,蛙鸣,还有成群结队的萤火虫,这些童年里随处可见的平常物事,如今越来越显得珍贵。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阳光是柔软的,乏力的,我看到那些从天空洒落下来的阳光,被风吹得摇曳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渐渐地就生出了幻觉。村子里到处都是制服的影子,西装革履的影子,房屋倒塌的影子,老农步履沉重地走向远方的影子,牛眸的影子,声音的影子,风的影子……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影子们交错斑驳,时而真实,时而恍惚,我能够感觉到影子的存在,却无法真实地把握和说出它们。⑨最先被填平了的,是村头的那方池塘。那些远远近近的蛙鸣,不知藏躲到了哪里。还有牛,那些失去了农田的牛,它们就那样用一双含泪的眼睛看着你,一直看得你想要落泪。⑩望庄被彻底拆除了。?村里人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来自何处的力,让村庄倒下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将村庄拆卸得支离破碎,一座座屋舍倒塌的地方,裸露出古老大地的新鲜伤口。?原来的望庄,很快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老槐树最终还是死掉了。在这之前,村庄前方小树林里的空地先被盖上了厂房,然后树木的死亡面积开始逐渐地扩大,终于那片小树林的树木全都死光了,然后厂房也就顺理成章地扩建,直到把那片小树林的面积全都占据下来。据说,那些树木是被厂房里排出的某种物质给毒死的。这样也好,砍伐树木本来需要经过上级的严格审批,树木既然已经“自然死亡”,在空地上建个企业也就顺理成章。接下来就轮到老槐树了。我一直觉得,老槐树是一个隐喻,很多人忽略了对它的解读。站在望庄中央的这棵槐树,据村里最老的人说,在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很老很老了。老槐树默立在村中央,风吹来,树叶哗啦啦地响,像是在对村人追述着什么。有月光的夜晚,老槐树的影子显得坚定,静穆,让人生出几分敬畏。望庄的拆迁,本来是先从老槐树下手的。政府召开拆迁动员大会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安排有关方面去砍伐老槐树,结果谁也不敢去,这个事情就落了空。倒是有个人站出来想试一试,他是方圆十几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因为打架斗殴被判过刑。就在他驾驶推土机冲向老槐树的时候,推土机突然偏离了方向,陷进路边的水沟里。推土机这么结实的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莫名其妙就掉进沟里呢?大家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推土机是被风刮倒的,因为当时老槐树的叶子突然哗啦啦地响作一片。树叶之所以响动,是因为风。好大的风。让人疑惑的是,那些风究竟来自何处?怎么突然就有风了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老槐树的主意了。三个月后,望庄所有的房屋都被拆除,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存下来。留下来的老槐树,周围很快拔起一栋又一栋的厂房和高楼,被钢筋混凝土围得水泄不通。到了夜晚,倘若有些月光,树影就越发显得憔悴和孤单。再后来,老槐树枯朽了。?我亲见了一棵树的消失。我亲见了一个村庄的消失。然而,我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
7.第④段“村里似乎安静下来”一句中的“似乎”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9.第⑧段“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的含义是
。(2分)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作者说“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形象地表现出动员望庄拆迁的人自己也底气不足。B.第⑤-⑦段,用语简练,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C.第⑧段中作者由眼前景象联想到了不少童年随处可见、如今很难见到的平常物事,颇能让人产生共鸣。D.第?段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一句,意在揭示村民们的愚昧。E.结尾作者说自己“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惋惜中透着无奈和怅惘。F.对于望庄的消失经过,作者虽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初看置身事外,但细品情动于衷。11.本文作者的详略安排颇为讲究,请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写老槐树?(3分)
12.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参考答案:7.“似乎”不能去掉。因为作者感到望庄平静的背后是人们内心的不安(1分),看似平静实际不平静(1)。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1分)。把喇叭比作“绽放的花朵”,发出的声音却向下坠落,又连用三个“击中”,形象地表达出广播里的话听起来虽然很动听,实际上却是对望庄致命的打击(3分)。9.村子混乱不堪,即将消失。(2分)10.AD(6分)11.因为老槐树是望庄人的精神寄托,是望庄的象征,老槐树的死亡意味着望庄的彻底消失。(3分)12.本文通过一个普通村庄——望庄的消失,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思考。(2分)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参考答案:10.B
11.A
12.D
13.(1)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2)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10.试题分析:原文标点: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子中的“岂”“然”。11.试题分析:“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12.试题分析:“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错,乔执中认为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做法。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为”译为“任”、“器”译为“器重”、“游”译为“交往”、“迫”译为“临近、迫近”、“走”译为“排遣”、“相率”译为“接连”。参考译文: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拓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17分)辨
奸
论
苏
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①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②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③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④,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注:①山巨源:即山涛,东汉时人,竹林七贤之一。②郭汾阳:郭子仪,唐朝大将军。③忮(zhì):嫉妒。④慝(tè):奸邪,邪恶。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容有未必然也
然:正确
B.吾子孙无遗类矣
遗类:后代C.非德宗之鄙暗
鄙:庸俗、浅陋
D.固足以败国
固:本来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乃能见微而知着
理势之相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孰祸之至于此哉
犹将举而用之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固足以败国
B.容貌不足以动人C.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D.而济其未形之患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开头说明贤者不知人事的缘故是“在好恶乱其中,利害夺其外”,然后通过举史实论证,然后再对“今有人”加以批判,最后以希望作结。B.作者认为王衍、卢杞被认为是奸邪之人,关键还是因为当时的晋惠帝、唐德宗的昏聩无能,所以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奸人。C.作者认为今有人言行伪装得很好,而且名声很大,这能够掩盖他的祸心,任用的可能性很大,一旦任用,危害也会非常大。D.篇末作者认为如果这个人被任用,天下将会蒙受他的祸害,自己虽能够获得知人识人之美名,但自己还是不希望他被重用,更不希望有这样的美名。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7.D(固然)18.C(A才;竟然
B沿袭、承袭;趁机
C到
D并且,表递进;就,表顺承)19.D(A败,使动B动,使动C囚、丧,名词作状语)20.B21.⑴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2分)⑵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3分)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序技赠写真李山人(明)吴承恩通州李子北游于淮阴,馆于蒋氏。李子素善..貌人,其留于淮也,缙绅国人咸求..之貌。其貌人也,十尝得十。或者问曰:“子之于技也,习矣乎?子而貌人,十尝得十,何也?”李子嘻曰:“余非技人也,而游.于技;余非习于技也,而与技偶。始余挟策读书,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见夫老少者异状,肥瘠者异质,黔皙者异色,长短者异形,妍丑者异姿。余嗒然而神怡,春然而心融,少焉触然而警中。是故余志其形体,余志其耳目口鼻,余志其须眉,余志其颔颐,余志其权,余志其辅①既而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恍然若觌②人焉。故余貌之人也,十而失五六者鲜矣。久之,余益与人习也,于是舍其格,遗其形,求之于俯仰,求之于瞻眺,求之于笑貌,求之于态,求之于情,吾心或若戚然其有谋,犂③其有酬,于是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若与斯人笑语謦欬④焉。故余之貌人也,十而失三四者鲜矣。今余貌人多矣,余不能为心矣,余忘余技矣。有求余貌者,余不知其貌若是耶?态若是耶?但余隐几而坐,忽焉若觌于斯人于素,又忽焉若见斯人矜色而待余,又忽焉若见紫气于斯人眉宇之间,于是余急起而图之,又不知孰使余起耶?孰使余图之耶?孰使余不肖耶?故余之貌人也,不知十而得一耶?十而失其九耶?十而得十耶?十而不失其一耶?——余又安知技!”于是淮南吴生闻之叹曰:“善哉。技可以语学矣!彼君子始而张弓,既而云行水止,而天游焉天下乎,畴靳⑤哉?熙熙神应之矣——是谓凝化。”【注】①辅:颊骨②觌(dí):见③犂(lí):明确④謦欬(qǐngkài):言笑⑤畴靳:意指“收放”。庖丁解牛(战国)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突出李子画技高超的一项是(3分)A.李子素善貌人B.缙绅国人咸求之貌C.余非技人也,而游于技D.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9.请根据《序技赠写真李山人》《庖丁解牛》的文意,概述“李子貌人”“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完成填空。(6分)10.上面两篇文言文画线语句中的“嘻”字,分别流露出李山人与文惠君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4分)11.李子貌人、庖丁解牛,都经历了由技而道的过程。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2分)12.优秀的文学作品刻画人物都能摹形状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诗经·卫风·氓》只用“”四字,便刻画出了氓“忠厚老实”的形象;《琵琶行》中“,说尽心中无限事”一句,便显露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心情;“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隐后从容自在的心境跃然纸上;“苍颜白发,,太守醉也”,醉翁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感人肺腑。(4分)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一春寒甚,西直门外,柳尚无萌蘖。花朝之夕月甚明寒风割目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趋至崇国寺,寂无一人,风铃之声,与猧吠相应答。(取材于袁宏道《答梅客生》)参考答案:8.(3分)D9.(6分)①志人形体(志其外形)②出神入化(得心应手……)③目无全牛(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10.(4分)李山人的“嘻”表达了他对单纯追求技巧的做法的轻视之情、对自己作画之道超越了技巧的自得之意(答出一方面即可得2分);文惠君的“嘻”表达了他对庖丁解牛技巧高超的赞叹之情(2分)。(每点中情感及其产生的原因各1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把握事物规律,就可超越技巧,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扣住“由技而道”谈启发,意思对即可)12.(4分)氓之蚩蚩
低眉信手续续弹
时矫首而遐观
颓然乎其间者(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13.(5分)花朝之夕/月甚明/寒风割目/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每断对2处得1分,当断不断扣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译文:整个春天都非常冷,西直门外,柳树还没有绽放苞芽。花朝节的夜晚,月光很明亮,寒风刺痛眼睛,我和弟弟在东直门甬路上散步,游兴很浓,不愿停下来。于是从北安门走到药王庙,看护城河水。当时冰面还没融化,看上去一片洁白,冰面上的冷光和月光交相辉映,顿时感到寒风刺骨。(我们)快步走到崇国寺,(这里)空无一人,(只有)风铃的声音和狗叫的声音应和。
序技赠写真李山人(明)吴承恩通州的李先生往北游历到了淮阴,住在蒋氏家中。李先生向来擅长给人画像,他在淮阴停留的时候,官员百姓都来请求他给自己画像。李先生给人画像都十分逼真。有人问他:“你的画技,(是)反复习得的吗?你给人画像,都画得那么逼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先生嘻笑着说:“我本不是画匠,却能自如地运用画技;我并非反复练习技艺,而能与画匠相匹敌。起初,我勤奋读书,去京都游学,(喜欢观察)与众不同的人,看见那些老者、少年不同的外形,肥胖、瘦弱(的人)不同的形体,黑白(的人)不同的肤色,高矮(之人)不同的身长,美丑之人不同的姿容,我便怡然忘怀,兴奋和乐,一会儿,内心有所触动而感觉敏锐。因此,我(便)记住他们的形体,记住他们的耳目口鼻,记住他们的胡须、眉毛,记住他们的下巴、面颊,记下他们的颊骨。不久,便调和好墨汁,调配好颜色,沾墨润笔而画在白绢上,就好像见到了这个人。所以我给人画像,十分失之五六分的情况是很少的。时间长了,我对人更加熟悉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舍弃了他们的模样,忘掉了他们的形体,在(人)俯仰之间、远望之际、笑颜神态、性情方面(不断)探求,我的内心有时好像清楚了,便有想法;明确了,便有规划。这时便调和好墨汁,调配好颜色,沾墨润笔而画在白绢上,就好像和这个人不停地言谈说笑。所以我给人画像,十分失之三四的情况是很少的。现在我给人画的像多了,我就不把技艺放在心上了,已经不计较我的画技了。有人请我画像,我已不在意他们的相貌、神态是这样吗?只是和(他们)倚靠着几案而坐,忽而觉得平素见到过这个人一样,忽而感觉到这个人似神色庄重地等待我,忽而似乎看见这个人眉宇之间透出富贵之气,这时我赶紧起身作画,可又不知道是什么让我起身?是什么使我作画?是什么使我画得逼真?是什么让我画得不像?所以我给人画像,不知道十分能像一分,还是能像九分,或是完全逼真,或是一点都不像?——(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又怎能知道技艺!”于是淮南吴生听后叹息道:“好啊,从技艺可以谈谈学习的道理了!君子起初(只是)拉弓,不久行止自由,继而放任自然,收放自如,(这是)心领神会的境地——也就是所说的‘凝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参考答案:略8.几年前为启动一项全球性的广告宣传活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选择了一张图片代表公司,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这张图及这幅图所传达的公司理念。不超过100字。参考答案:这张图片是芭蕾舞演员的双脚:一只脚穿着精致的芭蕾舞鞋,而另一只脚伤痕累累。意味着华为的种种成就后面有着不为人知的艰难奋斗和做出的牺牲,也意味着华为愿意承受苦难,也要把美好和快乐奉献给世人。【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观察图片,注意细节,考生应先概括图片内容,然后深层挖掘,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照片中的舞者,一只脚穿着优雅的芭蕾舞鞋光鲜完美,另一只脚赤裸着满是疤痕,这张图片展示了芭蕾舞者的极致美丽与背后的艰辛,阐释了“伟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商标转让及企业品牌战略规划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校园疫情防控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上海市虹口区健身房装修工程合同
- 2024版仓储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信贷展期合同样本:信用社版3篇
- 2024年度全国CHS行业规范与自律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危险废物运输安全及环保风险评估协议3篇
- 自驾游市场趋势与行业发展前景解析
- 2024年度典当周期与还款期限合同3篇
- 2024年特定品牌进口设备采购合同一
-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与知识体系梳理
- 地铁运营公司工务线路质量评定标准
- 感染性休克急诊处理课件
-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基于抖音短视频的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2800字(论文)】
- 2021-2022学年度西城区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 《组织行为学》(本)形考任务1-4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 化肥购销合同范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