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崇实女子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参考答案:1.C
2.C
3.A【1题详解】试题分析:“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会又先入之见”完全否定主观不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题详解】试题分析: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试题分析:“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大量的儒生成为政府官员,从而影响了政府的选官制度。汉魏晋时期的官僚制度以文人为本,武人作为与文人对立的一个社会群体,其入仕升迁变得尤为艰难。两汉选官制度以察举为主体,主要是举孝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大量儒生通过岁举孝廉进入政府。两汉在察举制基础上还形成了“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德行、通经两科偏重儒生,而明法、吏能两科则偏重文吏。在此标准下,儒生与文吏构成了两汉官员的主要来源,二者只是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都属文人群体。魏晋时期,察举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已开始下降,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这保证了魏晋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士族成为政府官僚的主要来源。文化是士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他们凭借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士族子弟通常先依门第获得较高的品级,然后入仕升迁,易累迁至高位,而文吏和武人的仕途则举步维艰。魏晋士族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更成为以文化被授予官职的受益者。作为与士族相对应的武人,往往学识浅薄,既不具备为官任职的条件,也无入仕升迁的资格。东汉末至魏晋,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以将军号为代表的武官官号被大量授予军队的长官,同时也会授予文官和地方官。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武官的散阶化使武官官号不再是武人的专属官职,越来越多的文人被授予武官官号。对于武人来说,武官的散阶化不仅使武官官号贬值,而且使得他们上升的机会变小。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晋书·甘卓传》中的甘卓被授予前锋都督、扬威将军,凭借军功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晋书·刘弘传》记载的牙门将皮初虽有军功,却不能被授予太守之职。两人皆有军功,而升迁待遇却大为不同,只因甘卓为文官系统,而皮初为武官系统。总而言之,汉魏晋时期是文人社会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文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升迁流转也较为容易。武人的社会地位则相应地下降,常常遭到文人的排挤和抵制,仕进之途异常艰难。(摘编自潘婷《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升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晋时期与文人对立的武人入仕升迁之路异常艰难,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B.汉魏晋以文人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使武人很难有入仕的资格,少有升迁的机会。C.东汉末至魏晋,武官的散阶化促使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与具体事务分离。D.东汉末至魏晋,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比其他文官系统的文人升迁流转更有优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汉魏晋选官制度作为立论前提,由此提出武人入仕升迁尤为艰难的观点。B.第二段具体阐述汉魏晋时期以文人为本的官僚制度,从而论证了武人仕进之难。C.文章第三段用两个事例作对比,旨在阐述武官散阶化使武人升迁之路更加艰难。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注重德行。B.魏晋士族以文化被授予官职,可见,如果武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就能够入仕升迁。C.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如果甘卓为武官系统,即使有军功其升迁机会也会不大。D.汉魏晋文人和武人社会地位一升一降反差较大,将会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参考答案:1.B
2.D
3.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说“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根据文章最后一节可知:武人的社会地位则相应地下降,常常遭到文人的排挤和抵制,仕进之途异常艰难。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3节说“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D项,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3节说的是“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错在“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文章第2节说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士族子弟通常先依门第获得较高的品级,然后入仕升迁,易累迁至高位,而文吏和武人的仕途则举步维艰。魏晋士族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更成为以文化被授予官职的受益者。作为与士族相对应的武人,往往学识浅薄,既不具备为官任职的条件,也无入仕升迁的资格。”推知B项错,曲解文意。魏晋时期,武人即使具有较高的文化也难以入仕升迁。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人病贾平凹我突然患了肝病。有一位爱请客的熟人,隔天半月就要请一次有地位的人,每一次还要拉我去作陪,说是“寒舍生辉”。这丈夫就又要了我去,夫人当然热情,但我看出她眉宇间的忧愁,我也知道她的为难了,说,多给我一个碟一双筷子吧。我用一双筷子把大盆的菜夹到我的小碟里,再用另一双筷子从小碟夹到我口里。吃罢了,我叮咛妇人要将我的碗筷蒸煮消毒,妇人说:“哪里,哪里。”我才出门,却听见一阵瓷的破碎声,接着是撵猫的声。我明白我用过的碗筷全摔破在垃圾筐,那猫在贪吃我的剩饭,为了那猫的安全,猫挨了一脚。这样的刺激使我实在受不了,我开始不大出门,不参加任何集会,不去影院,不乘坐公共车。从此,我倒活得极为清静。左邻右舍再不因我的敲门声而难以午休,遇着那可见可不见的人,数米外抱拳一下就敷衍了事了,领导再不让我为未请假的事一次又一次写检讨了,那些长舌妇和长舌男也不用嘴凑在我的耳朵上是是非非了。我遇到任何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一句“我患了肝炎”,便是最好的遁词。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禁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唯有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女儿亲近我,他们没有开除我的家籍。他们越是待我亲近,我越是害怕病毒传染给他们,我与他们分餐,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几,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做飞吻的动作,我要求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心在悄悄滴泪,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或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我盼望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可惜几年间吃过几篓中药、西药,全然无济于事。我终于住进了传染病院。病院里,我们像囚犯一样要穿病服,要限制行动于一个极小的院子里。我们渴望自由,每天打过吊针之后,就在院子里看红红的太阳,看涌动的云,弄着嘴唇逗引栅栏外树上的小鸟。小鸟却飞去了,落下一根或两根的羽毛,我们皆如年节的小孩抢拾炮仗一样去抢个不亦乐乎。这行为忽被栅栏外的一个孩子瞧着,那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在动物园看笼中动物的神气,他竟大胆地走近了几步。他的母亲,一个肥胖的女人就喊:“走远点,那是传染病!”这话使我潸然泪下,我只有背过身去,默默地注视着院中的一片玫瑰花,和花坛上的一群黑色的蚂蚁。啊,美丽而善良的玫瑰不怕传染,依旧花红如血;勇敢的那蚂蚁不怕传染,依旧在为我们表演负重的远距离运动。我们无可奈何,开始产生一个恶毒的念头,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声张自己是肝炎患者?为什么要来住传染病院?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在医院的西楼角,也即在厕所的旁边,是有一棵古槐的,古槐的树杈上白天常见到一只猫头鹰。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这不是迷信,一定是猫头鹰闻着了欲亡人的气息在鸣叫。大家都走出来,默默地注视着一个裹着床单的躯体进太平间。他永远太平无烦恼苦痛了。他的毛巾、牙具被拿出来放在窗台,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妻子在地上滚着哭。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诅咒它,更没有人动手打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当一日数次去厕所经过古槐下,都不自觉地往树杈上看看,那是惊慌的一看,也是盼望的一看,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而猫头鹰也该是称作爷的,也该是有庙和塑像的。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儿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猫头鹰就是一个神。在这个监狱似的天地里,我们病人是互不歧视的。每有一个出院,我们欢欣庆贺他的康复,也为了自己能治好而高兴。每有一个入院,我们多半却为他传染了病而悲伤。我们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却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所以,当我站在铁栅栏内向外张望外面的人群时,总是想:或许,你们是没有查出乙肝的病人,我们是查出了乙肝的健康人!(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熟人妻子扔掉碗筷的做法让患病的“我”大受刺激,这是由于“我”还未能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心理上无法接受。B.文章通过家人与社会上的人们对“我”的态度的对比,意在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C.从“我”进入传染病院后产生的恶毒念头中,可以看出来自外界的歧视有可能转化为患者对社会的仇视与畸形报复。D.身患肝病后的种种遭遇,使得“我”对生活中事物的体察更为深入、敏感,进而产生复杂丰富的生命体验。14.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15.请探究本文结尾段的意蕴。参考答案:13.B
14.惊慌是因为害怕听到它的代表死亡的叫声;盼望是希望它能放过自己;表明“我们”对死的恐惧和生的渴望。
15.批评了外面之人歧视乙肝患者的病态人格,赞美了病友之间互不歧视、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警醒世人给肝病患者以情感上的关爱和人格上的平等。【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分析错误,文章的主旨是针砭世情,表现对群体性疾病歧视现象的反思。故选B。【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惊恐”和“期盼”,根据“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可知,作者惊恐地看它是因为它代表死亡,作者不想死亡降临到自己头上;从“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可知,作着的期盼是在心中默默地向它祈祷,企望它能饶恕了自己。这一矛盾的心理反应的是作者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探究结尾的意蕴,侧重探究结尾处蕴含的情感倾向和小说的主旨。由原文可知,“我”生病之后,别人躲着我,我也在躲着别人,这样躲来躲去之后,贾平凹痛苦地发现,他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恶魔”,这就是文中说“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他过够了这种病态的生活,于是要求住进了传染病院。在这“病态”的世界里,一群病人,他们互不歧视,能够互相理解了宽容和体谅,这就作者说的“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很显然,“社会上所谓的人的意义”就是外面的人对我的歧视和防范,“人的真情”就是病友之间那些美好的品质,而呼唤关爱便是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是“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具体作答时,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选自《梁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B.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D.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D.践祚,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皇帝登基,官员升迁都可称践祚。9.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B.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C.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与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2)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参考答案:7.D
8.D
9.A
10.(1)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2)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昔”修饰后面内容,前面应该停顿。连词“以”表示目的,前面应该停顿。整体停顿为: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点睛: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A项“奖赏”于原文无据。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1)“述曾”指范述曾,“謇谔”译为正直敢言,“弗之罪”译为不怪罪他。(2)补充主语“范述曾”,“之”译为到,“及”译为等到,“吏无荷担”(定语后置句)。【文言文参考译文】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从幼年开始就爱好学习,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通《五经》的经义解说。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数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任他们的师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齐代初年,范述曾出任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县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用威严凶猛的办法治理百姓,百姓感到安适。永嘉所属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采用征讨的办法都没能平定这地方。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嘉郡任职时,努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范述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二十余万钱币,他一分也没有接受。(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范述曾),挽留太守的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事奉主上,他担任永嘉太守时,清廉简约,坚守高洁,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绢二十匹。”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到他年老之时,已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死时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敷十篇。5.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何辞为(告辞)B
相去四十里(距离)C
沛公则置车骑(安排、安置)D
度我至军中(估计)10、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
B
公乃入
公为我献之乃令张良留谢
今为之虏C
D
沛公则置车骑
拔剑撞而破之项王则受璧
今行而无信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沛公虚伪狡诈的一组(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立诛杀曹无伤⑤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12、下列对原问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一部分写的是鸿门宴斗争之后的余事。B
刘邦不辞而别,心有顾虑,樊哙一席话,见解有过人之处。C
留张良周旋,为自己争取时间,托张良奉白璧、玉斗给项王表明刘邦有勇有谋、沉着冷静。D
范增怒极,其见解深远,谋士也。范增之言,暗示鸿门宴将成为新一段历史的转折点,项羽在鸿门
宴上的无谋无略预示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⑵大王来何操?
参考答案:9-12CCBC13、①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2分)②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2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祖悦,魏司农卿,父檦,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玄少有器识。高祖作相,检校熊州事。和州蛮反,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及高祖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余万口。高祖大悦,赐缣二十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玄晓之曰:“天子诏征,不可久住。”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岁馀,迁工部尚书。其后拜魏郡太守,尚书如故。帝谓玄日:“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猾,是以烦公。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赐物五百段而遣之。未几,拜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骑七万援之。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示士卒以必死。既出潼关,议者恐崤、函有伏兵,请于陕县沿流东下,直趣河阳,以攻其背。玄曰:“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于是鼓行而进。既度函谷,卒如所量。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玄以大兵直趣城北,玄感逆拒之,玄且战且行,屯军金谷。于军中扫地而祭高祖,词气抑扬,三军莫不涕咽。时众寡不敌,与贼频战不利,死伤大半。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会宇文述、来护兒等援兵至,玄感惧而西遁。玄遣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前锋追之,及于阌乡,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十一年,诏玄安抚关中。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义宁中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
坐:因……犯罪B.焚其骸骨,夷其茔域
夷:铲平C.既度函谷,卒如所量
量:估量
D.玄感逆拒之
逆:逆料,想到将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与之诀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①魏郡名都,冲要之所
②鼎足之形成矣C.①于是鼓行而进
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D.①玄以大兵直趣城北
②宜别图之,以济大事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卫玄“有器识”的一组是(
)①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
②前后归附者十余万口
③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
④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
⑤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
⑥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玄年少时就很有才干和见识。高祖作相时,他担任检校熊州事,高祖登基称帝后,升迁他做淮州总管,又进封同轨郡公。B.卫玄出任资州刺史时,叛乱的獠人围攻大牢镇,卫玄独身一骑到山獠的营地,以刺史的身份奉天子的诏令去安抚开导他们。C.因为众寡悬殊,卫玄跟杨玄感多次交战都不利,死伤大半,于是就在军中清扫地面,祭奠逝者,三军没有谁不伤心流泪的。D.关中盗贼蜂起,百姓饥馑之时,朝廷让卫玄去安抚,而当时官方败坏混乱,贿赂公然进行,卫玄终究没有能救恤。13.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5分)(见上文划线句子)
(2)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5分)(《赤壁之战》)
(3)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5分)(《赤壁之战》)
参考答案:9.D.(迎,迎击)
10.B.(都是助词,的)11.C.12.C.(当时形势不利,卫玄在军中清扫地面祭祀高祖,言辞气度抑扬,目的是鼓舞士气)13、(1)于是把利害关系告诉他们,他们的首领感动高兴,让军队撤围后离去。(“晓”,告诉,1分。“渠”第三人称代词,他。1分。“感悦”,搞到高兴,1分。“解兵”,撤兵。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祖父卫悦,是北魏司农卿,父亲卫檦,任侍中将军,玄年少时有才干和见识。高祖作相时,他任检校熊州事。和州蛮民造反卫玄以行军身份去攻打平定他们。得到高祖接受禅让登基称帝,他升任淮州总管,又进封同轨郡公,因事犯罪被免官。
仁寿初年,山獠叛乱,卫玄出任资州刺史来镇压平定他们。卫玄到任以后,当时獠人围困攻打大牢镇,卫玄独身一骑到他们的营地,对众獠人说:"我是刺史,奉天子的诏令来安抚宣导你们,你们不要惊慌害怕。"众贼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于是晓以利害关系,他们的首领感动高兴,让军队撤围而去,前后归附的有十馀万人。高祖非常高兴,赐给他二千匹缣,任命他为遂州总管,仍然让他安抚剑南。炀帝登上皇位,又征召他任卫尉卿。夷、獠都很惦念他,来探望他的人绵延几百里路。卫玄告诉他们说:"天子诏征,不可久住。"因与之诀,夷、獠百姓各自洒泪离别。
过了一年,升任工部尚书。稍后又被任命为魏郡太守,依旧担任尚书一职。皇上对卫玄说:"魏都是名都,是险要之地,老百姓多狡猾奸诈,因此要劳烦你去管理。这个郡距离京都,路途并不遥远,你应当经常往返,商议朝政。"赐给他五百段各色杂帛就又派他去上任了。不久,又任命他为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适逢杨玄感围逼东都,卫玄率步兵骑兵共七万人援东部。到了华阴,挖掘杨素的坟墓,烧毁了杨素的骸骨,铲平了他的墓地,向士卒表示了必死的决心。已经出了潼关,议事的人担心崤山、函谷关一带有伏兵,希望从陕县沿江东下,直赴河阳,来攻打敌军背后。卫玄说:"据我估计,这个计谋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想得到的。"于是擂鼓前进。已经越过了函谷关,完全像所估量的一样。于是派武贲郎将张峻在南道为迷惑敌人的军队,卫玄率领大军直赴城北,玄感迎拒卫玄,卫玄边战边行,屯军金谷。又在军中清扫地面祭祀高祖,言辞气度抑扬,三军没有谁不呜咽流泪的。当时敌众我寡,形势对比悬殊,跟敌人多次交战都不利,死伤大半。杨玄感率领所有的精锐部属来进攻,卫玄拼死与他交战,敌军稍稍退却了一点,进驻北芒。恰好宇文述、来护兒等援兵到来,杨玄感害怕而往西逃走。卫玄派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为前锋追赶他,等到了阌(wén)乡,与宇文述等会合击败他们。
大业十一年,下诏让卫玄安抚关中。当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卫玄终究不能救恤,而官方败坏混乱,贿赂公然进行。卫玄自认为年老,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义宁年间去世,时年七十七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600多座醒目的水塔、100多个无塔压力罐、5000多眼深层手动泵井奇迹般地出现了,它们星罗棋布广袤的和田大地上。②恒星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③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④身处高三冲刺阶段的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父母的期待定将踌躇满志,全力以赴。⑤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⑥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A.①③④
B.②⑤⑥C.①②④
D.③⑤⑥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星罗棋布: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语法错误,这里不能接宾语。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使用正确。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句子说的是真正聪明的人能够看清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成语是说的是见识短浅,不合语境。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子说的是为了父母的期待应该认真努力,成语说的是取得的成绩,不合语境。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此处符合语境。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使用正确。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辨别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下面是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两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刚才老师的一番话真是金玉良言,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长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参考答案:(1)略尽绵薄——不遗余力
(2)殷切期望——衷心希望9.下面是某商业网站对本网站用户行为分析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参考答案:本网站对用户行为可从黏性、活跃、产出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黏性关注用户对网站的访问频率和访问间隔时间;活跃关注用户访问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长和平均访问页面数;产出关注用户访问网站所产生的订单数和客单价。10.阅读下面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模具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合同
- 二零二五版返租型商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商业综合体)13篇
- 2025年度农民公寓房屋买卖售后服务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融资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南京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智能设备研发与技术支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高档实木门批发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农业观光旅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旅游纪念品设计与生产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设备维修配件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 收养能力评分表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社区康复》课件-第八章 视力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健康《国王生病了》课件
- 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与答案大全
- 人教pep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含答案
- 国寿增员长廊讲解学习及演练课件
- 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高频词汇速记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