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东省聊城市临清自忠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具有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小说B.宋词和文人画C.京剧和诗歌D.楚辞和元曲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中“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市民文化,符合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是士大夫画,符合高雅文化倾向。故答案为B项。AD项,风俗画和小说、楚辞和元曲只能体现文化世俗化倾向,排除;C项,京剧和诗歌只能体现高雅文化倾向,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交流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的集体安全D.壮大欧洲整体实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了欧洲不要走下坡路,而要联合起来发展经济,提高欧洲地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而选项B是欧盟,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不仅仅是集体安全的需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只是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而非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只有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抵御来自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3.“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8%。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
B、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的发展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D、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参考答案:D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的使用,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推动了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得到广泛地使用,石油的使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故选D。ABC项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均不符合题意。4.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是德国的思想家()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参考答案:D
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B.镇压马木鲁克的叛乱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D.防备奥斯曼帝国的进攻参考答案: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防备奥斯曼帝国进攻都是阿里把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的目的,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埃及的独立,即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故A项正确,BC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的设问“主要目的”。解答时需要判定选项和题目的逻辑关系。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参考答案:D7.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而非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过渡阶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也是一个混合型经济,也是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还要知道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8.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大卫·科波菲尔》
C.《百年孤独》
D.《格尔尼卡》参考答案:B9.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的“风骚”是指A.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风流B.《诗经》和“楚辞”C.屈原与李白的诗歌D.柳永与李清照的诗词参考答案:B10.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参考答案: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二程认为悟本达源的根本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可见理学对于修身养性比较重视,正确的选项是A项;B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二程学说是对儒学的继承发展。答案:A11.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项目1920年1936年机器制造品12.9%20.5%手工制造品32.2%25.5%农产品45.4%45.9%①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
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C12.“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A.习惯法的使用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实施
D.自然法通行参考答案:C13.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从材料“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可见贵族政治已经出现瓦解倾向,
但同时材料又表明管仲本身还存在着贵族等级观念,这说明了贵族政治瓦解的艰难和曲折,A项正确;春秋
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分封制,C项错误;材料未能体现中央集权制度,D项
错误。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4.针对“道”,韩愈指出:“(在这个社会里)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韩愈所说的“道”()A.加强自身修养,实现格物致知B.排斥佛道,以纲常伦理为核心C.追求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D.把儒学理念上升至天理的高度参考答案: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解答:倡导格物致知的是理学,理学是宋代形成,韩愈是唐朝的文学家,故A项错误;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复兴儒学,以纲常伦理为核心,故B项正确;材料重点是维系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的儒家伦理道德,故C项错误;把儒学理念上升至天理的高度就意味理学的形成,理学形成于宋代,故D项错误.故选B.15.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参考答案:D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16.梭伦改革中的下列措施中,不能打破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的是A.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B.设立四百人会议
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D.颁布解负令参考答案:D17.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他说:“诸书分为三类: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曰算学,曰重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曰官制,曰学制;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曰游记,曰报章。”这表明当时A.洋务思想遭到彻底摒弃B.维新活动局限于思想启蒙C.全盘西化思潮较为盛行D.学习西方较之以往有拓展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学习西方的内容有算术、历史、政治等,可见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有所扩展,故D正确;从材料来看,中体西用的思想仍然存在,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也没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18.陈振崑在《当代人文主义思想的融会》一书中指出,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观念中,把以往对于“来生”的不朽盼望转变成专注于“此世”生活之美善的经营。一个理想的人的典型不再是禁欲的僧侣;而是一个能在“此世”欢乐地完成各种成就以充分实现人性的“完全人”。上述思想A.与儒家学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B.是对“仁义礼智信”的继承和发展C.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
D.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参考答案:A19.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二战期间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也原本是二战时用于空袭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参考答案:C分析:二战。一些高科技成果是为了战争才研发的,所以说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故C项正确。B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其实是人的因素!先进的装备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使用;先进的战略战术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制定和执行;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是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完成。题干材料都是二战期间或二战后初期,故B项的“导火线”和D项的“加速了二战爆发”与此无关。而且,科技发展是一柄双刃剑,科技革命并不是战争爆发的必然因素。20.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压制知识分子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文化
参考答案:A略21.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字母化的道路,这一主张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
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参考答案:D2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参考答案:D23.下列有关雅典公民帕罗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步行一天参加公民大会
②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陪审员
③其妻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④本人在公民大会期间可以领取政府补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24.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甲午中日战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D.八国联军侵华——“变法革新”参考答案:D25.前段时间,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你认为普京说此话的理由有:①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②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持续增强③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对抗的程度④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美苏基于核力量均势下进行争霸,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使霸权主义受到冲击,加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家及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共同利益深化,故普京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①③④表述均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持续增强会推动美国树立单极世界,施展霸权,加剧世界动荡不安,故不能成为题干现象理由,故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6.有学者把17世纪2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一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参考答案:B27.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B28.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轻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14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人文主义的复兴B.罗马法的重生C.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的理解。材料中“中世纪”与“14世纪后”的教育方式对比,反映出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差异性。C项不符合史实,B、D项与材料所述不构成直接因果,均排除之。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29.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30.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右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A.柏拉图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874年,当时担任日本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在其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自工业物产之利,至水陆运输之便,凡属人民保护之要者,宜顾国之风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以为今日行政之基轴。其开成者保护之,未就者诱导之。……促进西洋技艺之推行,兴起劝业殖产之事。使事无一夫慢怠其业,国无一民不得其所,以之使入富足之境。人民殷富充足,国必随之富强,此必然之势,不俟智者后知也。果如此,直与诸强并驾齐驱,夫亦何难哉!”——《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日本史籍协会丛书,1927年版,第561~566页材料二李鸿章说“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万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他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李鸿章从兴办官督商办企业开始,倡言“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而且也确实采取了一些“维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措施。其中主要是借垫官款,减免税厘和申请专利特权等等。在中国主要民用产业的发生期,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对于这些产业的控制和扶持是互为表里的。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了企业内官权的膨胀。所以,这种制度实质上又是一种封建势力对商办企业控制多于扶植的制度。——《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有哪些共识?在对待商办企业的问题上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观点:殖产兴业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政府应该大力扶植和保护民营企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影响: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植下日本掀起了兴办工业的热潮;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并不断吸收外来技术,其国际竞争力加强,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出现了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企业的局面。(4分)(2)共识: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富强;大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国家应对民营企业(商办企业)提供帮助;(4分回答出两点即可)不同:大久保利通主张通过扶植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发展资本主义;而李鸿章则在扶植的同时加大对商办企业的控制,以巩固封建统治。(2分表意正确即可)影响:不利于民营(商办)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试题分析:(1)从材料“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可以看出大久保利通主张通过国家的力量殖产兴业,发展经济。这种思想对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兴起了殖产兴业的热潮,后来,日本政府把企业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大久保利通和李=李鸿章在发展工商业发面态度一致,但是对于商办的企业,二者的态度不一样,反映了阶级利益的不一致。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充满了冲突,冲突是历史的常态,甚至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没有冲突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冲突的结果有以下两种:第一种,由冲突引发的斗争往往导致一方的全胜和他方的全败,胜利的一方完全消灭另一方。这种结局看似利落,但造成的社会撕裂却是巨大的,人民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而重构社会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第二种,由于种种偶然或必然的因素,冲突却常常以融合而告终,斗争的过程可能很激烈,融合的经历可能很漫长,但结局却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双方都被改造、又都被保留。被改造的双方其实是互相吸取的,由此产生一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从对应的双方都获得生长点,于是同时传承双方,又同时扬弃双方。新社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冲突→斗争→融合(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示例1:论题:英国通过斗争与融合,形成了君主立宪制。阐述:1603—1640年间,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一步步由冲突走向对抗,最终发展成以王权为一方和以议会为代表的另一方的全面大内战。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议会与国王的冲突重新形成。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英国人用融合的手段调节了双方的对抗。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议会的地位。在不断削弱王权的过程中,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示例2:论题:1787年美国在斗争与妥协中产生了宪法。阐述:美国独立之初,社会动荡。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会上围绕中央与地方、大州和小州、北方和南方之间的权利问题展开斗争。经过争论,各方相互妥协,会议最后通过了1787年宪法。在宪法框架下,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与地方间达成妥协;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都是两名,按各州人口比例决定众议院的议员数,大小州达成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将五分之三的奴隶人口计算在总人口中,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总之,美国1787年宪法是充满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巩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的主题“历史充满了冲突,冲突是历史的常态,甚至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再根据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对于冲突的不同解决方式以及带来的不同结果,可以看出斗争和妥协的方式各有利弊,应当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灵活具体的方式。如英国通过斗争与融合,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在斗争与妥协中诞生了1787年宪法。这两种结果都推动了两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据此确定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论证说明。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材料二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他手里。此外,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参考答案:(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本题根据材料一“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反对臣唯君命是从……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明辨君臣关系;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原则等方面分别概括黄宗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纳米银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硅钢涂料产业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钢结构工程施工合同用英语
- 绿色包装设计与生产合同
- 建筑工地临时设施租赁合同
- 特快专递服务供应合同书
- 委托担保保证合同(3篇)
- 2025年临时建筑设计与施工协作合同
- 2025年企业合资合作增资协议书
- 2025年合作投资伙伴协议样本
- 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获奖版)课件
- 幼儿园中班居家安全教案
- 网页设计和制作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食用油营销整合规划(含文字方案)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15《升旗的方法》教案
-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绪论
- 超高性能混凝土项目立项申请(参考模板)
- 电缆桥架招标文件范本(含技术规范书)
- 试车场各种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