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新安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源远流长的江南文化,是在吴越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区域文化。在经历了由尚武到崇文的嬗变之后,江南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
①
,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风貌。江南文化传统可分为诸多维度,在江南文化传承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名言、谚语和诗句,往往具有鲜明的指示性,烙刻着各类传统的深刻印记。当我们谈到春秋战国之际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含垢忍辱、卧薪尝胆时,自然会联想到江南政治文化传统。当我们说起“东南财赋地”,“苏常熟,天下足”,所指的便是江南经济文化传统。关于江南山水风物的诗句则更是蔚为大观,不胜枚举,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诗句,标示着江南文学
②
的历史脉络。至于蜚声海外的昆曲、越剧、吴门画派、园林艺术等,属于江南艺术传统的杰出代表。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所指示的乃是江南厚重的学术传统。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诗句,则指向江南宗教传统。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耳熟能详
B.含垢(hóu)忍辱
C.不胜枚举
D.蜚(fēi)声海外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成型
绵延不绝
B.定型
络绎不绝C.定型
绵延不绝
D.成型
络绎不绝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民歌——唐代B.“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白居易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4.在形式多样的对联中,集前人诗句、文句而成的集句联别具一格,妙趣横生。下列江南风景名胜的对联中,属于集句联的一项是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锡东林书院B.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武汉黄鹤楼C.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杭州西湖D.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平山堂5.古人名和字的产生虽有先后,但在意义上是相关联的。下列对江南古代名人名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修”与“永”意思相同。B.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思相反。C.王安石,字介甫。“石”与“甫”意思相同。D.朱熹,字元晦。“熹”与“晦”意思相反。
参考答案:1.B 2.C 3.A 4.D 5.C2.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六十岁说陈忠实45年前读初中二年级时,我在作文课上写下平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大约三千字的小说习作是第一次文学创作,不再属于此前作文的意义。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由此萌发。这种兴趣持续了45年,至今依旧新鲜而恭敬。即使“文化大革命”扫荡一切作品和作家的时候,这种兴趣仍然没有转移或消亡,转变为一种隐蔽性的阅读。我说过我的人生的有幸和不幸,正是从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起始的:正是这一次完全出于兴趣性的写作,奠定了文学在我人生历程中的主题词。近年来,多种媒体和多路记者几乎无一不问及我的人生感悟和文学创作的感悟。我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首先向他们解释,我不大使用感悟、悟道一类词,我喜欢启示。即人生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文学创作中思想和艺术的启示。正是这些启示,提升着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想穿透能力,也提升着我对文学和艺术本真的体验,完成一次又一次创造理想。在这个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有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成为关键性的选择和转折。一次把握是在1978年之初,当中国文学复兴的春潮涌动的时候,我正在灞河水利工地任副总指挥。我在完成了家乡的这个工程之后离开了,调入文化馆。我那时候对我的把握是,文学创作可以当作事业来干的时代终于出现了。第二次把握是l982年。这一年我从业余写作进入专业写作。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当时的直接的唯一的感觉,即进入我的人生最佳生存状态。我几乎在得到专业创作条件的同时,决定回归老家,一是静下心来回嚼二十年的乡村工作和生活,进入写作;二是基于对自己知识的残缺性的估计,需要广泛读书需要充实更需要不断更新,这都需要一个可以避免纷扰的安静环境来实现。我选择了老家农村。直到《白鹿原》完成,正好十年。这两次把握,一次是人生轨道的转换,一次纯粹属于自身生存环境的选择。两次反省。一次是l978年秋天。当新时期文学如雨后春笋般从解冻的文坛发生时,我很鼓舞也很冷静。冷静是出于对自身具体情况的判断。我以为排除“文革”中那些“极左”思想不难,而要荡涤自有阅读能力以来所接受的“极左”的非文学的观念不易。我选择了读书,借来了一些世界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以真正的文学来摒弃思维和意识中的非文学观念,目的仅仅只有一点,进入文学的本真。这次反省大约持续四个月,到1979年春天,我获得了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我把文学当作事业来干的行程开始了。第二次反省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白鹿原》写作的准备阶段。我那个时候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一段。尤其是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人物心理结构举说,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创作的颠覆。自我的不满意以至自我否定,同时就孕育着膨胀着一种新的艺术创造理想。这种痛苦的反省完全是自发的,发生在《白鹿原》的准备和后来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多年以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在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上,我把握了自己,主要是以自身的实际做出的选择。在艺术追求的漫长历程中,在两个重要的创作阶段上,进行两次反省,对我不断进入文学本真是关键性的。如果说创作有两次重要突破,首先都是以反省获得的。可以说,我的创作进步的实现,都是从关键阶段的几近残酷的自我否定自我反省中获得了力量。我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作心灵和艺术体验剥离。没有秘密,也没有神话,创造的理想和创造的力量,都是经过自我反省获取的,完成的。仅仅在半月之前的一个上午,我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在原下老家一个人兴奋不已。仅仅在十天前一个晚上,读完畅广元教授的一本文化文学批评专著,进入一种最欣慰的愉悦。四天前的那个下午,我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竟然兴奋不已。两天前的晚上,在杨凌参加杨凌文联成立的会场里,见到残疾人作家贺绪林,听说他的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动而又感奋,同样愉悦。这样,我几十年来不断重复验证自己,文学创作才是我生存的最佳气场。直到我走进朋友们营造的这个隆重而又温馨的场合,我依然不能切实理解六十这个年龄的特殊含义,然而六十岁毕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按照我们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意思,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这也许是前人归纳的生命本身的规律性特征。我不可能违抗生命规律。但我现在最明确的一点是,力戒这些传统和习俗中可能导致平庸乃至消极的东西。我比任何年龄区段上更强烈更清醒的意识是,对新的知识的追问,对正在发生着的生活运动的关注。这既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意义所在,也是我这个具体作家最容易触发心灵中的那根敏感神经的颤动的。我唯一恳求上帝的,就是给我一个清醒的大脑。而今天所有前来聚会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就是怀着上帝的意愿来和我握手的。相关链接①陈忠实,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白鹿原》,于2016年4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本文是陈忠实在60岁时写的一篇回顾自己45年漫长创作历程的文章,带有自传的性质。②为了创作《白鹿原》这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波澜壮阔历史的史诗巨作,陈忠实蛰居乡间十年,他孤守原下一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从民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与素材,深深根植乡土,体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情怀。
(节选自《怀念陈忠实,一位作家的担当与情怀》)(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回忆了自己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的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在他看来,自我把握和自我反省对他的创作同等重要。B.文中写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是为了突出自己工作效率之高,同时也是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自豪。C.作者认为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他也并不会去违抗这些生命规律。D.本文是陈忠实60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中对自己40多年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艺术盘点,其中充满了高度清醒的创作自省、对新知的追求和对创作的渴望。(2)陈忠实为什么能创作出轰动文坛的《白鹿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3)作为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2)①陈忠实能及时进行自我反省,不断超越自我。在《白鹿原》写作的准备阶段,它勇于对自己以往的创作理念加以颠覆,自我否定,从而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创造理想去指导《白鹿原》的创作。②陈忠实心系人民,根植乡土。他以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情怀,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从民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与素材,为创作《白鹿原》做了充分的准备。③陈忠实甘于寂寞,坚持不懈。他避开纷扰的城市,选择蛰居乡间,孤守原下一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潜心创作,坚持十年,笔耕不辍。(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3)①选材上,紧扣自己作家的身份,侧重回忆自己第一次文学创作、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中的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等内容,重点突出。②组材上,主要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重点叙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成熟的过程,条理清晰。③写法上,叙述与评论相结合,文章在回顾自己文学创作历程的同时,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评论,如兴趣对创作的影响、自省的重要意义等,内涵深刻而厚重。④语言平实质朴,感情饱满而深沉,极富有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试题分析:A“自我把握和自我反省对他的创作同等重要”错,作者认为自我反省更为重要。B主要是为了证明“文学创作才是我生存的最佳气场”,是作者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C六十岁“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依旧的年龄”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意思”,另外是“并不能去违抗这些生命规律”,而非“并不会”。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找到答题信息,第6段,“在艺术追求的漫长历程中,在两个重要的创作阶段上,进行两次反省,对我不断进入文学本真是关键性的。如果说创作有两次重要突破,首先都是以反省获得的”,链接2中,“陈忠实蛰居乡间十年,他孤守原下一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从民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与素材,深深根植乡土,体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情怀”。然后分条概括。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法上的特点。可以从选材上、组材上、具体的写法上、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如:选材上,侧重回忆自己第一次文学创作、两次自反省等内容,重点突出;组材上,主要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叙述与评论相结合。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美国公司已经率先步入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正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通用电气执行官韦尔奇说过:“创造力和想象力放在企业的环境中就是创新。”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在注重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应成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拐点。28.请根据材料概括想象力的特点。29.作者认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30.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参考答案:28.以知识为基础,创造新形象,促使预想,改革性,启示作用。
29.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造;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
30.①丰富知识,为想象力奠定基础;②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③倡导想象力和创新推动发展的理念;④承认、保护、尊重并鼓励有想象力的人和事。【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想象力的特点,然后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也就是能表现想象力特点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想象力的特点即可。【2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回答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然后回归文章,首先出能体现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关系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筛选出“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3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本,首先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国《商业周刊》指出,美国公司已经率先步入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正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在注重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应成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拐点”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简要分析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即可。【点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以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其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惑B.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C.余嘉其能其古道
嘉:赞许D.作《师说》以贻之
贻:遗留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D.师不必贤于弟子
乃设九宾礼于廷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解释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C.第三段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D.第四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不拘于时,学于余。参考答案:4.D
5.B
6.D
7.C
8.(1)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2)(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作《师说》以贻之”意思是“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贻:赠送。故选D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他的,人称代词;那个,表远指,指示代词。B项,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竟然,副词;于是,副词。D项,比,介词;在,介词。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A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从而”,古义: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等。C项,“众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许多人。D项,古今同义,不与之同列,表示鄙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错误,作者在论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时,不仅引用了名言,还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的例子。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惑,糊涂。第二句中,不拘于时,被动句;学于余,状语后置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理解了。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向他人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②,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2)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参考答案:4.B
5.A
6.D
7.(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2)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的意思是: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江”作句子的主语,“横行”作谓语,“齐魏”作状语。该句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故应在“齐魏”后停顿,排除A项、D项。“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的意思是: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不若”的意思是“不如”。“赦”作谓语,“江”作“赦”的宾语,故应在“不若”之前停顿。排除C项。据此推断B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原文标点: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疏通文意: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所以选D项。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7.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君辈”:“他们”;“无庸”:“无须”;“以”:“让”;“第”:“只管”;“以”:“按照”。第二句关键点:“从容”:“随便地”;“何如”:“怎么样”;“使”:“假使”;“正”:“端正,使……正”“虽”:“即使”。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6.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1题。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①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节选自《宋史·张洞传》)【注】①卓荦(luò):卓越出众。②困于飞挽:指粮草运送不便。③元元:百姓,平民。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遭亲丧去,再训颍州推官去:前往B.史当夫极法当:判罪C.厌元元之望厌:满足D.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中:符合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A.《齐谐》者,志怪者也B.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洞以布衣求上方略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B.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C.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洞从小与众不同,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名声响亮;赵元昊叛乱侵扰边境,张洞请求向皇帝进呈方法谋略,被宋仁宗召到舍人院考试,并得以提拔任用。B.张洞调任颍州推官时,百姓刘柳鞭打妻子致其死亡被判极刑,张洞坚持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为死罪,朝廷评议结果与张洞一致;知州欧阳修十分器重他。C.宋英宗即位后居丧哀痛,多日不朝,在张洞及大臣劝谏下才上朝理政;宗说骄横无道,犯事定罪,张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议从轻处罚,英宗夸他识大体。D.张洞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凶大臣忌恨,只好让他出朝到地方任职:任职期间,张洞做出了诸如免除拖欠赋税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3)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参考答案:7.A(去:离开)8.D(例句: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奇异。A.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B.荣:使动用法,“使……荣”,可译为“使……享受荣华”。C.衣:名词用作动词,穿。D.老:意动用法,“以……为老人”)9.D(A.前一个为介词,凭;后一个为介词,用,拿。B.前一个为连词,而且;后一个为副词,将要。C.前一个为介词,趁着,趁机;后一个为介词,依照,根据。D.都为介词,替,给)10.C(“建议从轻处罚”不正确,原文是说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宗说的罪行,张洞建议不用公布罪行,仅凭他坑害无罪的人就可把他依法判罪,并非“从轻处罚”)11.(1)张洞读书后,每天能读几千字,写文章文思敏捷。(3分。既:已经,……以后;日:每天;敏:敏捷)(2)判罪定案后,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开宗说的罪行。(3分。狱具:判罪定案;辱国:使国家受辱,有损国家的体面;暴:暴露,公开)(3)宽恕他们就扰乱了国家的法律,惩处他们就伤害了骨肉间的亲情。(4分。贷:宽恕;乱:使……乱,扰乱;刑:处罚,惩处;爱:亲情)【参考译文】张洞字仲通,是开封祥符人。父亲张惟简,官为太常少卿。张洞身材高大,容貌端正秀丽,从小就很有悟性,才能超出常人,与众不同。张惟简认为他很奇特,抱着他去咨询乡里占卜的人。占卜的人说:“公子长得十分奇特,将来一定能金榜题名,应当因为文学政事扬名。”张洞读书后,每天能读几千字,写文章文思敏捷。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名声响亮,遇到事情情绪激昂,自认为能有所作为。当时,赵元昊叛乱侵扰边境,关中、甘肃一带民生萧索,粮草运送不便,并且多次作战失利。宋仁宗叹息,想要征求朝廷内外的谋略。张洞凭借布衣的身份请求进呈方法谋略,仁宗召他在舍人院考试,提拔他担任将作监主簿一职。不久张洞应举考中进士,调任他为涟水军判官,遭遇丧亲,张洞服丧离职,(服完丧后)又调任颍州推官。有一个叫刘甲的百姓,强迫弟弟刘柳鞭打妻子,过后扔掉棍棒,夫妇二人相拥哭泣。刘甲大怒,逼迫刘柳让他再鞭打她妻子。妇人被无辜打死。官吏判处她丈夫极刑,知州欧阳修想要同意判处极刑。张洞说:“按照法律规定那个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鞭打妻子不是刘柳的本意,不应当判(刘柳)死罪。”众人不听,张洞就称病不出门,不得已上报朝廷评议,(判罚)果然像张洞说的那样,欧阳修十分器重他。宋英宗即位,张洞转任度支员外郎。英宗居丧哀痛,有时十几天不到正殿上朝,张洞上言说:“陛下正当盛年,刚刚继承皇位,怎么能长久委屈刚健之气,自比年幼的君主。应当亲自处理政务,招揽各种人才,来实现先帝托付的意愿,满足百姓对您的期望。”朝中大臣也因为此事进言,英宗于是上朝理政。诏令审讯祁国公宗说的案件,宗说依仗自己是皇上近亲,骄横无道。判罪定案后,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开宗说的罪行。张洞说:“宗说的罪过不能宽恕。虽然这样,陛下将要惩罚他的恶行却难以公布他的罪行,那么仅凭他坑害了几个无罪的人,把他依法判罪就可以了。”英宗高兴地说:“卿知道以大局为重。”张洞借机进言说:“唐朝皇室中有很多贤能的宰相和名士,因为他们懂得学问才会如此。国家本姓(皇室)繁衍生息,无论亲近疏远一律给他们丰厚的俸禄,不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使女、妻妾、歌妓,多少都没有限制,最终泯灭了礼义,使他们的嗜好与欲望达到极点。宽恕他们就扰乱了国家的法律,惩处他们就伤害了骨肉间的亲情。应该按照官员品级设立制度,再选年高有德的人教导他们。”宗室因此怨恨张洞,极力诽谤诋毁他,皇上却并不加罪与他。张洞转任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在便殿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于是想要重用他,大臣忌恨他,出朝任江西转运使。江西连年饥荒,朝廷要征收百姓积欠的赋税,张洞上奏免除了他们拖欠的赋税。又有缴纳的绸绢不符合要求的百姓,过去用缴纳满一匹绢来责罚他们,张洞命令按欠缺的尺寸缴钱,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张洞调任淮南转运使,转任工部郎中。淮南土地不适宜种麦,百姓对应缴的粮食很难缴上,张洞又命令他们缴钱,由官府替他们买麦,没有超过期限就缴足了。不久张洞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宣传家乡的特产应该是每一个学子“爱我家乡”的一种具体表现,你的家乡一定有着丰富的特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特产,为它写一则宣传推介语。要求有情有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6分)示例:特产:凌云绿茶推介语:初品绿色入眼帘,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让生活在劳动中绽放光彩作文素材7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Welcome Unit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物流公司转让(多篇)
- Q-BQD001-2019青岛银行网上银行服务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第2框 携手促发展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四单元 我们生长在中国 第12课《黄土地黑土地》教学实录 粤教版
-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 乌塔读后感(汇编15篇)
- 学校家长会家长心得10篇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关税法》要点解读
- 2024年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开学第一课(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第六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钻完井单项组
- 红色艺术欣赏 音乐舞蹈史诗《长征组歌》
- 演讲与口才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空调安装应急预案方案
- 大数据建模练习练习题及答案1-2023背题版
- 园林绿化员工培训课件
- 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考核试题 - 副本
- 《CT检查技术》课件-CT图像后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