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一)[第1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汪丽芳在《大院题材电视剧的主题研究》中说:“‘家族至上’的观念还有其特有的社会因素……这种按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关系是人们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家族是重要的。中国有宗法制度的传统……衍生到家族中,形成家长对家族成员的绝对统治……《大宅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认为()A.“家族至上”的观念发展形成了宗法制B.宗法制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社会观念C.血缘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中最重要的纽带D.宗法制有利于家族成员的独立成长2.2023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4.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类似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5.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等行为。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6.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皇帝已经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布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7.《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又有记载说“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B.社会等级森严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D.贫富差距悬殊8.据《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此现象直接导致了()A.中央集权削弱B.行政效率降低C.腐败现象丛生D.积贫积弱局面9.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道:“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A.发展的稳定性B.功能的综合性C.影响的持久性D.地位的神圣性10.许倬云据《汉书·古今人表》统计: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新人”(非贵族出身),分别为当时总人数的32%和60%,如刘相邹忌、秦相范雎、楚令尹吴起、韩相申不害等皆属其中。这表明当时()A.察举制冲击了世卿世禄制B.社会结构日益分化C.政治权力和经济势力分离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11.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12.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此设置()清军机处内景张廷玉(安徽桐城人)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中国通史》材料二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晋书》卷四八《本传》材料三《傅畅自序》曰:“时请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令,余以少年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承,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至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伸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评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专题限时集训(二)[第2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2.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A.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B.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C.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D.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A.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提出政府对商人要“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肯定工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B.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想C.官营工商业与私营工商业的竞争日趋减弱D.司马迁维护商人的利益6.“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7.《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期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于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富豪专营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8.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记载:“然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材料反映了宋朝()A.实现了货币统一B.已经发行纸币C.出现了货币买卖D.商品经济发达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10.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11.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12.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各题。材料一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今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作将以商食,而工而隶而释氏而老子之徒,孰非商乎!吾见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明]邱浚《重编琼台稿》材料二道光时的《徽宁会馆碑记》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地,而繁华过他郡邑。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多有,而盛镇尤汇集之处也。”——《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明清时期,各地商人纷纷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结合家乡建筑特色,结构考究,形式精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各地商帮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每年正月举办的灯会习俗以徽商承办的灯会最有气派,而民俗活动又是促销的绝佳时机。——《徽商研究》材料三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帮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帮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商帮衰落的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图(b)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图(c)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材料二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有能朝通向“现代”的目的地跑去。——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比较图(a)、图(b)、图(c),提取两项有关西汉至明朝商业城市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
专题限时集训(三)[第3讲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邹衍本是齐国人,在稷下学宫位在上大夫之列,因不满齐滔王暴政到了燕,成为燕昭王之师。齐襄王时,他又回到稷下学宫,并在齐王建时作为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上述现象对时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有利于思想界“大一统”局面的出现B.士为劳动群众请命而奔波蔚然成风C.各种观点并存及针锋相对的辩论时有发生D.遏制了“不治而议论”局面的进一步发展2.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3.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4.《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赐爵也。”此记载体现了()A.以民为本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5.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6.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7.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可见,两人的“克己”()A.产生的背景相同B.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C.实现的途径不同D.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8.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涂,则见负担之劳。”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B.重视农工,勤俭治国C.民富是国富的前提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9.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0.马丁·路德曾称中国古代某项发明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其言外之意不包括()A.印刷术的传入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B.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数人所专有而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C.印刷术的发明得益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推动D.如果没有印刷术,新教的主张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11.从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论述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主观意识,都是文人画的精髓,这些精髓不包括()◎“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倪瓒◎“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够”,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感受◎“写竹杆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柯九思论画竹A.重意B.重简C.重实D.重书12.《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直接受“大一统”政治局面影响而出现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a)先师孔子行教像图(b)曲阜街头的孔子列国行雕塑群材料二有人把“东亚经济模式”称之为东方“儒家资本主义”。美国1999年出版的《孔子住在隔壁:东方在教导我们西方应如何生活》一书指出:“东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成为繁荣的工业社区,社会奇迹也伴随着经济奇迹而产生,因为生活在那里的人通常坚守着儒家的教导。”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材料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重刑明民,大制使人,则上利。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罪重而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韩非子》(1)材料一两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为什么他在周游列国时“四处碰壁”?材料二实际上说明了什么?(3)韩非子为君主专制权术设置了系统性的度量标准,即所谓的法度。据材料三,归纳这些法度体现了哪些原则。结合韩非子所处时代,谈谈你对其“法不阿贵”观点的认识。(4)据孔子和韩非子学说在各自时代所起的作用,谈谈从中得到的基本认识。14.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的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过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好异者转矜创获,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暴其罪焉。——[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
专题限时集训(四)[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贵州1000人广东1842甘肃1000人浙江1842山西1000人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2.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一些老牌贩卖鸦片的洋务,也兼营房地产。这一现象()A.说明租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B.是政治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D.意味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3.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A.放弃辽东半岛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C.有条件归还中国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4.近代史上,在同清政府签订某一条约时,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代理人5.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核心议题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该学者的观点肯定了民国政府()A.推崇尊孔复古B.完善代议制民主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加强中央权力7.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地爱国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爱国救国8.《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9.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格内容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年7月1927年4月1927年8月1934年1937年初人数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10.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该讲话表明()A.抗日战争爆发B.国民政府主张全民族抗战C.国民政府对抗日前景乐观D.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犹豫不决11.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举措与下图丰子恺的漫画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A.烽火已熄,万世太平B.国家之殇,永世不忘C.以史为鉴,面向未来D.以德报怨,化敌为友12.右图的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正处于()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因此,参与制宪的各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摘编自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二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定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的政治智慧。(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1930—1932年日本的失业率达到整个工业界劳动力的15%,城市的失业率更高。不少军官对日本的内政外交愈来愈感到不满,他们不满政党采取的协调外交,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清朝覆亡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国民党北伐成功,1928年在南京成立统一的国民政府,表示将带领中国走向富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认为,与中国的战争已是无可避免,而且战事越早进行,将越有利。材料二下图是一幅题为“老虎吞噬小人”的漫画,刊登于1932年《玲珑杂志》材料三我们要求的是最后的胜利,必须要长时间的抗战。在这长期抗战之中,军事上的一时退却,仅是一个战场的得失,不足以影响战局的全部。……我们要拖延敌人的战争时间,消耗敌人的兵力财力。使敌人的经济机构,军事形势,一齐崩溃。此次国府迁渝,就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决心……从抗战中达到最后胜利的目的。——1938年1月1日(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所指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二、三,回答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迁都重庆的原因。
专题限时集训(五)[第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茶叶销售情况表(单位:万担)1836—1838年年平均1894年内销165171外销50215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2.下表为轮船招商局在1873—1884年发展阶段商董(入股人)社会背景表,表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姓名唐廷枢徐润朱其莼朱缙刘绍宗陈树棠范世尧职衔商总上海商董上海商董天津商董汉口商董香港商董汕头商董背景买办买办官员官员买办买办——A.买办是洋务民用工业主要投资者B.轮船招商局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斥C.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D.轮船招商局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3.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D.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4.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5.科学运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类别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 1920—1936年平均增长(%)官僚资本12民族资本88A.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D.该时期官僚资本发展速度比民族资本慢6.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7.1937年2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制订《五年建设计划》,强调要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电料、制酸、制碱、炼油、酒精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表明国民党()A.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B.开始大规模的国家建设运动C.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质保证D.致力于改善当时的国计民生8.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9.观察下面嘉庆、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区家庭规模户均人口比较表(部分)(单位:人)。省区时间直隶山东山西浙江江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宣统三年(1911年)关于表中变化的主要背景分析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C.国家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D.近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亿元,其中近代工业产值为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只有手工业总产值亿元的%。这主要反映出()A.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分布极不平衡B.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C.中国民族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D.中国近代农轻重的结构相对均衡11.下表为近代福州1905—1915年由外洋(国外)和外埠(国内)机铷面粉输入值比较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年别外洋外埠合计1905180610元17669元198279元1910191893元742513元934406元19152522元2146932元2149454元(资料摘编自《福建历年对外贸易统计》第70页)A.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C.通商口岸的大量开放D.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12.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1920年万%1930年万% 1933年万%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①传统的男耕女织模式彻底瓦解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较快发展③近代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④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清时间公元前300年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年1893年城市化率%%%%%%——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材料三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沿海各大商埠相继开辟,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再加上政治不安定,迫使人口向沿海商埠集中。——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四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中国与西方城市发展状况来概括说明这一观点。(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收入支出田赋25088000漕粮6562000盐税(包括盐厘金税)13659000商品厘金税12952000关税(1893年)21989000地方关卡收入1000000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2229000杂税、捐纳和“贡献”等5500000合计88979000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19478000海关行政费用2478000公共工程1500000现代化军队、沿海防8000000满洲防务1848000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4800000北洋水师、南洋水师10000000铁路建设500000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1655000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36220000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2500000合计88979000——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金,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专题限时集训(六)[第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2.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4.“(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5.下表为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6.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7.“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8.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9.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10.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11.孙中山认为:“可以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12.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卷二》材料二“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重大变化及相关背景。(2)比较材料一、三,对中国落后的认识,如果说魏源比康有为肤浅,请说明为什么?比较材料二、三,对强国方式的主张,如果说康有为比曾国藩进步,请指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材料二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坐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三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将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专题限时集训(七)[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3.美国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他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成效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4.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5.“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6.下图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边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7.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人大通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这三个重大事件是按同一标准放在一起的。下面与这一标准相同的还有()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C.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D.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8.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952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形势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11.“在西方主导的旧有世界体系中被边缘化的非洲,却在中国外交领域一直占据着一个核心的位置。许多时候,中非关系都是撬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支点,对当代中国外交关系的改善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实有不可替代之作用。”下列选项能够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冲破外交孤立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20世纪70年代打破外交僵局D.26届联大否决了“双重代表权案”12.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图(a)20世纪50年代图(b)20世纪60年代图(c)20世纪70年代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二、非选择题13.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美]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材料二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蓝本及其所包含的民主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南方人物周刊·百年中美潮》材料二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奥巴马上台后,一度对发展中美关系持积极态度……然而,才几个月过去,给人的感觉是,中美关系却是沿着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相反的方向滑动,出现了“倒振荡期”。于是,有人又把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搬出来,认为大国政治的悲剧必将在中美之间上演;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确实在影响着中美关系,而且在当今世界,这种逻辑也是难以摆脱的,尤其是在美国……“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几乎成了真理。……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当今世界的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不可能完全遵循那种逻辑行事。——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1)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聋子的对话”状况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对当时中国外交有何影响。(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可能性。
专题限时集训(八)[第8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万个,共计减少了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所保留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D.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教训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20世纪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4.1962年冬,焦裕禄同志受党的委派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第二年他领导人民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这旨在()A.推动农业合作化B.落实“双百”方针C.贯彻“八字方针”D.完成“二五”计划既定目标5.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6.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实行分田到户。据此可以看出,1978年与1956年比较而言,农村的变化是()A.人民自发尝试调整农业生产关系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规模实践C.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出现“左”倾盲动主义7.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8.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9.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有关下面两幅地图的信息,不合理的是()中华民国对外开放图(1917)中国改革开放示意图A.两者都是从东南沿海开始逐步向全国扩展B.前者开放无规律、无计划,是被迫;后者有计划、逐步开放,是主动C.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D.前者开放的区域具有不彻底性;后者是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10.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学历职业籍贯从表中可以看出()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11.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D.交通运输业发达12.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序号历史信息11977年10月21日,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2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3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4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51986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6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7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8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9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10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11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财政盈余亿美元122023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①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②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③论述字数200字左右。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冠婚丧祭,车服器用,等差分别,莫敢逾僭,故财用易给,而民有恒心。今礼制未修,奢靡相尚,卿士大夫之家莫能中礼,而商贩之类或逾王公。礼制不足以检饬人情,名数不足以旌别贵贱。既无定分,则奸诈攘夺,人人求厌其欲而后已,岂有止息者哉?此争乱之道也。——程颐、程灏《二程文集》卷四材料二中国的新式结婚,最先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东南部沿海的大都会和商埠。中国人效仿西方的婚礼形式。但中国真正的婚姻变革是从维新知识分子批判传统婚姻制度开始的。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禁早婚议》,猛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恋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反对纳妾。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推动,辛亥革命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宣传爱情至上,婚姻自由,主张一夫一妻制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1912年民国成立后,人们不仅对旧家庭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批判,而且以实际行动投入变革旧婚俗,提倡新婚俗的婚姻变革之中,有些西化的青年,则在教堂中举行“文明结婚”。但新式婚礼毕竟是与中国传统礼俗相冲突,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怀疑和抵制。——林彰龙《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看近代社会变迁》材料三1950年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分别为20周岁和18周岁;1980年的第二部《婚姻法》将男女结婚年龄提高到22周岁和20周岁;另外,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从1949年到1965年,同村通婚的比例下降至%,1993—2000年下降到%。跨县和跨省通婚从1949—1995年间的%上升到1993—2000年的%。跨国通婚也达到了%。婚姻多元化趋势加强,自愿独身和非自愿独身现象共存……买卖婚姻仍然存在。——蒋意《中国婚姻状况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程认为“此争乱之道也”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争乱之道”的认识。(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近代新式婚姻观念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呈现的时代特征。(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状况发展的主要态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婚俗观念在不同时期变化的主要特点。
专题限时集训(九)[第9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2.中国近代某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不过,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它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战略转移和地缘经济等战略意义。下列图片能准确印证这一战略原则的是()ABCD3.“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7.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8.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让大家鸣放,有人说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这预示着()A.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势在必行B.实施“双百”方针造成迷信思想泛滥C.响应“双百”方针将被视为右派D.“双百”方针的提出违背了时代背景9.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10.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1.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包装定制方案
- 重庆财经学院《数据可视化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国际物流》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城市环境评价》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禅城别墅全案定制施工方案
- 白银市深基坑施工方案
- 畅联沟通机制研究报告
- 重庆财经学院《机器学习综合实践》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潮流算法稳态课程设计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13 组装小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
- 第五单元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3.3 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教学课件
- 职业技术学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6 第1课时(Get ready)
- 2024至2030年中国股指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第18课《我的白鸽》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母乳低聚糖(HMO)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江城子-密州出猎》1省名师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的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